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习惯
2030200000111

第111章 打起精神来(6)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面临失业、失恋以及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最心痛的则莫过于亲人或挚友的过世;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哀!这种悲伤的情绪,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平复。一般说来,悲伤历程的反应大体上可分成下列十个阶段:

阶段一:否认/震惊

当事人首先显现“否认”的态度,有时虽然外表未出现情绪化行为,看来毫无感觉,内心却相当震惊。

阶段二:心理变化

若当事人持续否认,又无法适当表达悲伤情绪,就会有退化现象,出现“幼稚”行为。

阶段三:退化行为症候群

当事人过度压抑自己的悲伤情绪,常显现出不成熟的行为倾向,如过度依赖、孤僻等。

阶段四:生活失序

悲伤的情绪挥之不去,使当事人甚至无法进行日常生活与作息,生活不稳定,杂乱无章。

阶段五:情绪暴动

稍有刺激立即会引起暴怒反应,连当事人自己也克制不了。

阶段六:泄恨行为

当事人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剥夺了他(她)最亲爱的人,所以不断展现叛逆性与破坏性行为。

阶段七:害怕/自责

此时当事人可能使人际关系恶化,心理非常害怕,开始自责自己的行为举止。

阶段八:减轻/替代

当事人在自责后,悲伤情绪转淡,失落感降低,寻找替代性的生活目标,转移悲伤情怀。

阶段九:空虚/难过

对于挚爱的亲朋好友,虽然接受生离死别的事实,但偶尔心境仍会有空虚感,且伴随有难过不易排遣的心绪。

阶段十:恢复

当事人已能全然接受生离死别的事实,生活与情绪逐渐恢复正常。

由上可知,生离死别所带来的悲伤情绪对当事人而言,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处在悲伤情绪之中,并且无法走出悲伤的阴影时,就可能需要专业辅导人员的协助,不过平时每个人面临生死时,都应该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对于自己来说,要学会适当的处理方法,对别人则应提供合理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