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
20437300000012

第12章 催眠预备:催眠比化妆更容易(1)

现在,谈到催眠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它已经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不可触摸了吧!然而,在你的心里,它也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它并不容易,但也不难。只要你做足准备,如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并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主动启发自己的想象力等,就可以轻松地“眠”去,进而从中获益。充分的准备会让你发现:催眠比化妆更容易,其效果也更好。

催眠四大心法之一:专注而放松

将多种催眠状态综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质量的催眠状态应该是专注而放松的。这种专注和放松是心理意义上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女人意义重大。那些没有进行过心理训练的女人,往往不容易做到既专注又放松。

催眠师在为女性受试者指导催眠时,会重点强调“专注而放松”的催眠状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高质量的催眠效果。

女人容易思虑重重,容易钻牛角尖。这无疑会给取得高质量的催眠带来阻力。

当一个女人让自己处在一种既专注又放松的自觉的理性状态时,她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蓬勃向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无论做什么事都更容易成功。

专注而放松是一个人机体所拥有的自然能力。这种固有的能力需通过提醒和暗示这些心理活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在催眠时,假如你能做到提醒自己和暗示自己,那么你就有可能很快进入催眠状态。专注而放松的状态,其实不需要你特意去培养、锻炼,只需要你能认知它的存在就行了。一旦你了解并认识了专注而放松的实质并学会提醒和暗示,那么你就能随时依照自己的意愿而进入这种状态。

也许有很多女人会问,专注就是专注,放松就是放松,它们为什么要同时进行呢?不同时进行,只专注或只放松不行吗?

心理学专家告诉你:不行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只放松,人的脑子往往会进入昏昏沉沉的状态,容易陷入种种杂念中,而这些杂念又会使人陷入一种不加约束的妄想中而不能自拔;假如只专注,人的精神就会处于紧张状态,心绪也会随之紧张起来,整个心理状态就像一只悬在空中的气球,气不放出就下不来,这时机体的能量也会快速丢失,反倒更容易疲劳。

所以,对女人而言,在接受催眠时,保持专注而放松是十分重要的。而专注、放松的状态并不是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催眠时具备这样的心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准备,将这样的心理状态修炼成为一种习惯。而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催眠,也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做事的状态,从而拥有更成功、更快乐的人生。

催眠启示录

专注和放松并不矛盾,专注而放松是一种比“专注、紧张”更轻松的心理状态,是比“轻松”更理性且功能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更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在催眠时,女人保持这种状态,不心有旁骛,不心生杂念,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催眠师的暗示上,就会有较好的催眠效果。

催眠四大心法之二:保持明镜之心

《庄子·应帝王篇》中对明镜之心有过非常到位的描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句话是说:人一旦修行至一个理想境界时,其心境就好比镜子一样,能客观地反映出自身的一切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既不欢迎它,也不刻意地为它送行,只是顺其自然,只接应,不藏匿。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修炼到这等程度时,就能超然自得地容纳万事万物,不会违背事物的规律去行事,因此也不会受到伤害。

女人要保持“明镜之心”,就要静下心来去认真理解“明镜之心”的内涵,无论感受到了怎样的外界事物,无论内心浮现出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都不能急躁,要客观从容地去面对一切。

当一个女人能达到“明镜之心”这种境界时,她就能拥有一种正确的客观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不会去钻牛角尖。因为心明自然静,静才能放下,放下才能很快进入催眠状态。

对于有心理创伤的女人来说,要想催眠达到一个好的境地,修炼“明镜之心”对其尤显重要。

假如一个心理受过创伤而严重抑郁的女人在做催眠练习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催眠师就让她回忆不堪回首的往事,则无异于在她的心上撒下一把盐,不但起不到催眠作用,反而会更令她无法进入催眠状状态;反之,假如受试者是一位修炼过并悟得“明镜之心”的女人,她就会以“明镜之心”来回忆过去发生的一切,而不会被往事带来的痛苦所左右,催眠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当你按照催眠师的引导被催眠后,可能催眠师会叫醒你,让你在房间里四处看看,活动活动。这时,无论你在被催眠时看见或听见哪些事物,无论有什么感受,都要客观地让它们从自己的思绪中流走,不去做过多的纠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心就会足够理性、客观,如同明镜一般,才能更加正确地做相应的自我调整,才能从催眠中有所收益。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应该有意识地努力做到这一点。

催眠启示录

假如一个女人能让自己的心像一面洁净明亮的镜子一样,那么,她就能客观地观察一切事物,理清自己头脑中各种各样的念头,既有利于催眠的进行,又有利于从催眠中获益更多。

催眠四大心法之三:看到真相

进行催眠治疗,达到一种什么模式是理想状态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要让受试者看到真相。换句话说,看到真相,是最终的也是唯一的治疗之路。

然而,看到真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大多数的人都缺乏看到真相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被杂念和各种不良情绪左右的女人。只有少数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拥有这种能力。看到真相并不是简单容易的,需要穿透多层面纱,下面我们就来一层一层地揭开这些面纱。

第一层面纱:语言、概念不等于真相

我们常常看得到许多女演员在荧幕上,在舞台上往往是顶着令人炫目的光环,向众多的观众展现自己最靓丽的一面。她们那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动听的声音、轻柔的话语,令许多人,特别是女人,心驰神往,这也是她们梦寐以求的。

其实,在那些女演员的光环背后,往往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然而,大多数女人只是看到了表象,只是将语言、概念投射在事物上,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并非只是通过听他人之言或看个大概就能够达到的。

女人们必须抛开自己爱听八卦、爱信谣言、见风是雨、爱相信表面现象的弱点,对事物做深入浅出的分析,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像《老子》中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层面纱:未清理的心理阴影会遮掩真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说心理阴影一旦在一个人心中形成,是很顽固的,不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是不容易把它清除的。

曾经被大疯狗咬过的人,即便日后看到温驯可爱的小狗,也会心生恐惧;曾在黑夜归家途中遭遇强暴的女人,每当到了夜晚便会开始不安,内心无法安静下来;彼此曾经结下恩怨情仇的人,即便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可再次相遇时,看到的往往还是恩怨情仇,而很难看到真实的对方;曾经在马路上遭遇车祸的人,往往对十字路口、红绿灯异常敏感、畏惧。

心理阴影固然难以清除,但只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认识到这种阴影的危害,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被清除的。要克服胆小怕事、耿耿于怀的不良情绪,任何事,过去了的就让它永远过去,不要再过多地去想它,更不要把过去了的再往更坏的境地去想。重要的是要从过去了的失误和不幸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勇敢地面对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以后的同类事物时不遮掩真相,正确地去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地坦然。

第三层面纱:没有满足的欲望会污染认知

《列子》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想要金子的齐国人在众人都在的情况下拿走了金子,被捕后,竟然说自己拿金子的时候只看到了金子,没看见人。

这个故事是说,假如一个人的内心被欲望充满之后,他的眼中就只看到欲望,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来处理。人的正当的欲望,是个体发展的动力。但人的欲望往往受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有时人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欲望。一旦这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在人的头脑中膨胀,人可能就会不顾社会公约和道德,去疯狂地实现自己的欲望。

第四层面纱:自我过于敏感或脆弱让人逃避真相

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当遇到不顺时,尽管有抵触情绪,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正确对待的。而有心智障碍的人,则会很敏感,也会表现得很脆弱,不敢面对问题,自我保护意识过于强烈。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她会运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没有问题。在某些方面,敏感、脆弱这些人性的弱点,在女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当有人指出一个敏感、脆弱的女孩儿不理智时,她往往会说:“我说的都是真实的。”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时,她会反击别人:“你别只顾着说我,想想你自己吧,比我严重多了,还好意思说我。”有时,她把事情搞砸了,却不承认自己有错,尽力将错往别人身上推,她会说:“是有人嫉妒我,有人暗中搞破坏。”

这样的人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因为她不敢面对真相。

第五层面纱:先入为主的成见、预设立场,会扭曲真相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丢了斧头,他总认为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的斧头。在这种设想下,他怎么看都觉得那个孩子的一切举动都像是偷斧头的人。终于有一天,他的斧头找到了。这时,他再怎么看都觉得对方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其实,邻居家的孩子的言行始终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个怀疑者的眼里变了样。这一切,不过是他自己心态的投射而已。

在生活中,这样先入为主的事情很多。

有位顾女士整天怀疑她的丈夫有外遇,一旦丈夫回家晚一会儿,她就会认为丈夫在外面瞎混,就会质问丈夫。两人因此常常发生口角甚至厮打。

最终,她的丈夫因为无法忍受她的无端指责,与她离了婚。

顾女士先入为主的成见扭曲了事情的真相,最终引发了家庭悲剧。现实生活中,像顾女士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有这方面缺陷的女人一定要克服预设立场的错误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

第六层面纱:杂念会使人分心

人的大脑神经网络随时都在运转,各式各样的念头随时都会出现在脑海里。当各种念头在你头脑中产生时,你的注意力会忽东忽西地游荡飘忽,你会忍不住去追逐那些念头,直到一段时间后才突然发现自己早已脱离眼前之境,而被卷入杂念的漩涡中。

假如一个人的脑海中充斥着各种杂念,那么,如何才能如实地看到真相呢?

这时候,你要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要抛开一切有碍我的思维的东西。”这时,只盯着眼前的东西,看看你能维持多久完全没有杂念的状态。通常的情形是,不超过一分半钟,你的头脑中就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杂念跳来跳去了。

女人心思细密,这有好的一面,可以使自己处世谨慎;但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容易被各种杂念所左右。有意识地抛开杂念对女人来说尤为重要。

看到真相的指导原则是:看就是看,一心一意地看,心无杂念地看。切不能分心,不能被欲望控制,不能被成见迷惑,不能被心理阴影遮掩,也不能被言语、概念蒙蔽。

催眠启示录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间,面对各种诱惑,女人一定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炼,客观地看问题,要看清真相。这种能力与我们能够从催眠中收获多少悉悉相关。越能看清真相的女人就越能通过催眠发现那些心理深处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处理。

催眠四大心法之四:停止内在对话

人脑中的神经连接错综复杂,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念头,就像海潮一样起起落落,永无休止。

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你很想专注地做某件事,但总是思想集中不起来,总有一些自动冒出来的杂念在扯你的后腿;有时候,又好像是有几个声音同时在你的脑海中此起彼落,搅得你总是专注不起来;有时候,你还会察觉到自己在脑海里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说着什么。

这些都是大脑自动操控的思绪,而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被这些思绪带着跑,思想集中不起来,也就是走神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杂乱的妄念被称为“内在对话”。而你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时常进行着这样自言自语的游戏。甚至很多时候还将“内在对话”通过外在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妻子喋喋不休的念叨丈夫没本事,即使丈夫一言不发,她也可以将这个对话继续下去:“哎,你看看你都多少年了还是这样,你的那些同学们哪个没有洋房、轿车啊”,“不过,即使你什么都没有,我也跟着你过了这么多年了,只要你对我好,我也不嫌你”,“可是你说你对我好吗?结婚这么多年,你对我一年不如一年”……就这样,这种“内在对话”不断地在进行,直到它被另外的事务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