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20441100000025

第25章 平衡你的工作——决胜职场(3)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三个朋友舍不得分开。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那样我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

青蛙灵机一动说:“你们两个衔住一根树枝,然后我嘴咬在树枝中间,我们三个不就可以一起飞上天了吗?”

两只大雁听着有道理,但是,再三叮嘱青蛙,中途不要张嘴说话,否则,它就会掉下来摔死。

就这样,三个朋友上路了,飞在路上,就有人问:“是谁这么聪明啊,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青蛙急于表现自己,忘记了大雁的叮嘱,于是大声说:“这是我想出……”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了下去。

现实中,很多人同那只青蛙一样,总想在人前表现自己,炫耀自己,以满足自身的表现欲,而最终却摔得很惨。与自信有关的表现欲本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但表现过度或者狂妄自傲,目空一切,即使你真的有才能,也未必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还常常致使你的内心失去平衡。

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时时、处处都把智慧表露出来,而是藏于愚钝的表象之下。而在需要你去做某事的时候,你就要勇于表现,努力将该做的事情做好。反过来,如果有人炫耀自己的精明能干,大谈如何获得老板的欣赏,你大可不必因他人评论他是个骄傲虚荣的家伙,而人云亦云。要尽量让自己远离忌妒和诋毁,学会真诚地赞赏和学习。这样能够使自己拥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快乐地工作。

在职场尽量不要有“鹤立鸡群”的心理。因为如果你表现得太过突出,总是抢他人的风头和机会,甚至因为他人不如你而蔑视他人,这样你会为自己招惹来无尽的麻烦。他人会嫉妒你、远离你,甚至敌视你,让你的工作失去平衡,难以顺利进行,最终害的还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聪明的人不会那么心急,他们最大的法宝就是韬光养晦,然后才是华丽地转身。如果你是职场新人,就千万不要恃才傲物、一味表现,你要知道,不唯独你有才学,能够在这一行业工作下去的同事也都是有才学的人,此时你最该做的就是谦逊平和。不仅要适当地遮掩自己的才华,而且要圆滑地为人处世。如果一味表现,在刺伤他人的同时,还会刺伤自己。因此,在没有实质性利益的时候,做一个韬光养晦的职场达人才是明智之举,如此才能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内心。

心理平衡小课堂

如果你有才能,就应该表现出来,这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表现,不可锋芒太露,否则工作和内心都会失去平衡,使自己陷入自负的陷阱之中,并会因此容易遭到他人的忌妒,使得事情适得其反。

学会拒绝,做好本职工作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自己的工作已经够忙了,可总是不时地有额外的工作干扰自己。这些不必要的工作给自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分散了工作精力。尤其是一些初入职场的人,有时会因为心软、碍于面子而无法拒绝他人,从而影响了自己本职工作的效率,累坏了身体。要知道,身在职场,并不是你一直保持谦恭、保持唯唯诺诺,就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同。与同事相处,就像跳舞一样,需要有进有退,这样,舞才能跳得漂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拒绝,勿求所有事情都尽如人意,只有这样内心才会平衡,并找到工作与其他事情的平衡点。

王雨是外贸公司的公关部助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要和公司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王雨本身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深知在大公司做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人言可畏的后果,所以他处处留心,生怕得罪了同事或上司,生出什么枝节。对每个人他都是有求必应,笑脸相迎,从来没有对周围的人说过“不”。他本以为自己的为人处世可以算得上是天衣无缝了,可不知为什么,渐渐地他成了办公室里最不受欢迎的人。他感到疑惑和委屈,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而且由于自己对他人有求必应,使自己无形当中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直到有一天,一位从前和他关系不错的同事告诉他缘由,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是由于他过度随和,使人觉得他虚伪,不可信。

其实身处职场,大可不必为了博得所有人的欢心而为难自己,只要本着个人的原则,坦诚共事,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相反,若把自己引入一个人际关系网的旋涡之中,非但你的业绩不会有所提高,就连能否在此久留都可能成为问题。事例中的王雨就是因为不对他人说“不”,凡事都有求必应,最终不仅没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因使他人产生不可信的感觉而恶化了自己的人际环境,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因此,在接受他人的拜托或上司的委派时,量力而行是极为重要的,给自己加太多额外的压力,其结果往往是找不到工作的平衡点,内心也常常失去平衡。记住,自己的本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把自己的本职任务做得漂亮才是成功的开始。

在人际心理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互惠法则”,即他人对你好,你往往也会对他人好,而你对他人好,他人往往也不会对你太差。如果他人对你好,但你对他人不好,你就会觉得亏欠了他人,从而引起心理失衡。在这里,我们不妨将互惠法则反过来用。“互惠原则”正着用,是“投桃报李”;反着用就是“以牙还牙”。比如,你刚刚用“不”拒绝了对方的请求,那么此时,对方心里一定是非常难过的。不过你可以立即请对方帮你的忙,请对方帮一个他根本不可能会帮的忙,那么对方也会拒绝你。这样对方用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心里的不痛快也就不存在了,心理也就重新找到了平衡。这样就像变戏法一样,就会把对方心理上因你的拒绝而产生的不痛快化为乌有了。

举个例子,有个同事请你帮他完成一份报表。你说:“哦,可能有点困难,因为我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不过很高兴你会找我帮忙。对了,下星期我出差不在公司的时候,能不能请你帮忙料理一下我的事务?”现在,你的同事只会对你说抱歉,并且找个借口,说明他为什么拒绝帮助你。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但不会让对方心里不舒服的拒绝方式。一方面,在对方拒绝了你的请求以后,他会觉得非常尴尬,也就不好意思再硬要你去帮他什么,你采用这样的方式拒绝他之后,他很难再跟你争辩什么;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式拒绝对方,不会导致对方心理失衡,从而引起对方对你的敌意;再则,因为他也拒绝了你,也可以避免你自己陷入内疚的折磨之中。

身处职场,同事也有可能私底下请你帮忙,偶尔为之并非不可,毕竟,谁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和难处,但是,你要让对方清楚,你是卖他一个人情,不能养大他的胃口,该拒绝时,还是要明白地说“不”。当对方知道你的分寸、底线时,自然就不会再三要求,甚至把他自己的事情让你做,这样也就避免了工作和心理失衡情况的出现。

心理平衡小课堂

职场中,那些不懂得说“不”的人,常常会被很多无谓的人和事所累,从而难以做好本职工作,而贸然说出“不”又有可能为自己引来不必要的争端,这两者都很容易使内心和工作失去平衡。因此,如果不是不可推脱的事情,就不要接手任何他人推给你的问题或责任,如果你接受所有找上门的问题,你自己本职的工作将很难顺利展开,而这样也是很难在职场中生存的。

当挣扎在“生存”和“兴趣”之间

你现在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吗?或许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实现在有很多人都徘徊在这个问题上,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都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现实让他们为了生存而选择了一份可以赚钱养家糊口的工作。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爱好,或者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考虑自己的兴趣。有许多人因生存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而导致工作和内心失衡,变得工作热情不高,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兴趣、爱好也逐渐被令人难以喘息的工作消磨殆尽。

王兴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对工作认真努力,常常在公司里加班,甚至连周末也是如此。

一段时间以后内心便将自身的文学爱好逐步遗忘,每天只是反复地在做同样的事情,渐渐心生疲惫和枯燥,而且因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模糊而心感沮丧。

王晓在一家IT公司上班,刚参加工作时工作很努力,后来因热爱历史小说,并常常在工作时间阅读,因此逐渐对工作失去热情,工作业绩和能力也逐步下滑。

最终被公司解雇了,连生活的保障也没有。

事例中的王兴有自己的兴趣——文学,却被忙碌而单调的工作逐渐地消磨掉了,并因此心感沮丧。而王晓却与王兴不同,他在工作时仍然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历史小说,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被解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