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20433600000030

第30章 笑傲职场的心理策略(4)

总的来说,要想获得空杯心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步来获得。

1.开放:张开双臂,才能拥抱世界

受片面信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然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固执己见地坚持错误。也许你会说:“哪有这种傻瓜,错了还会坚持?”其实,当我们封闭自己的心灵和思维时,我们是很难意识到错误的,这样也就出现了傻瓜式的行为——坚持错误。

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开放心灵和思维的目的呢?

要保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有三点是需要我们把握的:①不要先入为主地认定,跳出预设立场,客观地看待事情。②牢记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话:“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③当你脑中出现“肯定”、“绝对”等字眼的时候,想想有没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性。

2.放下:大解脱才有大超越

开放的心灵为空杯心态奠定了基础,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往前走,也就是放下。

放下指的是,只要是束缚和阻碍自己发展,使自己步履沉重的包袱都义无反顾地抛弃,包括地位、金钱、面子、贪念以及仇恨等。

放下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艰难和痛苦,因为,你必须要放弃的东西很可能是你最难以割舍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利等,这要求我们具有宽容、豁达、勇敢等品质。对一个强大的心灵而言,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很有可能无限期担任总统的情况下,毅然放下权利和光环,主动卸任,从而使美国保留了总统不超过两任、每任不超过四年的传统,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南非黑人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纳尔逊·曼德拉为了追求民族的平等,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力,被囚禁27年之久。在出狱的当天,他说了这么一句让人钦佩的话:“在我走出囚室、迈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

“留在身后”就是一种放下。从此,不再因过往的痛苦而流泪,不再因曾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怨恨,只是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再前进。

常听僧人口中念叨着:“看破、放下。”看破是基础,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僧人的鞋子都有3个洞,这便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看得破。台湾著名的证严法师曾说:“前脚走,后脚放。”真是再正确不过。人生苦短,一味拖泥带水,不愿倒空自己,我们就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就不可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10.目标引领行动,行动铸就成功

分析一下世界上的成功者和平庸者,我们会发现:成功者大都具有明确的目标,而平庸者都浑浑噩噩、糊涂度日。

一个人若想拥有成功,首先要确定“成功”的目标。它是所有行动的出发点。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不因无谓的事情悲愁烦乱,即使在人生的多事之秋,我们也能坚信一切都会过去,并朝着目标不停地努力,然后,终有一日到达。

“不要让什么事使你心乱,不要让什么事使你悲愁,一切都会过去,只要坚韧,终可达到目标。”这是圣女特丽莎的伟大箴言。是的,因为有了目标,人生有了方向,我们才有勇气和力量去走前方那条未知的路。

美国短跑名将迈克·约翰逊,以成为世界冠军为目标,为此遭受了各种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了达到目标,他无数次地重复和努力。终于,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了四百米赛跑冠军。

有位记者这样形容当时的精彩场面:“当枪声响起,他如飞而去,片刻之后,就把所有的选手甩在后面。他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观众的喧哗声从他的耳中渐渐退去,其他的选手也不存在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自己和脚下的跑道,以及前方的目标,他朝着这个目标不停地奔驰,再奔驰……”

没有目标,就不可能采取任何实践,也不会有进步。就拿一件最简单的事来说:假如你在今天没有明确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会在今天东摸摸、西逛逛,糊里糊涂地过完一整天,没有一点收获。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对人生的规划,那么,他这一生也会没有任何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目标的调查: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第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25年前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那3%目标长远且清晰的人大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只有短期目标的人多半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目标模糊的人拥有安定的生活和工作,但没有突出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而那27%完全没有目标的人,生活过得很辛苦,他们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同——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目标明确,有人目标模糊;有人目标长远,有人目标短浅。

那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怎样的人生目标呢?

1.目标要明确

如果一个人只是将做一名科学家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这个人的目标就是不明确的。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门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确定行动的方向。不明确的目标会让人有在浓雾里赶路的感觉,虽然知道要去的方向,却看不清前面的路,一不小心就会走错方向。

2.目标要实际

我们确立奋斗的目标,应该以实际情况为考量依据,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要能够实现。如果目标不切实际,那么这个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要专一

一个人对人生目标要专一,不能经常换来换去。今天向东走几步,明天朝西走几步,结果就是,自己永远在离原来不远的地方徘徊。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精力集中地去完成。

4.目标应该是具体的

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比如:我们只将减肥作为目标,往往会没有什么效果,但如果我们将每天运动半小时作为目标,并照此执行的话,很快,我们就能够看到成效。

5.目标应该是长期的

长期目标的确立,意味着我们做好了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从此,无惧挫折、无惧困难,朝着目标奋进。

6.目标应该是远大的

目标远大指的是目标应该具有重大价值。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才能够体现生命的意义。

目标确立好以后,又该怎样管理它呢?心理专家给出了三种方法:

1.阶梯法

将目标细化为若干个阶梯,并且使用明确的语言对不同阶梯的内容进行描述,这样每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时都能明确自己的现实位置以及下一个目标的状态,一个一个逐级向上迈进,最终达到总的目标。

2.枝杈法

树干代表大目标,比如成为大富翁;每一个小树枝代表小目标,比如在两年之内自己创业;叶子代表即时的目标,即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

3.剥笋法

设定目标是由将来到现在,由大目标到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然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是相反的,是由现在到将来,从低级到高级,由小目标到大目标,一步一步前进的。

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一步一步地去迈进;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挑战新的目标,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容易达成的目标到难于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