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548400000030

第30章 史记(11)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大臣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的通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殆:大约。】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稍稍:渐渐。】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秦惠王:名驷,秦孝公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惠王以为客卿【客卿:官名,专为从别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而设,地位尊崇,仅次于相国。】,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此在吾术中:指苏秦的做法在张仪所学过的方法之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宁渠:岂。“宁”“渠”是同义词迭用。】能乎!”张仪既相秦【张仪既相秦:张仪相秦在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为文檄【檄:古代发表文告的竹简。】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而:即“尔”,你的。】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顾:特,但。】且盗而城!”

【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最初曾与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所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在学业完成以后,便去游说诸侯。一次,他在楚相那里赴宴饮酒,席散后,楚相发现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璧不见了,相府的幕客们都认为是张仪所为,说:“张仪这人,既贫穷又没有品德,偷相国玉璧的,一定是他!”于是众人捉住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张仪还是不承认,大家只好把他释放回家,妻子叹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舌头当然还在啰。”张仪说:“这就够了。”

当时,苏秦已经说服赵王答应加入合纵盟约,与同盟各国结好相亲,但他又担心各国诸侯在秦的进攻下背弃盟约,从而招致盟约的破坏。他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你以前就与苏秦相好,现在他已经当权,你何不到他那里去,以谋求展现你的志愿?”张仪于是前往赵国,递上名帖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却先已告诫手下人不替张仪禀报,又设法稳住他好几天,然后才接见他,叫他坐在堂下,赏给他的是仆人、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一再奚落张仪说:“像你那么有才能的人,竟自己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我哪是不能够荐举你而使你富贵呢,只是因为你不值得收留啊!”苏秦就此推辞了张仪。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得到好处,谁知反而受到侮辱,气愤之下,想到各国诸侯都没有可以事奉的,唯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到了秦国。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告诉自己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恐怕是比不上他的。现在我侥幸而先受到重用,但要说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那只有张仪才行了。而他眼下贫穷,没有进用的机会。我怕他满足于小利而不再求进取,所以叫他来当面侮辱他,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请你为我暗中帮助他吧。”苏秦将自己的打算禀告赵王以后,拨出钱财车马,派人一路上暗暗跟随张仪,与张仪宿于同一个旅舍,逐渐接近了他,供给他车马钱财,凡张仪有所需用,都取出来供给他,但并不告诉他实情。张仪因此而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苏秦的门客至此便向张仪告辞,张仪说:“我靠你的帮助才得此显赫,正准备报答你的恩德,为什么你却要离开我呢?”门客回答说:“我并不了解你,了解你的正是苏先生啊!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而破坏他的合纵盟约,认为非你不能掌握秦国大权,所以故意激怒你,然后派我暗中供给你,这都是苏先生的安排。现在你已经得到重用,请让我回赵国回复苏先生。”张仪说:“唉!这些计谋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竟未能发现,我比不上苏先生是明白无疑的了!再加我新被任用,怎么可能打赵国的主意呢?请你为我答谢苏先生,只要在苏先生当权之时,我怎敢打赵国的主意呢。况且苏先生当政,我张仪哪有这个能力呢!”张仪在做了秦的相国后,写文书警告楚相说:“过去我跟随你饮酒,并未盗你的玉璧,可你却责打了我。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吧,我回头将要盗取你的城池!”

【师说】

选文主要介绍了张仪入楚受辱后,在苏秦的暗中帮助下入秦为卿的经过,充分展示了张仪坚韧自信的性格与聪明机智的才干。

张仪后来依仗秦国的实力,威逼利诱,欺诈行骗,以六里之地诈楚,虽为秦国开疆拓土,但其阴谋权术多为人所不齿。纵横家往往为了个人声名,以口舌之利而游说诸侯,轻则令友邦分崩离析,重则让众生生灵涂炭,所以韩非指责他们是五蠹。虽有满腹经纶,却无利人之心,恰如再聪明的老鼠还是老鼠而已。

【知识卡片】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的一些弱国。

【故事链接】

张仪含屈入秦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当然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又回到魏国,再次进入秦国。后来,张仪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节选)

【原文】

白起者,郿人也【郿(méi):春秋周邑。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善用兵,事秦昭王。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频阳:在今陕西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一带】。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度,估计,推测。】?”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果势:果断。】,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病:推脱有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顿舍:停留,止息。】,大破李信军,入两壁【壁:军营。】,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如:往,到。】频阳,见谢【谢:道歉。】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谢:推辞。】曰:“老臣罢病悖乱【罢(pí):通“疲”。疲乏,软弱。悖乱:糊涂,昏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唯:这里是表示希望的意思。】。”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请:请求(赐予)。甚众:很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及:趁着。向:偏爱,器重。】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业:置家业。】。”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使使:前一“使”字,派遣。后一“使”字,使者。辈:次。】。或曰:“将军之乞贷【乞贷:请求借贷。指请求赐予家产。】,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怚:粗暴。】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专:专门,特地。】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自坚:自己表示坚定不移。】,顾令秦王坐【顾:反而,却。坐:凭空,徒然。】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益军:增兵。】而来,乃悉【悉:竭尽。】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休士洗沐:让士兵休整洗浴。洗,指洗脚;沐,指洗头。】,而善饮食抚循之【抚循:安抚,安顿抚慰。】,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投石超距:指军事游戏。】。”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略定:占领、平定。】。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终于。】。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前221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施(yì):延续。】。

【译文】

白起,郿地人。他善于用兵,奉事秦昭王。王翦,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