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20634600000469

第469章 完颜亮很忙(1)

血腥、野蛮、凶残,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这是前所未有的杀戮。女真人立国已经三十五年了,尽管是在尸山血海中建立的国家,尽管灭辽侵宋俘虏了三个皇帝,但从未在哪怕是异国的宫廷中见血。

这可好,杀得自家人血流成河。当时所有人都战栗着,一边害怕一边自我安慰,完颜亮也是不得已,既然篡位,怎能不以杀止乱?

可之后才发现,这居然只是开始。

完颜亮是第四位金国皇帝,他是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直系后人。他杀了亲叔叔,除掉潜在的竞争者之后便把杀戮行动转向其他宗族。

首先是金太宗一系,完颜亮诬陷金太宗的子孙们谋反,派人四下追捕,把散布在广阔的金国大地上的金太宗子孙自东京留守完颜宗懿以下七十余人全抓起来,一个不留都砍掉了。

金太宗绝后。

之后轮到了完颜秉德。这个人是杀金熙宗的那帮人之一,位高权重,造反意志坚定,是完颜亮的好帮手。可杀字临头,一样全家都得死。杀完之后,人家惊醒,咦,这人原来是大太子完颜宗翰的孙子哎——那好,除了他全家外,搜捕完颜宗翰的其余子嗣五十多人,也全杀了。

完颜宗翰绝后。

在这一大堆尸体里,有四个人是独立的,他们是完颜亭、完颜亨的儿子完颜羊蹄以及完颜亭的两个老婆。尸山血海,按说四个不算什么,可杀了之后金国立即动荡,什么反响都有。

因为他们是金兀术的独生儿子、单传孙子以及两个儿媳妇。怒的人说这真是疯了,杀谁也不能杀金兀术的单传子孙,那是女真人的英雄;也有人报以冷笑,说这就是报应,当年金兀术屠兄杀弟,首开金国皇室自相残杀之端,现在也让他自己尝尝滋味!

完颜宗弼绝后。

杀完勋贵杀功臣。

那天晚上合伙闯进金熙宗卧室的人,只有三个活了下来。一个是完颜亮本人,一个是大兴国,另一个是完颜亮的妹夫完颜坦贞。

大兴国升官发财,完颜亮当政期间,此人稳如泰山;完颜坦贞很久之后死于完颜亮的继任者之手,当时他和儿子们一起被砍头,孙子们却都保全了下来。其中有一个外孙大有来头,就是后来的金国皇帝金章宗完颜璟。

这是仅有的两位幸存者。其余那些人的死亡缘由统计如下:

完颜乌达死于早退。那是个阴雨天,他觉得阴冷的天气里,在松软的被窝里睡觉很享受,就提前回家了,于是全家掉了脑袋。

不,他的老婆没死,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完颜亮的后宫里……

额垺楚克死于一次占卜,也就是算命。说实话这本是当时的一件正经事,无论哪个民族的谁都在做。从最文明的宋朝到远方还处于混沌期的蒙古人都事事问鬼神,有什么错呢?可这位功臣就因此有罪,不仅全家都死了,连尸骨都被烧成了灰,丢进了河里。

完颜思恭更是匪夷所思,他之所以死,居然是因为总是向完颜亮的嫡母请安。嫡母,不是亲母,可谁让完颜亮的亲妈死得早啊!完颜亮把这位嫡母当亲妈敬,迎接时亲自捧着两根大棍子,请嫡母责打,以赎没有及早迎养之罪。

都这样隆重了,下属们能不跟进吗?可这样居然成了被杀的罪名——当然,该嫡母不久也死在了完颜亮的手里。

唐古辩是在和完颜亮闲聊时出的事。那天完颜亮心情非常好,拉着唐古辩走进了金国最庄严的地方——宗庙。他们在一排,不,也就是三个人的画像前转来转去,和阿骨打、金太宗、金熙宗隔着时空互相凝望。突然间,完颜亮像是有了个大发现,他惊喜地说:

“爱卿,你看太祖皇帝的脸,那双大眼和你长得很像啊。”

之后,唐古辩就死了。

总结一下,完颜亮杀了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男人,至于女人,据说都被他收藏了。具体的情况请参照明朝人写的画本小说《金海陵纵欲身亡》,里边的内容都是限制级的,以至于让人怀疑它的公正性。但是,又有《金史·后妃传上》与之前后呼应,那可是正史啊,是女真人自己主编的,难道也有假?

不好说,存疑吧。

综上所述,完颜亮是个没有半点人性的色鬼屠夫。没错,这就是他在历史中的定位。可是与这些相比,另一些事就被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

比如政治。

完颜亮一边杀人如麻,一边大刀阔斧改革金国。前面提过,金熙宗把女真祖制改为汉民族的“三省六部制”,这很好,可完颜亮不满意。因为还有官职制约着皇帝。他把“三省六部”改成了“一省六部”,三师、三公等职务都成了虚衔。元帅府、都元帅也都撤销,军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比如文化。

公正地说,完颜亮是一位文学天才,他是整个金国乃至后世的大清所有皇族中最杰出的一位诗人。

他的诗性是灵动的,他的思维是飞跃性的,他的表现是豪迈的。单以天赋论,哪怕在宋朝,也是一等一的诗才。

他曾有言:“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他曾经作过一首《念奴娇·雪》: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癫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角。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他曾说:“生有三志。一国家大事尽出吾手;二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三得天下绝色而妻之。”

以上尽是男儿之赏心乐事。

完颜亮的气魄在另一件事上体现得更加强大,那就是宗教。自古以来,宗教无官方之肯定不兴,而官方在危急或虚弱关头也总是求助于宗教。

两者看似相互依存,可矛盾也会时刻发生。

历史证明,只有强有力的君主才敢于俯视宗教,使国民从心灵到肉体都服务于国家。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宋朝开国之主赵匡胤,他们都是在宗教神祇面前高昂着头颅的人。

而像宋真宗赵恒、梁武帝萧衍之流,就等而下之了。

完颜亮,这个在历史里毁多誉少的色鬼屠夫皇帝,却偏偏在这方面非常像一位雄主。在公元1155年左右,磁州有位大德高僧法宝要外出远游,这是当地文化界、佛学界的一件大事,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大德高僧的远去,会使当地宗教界的浓郁神圣气息淡化很多。

很多人去挽留,包括金国的几位顶级大臣。这些人跪在庙里虔诚地向法宝磕头,请他老人家无论如何别走,长驻锡于此,弘法利生……

法宝还没决定什么,完颜亮就火了,他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员上早朝,把当事人都抓到场,问那些大臣还有法宝:“卿等到寺庙,和尚高居正座,卿等侧坐于傍,又跪拜乞留,殊无大臣风范!如欲跪拜,上有君王下有公卿,岂有向和尚屈膝之理!”

这些官儿每人各打二十大板,法宝和尚是主角,允许他当庭陈述,可惜他软了,“战惧不知所为”。完颜亮一笑:“拉下去,给他加十倍。”

两百大板过后,法宝和尚的老屁股烂了,估计短时期内他哪儿也去不了……以上这些都是个人品味。公平地说,当皇帝有这些很好,没这些也正常。那么看完颜亮的本职工作干得怎么样。

上位之后,完颜亮最重大的决定是迁都。

金国自崛起后迅速发展,才过了十年已经是超级大国,可是连续三任皇帝,都城居然还是在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当帝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淮水北岸的时候,它的政治中心还在遥远的东北老家,说实话,这实在是太落后了。

别的不说,一个命令传达至国土边缘,得用多少时间?

说迁都,在中国的古代是件让人发疯的事情。赞同的人各种招数用尽,把利大于弊说得头头是道,可惜得不到认同。而反对的人更是绝望,他们只是想过和从前一样的生活,这有什么错吗?为什么连最起码的要求都不能满足?

两方面的人都痛不欲生,其难度就像你定做了整套的最新款橱柜,可你的祖母大人就是要留着她年轻时用实木制成的老碗架柜,不给腾地方。

你有啥办法?

所以金国三代皇帝以后,都城还是那个乡下的小镇子。完颜亮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这个。借着声势空前的杀戮行动,他宣布迁都,目标是前辽国燕云十六州的首府燕京(今北京)。他笑嘻嘻地看着整个帝国的臣民们,问:“谁有意见吗?”

一片赞同。

于是原本就有着兴盛根基的燕京迎来了一个春天,它是原东亚大地上被战火焚毁后再次复兴得最早的一个大都会。

金国倾全国之力扩建燕京,三年之后迁都。完颜亮做得非常彻底,迁都之后,燕京改为大兴府,号中京,会宁府为北京、开封府为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同时,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内的金国“始祖以下十帝陵”全都迁到了燕京大房山营,临走前还把旧都城里的宫殿、大族豪宅全都拆平了,变成耕地。

这样,谁想回老家就得一切从头开始。

老贵族欲哭无泪,只能搬家。老贵族们还没适应新都市的新生活,完颜亮又有了新的想法。燕京还是太偏僻,无论是传统意义上,还是经济文化发展上,它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最好的那个选择人人都知道,是那个梦幻一般、富庶繁荣、通八方之水路、集南北之万阜于一体的开封!

当时的开封已经残破了,可它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名城,曾经市民百万、经营百年才建成的人间奇迹。它是当时每一个人的向往之地,更何况神思万里、野心勃勃的完颜亮。

完颜亮下令,重修开封城,它才是金国的首都。

装修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追求和品位,具体到完颜亮,可以归纳成两个字——魄力。这位了不起的诗人在最醉心的两件事,即战争和享乐上,不能有哪怕一点点的遗憾。

完颜亮修开封,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运一木之费至两千万,牵一车之力至五百人。宫殿之饰,遍敷黄金,而后间以五彩,金屑飞空如落雪,一殿之费以亿万计。”

这只是开始。往往完工之后,完颜亮会派人来验收,稍不满意,立即推倒重建。大家回忆这一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宋徽宗赵佶修开封时就这档次。当然,不管完颜亮本人多奢侈,金国国力多雄厚,他也没法重现汴梁昔日的辉煌,最起码他们没法复制艮岳。

修完燕京修开封,搬进这座传说中的名城之后,完颜亮对居住环境满意了。环顾整个世界,还有比他住得更好的人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