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20634600000409

第409章 宗泽,过不去的河(1)

在这种奖惩条例的震慑下,赵构如愿以偿地从河南省的商丘搬到了淮南的扬州城,紧紧地靠在了长江边上。

在这个过程里,还真没人再敢说怪话。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强势政府很适合他,对人民就该狠一些!这个观点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一年半之后,那件让他魂飞魄散的事发生之后,他才明白了一个真理——哪怕你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也不能太欺负人了!

这时,有长江之天险、扬州之繁华,既安全又舒服,他真的像是梦回汴京一样,又找到了从前生活的影子。这种好日子持续了差不多十个月。在这十个月里,不只是他,几乎整个中原都相当平静安宁,之所以这样,完全归功于一个人。

宗泽。

他全心全意地经营着开封城,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竟然让废墟一样的开封城变成了空前强大的堡垒,不仅足以自保,还震撼了整个两河敌占区。宋朝和女真人在每一个角落里争锋,居然几乎每战必胜。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要知道就在一年前,金军还轻松地灭掉了宋朝。

宗泽是六月初一到达开封城的,他看见的是断壁残垣的街市,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的城防。大白天里,盗贼随处可见,老百姓没吃没穿,这是一座废城、死城。

就在两百里之外的黄河边上,金军一直驻扎着,像一把屠刀一样时刻悬在开封人的头顶上,随时都会砍下来。

还有比这更糟的情况吗?宗泽就在这种绝境里振作起来,他深信自己的民族是强大的,只要当政的人理智些,稍微勇敢点,奇迹一定会出现。

他先是抓了几个知名的盗贼,宣布从此以后恢复宋朝律法,敢偷抢犯罪的,不管赃物是多少,一律军法从事。

也就是砍头。

宗泽说到做到,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一落地,开封城的秩序立即恢复原貌。接着,他建设城防,在开封城各处修补战械、重建敌楼,额外造了一千两百多辆战车。之后,他走出城外,到了郊区。两次东京保卫战给了宗泽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就是宋朝每次都是第一时间丢了城外的设施。

宗泽在城外险峻地段构筑了二十四个防御点,这些和开封城本身的防御有机结合,这就在郊区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做完了这些,宗泽仍然不满意。

他想到黄河,黄河是开封城唯一的北方天险,没有它,开封就只剩下几道人工城墙而已,那么,必须要夺回黄河。

可他手里没有兵,这是再严重不过的现实问题了。他没法向赵构申请,御营的兵力绝不会调给他一兵一卒。那么招募,可是用什么呢?当兵就得吃粮拿饷,他既没钱也没粮。退一万步讲,即使他有,民间的兵也对宋朝不感冒。保家卫国靠自己,为什么要投靠不靠谱的宋朝?

这时,在开封的周边,说是民兵也好,盗贼也好,这种民间武装力量大得惊人,动辄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比如活动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县)一带,号称拥有几十万人的王善;活动在淮水区域内,约有七万人的王再兴、李贵;活动在洛阳附近,拥众三十万人的没角牛杨进。这些人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每一个都不简单,并且有个共同点。

他们厌恶宋朝,别说让他们归顺了,比如王善,他会主动带人到开封城去打劫。

几十万的部队冲向了刚刚重建的开封城,要宗泽怎么办?逃,还是战,两者都不现实,而在这两者之间,宗泽选择了相信。他相信自己的理念不会错,相信自己的民族不会错。为此,他单人独骑出发,向王善的部队迎了上去。

他对王善说:“朝廷危亡,国家大难,如果有一两个像你这样的人挺身而出,金军就不会猖獗。这是你临危立功的机会,希望你能把握。”

这话很高深吗?很煽情吗?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宗泽只是说了实话,说出了他的希望。王善的反应是强烈的,他立即跪谢,流着泪说:“敢不尽命!”

几十万人立即被收编,成了宗泽的部下。这样的事一次次地重演,前面提到的王再兴、李贵、杨进等人都在这时站到了宗泽的身旁,成了他的助手。

一个是偶然,两个、三个呢?每一个人都这样放弃了自我,抛开了对宋朝的成见。之所以会这样,只能归功于宗泽个人的威望。而他的威望基础是什么呢?我想起了一个人曾经说过的话:

“我南朝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

这句话让我深思,“地广人多”、“俊彦之士”,这在中国是最不罕见的,在每一个时代里,这一点都不曾改变。比如近代史里最黑暗、最屈辱的时候,中国的人数之多、俊彦之多,就如灿烂繁星。可为什么至少有三次屈膝异族了呢?

因为“崇尚气节”,只要失去了气节,中国人就失去了一切。如果能像宗泽、杨进、王善等人这样,因为气节而走在一起,那么情况自然会好转。

宗泽并不是一味地包容,相反,他的底线很高。当年,他离开磁州时,把军队和政务交给了磁州兵马钤辖李侃。不知是什么原因,李侃被部下赵世隆杀了。

赵世隆夺了城防,在战乱中占据一方。

这是一位土皇帝了,可是当他知道宗泽在开封城的举动后,他带着自己的弟弟,外加三万兵马来投奔。在他想来,这是件安全的好事。连盗贼都能变成正规军,为国出力,何况是他呢?他本身就是宗泽的老部下,只是犯了点小错罢了。

宗泽只问了他一句话:“河北丢了,是不是连我们宋朝的法令,上下级之间的纪律也都丢了?”军队哗变,以下犯上,是赵匡胤定下来的死罪。

他命人把赵世隆拉下去斩首示众。

当时,周围都是赵世隆的人。赵世隆的弟弟赵世兴就站在他身边,还带着刀。宗泽很平静,等杀了赵世隆之后,才缓缓地转头看着他弟弟,说:“你哥哥死了,如果你能带领这支部队报效国家,我就把它交给你,希望你能洗刷你哥哥的耻辱。”

杀其兄而任其弟,按常理来说,纯粹是找死。他在自己身后埋了一把刀,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砍下来。可奇怪的是,赵世兴居然真心实意地接受了。不久之后,金军突袭滑州,宗泽命令他紧急驰援,他率领这支部队杀了过去,在城外大获全胜。

宗泽就是这样,让开封城的军队与日俱增,在短时期内达到了一百万人以上,同时严明军纪。有了这些基础之后,他扫平了黄河南岸的金营,在沿岸十六个县的周边建立了像鱼鳞一样的连珠寨。

他这么搞,金国坐不住了。宋朝这样的庞然大物,绝对不能让它有喘息之机。为了灭掉宗泽,金国调配了能调动的最高军力。

完颜宗翰坐镇原辽西京(今山西大同),与宗泽对峙。十二月左右,他派出了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

完颜宗弼出场。

完颜宗弼,本名斡啜、斡出、晃斡出,或者叫“兀术”。没错,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完颜兀术,至于通常被称为“金兀术”,那是一种荣耀。

他是金国的兀术。以国为姓,这是对当时最重要、最了不起的一位军人的尊称。也就是说,金国人爱他。查一下他的家谱,都是顶级权贵,他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人称四太子殿下。那么,想一下,大太子、二太子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灭国屠城,声名显赫,为什么他这个时候才冒出来呢?

因为他二哥死了。

完颜宗望在这一年的六月,也就是宗泽到达开封城之后,突然病死了。这对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至少在军队方面,接近一半的军队体系没了领导。要怎样弥补呢?第一,得像完颜宗望一样,有宗室最纯的血统;第二,得有战功。

战功是完颜宗弼的软肋,截至这时,他只是军队里的一个随行人员。比如在追捕辽国皇帝时,他跟着完颜宗望追到了鸳鸯泊;入侵宋朝时,他跟着大部队到达开封城下。查史料可以知道,那么多的人事交割里,他的名字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他的地位、权力就可想而知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位金国战士是被树立起来的典型,他本身什么都不是。这时,他被派出去袭击宗泽,刚过黄河,连宗泽的面儿都没见着,就掉头往回跑。

宗泽只是派了两支部队绕到了他的侧后方,占据了滑州、郑州两处,悄悄断了他的退路而已,他就受不了了。

这是金兀术独自领兵的第一次战斗,出师不利,溜之大吉,他的做法很经典!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次试探,因为在半个多月之后,他又卷土重来了。这一次,他行动迅速诡谲,渡黄河、过郑州、进白沙,很快就冲到了开封城的附近。

跑得越快,被打得越惨,因为他光顾着跑了。顺便说一下,他这人打仗的特点就是冲得超快、超猛,至于身后发生了什么事,他从来不管。这一次是这样,后面还这样,结果每次都被打得灰头土脸、满头包。这次,他没想到,更没察觉到,宗泽上回派出去断他后路的人马还在原地没动,一直在等着他。

前边有宋兵挡着,后边伏兵四起,完颜宗弼打了个彻彻底底的败仗,第二次落荒而逃。这就是金国历史上仅次于完颜宗翰的伟大军人的传奇军事事业的开端。他不知道的是,宗泽不仅使他败了两次,还在这段时间里给他造成了一个永恒的噩梦。

宗泽一生最大的成就可以归纳成三条:

第一,他在山河破碎之际,极其敏锐地识破了金军假和谈、真要挟的面目,把赵构留在磁州,为宋朝保存了唯一一条血脉。当然,这一条是对是错,他本人是否很后悔,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他重建开封城,整合两河地区,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振宋朝军威,在灭国一年之后,就阻敌兵于门外,这一点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第三,他释放了一个犯了军纪、要被处斩的年轻军人,并且给对方机会,让这个年轻人走上战场,为国征战。

他做过无数这样的事,当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件小事对宋朝、对汉民族有着怎样的意义。

因为这个年轻人叫岳飞。

岳飞终于见到了宗泽,终于到了开封。从他在应天府被开除军籍之后,直到这里,他颠沛流离,满身战疮,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不仅与金军血战过,还两次遭遇本国上司的屠杀。

回到应天府——这座城在宋朝是有特殊意义的。它是北宋四京中的南京,最初叫归德府,是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的驻所,所以,它是宋朝的龙兴之地。赵构在危难中于此地登基,又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宋朝的子民们向往它,来了就不想走。

岳飞被开除军籍之后,也没离开。游荡的日子里,岳飞目睹了建炎集团的一个个荒谬举措,他愤懑、郁闷、无聊、忐忑,被种种负面情绪影响着。城外面的广阔天地里有无数民间自发组建的武装,他完全可以投身其中,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是,他的身上有责任,他的母亲在他离开家门去从军时,亲手在他的后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他所有的努力都为了实现这一点。国家是至高无上的,既不能容忍外敌的入侵,更不能容忍内贼的叛变。

更不要说自己加入盗贼组织了。

岳飞所接触的人都是宋朝的正规官吏。很幸运,他和一个叫赵九龄的人能谈得来。

赵九龄是张所的下属,在他的引荐下,岳飞有幸拜见了张所,成为河北招抚司的一员,从此,岳飞走向了抗金最前沿。

回首往事,谁还能说上书事件是错事、坏事呢?没有它,岳飞仍然只是一介小兵,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怎能像现在这样紧紧抓住自己的命运,和金兵刀兵相见呢?

他被分配到王彦的手下,做统制官。

王彦,字子才,河内上党人。此人文武双全,在徽宗时曾进京应武举,在赵佶面前试演武义。曾追随种师道两入西夏,立有战功。这时,金军入侵,他毅然离家从军,没进御营,而是投奔了张所,到河北敌占区找事做。

综上所述,王彦也是个狠人,他和岳飞做搭档,堪称相得益彰。可惜的是,还没等这对强强组合发威,一个命令突然降临。

黄潜善、汪伯彦两位大佬搞垮了李纲,河北、河东的反攻计划立即搁浅,连张所都下课回家了,被贬到岭南反省去了。

很多人心灰意冷,刚刚聚集起来的河北大营一下子就散了。可是,王彦、岳飞、白安民等人没有动摇,他们集结了七千多人马,北渡黄河,进入敌占区,主动向金军宣战。这是北宋灭亡之后,宋军的第一次主动反击。金军猝不及防,被连连击败。王彦所部长驱直入,一时间,宋人士气大振。不过,他们也因此孤军深入,不要忘了,他们是没有后援的。

金军调来了近六万重兵,合围王彦。

接近十比一的军力,王彦有了危机感,他被迫筑寨,闭垒不出。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毕竟敌我悬殊。可岳飞却不这样想,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他一生中的所有战绩都是以劣势兵力取得的。换言之,如果只能以多胜少的话,还要兵法战将干什么。

岳飞不听王彦的节制,率领自己手下的几百名士兵冲出营寨,与金军决战。混战之中,岳飞夺得金军大纛,朝四面挥舞,军心大振。他不仅冲破了金军的重围,还一路追杀,占领了新乡县。

金军火速向新乡县集结兵力,但是他们晚了,岳飞根本没有考虑防守,他放弃了新乡,继续向北挺进。第二天,他行进到侯兆川时,与金军相遇。

战争开始了,岳飞没有兵力,没有地利,除了他自己以外,这支部队无法依靠其他任何力量。他冲在最前沿,身上有十余处受伤,血战不退。在他的感召下,“士皆死战”,再一次击败了金军。

宋、金开战以来,宋朝的正规军成建制的覆灭。渐渐地,他们总结出了金兵的战术,其实是没有战术,就是金国士兵的素质太惊人。宋、夏战争中,两军对冲,几个回合之后,胜负就会见分晓,甚至打到天黑了,两军会很默契地收兵,休息一夜。等第二天天亮了,吃完饭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