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20432900000055

第55章 寓言故事(2)

这些不禁引得梁惠王大声喝彩,连连称大开眼界,于是就禁不住问道:“你的技术简直出神入化,到底是怎样达到的呢?”

只听丁慢条斯理地回答:“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遵循了事物的规律,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解牛而解牛。最初的三年,我还不明白牛的结构纹理,眼里还是整头的牛。后来,我明白了牛的肌肉筋骨,眼里就已经没有全牛了。再后来,我的思维里就已经很清楚牛的筋骨纹理,不用眼睛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动作了。只要顺着牛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之间的大隙,在骨穴间逐步使力,连经络、肌肉连接之处都不去碰触,更不要说牛的骨骼了。一般,技术高明的厨师每年就要换一把刀具,而技术平平的厨师则要一个月换一把刀,但是我的刀已经用了19年,依然锋利无比,刀口犹如新磨。事实上,牛身上的筋骨之间都是有缝隙的,只要刀刃能够滑过这些空隙就行了。但有时,我也很小心,那就是面对筋骨相连的地方,我还是小心翼翼,生怕会有闪失。每当我的刀子滑过之后,只听见骨肉分离的声音,肉就像一堆泥巴一样散落在地上,我就会如释重负,心情舒畅。接着,我就会将自己的刀子擦拭好了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到这些,感慨非常,说道:“我听到这些话,简直就是在进行一次养生之道的学习呀!”

《庄子·养生主》

螳臂当车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贤人,名叫颜阖,一次卫国的国君请他去给太子当老师,但是,大家都传说太子是个凶狠、失德的人,于是他就去向卫国的贤人请教教好太子之法。

就听对方和蔼地说:“你来问询是正确的,但是你会很难教好他,我告诉你一个螳臂当车的故事吧,讲的就是螳螂企图张开双臂去阻挡前进中的战车,但是螳螂毕竟是做不到的,只会白白输掉了自己的性命,你现在就和那只螳螂是一样的。所以,你一定要慎重呀!”

《庄子·人间世》

击鼓戏民

楚厉王遇到了紧急的敌情,以击鼓为信号把老百姓召集起来守城。一天,厉王喝醉了酒,经过鼓旁时拿起鼓槌敲鼓。老百姓听到了鼓声,慌慌张张地赶去守城。厉王连忙派人去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同左右的人开玩笑,糊里糊涂地拿起鼓槌敲鼓。”老百姓听了都散去了。

几个月后,有敌人入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但是老百姓又以为是厉王喝醉酒闹着玩的就都没有去。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的信号,老百姓才相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椟还珠

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个精明的珠宝商人,一次他远道齐国去出售他的珠宝,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珠宝能有更多的客户,他就采用了一种珍贵的木料,做成了很多小盒子,并且还请人进行雕刻,最后还撒上香水,最后才将珠宝放进去。

这时,有个郑国人,看到了他制作精美的珠宝盒,就掏钱买了一个,之后竟然打开盒子,将珠宝拿出来,退给了珠宝商,只取走了盒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国君史称齐宣王,他最喜欢听一种叫做竽的乐器的吹奏,所以就下令召集全国各地的吹竽手,组成了一支足有300人的乐队,整天让他们一起来吹给他听,并且这个队伍还在加大。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他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喜过望。他谎称自己也会吹竽。于是,每次演出他就会混在队伍中间,也鼓起腮帮子看似很卖力地吹奏,因此还得了很多赏钱。

就这样,他在乐队中蒙混了很多年,居然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后来,齐宣王的儿子齐泯王即位,很凑巧他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和他父亲不同的是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就要求吹竽手们轮流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脸都绿了。为了保住小命,他只有收拾了一下行装,连夜逃走了。

《韩非子·内储说上》

守株待兔

宋国的一个农夫正在自家田地里翻土的时候,突然,从田边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野兔,竟然活生生地撞死在自家地头的树桩上,当时鲜血四溅,农夫走近一看,野兔已经撞死在那里了。

农夫不禁欣喜若狂,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捡了一只肥肥大大的野兔,倘若每天都能够捡到一只该有多好呀,于是,他从此不再费尽劳力地耕作了,每天只是坐在那个树桩的旁边等着野兔再次撞死在这里,他也好再饱餐一顿。但是野兔再也没有来,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韩非子·五蠹》

树难去易

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也能活,把它折断了再种还可以成活。如果十个人种它,一个人又拔掉它,那就连一棵杨树也不会留下。以十人之多,栽种这么容易成活的树木,却比不上一个人拔它,原因何在呢?就在于种树难而拔树容易。

《韩非子·说林上》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民获得了一块宝玉,拿去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乡民说:“这是一件宝贝,最适合给君子作器物,不适合留给我们老百姓用。”

子罕回答说:“你把璞玉当成珍宝,我却把不接受你的璞玉当成珍宝。”

乡民爱玉,而子罕不爱玉。所以说:“爱好别人所不爱的,而使那些难得的东西贵重。”

《韩非子·喻老》

不识车轭

郑县有个人拾得了一个车的轭头,却不知道它是什么,便去问别人:“这是什么呀?”

有人回答说:“这是车的轭头。”

过了一会儿,他又拾得了一个车的轭头,照样去问那人:“这是什么呢?”

别人又回答说:“这是车的轭头。”

提问的人听了生气地说道:“上次说是车的轭头,现在又说是车的轭头,哪里能有这么多车的轭头呢?这明明是在欺骗我!”于是便和那人厮打起来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盾与矛的人,吹嘘自己的盾坚固,说:“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东西能够刺穿它。”又吹嘘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任何东西它不能刺穿的。”

有个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将会怎么样呢?”这个楚国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刺不穿的盾与刺无不穿的矛,这两种东西是不能同时并立的。

《韩非子·难一》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是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它对精卫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它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山海经·北山经》

夸父追日

在遥远的古代,我国北部的一座巍峨的成都载天山上,长期繁衍生息着一个巨人氏族,名叫夸父族,而他们的首领就是夸父。传说他身形巨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气宇非凡。作为氏族的首领,他经常和侵袭人们生活的毒蛇猛兽战斗,以保证族人在艰难的岁月中生活。每天,他都是带领着族人斗洪水、战猛兽,还经常将捕获的毒蛇挂在耳朵上,以鼓励大家战胜磨难的勇气。

那一年,太阳异常地毒辣,烤干了大地,吸干了河水,庄稼自是颗粒无收。族人们的生活简直水深火热,夸父将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即他就立下壮志,不把太阳抓住誓不罢休。就这样,他收拾行装,翌日当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的时候,他就出发了。

太阳在天空中飞速地运转,夸父在地面上疾步如飞,紧追不舍。他时刻不停兼程,以野果充饥,用河水解渴终于他不眠不休地追了九天九夜,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了,那个残害人们生活的罪魁祸首似乎就在自己头顶了。

接着,夸父又越过座座高山,跨过条条大河,终于在一个叫禺谷的地方眼看就要追上太阳了,夸父非常兴奋,正当他伸手捉日的时候,竟然身心俱疲地昏死过去。

等他再度醒来,太阳早就不知去向。但是,他毫不气馁,鼓足勇气又继续出发了。但是,离太阳越近,他越饥渴难耐,似乎自己身上的水分也被蒸干了一样,于是,他不得不喝大量的水,结果,在黄河边,他伏下身子,黄河就被他喝干了,接着渭河也被他喝干了,进而是大泽,以及任意一条他途经的河流,但是他还是因为体力不支,倒了下去,绝了气息。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就变成了一座大山,被人命名为“夸父山”,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他死后留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那里地势险要,就是后来的“桃林寨”。

《山海经·大荒北经》

猴子捞月

在一个伽师国内的波罗柰城,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城郊的一个人迹罕至的树林里,住着很多的猴子,一天,它们结伴到一口水井旁玩耍,一只猴子突然发现井里有一轮明亮的月亮闪闪发光。于是,它就大喊:“月亮掉进井里了,大家快来捞月亮呀!”接着,猴子们都伸出了自己的手,但是谁也够不着,这时有猴子提议,将自己的身子反吊在树上,然后大家互相拉着,连成一串,相信就会捞起月亮了。接着,它们果真就连起来了,但是它们连得太长,树枝不堪重负,突然折断了,它们就一起掉进了井里。

《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

杯弓蛇影

从前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堪称知己的朋友经常和他一起喝酒聊天。但是,他似乎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了,不觉心里甚是想念,于是就登门拜访了。

走到朋友家里,只见对方躺在床上,面黄肌瘦,有气无力。他关切地上前询问何故,朋友满脸无奈,最后,乐广才得知,朋友上次在自己家饮酒之时发现酒杯中盘旋着一条青皮红花小蛇,并且还在不停地游动,倘若不喝,乐广又劝得急,最后不得已饮下之后,总感觉自己的胃里有一条来回游动的小蛇,接着就恶心难当,再也吃不下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