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20433700000026

第26章 让他人听从你指示的心理策略(2)

当然,用赞美激励法的时候,有两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其一,赞美不宜过于频繁,如果下属的心理习惯了,就达不到刺激、激励的效果;其二,赞美的内容要富有内涵、要真诚,切忌空洞、为了赞美而赞美,没有内涵和真诚的赞美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因为对方知道你在说假话。

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励对方,能够大大提高对方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效率。

4.期望效应的妙用

拜托别人、希望别人来拜托自己,对他人有所期望、期望他人对自己有所期望……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状态。拜托别人、对他人有所期望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希望别人来拜托自己,希望别人对自己有所期望,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本能需要。当别人来拜托你的时候,你心中会有一股满足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做起事来也干劲十足。

因此,如果你想要他人听从你的指示,不妨将自己对对方的期望明确地表现给对方知道,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期望效应”,它是说,人往往会按照他人所期望的那样去做。

1960年,罗森塔尔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来论证“期望效应”。

那是一年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罗森塔尔请求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以往的教学考察,我认为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教师。为此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极为聪明的孩子给你们当学生。但是,为了不伤害到其他的教师和学生,请你们尽量像平常一样教这些聪明的孩子,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你们是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老师,你们的学生也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高智商的孩子。”

之后的一年里,这两位教师更加努力地教学。在学年考试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成为全校中最优秀的,将其他班级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接着,校长公开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两位老师和他们的学生都不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优秀者,而是随机选出的。

在这个实验中,校长撒了谎,所谓的“天才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其实都是平凡人。但是由于校长的权威性,以致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个谎言。首先,两位教师相信了它,接着教师又在不知不觉之间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生——“我期望你们是最优秀的”。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都被前所未有地激发起来,并且推动着他们去取得成就。

由此可见,利用“期望效应”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方法。尤其是当你处于对方上级的地位的时候,对下属满怀期望,这种“降级拜托”的行为往往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起对方的干劲儿,使“期望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的上级对自己说:“我对你的将来抱有很大的期望”或者“我对你很有信心,你一定能将这份工作干好”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兴奋感,并下定决心,好好干,以免辜负了人家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适度地对他人寄予期望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超过他人的能力范围期望过度的话,就会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令人惶恐不安,进而产生反抗心理。为了避免你的期望产生负作用,需要注意几点:

1.你的期望需要综合当事人的能力加以考虑,如果是对方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会产生负作用;不过,期望对方解决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适当困难,能够增加对方的满足感;

2.当对方达到了你的期望,别忘记赞赏他;

3.如果对方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也不要指责他,应给他激励与安慰,顾全他的自尊和自信,这样更有利于你赢得人心。

给予对方适当的期望,能够满足对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激发对方的责任感、自尊心、自豪感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因素,催促他听从你的指示,并且竭尽全力将事情做好。

5.让他人履行诺言的心理技巧

生活中,很多时候,有的人对于自己承诺过的事情也会推诿。为此,你就会说“可是你答应过……”这类的话,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说得你都觉得烦了,可对方也没有履行诺言。那么,应该怎样才能让对方自动自发地去履行诺言呢?

首先,你要让对方对诺言的履行与否与他的“自我”挂上钩。

人都希望自己的言行与“自我”形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是一致的。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因此,你可以对对方说“一看就知道你是那种守信的人”“你总是能让人放心”“我100%地信得过你”等诸如此类的话,从而替对方建立一个“守信、践诺的自我”形象,激发起对方保持自我行为和自我形象“内在一致性”的心理需求。这是最简便可行的方法。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想让对方履行诺言的时候,常常说的是:“拜托!请你像你说的那样去做,好不好?”“我就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当你把对方的形象建立成“不守诺言”的时候,对方就更加容易不守诺言。由于没有触及其心理本质,对方只需要寻找借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就不会感到难受了。

除了将对方的“践诺”与否与他的自我挂上钩外,与对方进行口头确认也是不容忽视的。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吉拉·力普斯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在提醒对方履行承诺的电话结束前,再叮嘱一句:“那就全靠你了!到时候联系我,好吗?”这样做,能够使人履行承诺的概率从62%上升到81%。

由此可见,与对方进行口头确认能戏剧性地提高“内在一致性”水平,从而增加对方实践承诺的可能性。

其次,你还可以利用“5步法”来强化对方履行承诺的意愿。也就是说,如果对方的承诺只是随口说说的好意,那么他履行的可能性就很低;为了敲定事情,你得在他的内心推上一把,运用下面的“5步法”将对方随口说说的好意变成牢靠的承诺。

①让他主动说出承诺。虽然都是承诺,但是,你开口要来的和对方主动说出来的绝对是两回事情。对方自己主动做出的承诺与其后的“践诺”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行为一致性”的联系,其被实践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因此,你可以通过装可怜或者各种旁敲侧击,让他“随口”说出承诺,然后你可以接着说:“真的吗?”“此话当真?”等,将承诺变成出自他口的、确实无误的话。

②确定具体时间。你要和他确定履行承诺的具体时间或者时间段,这样可以防止对方无限拖延,进而使承诺失去效力。比如,他承诺要帮你修理电脑,那么你可以这样说:“太好了,那你什么时候过来?大概要花多长时间修好?”

③引发责任感。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责任感越强,那么他反悔的可能性就越小。要想让对方履行诺言,你很值得在对方的责任感上下工夫。一般来说,你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努力,以引发对方的责任感:第一,让他知道你为此事所付出的努力,比如修改原计划等,你可以说“请你确定好来的时间,我好调整我的时间”。这会让他明白:他对承诺的履行已被纳入你的计划之内,并且如果他收回承诺的话,将会引来一场混乱;第二,让他知道,如果他背信弃义的话,会对你造成怎样的伤害,让你陷入多么困难的处境之中。这样才能让他觉得自己履行承诺与否是事关重大的,从而唤起他强烈的责任感。

④唤起道德良知。你要善于运用“苦肉计”,唤起对方的道德良知。你应该向对方传达这样一个意思:他是你的全部希望,一旦他失信了,就相当于陷你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还是以他承诺帮你修电脑为例,你可以说:“那我就不找其他人帮忙了,我可全指望你了!我想,按照你说的时间算来,我还是可以用电脑赶好报告、按时上交的。真的,太谢谢你了!”

⑤“见”多也能成“实”。为对方制造一个“他已经在履行诺言”的幻觉,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承诺。

比如,你想让对方真地能像他承诺的那样,把房子以很便宜的价格租给你住,那么你可以在看房子的时候问这样的问题:“等我搬过来以后,你觉得我把电视摆在那里怎么样?”“也许,挂上粉色的窗帘,房间会看起来很漂亮。你认为呢?”

你在努力让对方接受“已经履行承诺”的境况,如果他接受了,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他“践诺”呢?

现在,你还觉得让他人履行诺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瞧,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

6.利用最后时限给对方设一个困境

柯英是美国著名的谈判专家,在其担任美国某企业的谈判代理期间,曾和日本某企业进行谈判。这次谈判后,柯英就对日本的谈判术赞不绝口。那么,日本人使用了怎样的技巧,竟然引得这位鼎鼎有名的谈判专家赞不绝口呢?

当时,柯英与同行人一到日本羽田机场,就干劲十足地第一个下了飞机。这时,日本企业的谈判代表早已经等在出口处迎接了。日本代表接过柯英的行李,非常有礼貌地领着柯英乘上高级轿车,向着他们早已安排好的高级宾馆驶去。日本企业如此面面俱到的款待让柯英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在车上闲聊时,日本代表对柯英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要回去时,我们同样也会替您准备好到机场的车子,但不知您预定的回程班机是哪一天的?”听到对方这样周到的考虑,柯英心中又是一阵感动,非常自然地就从口袋里取出回程机票,将日期给日本代表看。就这样,日本代表探知到了柯英要在两周后回国,也就是说,谈判事宜必须在两周内完成。

日本方面,对于顺利探知柯英的最后时限非常高兴。为了让事态能够按自己预期的发展,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他们总是竭力探知对方的最后时限,而将自己的最后时限视为机密。遗憾的是,柯英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根本不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成了谈判中注定失利的一方。面对对方的如此礼遇优待,他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

接下来,谈判日程按照日本代表的安排进行着。

在开始的10天里,日本代表对于重要的谈判内容只字不提,每天只是招待柯英到日本的名胜古迹去参观游览,让柯英玩得十分尽兴。等到日本代表提到谈判的时候,已经是柯英到日本的第12天,也就是说,柯英还有两天就要回国了,而谈判必须在这两天之内完成。

可是柯英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天的谈判因为柯英想去打高尔夫球而不得不取消。

第13天的谈判又因为日本企业方面以为柯英举行欢送会为借口而在中途就结束了。直到最后一天,谈判总算是正式开始了。然而,正当谈判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又到了该去机场的时间了,高级轿车也已在门口等候了。于是,谈判的地点只得从会议室改到了车内。然而,这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柯英根本来不及“斤斤计较”,只要对方的要求不是很离谱,柯英都答应了对方。

毋庸置疑,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日本方面当然是大获全胜。

一般来说,利用“最后时限”给对方设一个困境,能够点中对方三处心理“死穴”,使他不得不听从你的指示采取行动:

(1)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人在行动时往往会能拖就拖,而且还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让拖延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等条件成熟些,效果会更好。”“等资料更翔实些再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因此,给对方一个清楚明确的最后期限,能够让他清楚地知道立刻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迫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因为再晚他可能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2)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即将失去、或者被宣告不能得到的东西,往往会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想得到它。给对方设定最后期限,实际上是让对方知道,他再拖延就面临着失去,从而激发出他更大的行动积极性。

(3)给对方一个最后期限,把对方可以选择的机会减少,让他不得不选择听从你的指示。

比如,管理者想要让下属们接受自己的指示,一致赞成预案通过,那么可以在讨论时这样说:“今天,大家提出的意见非常好,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为了消除差异,我们最好通宵来讨论!”这样就通过延长最后时限,将对方陷入一个困境之中——要想早回家,就要达成共识,使得对方不得不赞成预案通过。

通过延长、缩短、安排一个最后时限,来给对方制造一个困境,使得“听从你的指示”成为困境中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7.打造精诚合作团队的技巧

朋友间、家人间产生矛盾,相见不相识的情况是常有的。那么,还有可能握手言和、并肩作战吗?当然是可以的。只要学会使用下面这些心理策略,其效果绝对立竿见影。

首先,为团队成员寻找一个共同的敌人。无数研究表明,当外来敌对势力的威胁来临时,团队的内部成员多倾向于一致对外,从而忽略彼此间的分歧。外来敌对势力的出现,激发了成员参与抵抗的内在需求,为了保持高度的一致感,必须寻求团队的内部支持。因此,像国家内战、社会动乱、组织内纷争等内部矛盾,往往能在共同的敌人出现之际得到平息。相反,在没有外力威胁的情况下,成员个体就容易把其注意力以及敌意转到团体的另一成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