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路”指的是一条通往山顶的盘山小路,路宽仅容一辆小车。行驶的过程,就是在浓密的林间穿梭的过程。
从克里夫登城往西,山的坡度舒缓,以至于你根本不觉得是在攀山——其实,也不知道所谓的“天堂之路”究竟要带我们去向哪个天堂。但将近半个小时的慢速行车,满眼乡村人家的葱茏生活,你也就自然地不问目的不问理由。到了小车停在平地似的山顶,才发现这是又一个风景点(view point)。虽然,这块山顶不是爱尔兰国土的最西面,但却从这里可以看到山脚下西面的大西洋。而从另一面看过去,山脚下是一片碧绿的农田,有三两头牛羊,卧躺其上,正享受着难得的好天气。
回程的路上,忽见一头刚出生不久还不太会奔跑的小羊,发足狂奔,一头撞入前方母亲的怀里,就地喝起奶来。“呵呵,是该吃午饭的时间啦!”大家都笑。
5月的爱尔兰,正午的阳光,居然有些烈。非常舒服。但愿天气一直这样好下去!
如今城内外总人口不过四千的克里夫登城外貌,其实是十九世纪初的产物。
每家的外墙都漆着色彩强烈的涂料,游客拍下的每一张街景,因此都可以作为建筑涂料的广告。
克里夫登旅游办公室
Clifden Tourist office
克里夫登适合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方式,因为它是爱尔兰最西端的城市。虽然是到此一游,作为游客来说,可能仍有一些问题要咨询,那就请去旅游局办公室吧。
地址:克里夫登Galway Road,Clifden
电话:+353(0)95-21163
天堂之路
Sky Road
天堂之路是徒步自助游的理想项目。全长12公里,步行起来不算太费力。起点一般是在克里夫登市场广场(Clifden's Market Sq.)。其实,克里夫登所在整个康纳玛拉地区都是徒步客喜欢的天堂。有关徒步游的资讯、线路,可从康纳玛拉徒步中心获得。
康纳玛拉徒步中心
Connemara Walking Centre
地址:克里夫登Market Street,Clifden
电话:+353(0)95-21379
里南文化中心
Leenane Cultural Centre
中心展示当地羊毛工业、羊毛制品,以及当地20个不同品种的羊,附设礼品店及茶室作为途中歇息处颇佳。
地址:格尔威郡Leenane Road,Galway
(从威斯特炮特至克里夫登的N59公路一侧)
电话:+353(0)95-42323
背景:
爱尔兰西部曾是苦难最深重的地区,但同时又是最富爱尔兰原色的地区。有关爱尔兰大饥荒的起因、后果,以及对于此后及今日爱尔兰的影响,可参看Peter Gray撰写的《爱尔兰大饥荒》(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作者是英国国家社会科学学院院士,剑桥唐宁学院研究员。此书是他早年的博士论文。本章有关爱尔兰大饥荒的描述,主要引自此书。
凯利莫阿 Kylemore Abbey&Garden
别一个世界
爱尔兰新哥特风格建筑的经典之作凯利莫阿位于格尔威郡内。
与其他封建领主建造的古堡相比,凯利莫阿完全是如今意义上的一个富翁的豪宅,并且充满了一个豪宅必备的曲折、凄艳、不祥故事。
凯利莫阿曾十易其主,1920年,被一修女团体买下。从此,凯利莫阿里有了修道院,并设国际寄宿女子学校。
在爱尔兰最西的城市克利夫登踏上“天堂之路”,见识过大西洋边宛若天堂的景色之后,我们原路返回。顺平缓狭窄的山道盘旋而下,迎着十二指峰及广袤的康纳马拉国家公园(Connemara National Park)而去。
时过正午。太阳终于从浓厚的云层里挣脱而出,终年云锁雾绕的十二指峰(Twelve Bens)在阳光下不复肃穆阴郁高大,出产泥炭的沼泽地看上去也硬实了许多——如果此时用铁锨来掘泥搬回家的话,应该很轻松。然而,田野之上,一路行驶,除了撞见一对舔犊情深的绵羊母女,不见一人——有家的人应该都舒服地坐在家里午餐了。而我们也急急赶去午餐的地点:凯利莫阿修道院花园(Kylemore Abbey&Garden)。
米切尔把妻子葬在美丽的湖边。这个堂皇的墓地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凯利莫阿的地址已经是属于另一个郡的格尔威了,在国家公园的另一边。于是,我们再度在“天堂之路”一般的山间小道上盘旋穿行。浓密的树林遮蔽了阳光,空气里的湿度非常高,显然连绵山峦的某一处有湖河有流水。四周幽暗、寂静,我再度体会到前几天造访露天神坛时的神秘感,只不过,此刻不再紧张,反而逐渐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仿佛旅人终于将要到家。
事实上,凯利莫阿确实曾是私家宅第。
与其他封建领主建造的古堡相比,凯利莫阿完全是如今意义上的一个富翁的豪宅,并且充满了一个豪宅必备的曲折、凄艳、不祥故事。
凯利莫阿是米切尔·亨利(Mitchell Henry)和玛格丽特·亨利(Margaret Henry)耗时四年建成的世外桃源。他们是夫妇,相当恩爱,共同生育了九个子女,一大家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还在他们新婚蜜月的时候,两人就来到地处爱尔兰西部的此地、杜切劳特(Duchrauch)山脚下波拉卡普伊(Pollacappui)河边这一处宛若仙境的地方,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当米切尔从身为曼彻斯特棉花巨商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庞大的遗产之后,就于1866年买下了凯利莫阿湖及其周围9000英亩土地。并邀请塞缪尔·伍谢·罗伯茨(Samuel Ussher Roberts)设计、花费29000英镑造起了凯利莫阿城堡。包括花园在内的城堡,占地13000英亩,是十九世纪爱尔兰新哥特风格建筑的经典之作。甫一建成,就成为爱尔兰西部的亮点——其实,如今,它依然是爱尔兰的亮点。当你在幽暗的林间小道穿行一阵之后,蓦地发现前面有一大片开阔的湖面,凯利莫阿湖面上倒影着深绿的树、黑色的山以及一幢哥特式风格的白色城堡。倒影即是幻像。然而,只须稍稍调高视线,你就会发现湖面之侧,半山之上,远处,果真有一幢白色城堡,梦幻般地存在。一条沿着湖水边缘修成的车道,不动声色地引你进入凯利莫阿城堡。
凯利莫阿建成是在1871年。1874年,亨利夫妇带着全家到当时英国的又一个海外殖民地埃及去旅行。这是一次末日般的旅行。途中,玛格丽特染上重病,死于埃及。悲伤透顶的米切尔硬是把妻子的遗体运回了凯利莫阿。他在城堡中为心爱的女人建造了一座豪华墓地,让她永远安息在自己的美丽家园中。然而,失去了玛格丽特的家,即使仍然美丽,却再也没有乐趣,再也不可能是米切尔曾经倾心热爱的家园了。1903年,米切尔终于卖掉了这处不动产。
凯利莫阿以63000英镑的价格转到了曼彻斯特公爵夫妇手中。曼彻斯特公爵夫人是美国富商Eugene Zimmerman的女儿,丰厚的陪嫁着实让他们过了好几年挥金如土的日子,其中包括买下这个童话般的城堡。不幸的是,1914年,富商死了。失去靠山的公爵夫妇,只得卖掉凯利莫阿。这一次,凯利莫阿转到了一个伦敦银行家、地产商Ernest Fawke手里。
凯利莫阿曾经十易其主。1920年,一队从比利时远道迁徙而来的本笃会修女团体买下了凯利莫阿城堡以及周围的10000英亩土地,实际成交价是45000英镑多一点点。从此,凯利莫阿里有了修道院,并在1923年开设了国际寄宿女子学校。
不过,凯利莫阿的戏剧性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自从修女们进了凯利莫阿之后,凯利莫阿有了新的发展。她们买下凯利莫阿的时候,这里事实上荒废已久。在第一任修道院院长的主持下,修复和扩展的工作一直在进行,还设立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到1953年,这里共有四十二个修女。那个时候,凯利莫阿已经对外开放,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城堡内还设有宾馆客房、下午茶室以及出售本修道院修女手工作品的小礼品店。
灾难发生在1959年。对此,克利夫登的著名作家在其关于凯利莫阿历史的专著中,有非常详细、传神的记录描写。总之,1959年的某个凌晨,修道院着火了。当时,里面住着三十六个修女和三十个从七岁到十七岁年龄不等的寄宿学校女学生。火势之大,不仅克里夫登的救火队看见了,格尔威的救火队也看见了。四个地方的救火队迅速出动,却还是没能遏制火势蔓延。大火几乎烧毁了凯利莫阿。修复工作随即展开。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火灾的痕迹当然了无踪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凯利莫阿,洁白、簇新而一无生涩之气,完全符合童话仙境该有的样子。
室内空间广大,有各种功能的区域,但装饰布置尽力保持初建时的基调。
凯利莫阿主楼的外墙采用花岗岩。正门上刻的“和平(Pax-Peace)”字样,是当年圣班尼迪克特(St.Benedict)的题字。据说,最初的凯利莫阿共有四个入口大厅,现在则改为外厅和内厅两个。外厅的橡木地板是原初亨利夫妇铺上去的,与之相配的橡木护墙板却是曼彻斯特公爵夫妇的手笔。在这个厅里,墙上挂着的一幅肖像是第一任修道院长。第一任女主人玛格丽特的肖像挂在客厅里。这个客厅是原先亨利家族待客的地方,现在被改作修道院的阅览室,不过,蓝白相间的格调、家具、墙纸、窗帘等等,虽是1993年维修时的作品,却基本上尽力维持着玛格丽特生前定下的基调。客厅的大门,是一件真正的古董,是1706年爱尔兰军队在拉米雷斯(Ramillies)之战中缴获的战利品。这件古董倒不是任何一个私人业主的收藏,而是随修女们从比利时而来。
从客厅登上三级台阶,来到画廊。这个完整保留着最初的橡木地板和护墙板的地方,原先是亨利家族举办小型音乐会、文娱演出的欢聚场所,现在则挂满亨利家族成员的肖像,也算是在举办又一场家庭聚会吧!
回到楼下。凯利莫阿现在的内厅里有一道楼梯,弧度相当优美,入口处采用灰泥装饰。原先的早餐室和晨室,现在合并成了一间,里面的三扇窗户哥特式风格明显,房里另有高大光滑的大门通过一方铺着瓷砖的门廊直接通往室外花园。在原先亨利家族的主餐厅——晚餐厅里,还保留着巨大的哥特式壁橱;墙上那幅英王詹姆斯二世的肖像,是国王赠送给这个修道院的礼物。这里还陈列着亨利家族收藏的一些瓷器和玻璃制品。晚餐厅有门通向准备间、管家室、食品室、餐具室、后楼梯及厨房。此外,主楼里还有一间后厅。这里原来是一间台球室,现在则是寄宿学校的音乐教室,也兼作跳舞厅。楼上,则有三十三间卧室和衣帽间。
凯利莫阿城堡里有一个哥特式教堂。这也是米切尔为纪念妻子而建,同样建造了四年,从1877年开工到1881年建成。人们称这个由詹姆斯·弗勒(James Fuller)设计的教堂为“微缩版大教堂”。教堂大理石石柱上的雕刻是哥特式,室内装饰则体现出爱尔兰情调。教堂有一组五块彩绘玻璃,其图案描绘分别寓意偶然、忠诚、慈善、希望和纯洁。据后来的业主以及现在的人们的解释,他们认为米切尔·亨利似乎冥冥之中知道凯利莫阿最终会回到上帝的手中为上帝的事业服务,所以,在建造之初,许多细节的处理都暗合上帝的教诲。
然而,对于一知半解的游客而言,凯利莫阿于米切尔·亨利似乎更像是莫卧尔皇帝的泰姬陵。虽然,他们一为帝王一为商人,一处建于心爱的女人死后一处建于心爱的女人在世,然而所寄托的情感、所愿望的依恋是一样的,所带来的伤心、寂寞更是一样的。米切尔把妻子葬在美丽的湖边。这个堂皇的墓地如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凯利莫阿,迎接着全世界游客的艳羡的目光。只不知,曾在英国下议院拥有席位的成功商人米切尔·亨利的墓如今在何方?当年,又是谁为他送葬?
花园与城堡主楼同一年落成,由米切尔自己和他的花园总管James Garnier共同设计。
凯利莫阿修道院和花园,对游客而言,是一个消磨一整天也不厌倦的地方。除了这梦幻城堡,距离主楼1.6公里远的地方,还有获得欧盟文化遗产的维多利亚围墙式“凯利莫阿花园”。
一条小溪从花园中间蜿蜒流过。花园分为两部分,正式花园在布局上带有清晰的维多利亚后期花园风格形式,供先生女士们闲暇时漫步、消遣;而厨房花园则为亨利一家提供水果、蔬菜以及鲜花。凯利莫阿花园最特别的地方,是沿围墙修建的一整排暖房。主人特别请伯明翰设计师Cranstons设计,这些暖房如今大多已经倾颓,从地上的墙垣依稀可见当时的规模。城堡几易其主,花园也曾日渐荒芜凋零。直到1996年,在有关方面的资助下,依照花园的原始图纸和历史资料,历经了与当年修建花园同样的四年时间,修复工作得以完成,花园于2000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我们在花园里遇见一位年轻的女园丁。瘦小、清淡,交谈之下,才知她是法国人,来此留学,来此工作。她说她喜欢这里的单纯和清净。想起刚刚在城堡里瞥见的三两个寄宿学校女生,其实比眼前的这位法国女子小不了多少。但是,她们会说自己喜欢这里的清净和单纯吗?这么美、这么超凡脱俗的地方!真的曾是玛格丽特·亨利的蜜月之地吗?还是她冥冥中知道这其实是她的长眠之地?
远离尘嚣,是别一个世界。
修复的凯利莫阿花园2002年获“欧盟文化遗产”称号。
看点:
凯利莫阿城堡和花园之间,有定点巴士接驳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