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习惯
2030200000095

第95章 按摩治病不花钱,不用参桂与黄连(27)

耳部的按摩保健

人体各部位在耳廓的分布好似一个倒置的胎儿。“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

我国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以手按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所以,经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耳朵与人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里,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内火上炎而致齿耳肿痛,或面部生疖时,可用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提捏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原形,此法不但可以使上述病症很快消失,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老年性耳聋,减少耳鸣。

正对耳孔开口处的凹陷叫耳甲腔,此处与胸腔内脏器官想对应,经常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刺激这个部位,就能对心脑肺和血液系统有补益作用。每天最好这样做3次。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按摩此处有助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耳轮顶端凹陷处叫足趾,双手握成空拳,以食、拇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摩擦十下,直至充血发热。此法有保肝、补肾等作用。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的上缘为上尖端处,用双手的食、拇指肚捏、揉、抖耳尖端半分钟,按摩此处有退热、镇痛、消炎、降压的作用。

按摩耳屏。以食、拇指肚夹耳屏(耳中心部),不分凹凸高低,按摩捏揉半分钟,然后用双手中指插入耳道口,指肚向前对准耳屏内侧,顺、逆时针各旋转2-3圈后拔出,如此反复,具有调理气血、益五脏、健美、抗衰老的功能。

拖拉全耳。右手绕过头顶,以食、拇指尖耳尖向上牵拉,左耳36下,换左手同法。此法可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额下腺、舌下腺的分泌,起到保护视力、减轻吼咙疼痛,预防慢性咽炎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