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
20349000000013

第13章 控制怒气,驾驭情绪(2)

这一回,他由牛角尖向牛角口进发,结果他惊喜地发现,道路越走越宽广,而且步出牛角,天蓝蓝的,极其高远,大地郁郁葱葱的,宛如绿浪滚滚的大海。一时间,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大海中随意竞游的小鱼。从那以后,小瓢虫逢人便说:“当你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不妨换一种方式。这就像面对一扇打不开的门一样,换一把钥匙,希望之门或许就会为你敞开。”

人们常常把那些头脑不开窍、认死理的人称作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在很多时候造成这种偏激的原因是对事物持有的某种观点和信念,而这种观点和信念其实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与逻辑推论相违背。严重的偏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还会阻碍我们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走出这种偏激再容易不过,只需要变个方向就行。无论对人对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以前错过,不等于他永远都错,他以前对过,不等于他永远都对。但是,只这一点便难倒了许多人,无数人都是在碰了壁后才知道回头,但大多已为时过晚。

要克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不放纵、迁就自己,说话、做事多冷静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偏激心理。

4.把握情绪,做自己的舵手

星移斗转,我们不能控制;股市走向,我们不能控制。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控制了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好自己的命运。

曾有人对各监狱的成年犯人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90%的人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自制,因此,缺乏自制也是导致走向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要想做个极为“平衡”的人,你身上的热忱和自制必须相等而平衡。

缺乏自制是一般推销员最具破坏性的缺点之一。客户说了几句这位推销员所不希望听到的话,如果后者缺乏自制能力的话,他会立即针锋相对,用同样的话进行反击,而最后的结果是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因之而化为乌有。

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浮躁的人也一天天多起来。无名火起,阴云飘来,“烦着呢,别理我”充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放纵的滋味可轻易尝不得,驾驭好自己的情感是成熟的韵味之一。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青年张某,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智走上了领导岗位,当上了技术部的副部长,而女朋友的年轻貌美更使他春风得意,喜上眉梢。后来,因为一次工作上的失误,他受到了降职的处分。正当他为事业上的挫折而痛苦之时,曾经钟情于他的女友,也因此与他分道扬镳。他懊恼,他愤怒,愤怒地不能自制,以致对女友采取了法律所不能容忍的报复手段……

这位青年连遭事业和爱情的挫折,固然令人同情,但如此失去理智的行为,却不仅破坏了他的幸福,也断送了自己的青春。这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何以发生了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对盲目冲动和消极情绪的高度克制,善于排除身体内外的干扰,坚决采取理智的行动,是这种品质的集中表现。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败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在生活中发生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如果你在开车时,碰到别人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呼啸一声,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但对方却可能早已高高兴兴地参加聚会去了。

要化解这样的不良情绪,我们不妨以风趣、温和的态度解释当时的情形——这家伙,一定是老婆赶着去生孩子。然后,一笑置之。

然而,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总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进行的。反之,忍住不发脾气也并非永远是好的。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作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地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就不可避免地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即使是烦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这个世界上,影响我们认知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如下:

(1)嫉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在阳光下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至心痛。嫉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放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同时嫉妒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会越来越遥远。

(2)喷怒

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弥补。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的形象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愤怒时最坏的后果是,人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对于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梦想是渴求成功,那么,愤怒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你就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

(3)恐惧

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则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

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就可能使他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以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将从手指缝里溜走。

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相当准确,也相当形象。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和克服,这样的潜台词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

成功的路途上小小的失败就令你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么,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你又如何能应付呢?

(4)抑郁

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还有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险,那么,抑郁就会使你在成功路上南辕北辙。

克服别的情绪问题可能只是修养和技巧的问题,而克服抑郁却相当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彻底改变你的生性:从认知、态度到性格、观念。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郁,那么即使有成功的机会也会离他而去。因为成功带给他的不是喜悦,不能使他兴奋起来,而是沉浸在自己的琐碎体验里不能自拔。抑郁者仿佛是一个随时驮着壳的蜗牛,只是束缚他的壳是无形的。

抑郁者宛若置身于一个孤独的城堡,他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著名文学家,也是抑郁者的卡夫卡曾这样形容他抑郁的体验:“在我的周围围着两圈士兵,手执长矛。里面的一圈士兵向着我,矛尖指着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着外面,矛尖指着外面。他们这样密不透风地围着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5)紧张

紧张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准备不足。适度的紧张使我们能集中精力,不致分神,但过度的紧张却会使我们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本来设想和规划得很好的语言和手势,一紧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过分的紧张使人。变得幼稚可笑——脸色发白,或涨得通红,双手和嘴唇颤抖不已,头上:冒着冷汗,心跳剧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语言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形使我们宛若一个撒谎的幼童。

一个成功者,他也许一直都有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观众看出来。

(6)狂躁

狂躁容易给人以一种假象,仿佛他很精力充沛、说话和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是多么的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是一张白纸,没有一点意义。他的谈话没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他说过的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

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随后羿去把最后一颗太阳也射下来。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也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为狂躁和抑郁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绪:狂躁是极度兴奋,而抑郁是极度抑制。在精神病分类里,有一种精神疾患就叫做“狂躁—抑郁症”。

(7)猜疑

猜疑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它可以使触手可及的成功机会毁于一旦。

莎士比亚在他那出著名的悲剧《奥塞罗》里面,十分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猜疑对成功的腐蚀。爱情因为猜疑而变得隔阂,合作因猜疑而不欢而散,事业因猜疑而分崩离析。对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追求者来说,猜疑将是一个随时可能吞没你整个宏伟事业的陷阱。因为你的猜疑可能随时被别人利用,而蒙在鼓里的你还浑然不觉。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猜疑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和破绽百出。

猜疑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沟通。许多猜疑最终都证明是误会,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那么猜疑的霉菌就无处生长。

猜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为什么会猜疑?因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种担心显然是由于对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信心不足造成的。

5.远离抱怨,保持一颗平常心

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活在抱怨的阴影里,他们看不到幸福的阳光,只能触摸阴暗的黑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就找到时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住处很差,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其实,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无尽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他们的人生是悲哀的。相反,一个心中没有抱怨,充满感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虽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最终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吆喝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