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548400000018

第18章 左传(9)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周南》《召(shào)南》:周及以南诸侯国(包括今陕西、河南、湖北一带)的歌曲。现为《诗经·国风》开头的两首。】。曰:“美哉!始基【基:奠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勤而不怨:劳苦而不怨恨。指《周南》《召南》乐歌中所体现的民情。】矣。”为之歌《邶》《鄘》《卫》【《邶》(bèi)《鄘》《卫》:殷商地区的歌曲。现见于《诗经·国风》。邶、鄘、卫是周初在殷商地区(今河南北部)所封的三个诸侯国。】。曰:“美哉渊【渊:深远。】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卫康叔:周公的弟弟。】、武公【武公:康叔的九世孙。传说二人均为卫的贤君。】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王》:即《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周之东:指周室东迁。】乎?”为之歌《郑》【《郑》:郑(今河南郑州一带)的歌曲。《诗经》中有《郑风》。】。曰:“美哉!其细【细:烦琐细碎,季札说这象征着郑国政令过于烦琐。】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齐》:齐(今山东一带)的歌曲,今《诗经》中有《齐风》。】。曰:“美哉!泱泱【泱泱(yāng央):宏大的样子。】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大:同“太”,即吕尚,姓姜,所以又叫姜太公。】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豳(bīn)》:豳地(今陕西彬县东北一带)的歌曲。今《诗经》中有《豳风》。豳(一作邠)本为西周旧地,后归秦国所有。】。曰:“美哉,荡【荡:坦荡无邪。】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是指周公东征,而是指伯禽封鲁。】乎?”为之歌《秦》【《秦》:秦(今陕西一带)歌曲。今《诗经》中有《秦风》。】。曰:“此之谓夏声【夏声:正声,雅声。夏,有大、正的意义。】。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周之旧:秦地在陕西、甘肃一带,本西周旧地。】乎?”为之歌《魏》【《魏》:魏(今山西芮城一带)的音乐。《诗经》中有《魏风》。】。曰:“美哉,沨沨【沨沨(fēng,又读féng):轻飘浮动的样子。】乎!大而婉【婉:委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唐》:唐(今山西曲沃、绛县一带)的歌曲。今《诗经》中有《唐风》。】。曰:“思【思:忧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陶唐氏之遗民:晋本唐地,故说有尧之遗风。陶唐氏,即尧,史称唐尧。】?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令德:美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陈》:陈(今河南淮阳一带)的歌曲。今《诗经》中有《陈风》。】。曰:“国无主【国无主:陈的音乐淫乱放荡,百姓没有畏忌,所以说是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郐(kuài)》:郐(今河南郑州南)的歌曲。今《诗经》中有《桧风》。郐、桧互通。】以下无讥【讥:批评。】焉。

为之歌《小雅》【《小雅》:多数是周王室贵族的音乐。今见于《诗经·国风》之后。】,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大雅》:大多是西周初期的歌曲,今见于《诗经·小雅》之后。】,曰:“广哉!熙熙【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乎!曲而有直体【直体:正直的节操。】,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颂》:指周王室的祭祀歌曲。今《诗经》有《周颂》,此外有《鲁颂》《商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倨(jù):傲慢。】,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荒:过度。】;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用而不匮”至“取而不贪”:这几句是以物资作比喻。第一句,言声音如物资的用之不竭,比喻乐调的丰富多彩。第二句,言声音如大量的物资,但不完全表露,比喻乐调含蓄有余味。第三句,言声音如施物与人,但物的本身不见减少。第四句,言声音如向人取物,但所取之物并不过分。后两句用以比喻乐调的节奏匀称,无畸轻畸重之病。】;处而不底【底:停滞。】,行而不流。五声【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八风【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木做成的八类乐器。《左传》中就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的说法。】平;节有度,守有序【守有序:各种乐器交相鸣奏,但都有一定的次序,相守不乱。】,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象箾》:舞名武舞,持箭而舞。箾(xiāo),通“箫”。】《南籥》【《南籥》:舞名文舞,持籥而舞。籥(yu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者。曰:“美哉!犹有憾【有憾:有遗憾,感到美中不足。】。”见舞《大武》【《大武》:周武王的乐舞。】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这句话在赞美中含有讽刺。】?”见舞《韶濩》【《韶濩(hù护)》:商王汤的乐舞。】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惭德:遗憾,缺憾。指商汤的天下是用武力取得的,不是凭德教获得的。】,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大夏》:夏禹的乐舞。】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韶箾》:舜的乐舞。】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帱(táo):覆盖。】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蔑(miè):无,没有。】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译文】

吴公子季札来访问鲁国,请求听听周王室的音乐。

鲁侯叫乐工给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札听了说:“好啊!周的教化已经奠定基础了,还不算完善,人民虽则劳苦却不怨恨了。”给他歌唱邶、鄘、卫三国的歌曲,季札说:“好啊,多么深沉呀!百姓虽有忧伤,但还不至于困顿。我听说卫康叔和卫武公的教化就是这样的,这大概就是《卫风》吧!”给他歌唱《王风》,季札说:“好啊!虽有忧思,但没有恐惧,这是周室东迁以后的作品吧!”给他歌唱《郑风》,季札说:“好啊!可惜太烦琐,百姓受不了呀,这个国家恐怕要先被灭亡吧!”给他歌唱《齐风》,季札说:“好啊!多宏大的声音,真是大国之风啊!它象征着东海,是太公的国家吧?它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给他歌唱《豳风》,季札说:“好啊!声音多坦荡呀!即使人欢乐又不敢荒淫,是周公东征时的歌曲吧!”给他歌唱《秦风》,季札说:“这就叫做华夏的声调。只有夏声才有那么宏大,大到极点了,这不就是周王室旧地的音乐么?”给他歌唱《魏风》,季札说:“好啊!声调多适中啊!声音虽大却委婉,节拍虽急促却流畅,用德教来辅佐他,那就是个开明的君主了。”给他歌唱《唐风》,季札说:“忧思多么深远啊!莫非有唐尧的遗风么?否则,为什么忧得这么深、想得这么远呢?不是有美德的后代,哪能像这样呢?”给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好的君主,还能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后的乐歌,季札就不作评论了。

给他歌唱《小雅》,季札说:“好啊!虽流露出忧思,但没有背叛之心,虽有怨恨,但不说出来,大概是周朝的德教开始衰败时的歌曲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给他歌唱《大雅》,季札说:“声音多宽广啊!令人多舒服啊!既委婉曲折又有正直的节操,这不就是周文王的盛德么?”给他歌唱《颂》,季札说:“好极了!刚劲而不放肆,委婉曲折而不卑下靡弱,紧凑而不急促,宏放而不散漫游离,多变化而不乱糟糟,反复重叠而不使人感到厌倦,有哀思而不至于忧伤,欢乐而不过度。声音不断发出,有如用不完的物品;又如藏着大量的东西,却不完全表露;又如施物给人,但是本身并不见减少;又如向人取物,但是并不过分。声音静止了却并未停滞,声音流动不定却有一定的归宿。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奏符合规范,鸣奏乐器有次序。有盛德的人的音乐都是这样的。”

见到舞《象箾》和《南籥》的,季札说:“好啊!但还有点美中不足。”见到舞《大武》的,季札说:“好啊!周王室的盛德,竟达到了如此地步?”见到舞《韶濩》的,季札说:“汤的德行宽宏,但是还有感到惭愧的行为,可见圣人的难处啊!”见到舞《大夏》的,季札说:“好啊!为百姓的事勤劳而不自以为功,如果不是禹,还有谁能做得到呢?”见到舞《韶箾》的,季札说:“德行达到极点啦!伟大极了,好像天没有不覆盖的,好像大地没有不承载的,虽有极盛的德行,也无以复加了。看到这里已经达到顶点了!如果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请求欣赏了。”

【师说】

鲁成公十一年,晋厉公原定与秦桓公在令狐会盟,结果晋君先至,秦君临时改变了主意,违反盟约。后来秦又召狄与楚,打算引导他们伐晋。于是,晋在成公十三年将统帅诸侯的军队进攻秦国,先派吕相为使去秦国绝交。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殽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掺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知识卡片】

中国的音乐、舞蹈,自古就很盛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舞蹈,往往反映出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所以季札在鲁国闻歌见舞,能作出推断。

【故事链接】

杜预有《左传》癖

杜预是西晋名将,又喜爱读书,很有学问,世人称他为“杜武库”。杜预曾经议论说:“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王济、和峤是当时的名士和朝廷高官。晋武帝听说杜预有这样的议论,就问他:“你有什么癖?”杜预回答:“臣有《左传》癖。”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左传》注解,就是出自杜预之手。

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坏晋馆垣

【原文】

子产相【子产:即公孙侨,郑国的执政大臣。相(xiàng):辅佐。】郑伯【郑伯:郑简公。】以如【如:到。】晋。晋侯【晋侯:指晋平公。】以我丧【我丧:指鲁襄公死了才不久。据《春秋》载,襄公死于三十一年六月。】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馆:招待外宾的馆舍。】之垣【垣(yuán):墙,围墙。】,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士文伯:晋国大夫,名匄(gài),字伯瑕。】让【让:责备。】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诸侯之属:诸侯的卿、大夫。这和“执事”一样,是客气的说法,实指来晋输纳贡物的诸侯。】辱在寡君【寡君:我国国君,这是谦词。】者何【无若……何:无奈……怎么办。】,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闬闳(hàn hóng):指馆舍的大门。】,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异客:别国的宾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缮:修治。】完【完:修好。一说通“院”,指围墙。】葺【葺(qì):此处指以草盖墙。】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共:通“供”。】命?寡君使匄【匄:士文伯名匄。】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