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20433600000018

第18章 让麻烦事儿不麻烦的心理策略(3)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那少数的自卑的人妒忌你呢?确切地说,是“自我评价”其中的一个方面,即自我价值,才是让对方妒火中烧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个设计师是更容易妒忌另一个比他更有创意的设计师呢,还是一个网球打得比他出色的老同学呢?显然,他更容易妒忌另一个设计师,因为设计的创意直接关系到他的自我价值,如果在这方面他技不如人的话,他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我”是谁?“我”该如何定位自己?作为一个人,“我”的价值有多大?等。但是,如果是有人网球比他打得好,虽然这也造成了他的自我评价低,不过他不是职业网球手,网球打得好不好,他根本不在乎。这威胁不到他的自我价值,因此他不妒忌。

换句话说,要想熄灭人家的妒火,你只是笼统地提高对方的自我评价是无法奏效的。你要清楚,对方的妒火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才烧起来的。如果不能让对方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自我肯定的话,那么妒火就会越烧越烈。相反,如果你能让对方肯定自己的价值,就能釜底抽薪般的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位女士,你有一个英俊潇洒、聪明体贴、工作勤奋、但家世不好的男朋友,还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蓝颜知己,因此,你的男朋友妒忌你的蓝颜知己,总是吃醋。你对此相当恼火,那么你应该怎样平息男友的妒火呢?通常你会跟他讲:你爱他,他英俊潇洒、精明能干,比那个蓝颜知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极力提高他对自我的评价,甚至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这样做,可是你发现,这样说得你都烦了,而他还是妒忌、吃醋。你会不会觉得很费解呢?其实,你这样做之所以不管用,是因为他妒忌、吃醋的原因并不是你说的那些,而是你那个蓝颜知己所具备的“特质”——钱。因此,你必须抓住与他的自我价值密切关联的“钱”进行开解,才能奏效。你可以告诉他:对你来说,钱一点都不重要。并且把原因解释给他听,并且让他相信,这样妒忌和醋意自然就都没了。

贬低别人有而对方认为自己没有的涉及自我价值的特质,能让对方的妒忌立即消除。比如上面例子中,想让男友不再妒忌,你可以说:“我觉得,衡量一个男人的真正标准并不是他有多少钱,而是他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进取心。虽然我对他印象不坏,但感觉他似乎总在炫耀自己有钱,我想他大概是想借此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空虚吧!所以,有时,我很替他难过。”听了你的这番话,相信你的男友应该不会再因你和这位蓝颜知己的交往而打翻醋坛子了,因为“钱”已经不再对他有威胁。你的男友可能会想:“那家伙也真够可怜的,因为钱多所以对我女朋友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还好我不是有很多钱!”这样,他不仅不再妒忌,反而因没钱而感到安慰。

一般来说,通过贬低别人有而对方没有的东西来抬高对方的自我价值,使他能够不质疑自己的价值,对方的妒火就会熄灭了。然而,生活总有例外。比如对方属于顽固派,即使你这样做了却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又或者对方的妒忌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你还有计可施吗?

这些人的妒忌是源于心灵深处的不安全感。他很难信任人,他已经自己钻到了牛角尖里,他的脑子已经完全被失衡的情绪糊住了,因此,他的妒忌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是没有逻辑可言的,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即使是最清白无辜的情况,他也会妒忌。

显然,他们中“妒忌”的毒太深了。此时,除了“以毒攻毒”外,你别无他法。具体地做法就是:你也公然地妒忌他,把他的言行发扬光大后再还给他。这样,他的妒忌将可能发生戏剧性转变,一则,你妒忌的风头压过他,看见更厉害的,他会本能地“抱头鼠窜”赶紧撤退;二则,看到自己竟然让你妒忌成这个样子,自然找回了一些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安全感也就慢慢回来了。

谁说“不遭人妒忌的人是庸才”?只要善于用策略操控对方的自我价值,你不仅能作“鹤立鸡群”的人才,而且也不会为他人的妒忌而麻烦。

8.把握批评技巧,再“狠”都不得罪人

对方办的事情实在让你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又怕会伤到他的自尊,让他难堪、没面子,进而得罪了他;忍下这口气不批评他吧,事情办不好……这可如何是好呢?要是能既批评了对方、使他有所改善,又能不得罪他就好了!以下这些心理策略就能够让你取得这样的效果!用了它们,你再怎么“直言不讳”,“批”得再狠,对方都不会“心碎”,你都不会得罪人。

心理学家指出,一旦“自我”受到威胁,个体就会惴惴不安;一旦“自我”受到伤害,个体就会感到痛苦,就会奋起反击。换句话说,要想批评不得罪人,你就不能伤害到对方的“自我”。这里说的“自我”只不过是一个“形象”,或者说是一种“投射”,即个体希望他人看到的自己。

那么,有可能在批评的同时保护对方的“自我”,使其免受伤害吗?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被人批评的经历,有时,虽然是很小的批评,但也因此开始反感他;而有时非常严厉的批评却让你心悦诚服地接受,而且还对批评你的人很佩服。由此可见,批评并不等于伤害对方的“自我”。你的批评是否会让对方的“自我”受伤,是否会得罪他,要看你批评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批、是什么时候批的……

你必须选取恰当的批评“时机”:①空间上,要远离当时的情境提出批评,尤其是针对敏感的话题。比如你批评对方的工作报告毫无新意,就不能当场提出来,最好等到只剩你和他两个人时再说。②时间上,应该推迟批评的时间,这样才能避开对方的心理紧张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切记,批评时机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强调你的批评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要远离事件中心,是因为离事件中心越近,对方的“自我”与事件捆得越紧,而你的批评也越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我”,对方自我防卫得越厉害,越是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选择好了批评时机,你还要注意下面八大心理技巧,做到这些,你的批评就会如春风般既教化了对方,又不会冒犯到对方:

(1)把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向他表明,你的批评是善意的、是为他好。而控制事情闹大就是善意的一种体现。

(2)总是私下里批评。别在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批评他,因为这种情况下对方的“自我”会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

(3)欲抑先扬。批评之前,先用赞美使对方的心情好起来,而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比如,你可以说:“很少见到像你这么认真的人!不过,你做事的方法、技巧上好像欠缺了一点……”

(4)对事不对人。这是避开对方“自我”进行批评的策略,能够保证不伤害到对方的“自我”。比如,你最好别说:“你很讨厌!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

(5)别给对方冠上“明知故犯”之名。因为这样相当于把对方看成了“坏人”,是一种变相的对对方“自我”的攻击。因此,批评时,要相信对方也不愿意这样,他也是在糊里糊涂、甚至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做了错事。

(6)用“我们”让对方一起来批判那件事。显然,“我们所犯的错误就是……”这种说法要比“你所犯的错误就在于……”的效果好很多。后者无异于将对方与你对立起来,而前者则将对方与批评的错误对立起来。

(7)提供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把解决方案提出来了,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不然就会给对方你在逞口舌之快的感觉,以至于不信服于你。因为对方对你的心理态度会蔓延到与你有关的事物上。就像你也不会相信一个你瞧不起的人说的话一样,对方对你所说的话也会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