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20634600000410

第410章 宗泽,过不去的河(2)

金兵不是这样,他们第一次冲杀不成功,紧接着来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就来第三次,这种冲击会整日整夜地持续,是名副其实的不死不休。

想击败这样的军队,而且以几百人的兵力在困境中连续击败它,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战斗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岳飞一生征战的特色,他飞扬勇决,不拘一格,敢为人所不敢为,在战场上迅速前进,给敌人连续不断的打击。

可惜的是,他们毕竟人少,而且没粮了,这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本来是在自己的国境内,可偏偏找不到给养。现实逼迫岳飞必须回去向王彦求助。

在岳飞想来,在绝大多数人想来,他们本身就是同一支部队,就算只是友军,在抗战中支援些粮草,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吗?可王彦不那么想。前几天,岳飞违抗他的命令,冲出营寨与金军决战,在他看来就是分裂他的队伍,削弱他本人的威信。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岳飞都犯了军法。

犯军法,就得军法从事。当时,有人建议他杀了岳飞,王彦还真的心动过。他是位名将,是位坚定的抗金英雄,这都不假,可他的心胸是狭窄的,岳飞深深激怒了他。幸运的是,他虽然心胸狭窄,却是个明白人。

他拒绝了岳飞的求助,让岳飞安全离开。这相当于让岳飞自生自灭,与他无关。从此之后,王彦与岳飞嫌隙不消,两位抗金名将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岳飞回到几百名饥肠辘辘的士兵中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绝路。没有粮草,没有援兵,周边是近六万多的金军,哪怕是想撤退逃跑都不容易啊。

这也是岳飞不肯原谅王彦的地方,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也跟杀人没多大区别。

处在绝境中的岳飞没有向南撤退,他的勇气是无人可比的,他居然率领饥伤交迫的士兵继续向北方前进。他们一路征战,到达了太行山。太行山绵延四百余公里,是山西、河北、河南三地的天然界山,这里沟壑纵横、险要丛生,是理想的战场。

岳飞此行最艰苦也是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他先是与一群金军相遇,两军激战,岳飞生擒金军主将拓跋耶乌。几天之后,他再次遇敌。这一次,岳飞的部下疲惫到了极点,已经无法硬撑,情况逼着他只能行险。

岳飞单骑出战,持丈八铁枪,刺杀金军主将黑风大王,使这支金军仓皇逃走。

至此,岳飞孤军深入,以数百人之众,入数万金军重围,攻城略地,辗转作战,战无不胜。这是有宋一代从未有过的战绩,就连韩世忠都相形见绌。韩世忠的每一战都有依托,或是有大部队在前方做先锋,或是有城池做后盾,而岳飞此行无所依靠,居然远扬千里、锐不可当,冲破了金军的重重包围。如此决心、战力,就算没有后来的辉煌成就,也足以使岳飞在中华战将的名单里独树一帜。

不过,他的体力也到了极限,不得不考虑回归了。岳飞在太行山停留片刻后,便向开封方面撤退。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回归过程,让人无法猜到他遭遇过什么。

如果没有再征战,那么说明他的行动机变神速,让金军无法堵截;如果与金军狭路相逢,那么岳飞的回归之路将会更加艰辛。

以这样的伤疲之旅,他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进开封见宗泽呢?

岳飞终于进入开封城中,宗泽收留了他,没有计较他之前违抗军令的事。他有自己的部下,有一定的权职。不过,他的噩运还没完。不久之后,他居然被绑上了刑场。

岳飞要被杀头了,各种史书都没有记载他犯了什么事,不过,从他的早期经历来说,他想犯事,实在是太方便了。他的性格太倔犟,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刚烈,不如说是暴烈,这样更恰当一些。

要命的是,他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发泄怒火。再稍晚一些,他曾经在酒桌上与一个上级军官言语不和。岳飞暴怒,一拳把那上司当场打昏。

这不是偶然的。岳飞与其他的中兴将领相比,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刘光世是军队里长大的衙内,张俊、韩世忠、吴氏兄弟从小参军,习惯了受军法约束,哪怕遇到再大的委屈,如韩世忠被抢了活捉方腊的大功,也只是躲进角落里生闷气。

换成岳飞呢?

岳飞发现王彦作战不勇敢,严格地说,只是不如他勇敢之后,就拒绝节制,独领一军出走。信不信他能一枪捅死敢抢他功劳的辛兴宗?

早期的岳飞有种种缺陷,这都是他半路出家、没经过军队专项训练就走上战场造成的。这非常危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岳飞就会成为一朵瞬间绽放的昙花,哪怕非常绚烂,也会黯然收场。他之所以能创造出后面的传奇,成为中华民族首屈一指的军人,是因为他能改正错误。

岳飞天性嗜酒,可后来却滴酒不沾;岳飞不受节制,目无军纪,可后来的岳家军却是宋朝三百多年里军纪最严明的军队。

这是多么惊人的对比。

而这一切,只有先从刑场上活着离开才能实现。关键时刻,宗泽到了,他看见岳飞相貌威严、身材魁伟,觉得这样一个壮士不去上战场,反而要死在自家刑场上,实在太可惜了。正好,有一支数千人的金军进攻汜水,宗泽将五百名骑兵拨给岳飞,命他戴罪立功。

五百对数千……“女真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让人怎么想呢?是说岳飞的生还几率很渺茫吗?

答案是,岳飞已经成为杀女真人的熟练工人了,他带着五百名骑兵,将几千金兵打散,然后带着金军主将的人头回来交令。

宗泽大喜,他手下有百万重兵,有不怕死的勇将,比如大将张捴在滑州之战中以寡敌众、死战殉国。可像岳飞这样以寡敌众,还能让金国人死得很惨的人,就不多见了。他马上给岳飞升官,同时加大考察力度。不久之后,他找来岳飞,拿出了一本书。

下面的对话是一个经典。

宗泽说:“岳飞,你的智勇才艺,可以与古代的良将媲美。但是,你喜好野战,这不是万全之策。现在,你只是个偏裨,这样做还没什么。可以后你当了统兵大将,还这样怎么能行?这本《阵图》,你要仔细研究,以后会用到的。”

《阵图》,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在幽州城下大腿中箭之后,用来指挥军队,折磨潘美等第一批宋朝大将的东西。岁久年深,当折磨变成习惯、习惯变成传统之后,这种东西深深印在了宋朝将官的脑子里。作为一个文官,宗泽观察事物的眼光很敏锐,他看出了岳飞的软肋。不是科班出身吗?那么,请看宋朝高级将官们的职业手册。

由此可见宗泽对岳飞的一片苦心,他要把岳飞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给宋朝留下抗金宝物。但是,岳飞仔细翻阅《阵图》之后,回答了几个字:“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于一心。”

这个“心”是什么,用宋朝官方的语言来解答再合适不过了。很多年以后,宋孝宗追授岳飞官衔的致辞中提到:“……飞智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

天资,他的一切都是天生的,所谓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他只需要在战争中不断地挖掘自己,不必向任何人学习。

只是这时,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独当一面。他是宗泽手上的一柄利器,斩金断铁、杀技过人,但在宋、金对抗的全局上,他没有太大的作用。

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之前的上司,那位似乎不够勇敢的王彦。

王彦能有巨大的成就,还真是因为他不够勇敢。事情要从岳飞离开他之后说起。那时,王彦的处境非常恶劣。

本来他有七千余人,岳飞带走几百人,伤了点元气,动摇了军心。寨外有数万金军合围,王彦决定立即突围。溃围之战是惨烈的,等他冲出重围,召集残部时,发现只有七百多人了。

只剩十分之一的兵力了。

到了这一步,王彦的斗志更加旺盛,他没有乘机北渡黄河,回到开封周边,而是带着队伍悄悄到了共城县(今河南辉县)的西山里。他在那里建立营寨,派人去联络两河地区的民兵武装,决心把抗金部队扩大,在北岸与金军周旋到底。

这时的王彦与东晋时的祖逖是多么相像。同样带着不足一千人的队伍;同样去北方抗击入侵的异族;同样宁可战死,也决不重涉江海回归。

区别在于王彦渡黄河,祖逖过长江。

在西山的营寨里,王彦的处境非常危险。金军开出重金悬赏他的人头。为了安全起见,他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换好几个地方。

这样做,明显是防着自己的弟兄。可以想象,他的七百名士兵目睹这些时,心里是什么滋味。怎么的,防贼吗?

这真的会伤了众兄弟的心。

与之相反的是,岳飞在侯兆川之战时向王彦求粮期间的一件事。那时,他夜屯石门山下,周边的金军比王彦所面对的金军多,身边的弟兄却比王彦的少。当天夜里,有消息说金军会趁夜袭击,他的部队全部被惊醒,只有他自己躺在地上睡大觉,一动不动。

于是,军心安定了。

以此对照,王彦的处境很不妙,但是他的命好。某一天早上,他醒过来,很可能浑身酸疼、头晕眼花。不知又换了多少个地方,以至于他看见身边的几个亲信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亲信们的脸上多了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是刺上去的,相当于黥面。谁都知道,黥面是用在囚徒和军人身上的,为的是防止他们逃跑。

王彦的部下看他日防夜防、提心吊胆,为了能让他安心,才自发刺上去的。他们用这个方式告诉王彦,自己决不叛离,要与他生死与共。

从这时起,人们称他们为“八字军”。

王彦深受感动,他敞开怀抱,更加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部属,并以此对待两河地区的民间豪杰。他的部队迅速扩张了,有十九个首领来投奔他。他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以上,几百里之内,金鼓相闻,都听从他的号令。随之而来的是战斗力的增强,金军派人攻击王彦的营垒,那人被吓哭了,说王都统的寨子根本啃不动。

这是宋、金开战以来从没有过的事。

明打不行,金军偷袭王彦的粮道,结果被王彦反偷袭,死了很多人。王彦在黄河北岸站稳了脚跟。这时,他决定起重兵北伐,收复从前的国界。为此,他给宗泽写了封信,希望宗泽配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