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20348400000007

第7章 “搞”定朋友,朋友多了路更宽(2)

而现实生活中,牢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以密友相称的人为了证明和朋友关系的亲密,把当众指责朋友、揭露朋友短处看作是一种证明的手段,往往导致友人的不满。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要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对方有没有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距离并不是情感的隔阂,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让友谊获得新鲜的空气。交友时,要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心里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给对方一定的空间。

4.尊重朋友的隐私

朋友之间,关系即使再亲密,也都会有一些不愿让对方知道的东西,即所谓的隐私。与朋友相处时,对他的隐私我们要给予绝对尊重,不能认为这是朋友对你的隐瞒而千方百计地探问,否则,很可能与朋友产生间隙,甚至导致关系破裂。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就好像没有基石就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那么,尊重从何开始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做他人的朋友也意味着做自己的朋友。自尊自爱是件有益的事,人人都应当自爱。懂得自爱的人往往关心自己,这不仅是交际中的重要之事,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之事。

朋友满腔忧愁时,找你倾诉和宣泄一番,这是他对你的充分信任。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最好做一个良好的聆听者,冷静地为他分析,帮他调整情绪,平缓一时的冲动。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聆听之后,要尊重朋友,切不可泄露了隐私。

同样,当你碰巧获知朋友的隐私后,切莫将它当作谈资,广泛散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一旦这层保护膜被你捅破之后,你将落个“小人”之名。所以,这时,宜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守秘密。

北宋时期,司马光在当朝时受人拥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诚信待人,别人有困难找他帮助或倾诉时,他总能为人保守秘密。当时,朝中有位大臣叫韩克,与司马光是好友。有一次,韩克的儿子偷了家里的银子去参与赌博,被发现后,韩克又是打又是骂,却起不了什么作用。在苦恼之余,他去找司马光,希望司马光能为他想点办法。

司马光诚恳地聆听了韩克的倾诉之后,教了他一个办法。韩克听了很高兴,可是转念一想,家丑已被外人所知,心中顿有焦虑之念。

然而过了很久,韩克都未听到朝中大臣的议论及有关此事的影射之言,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在后悔惭愧之余,韩克更加信服司马光了,成了朝中司马集团的重要人物。

司马光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就很好地保守了秘密,不但帮了朋友的忙,还保守了朋友的秘密,最后使朋友为之信服,两人的关系由此又前进了一步。

曾几何时,人们把个人隐私当作“见不得人的事”,尤其朋友之间,若有什么尚未公开,就不够义气,就是没有诚意,以至于只有达到了“同吃、同住、同行、同生死”,才算够得上哥儿们,算得上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朋友之间亲如兄弟,无话不说,无事不公开,实际上并不尽然。首先,那些“亲密无间”、“融为一体”的朋友,已经失去了自我,而这当然决非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寄托在朋友身上,最终还要从朋友身上找回来的,因为自己毕竟是自己,朋友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的。此外,再亲密无间的朋友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毕竟会有矛盾存在,所以朋友间一旦出现不合,那么越亲密就可能彼此伤害得越深。因为亲密的朋友之间“知根知底”,朋友“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不“清理门户”,就难除“心腹大患”。因此,朋友之间若出现内讧,那首先清理的,往往是曾经最亲密的朋友,而这与互相不尊重隐私权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换一种方式与朋友相处,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朋友实行AA制,表面上似乎“生分”了一些,实际上是互相尊重,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并不见得就比“不分你我”淡漠。只有充分张扬彼此的个性,才能长久保持朋友之间的共性。否则,朋友之间“融为一体”,只有朋友交情这个共性,那自己的个性被融化的同时,共性也难以再存在了,不是消失,就是发生裂痕,朋友还是朋友吗?

如今的社会,钱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关于钱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敏感了。朋友之间,再亲密无间也不能让钱也亲密无间。朋友之间一般不应该问收入,除非对方主动告诉你。个人收入纯属隐私,不仅要尊重,而且要充分保护。收入多少,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秘密,岂可随意探问猜测?一个人如果不想让朋友知道他的收入,自有其理由。有时候,朋友知道了反而对朋友有害。

要想同朋友搞好关系,让朋友帮助你,就应当像尊重朋友的性隐私权一样尊重他的财产隐私权。决不能习惯性贸然地问朋友“有多少钱?”更不能有意无意地算朋友的经济账,并要求“拿来”或“他用”。

5.以忠换忠,以信换信

坦诚是友谊的源泉。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只有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才是最持久的。任何美好的、持久的友谊都以真诚为基础。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子曰:“与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习且不论,忠和信交友时自当切实奉行。以忠换忠,以信换信,此为人生之大理。

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说过:“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

安妮想开一家时装店,她对时装情有独钟。开时装店需要很大一笔钱,但她手里的积蓄连租门面都不够,她找到好友斯芬商量。斯芬见安妮兴趣很高,不想泼她的冷水,打开保险柜。拿出了所有的现金和信用卡,摊开双手,对安妮说道,“喏,就这些了,够不够?”

“OK,够了够了!太谢谢你了,斯芬!”

在斯芬的支持下,安妮的时装店顺利地办成了。开张那天,斯芬前来表示祝贺,安妮一见斯芬,激动地摊开双手,笑着说道:“真诚地欢迎你,斯芬!”

两位好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安妮的服装店生意很红火,但安妮却没有归还斯芬钱的意思。斯芬因没有大的用处,也没有找安妮要那笔钱。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斯芬的姨妈住院,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斯芬和姨妈感情很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斯芬就想安妮能还一部分钱给她,她到安妮的时装店,委婉地说明了来意。安妮的态度却有些暧昧,推说店里生意不好,没赚上钱。

斯芬见安妮的店里客来人往,只一会儿就做成了几笔生意,她真诚地问安妮道:“真是这样的吗?”安妮一见斯芬这手势,想起当初斯芬帮助她的情景,脸一下子就红了,把钱还给了斯芬,现在两人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

朋友应该以诚相待。没有真诚,人们只的关系只能是虚伪的结合;没有真诚,美好的友谊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友谊是以真心换真心,产生共鸣而撞出美丽的火花。

做人要坦城、真实,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困难时要帮忙,同时也能鼓励对方坦诚相待。在生活中,我们不妨也经常多给他人以坦诚,这样,你在任何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一定是美好的。

坦诚,能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下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忠诚换来忠诚。

6.不能一味的依赖朋友

朋友之间必然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和依赖,这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过分,否则就很可能导致朋友间关系恶化乃至破裂。

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义务帮助你,他们可以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朋友的帮助只不过是基于你们的友情而已。因此,对朋友过分地控制和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

如果你事事游移不定,老是向朋友询问,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某些错误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即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有的人恰恰相反,他们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指手划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做法同样会为友谊的发展埋下不祥的种子。

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可超越本分,更不可过分依赖,这是交友起码的原则。

可以说朋友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事业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说文》中就讲得很明白:“朋友,就是感情的象征。志同道合的就可以结为朋友。”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玛丽亚,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她有这样一个“女主人”式的朋友。新搬进这一居民区,玛丽亚急于找朋友,这时,欧阳进入了她的生活,像只母鸡似地把玛丽亚呵护在翅膀下。不久后,玛丽亚发现,欧阳不仅是只母鸡,还是个大王,她是一位社会团体的总裁,整个团体是由她的朋友和她们的丈夫们组成的。

“起初我挺喜欢她,”玛丽亚说,“我是她的特别好友,她要我干啥,我就干啥。有时我感到似乎受她的压制,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我的确喜欢她,希望与她保持朋友关系,但我逐步不喜欢只是听从她了。”

玛丽亚意识到,如果她真想与欧阳或任何人交朋友的话,她应该学会与朋友平等相处,有往有来,互相帮助。也就是说要弄清自己必须干什么,并把它付诸实施。

如果你想对朋友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你最好”、“你必须”,那么你无疑是想控制朋友的生活,这种做法,一定会使朋友感到很不愉快,很有压抑感。

如果你是被控制者,不要认为有人为你操心一切是再好不过的事,控制你的朋友绝不是真正的朋友。把自己从朋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与朋友平等相处,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交际时,我们必须对朋友的人格独立、人身自由、行动自主给予足够的尊重,彼此相互的行为协调、关系密切的程度应由双方的意愿以及交往的实际决定,不能不顾实际、强求一致。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损害友情,失去朋友。

人们往往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态度与己不同而排斥对方,认为唯有自己才正确。其实,朋友采取什么生活方式都无所谓。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各个方面和自己一样,或是事事如己愿。交友苛求小节,只能使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不了大气候。这个时候,朋友也只能是一粒宽心丸,派不上大用场,这显然没什么用处。

要做到不苛求朋友,我们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强求心意相通

同心同德,无疑是理想的交际境界。然而,朋友遍天下者,同心者有几人?交际关系的纵横交错,个人经历、地位的不尽相同,情感世界的纷繁复杂及个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彼此间心理上也会存在着很多差异。朋友间立场、观点的不同,情、利、义的不一致是正常的,应该予以理解、包容。

(2)不强求志向相同

人各有志,道非一条。志同道合当然好,志趣不一,也同样可以以诚相交,以心相交,甚至还有利于相互借鉴、勉励,互相促进。不必自己属于某个圈子,就强拉朋友加入;不必自己信教,就硬逼朋友信奉;也不必自己习文则不容朋友习武。

(3)不强求步调一致

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修养、阅历、性格等不同,所以即使彼此目标一致、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也未必能在认识、言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协调一致,同步进行。十个手指都不一般齐,强求朋友和自己言行的同步更是不现实的。有利用价值,何必一定要强求彼此都必须一致?

(4)不强求亲疏相同

交际实践告诉我们,处于群体交往中的人们总会有远近、亲疏、喜好、厌恶等区别。强求亲疏相同,义气行事,只能将朋友间的关系弄僵、弄糟。

过分强求朋友间双向距离的对等及众多朋友间多向距离的等同,是不明智、不成熟的表现。其结果必然以失去朋友、伤害友情做代价。所以,在交友时不应勉强自己喜欢朋友的朋友,仇视朋友的对手;同理,也不应勉强朋友喜欢自己的朋友,讨厌自己的对手。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可能要求彼此在爱、恨、亲、疏等各方面的等同。

苛求是自设罗网,自缚手脚,只能损友害己。过分地苛求朋友,结果不是违心地改变自己,就是蛮横地改变朋友。前者是愚蠢,后者是霸道。

7.朋友间需要适当的夸张

人们都愿意与身份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交往,不愿意认识整天垂头丧气,愁眉不展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常与得意的人、能干的人接触交友,就会充满信心,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了。

这样看来,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说得低了,不要过于谦虚。你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认识你才会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