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20433700000025

第25章 让他人听从你指示的心理策略(1)

让他人听从你指示的心理策略很多时候,人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拒绝你的同时内心却想接受你;他看起来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其实也可以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表面上总是和你对着干、不听从你的指示,其实他也可以对你唯命是从……人是复杂的,是多面的,人在他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只是自己一个侧面而已。那么,怎样让对方表现出你想要的、积极的那一面呢?可以利用人的多面性及其内部的矛盾性,让他人展现出积极的一面,积极地与你合作。

1.怎样让他人行动起来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常因为不知如何才能让下属立刻行动起来而感到头疼。其实,“欲控其人,先驭其心”,想办法先控制住对方的心,自然就能让对方听从“指令”行动起来,积极地配合你展开工作了。下面这些“劲爆”心理策略几乎可以说是“让对方立刻行动”起来的“万能药”。有了它,以后无论何时碰上何人,你都可以成功地让他行动起来。

(1)缩小选择范围。有些人认为,应该多给对方选择,这样他才能够找到自己所钟爱的,进而行动起来。然而,事实却恰恰与此相反,人面对越多的选择就越难以决断,更不用说行动起来了。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在做抉择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害怕承担选择失误的后果而迟迟不敢有所行动。因此,要想使对方尽快地行动起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可选择的范围缩到最小。这样,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并且避免抉择后疑虑、思前想后:“哎呀,我的决定对不对呢,选另外一个会不会更好一些?”进而尽快地行动起来。

(2)明确表达期望。心理学中的“期望法则”表明:他人的期望对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人往往会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如果你希望对方立刻行动起来,你就应该向对方传递你的期望。

一般来说,表达期望的方式有语言和行为。除了用语言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你的期望外,你还可以配以与语言一致的行为,让你的期望更加真实可信,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用。比如,你想让对方跟随你,你就应该用语言告诉对方:你期望对方跟着你,并且你相信对方会跟着你。接着,你再用一致的行动来强化,例如,你大踏步往前,不回头去确定“对方是否跟随”。此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传递着你对他的“信心”与“期望”,这样,对方照做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3)简化行动程序。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拖延?在什么情况下会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呢?一般来说,对于自己喜欢的、必要的、紧迫的、简单的事情,人会立刻行动起来,而对于自己讨厌的、非必要的、复杂的事情则会拖延。同时,在人的潜意识上,喜欢的、必要的、紧迫的、简单的四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比如:如果你喜欢烹饪,你就会把烹饪看成是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去做的事情,而且也是非常简单的,无外乎采购、回家、做饭而已;如果你讨厌烹饪,你就会认为那非常麻烦,超市买东西要排队结账;风卷残云过后,一大堆的锅碗瓢盆要清洗……简直太复杂了。

也就是说,想让一个人立刻行动起来,就应该让他觉得事情必要、紧迫、简单,而他是否喜欢则不是你可以随便左右的。因此,简化行动程序,告诉对方你请他做的那件事有多么简单方便,这样他往往就不会拖延。若你想阻止某人做某件事,那么你就把行动的每个步骤一一摊开,让行动的过程显得冗长、无趣、充满了艰难险阻,就可以大大降低他的行动欲。

(4)提供额外利益。在销售战略中,提供额外利益是刺激消费行为的一种高效工具。据估计,提供额外的利益,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利益也能将回馈率提高35%。

在心理上,对于额外利益,人往往将之视为无偿的。而人对这种无偿的“小便宜”大都情有独钟,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因此,如果你想让对方立刻行动起来,不妨使用“附加零头”技巧:为对方提供一个额外的好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没关系;给对方一点小刺激,让他立即采取行动。比如:“大家加油,做完这个项目后我请大家吃大餐。”提供额外利益所带来的效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当然,这一切产生效用的前提是:对方是认可你、不反感你的。因为没有人会主动与一个自己讨厌的、不信任的人去配合。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他人对你的喜欢度和信任度。

2.“危言耸听”震慑对方

一般说来,要想使对方听从你的指示,你在指示对方的时候应该平心静气、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在某些时候,在特定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上,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以可能性为依据,以假设为前提,甚至略带夸张地故意将问题说得非常严重,将后果描述得非常可怕,往往能够给对方“当头一棒”,使他幡然醒悟。

从效果上看,“危言耸听”能够使对方冷静而全面地考虑问题,避免对方因心血来潮或马虎大意而产生鲁莽、轻率的行为。比如,当教师想要说服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要在学业上对子女施加重大压力、不要因为子女成绩不佳而呵叱责骂子女的时候,除了用“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诸如此类的道理开导外,还可以把家长的不当做法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明确地提出来。教师可以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差,即使是这种处于关爱下的严厉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精神的崩溃。前不久报纸上就报道了一个考生因考试没有达到父母要求而不敢回家,最后跳楼轻生的例子。这可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啊!”这样就能够在心理上震慑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不遵循教师的指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进而冷静地检讨自己的做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危言耸听,往往能够带给人极大的心理震撼,但即使是危言耸听也必须有理有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采用这种方式成功地说服了一个原本决心自杀的女性。他是这样说的:

“活着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乐趣,你对生命也不再有任何留恋,对死亡也不再有任何畏惧,因而你选择了自杀。”

他直截了当的开场白充满对对方的体谅与同情,言中了对方的心中所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对方的共鸣,为后面的说服打下了基础。

接着,这位心理学家说:“可是,你以为你一定能杀死自己吗?自杀同样存在失败的可能。有一位25岁的青年尝试用电击来自杀,结果他失败了,他仍然活着,不过他失去了两条胳膊。”

“也许,你可以选择成功率高一些的方式,那么跳楼怎么样?这方面也许约翰能给你些建议,因为他做过这样的事情。别看他拄着拐杖、步履维艰、好像脑子受损的样子,其实他记得自己跳楼之前是怎样的,他一直都很怀念那个聪明和富有幽默感的自己。”

“或者你还可以选一种成功率比较高、即使不成功危害也比较小的方式,也许吃安眠药很值得考虑。可是,看看这个12岁的孩子,他因此而得了严重的肝病,他以后会像许多肝病患者一样在全身慢慢变黄中死去,而且这个过程实在太痛苦了!”

“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即使是对准脑袋开枪也有失败的时候,我就认识一个这样的人,被死神拒绝后,他整个左边的身子都失去了知觉。”

“好吧,即使你幸运地成功了,那么你想过谁从地板上擦去你的血迹?谁把你肿胀的尸体从河里捞起来?谁为你整理遗容?你的妈妈?你的儿子?你知道,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爱着你的人,是不会愿意去做的。”

“我还不得不告诉你的是,从心理学上来说,自杀是一种传染病。你那个可爱的儿子很可能因为你的自杀,在若干年后走上同样的道路。难道这是你想看见的吗?”

“仔细想想,自杀真地有很多不妥之处。不是吗?也许你可以找到一种比死亡更妥当的处理方式,打一个电话、找找朋友、看看医生,或者去叫警察,总有人能帮得上你的忙……”

就这样,这位心理医生通过列举一系列悲惨的事例,让对方对死亡产生了恐惧,从而引导对方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虽然他说的一切听起来都那么匪夷所思,但是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危言耸听,能够在将对方彻底震撼以后,使对方更加信服你的建议。

人心,是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当你的温言软语、好言劝说都失去效用的时候,给对方以当头棒喝往往能带来转折性的效果。

当对方拒绝接受你的指示,不服从你的安排的时候,无论你怎样说对方都听不进去的时候,不妨“危言耸听”一下,在心理上震慑对方,等对方在这种震慑中恢复理智和冷静以后,再循循善诱地给对方讲道理。很多时候,你都需要这样做才能让对方听从你的指示。

然而,“危言耸听”是不可滥用的。一般来说,只有当事情具有现实紧迫性的时候才能使用。这一点需要切记,否则就难免给人以惊世骇俗和哗众取宠的印象,从而使对方更加不听从你的指示。

3.让别人干起来更有劲儿

从前,有一位富翁家里请了一位手艺冠绝的厨子,“烤鸭”是他的拿手好菜。

富翁也很喜欢吃厨子做的“烤鸭”,尤其是烤鸭腿,但他却从来没有赞扬过厨子的手艺。后来,富翁连续很多次吃烤鸭,都只吃到一只鸭腿,心里觉得十分奇怪。

这天中午,厨子把烤鸭端上桌,富翁仍然只找到一只鸭腿,就问厨子:“还有一只鸭腿呢?”厨子回答说:“鸭子只有一只腿啊!”

“胡说!哪里有一只腿的鸭子?”

厨子没有说话,只是推开窗子,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水塘。富翁一看,有一群鸭子正在打盹儿,而每只鸭子都缩起了一只腿,只用一只腿伫立,确实只看得到一只腿。但富翁不服气,认为厨子是在诡辩,于是两手用力鼓掌,鸭子被掌声惊醒,动了起来。富翁得意地说:“你看,所有的鸭子都有两只腿啊!”

厨子听了,不慌不忙地说:“那是你鼓掌以后才有的两只鸭腿啊!如果您在吃美味的烤鸭时也能鼓掌称赞一下,烤鸭就会有两只腿了。”

此后,富翁每次吃烤鸭时,都不忘记真诚地赞美厨子,而他也再没有只吃到一只鸭腿的时候了。

富翁为什么先前吃不到两只腿的烤鸭,而后来可以呢?这正是激励的效果,以前他没有实施激励,而后来他实施了。

因此,在一个团队中,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拥有激励下属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大大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达到“让每一个员工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的目的。这对于员工来说,激励带给他们的是事业的舞台,对于管理者来说,激励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非浪费。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激励下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传统的物质奖励提升到心理激励。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往往采用分红、股票期权等物质奖励来激励下属。其一,由于物质奖励用得时间比较长了,下属会逐渐形成“抵抗力”;其二,人类对于物质的满足度遵循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当人们对物质的拥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他从同等物质中获得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因此物质奖励有其局限性;其三,物质奖励会大大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因此,管理者就需要把物质奖励和心理激励结合起来运用。

事实上,下属也是需要心理激励这种方式的。比如:当下属觉得工作内容枯燥而影响效率的时候,管理者完全可以组织一次工作效率比赛,从心理上对下属进行激励。而心理激励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要视员工的具体心理状况而定。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员工就会陷入惶恐不安中,害怕自己被裁掉,害怕公司拖欠自己工资、克扣奖金等,这时,作为管理者就应当及时制定裁员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公布给大家知道,让员工不用终日惴惴不安,能安下心来工作。再比如,当员工前期努力地做了很多工作,就差临门一脚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胆怯起来,这时,管理者就应该给员工适当的信心和勇气,可以说:“我觉得你做得很好,我想上天不会让勤奋的人失望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关系,我们大家可以和你一起承担失败。”

简言之,心理激励要针对下属的心理状态,他最需要什么你就给予什么,以能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调动起积极性为目的。

心理激励的方法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真诚、公开地赞美下属。“日本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赞美比批评更容易使人成功。”

例如,保龄球比赛正在进行,第一球结束,有两名选手都只打中了7只瓶。选手A的教练对他说:“很好!打倒了7只。”选手A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想:下次要做得更完美,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选手B的教练对他说:“怎么搞的!才中了7只。”选手B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暗想:又被教练骂了,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愿下次别被骂。

结果,在后面几轮中,选手A成绩不断上升,而选手B则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批评会破坏人的心灵平衡,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心,而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赞美则刚好相反,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还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在愉悦的心情下主动更正错误、弥补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