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20433600000019

第19章 让麻烦事儿不麻烦的心理策略(4)

(8)最后告诉他:不只是他一个人会犯这种错。这样就将对方放到了群体中去,而心理学家指出,当个体的行为淹没在群体中的时候,即很多人具有相同的行为的时候,个体对这种行为的个人感受就会减弱。你告诉对方有很多人犯和他一样的错误,就能有效化解批评对其“自我”产生的冲击力。

通过这些策略,你就可以“痛快淋漓”地批评对方了,不仅不会得罪对方,而且还能使批评产生最大效用。

9.语言也是武器,让你攻守自如

生活中,与人说话一不留神、就被那些无聊的争辩和缠人的蠢话搅得想抓狂。相信,你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一定拜读过很多书籍,从这些书籍中,你学会了“深呼吸”、“告诉对方你尊重他的感受”等很多“响当当”的方法,然而,你发现这些套路根本就用不上,你照样被对方的话弄得“一个脑袋两个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忽略了这些方法使用的前提,即你和对方“能够”沟通,你们的谈话是理智且有意义的。然而,谁又可能在想要抓狂的时候还能保持理智呢?你们的谈话之所以把你弄得百口莫辩、想要抓狂,不正是因为你“不能”跟对方沟通吗?

那么,当彼此间的沟通已不再理性,你应该用什么策略迅速有效地控制住谈话局面、夺回主动权呢?

在学习策略之前,你不妨先来回忆一下谈话是怎样发展到让自己恼火的地步的,你是不是自己跳进了对方的陷阱里?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犯两个沟通错误,从而使自己陷入窘境中。

(1)面对对方的指责,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不过你会发现,不论你怎样辩护都没有用,反而显得自己心虚、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你一定见过那些为自己辩护的人,那么他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看起来挺内疚的,面对对方的唇枪舌剑似乎只有招架的份儿,而且他们越是招架,对方攻击得越厉害,整个成了一个陪练拳击的沙袋。

为什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辩解都无法奏效呢?因为,在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观念,即辩护等于承认了对方的指责,这样一来,无论多么精彩的辩护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有效辩论的头号规则是:绝对不要奋起自卫。一旦你针对对方的指责开始辩护,你就已经认输了。

(2)承认对方观点的“前提”是对的,陷自己于不利的、被动的地位。

比如,对方对你说:“你脸色不好,怎么不好好照顾自己?”你怎么回答他,是否认、解释说你如何如何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这样无疑犯了本能地自己辩护的错误。那承认,说“昨晚熬夜了……”呢?那么对方接着问你:“昨晚为什么熬夜?去哪里疯去了?”……殊途同归,你还是被绕了进去,不得不为自己辩护,最终还是陷入了让你懊恼的口舌混战中,并且势必以“阵亡”告终。

由此可见,当对方对你进行恶意攻击的时候,无论你怎样防守都是防守不住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以攻代守”、“不守而守”呢?这才是使自己免于“阵亡”、取得主控权的策略。

举个例子,你去办事情,却被人随便找了个理由,以“你年龄不够,不能……”挡在了“门”外。此时,千万别跟他念冤枉经,辩护说:“不,我年龄够了,因为……”这样的防守会被对方无理由驳回,让你怒火中烧。你不如反问他:“那么你认为多大年龄才够?”对方面对你的挑衅,也一定会不甘示弱,随便报个数字给你,比如“34”。那么咬住他提供的信息来一阵穷追猛打,问他:“噢,那33岁怎么样?你认为太小了?”对方势必会说,“当然了,比34岁小一天都不行。”你再问:“33和34的差别很大吗?”这时对方给你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要不他就必须得让你顺利地办事。你就接着再问:“33和34有那么大差别啊?它们中间到底差了什么啊?”试想他随口编出来搪塞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他自己能具体地说出“子丑寅卯”来说服你吗?“恶”人在你穷追猛打下自然丑态百出、恼羞成怒、想要抓狂。

这样,你经过强势攻击,不仅夺回了主动权,而且让对方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绝境,从而不得不认可你的观点。

因此,当有人对你恶言相向时,千万别摆出严密防守的姿态、长篇大论地辩解。切记“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把问题丢回给他,请“他”解释为什么“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而“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且用问题误导他,让他辩解得越具体越好。事实上,人们都会觉得就某见解或某信念的细节与人纠缠不清挺蠢的,而对方就做着那样的蠢事。人们都会觉得他太死板、太不可理喻,这样你也就彻底胜利了。

10.当你遭遇暴力

生活中,你不仅有可能碰上让你心里不畅快的麻烦,而且有可能会遭遇到暴力伤害。如果暴力真的找上了门,而你又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时,还有什么策略能够使你转危为安呢?

事实上,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动机,暴力也不例外。只要能够瓦解对方的心理动机,其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了。就暴力而言,其心理动机无外乎有两个:一是为了物质利益,比如:钱、手机、珠宝首饰等;二是为了精神胜利,比如:逞威风、泄愤等。

如果你碰上的是第一种情况,那么不能不说是不幸中的大幸。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况且“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只要他要的东西不是你,给他又何妨。如果你遇上的是第二种情况,那就要趁早溜之大吉了,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这样做会有些“丢脸”,但是与“肿脸”比较起来,还是丢脸比较合算。按照以下这些心理策略去做,可以使自己逃脱。

(1)有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家伙对你干了一件很没“品”的事,比如:故意踩你一脚,挡你的道儿,又或者用力地撞你一下……你很生气,你又没招惹他,他凭什么这样对你。尽管你想还击他,但是还是请深呼吸、默念“后果”吧!想想自己躺在医院里、浑身裹满纱布的惨样儿,何苦自找罪受呢?何况你的还击除了让自己被人教训得更丢脸之外,并不能让你的心好过一点儿。

(2)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那么其心理动机通常有这几种情况:①逞威风,那你就索性承认他“很权威、很厉害、很威风”,你可以对他说“是我不对,我很抱歉”,然后就可以安全地脱身了。②他想让你品尝一下他的心理感受,如愤怒、痛苦、沮丧、卑微等,此时,你可以采用“比对方更讨厌你自己”、自己“鞭笞”自己的策略。他,茬儿也找过了,已经让你感到“痛苦”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心理动机已经不存在了,你也就安全了。

当然,这样做着实可能会造成心理失衡,因此你不妨进行以下自我心理调整。问自己:“他存心找茬儿吗?也许只是碰巧?他不喜欢我吗?他为什么不喜欢我?他想在我面前显示他比我强大……”然后给自己一个不受对方挑衅、一走了之的理由:“他存心找茬儿,我的还击正是他所期望的。我才不要让他如愿,就是不还击,让他郁闷去吧。”、“他不喜欢我,是因为我比他优秀。优秀者要有优秀者的风度,我怎么能和低劣者一般见识?”、“真正强大的人根本不必向别人证明、在别人面前显示,因此我才是真正的强者。”……经过这一番心理调适,你自然能够心安理得、神清气爽地“脚底抹油”了。

(3)当以上两条“以退为进”的策略无法起到作用时,你不妨试一试“疯子”策略。老话说:“别跟疯子争”。所以,尽你所能,让他相信你是他惹不起的“疯子”,比如:乱喊乱叫、扯着嗓门吼、跟不存在的人说话等。

要知道,对方之所以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跟你叫板,他一定有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即:相信自己是赢家。如果这个心理基础动摇了,那么心理动机也就自然跟着减弱了,不足以导致暴力行为了。

如果上面的策略统统无效,忍让不行,躲又躲不过,那就只好“先下手为强”了。你不喜欢战争,然而当战争已经是避无可避时,那就抛开一切顾忌吧。这样即使你最后不是他的对手,至少也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