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散户解套技巧
20224600000015

第15章 巧避股市陷阱(7)

股票市场出现底部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应该出现成交量的萎缩。但是,庄家刻意用抛售股票的方法继续打压股票价格,成交量根本不会大幅度萎缩。底部大阴线往往伴随着很大的成交量,目的是使投资者持股信心动摇,引起恐慌性抛售,庄家继续吸筹,抢到廉价筹码。

在股票价格走出底部之后,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无量上涨的情况,成交量未能放大,股票价格则大幅攀升。这主要是因为庄家已经控盘,刚开始拉抬股票价格并不需要太大的成交量。如果从成交量上进行判断,绝大多数投资者不敢轻易进入,其实,这时候正是投资者介入股票市场的良机。当投资者在成交量放大,觉得可以介入的时候,股票价格已经上涨较高,建仓成本肯定会大大增加。

在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庄家还可以在相对高位放出巨量收出大阳线,使大多数投资者相信这只股票的价格还会大幅上涨。通过成交量的放大,构筑多头陷阱,引诱其他投资者追高买入,然后通过控制成交量逐步偷偷出货,全身而退。其他投资者则成为高位套牢的牺牲品。当投资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庄家再也用不着加以掩饰,开始大规模出货,成交量在这时的放大,才是真实反映股票价格下滑的标志。

1997年8月,中川国际(600852)就是一个典型。1997年中报公布完毕,这家公司的业绩出现好转,股票价格也开始攀升。庄家利用这种利好消息,在8月上旬的一天一开盘就用巨大的买盘把股票价格封在涨停,无数投资者跟风杀入。股票价格在启动时不过是每股12.70元左右,然后每天放量上涨,该股票流通盘不过3000万股,而在1997年8月12日这一天便成交1843万股,可以说是达到了天量。第二天其股票价格最高也曾经上冲到每股17.90元。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这只股票有题材配合,成交量也在不断放大,肯定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就在这种利好消息和天量的掩护之下,庄家顺利出逃,满载而归。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则成为高位套牢的牺牲品。

五、利用指标股构筑陷阱

这是通过部分指标股的操纵,构筑空头陷阱或者多头陷阱的常用方法。

在沪深股市上,指标股的作用历来不可小看。很多投资者,包括一些大户和机构,都把指标股的价格变动作为预测市场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四川长虹(600839)、深发展(000001)等就是1996年和1997年庄家重点操纵的指标股。中国石化(600028)、宝钢(600019)、武钢(600051)、长江电力(600900)等是现在基金重点操纵的指标股。庄家成功利用这些指标股构筑空头陷阱或者多头陷阱。

当大盘处于波段底部区域时,庄家可以通过刻意打压指标股,造成市场的恐慌,使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完全没有结束,不少投资者因此抛售股票,庄家则趁机买到大批廉价筹码。

当大盘处于波段顶部区域,庄家可以通过刻意拉抬指标股,在市场上制造出乐观的气氛,使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扬,甚至有可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就在这种多头气氛的掩护之下,庄家争取到更大的出货空间。

总而言之,股票市场的技术指标陷阱是多种多样的,庄家也在不断地改进操作方法,构筑陷阱的手段越来越巧妙,并且不断花样翻新,可以说是令人防不胜防。中小投资者对付技术指标陷阱的主要方法有:

(1)加强对多种技术指标的学习和理解,走出一知半解的境地,深刻领会这其中所包含的暗示。

(2)不要迷信和过分依赖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应该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客观变化相结合才有意义。投资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国民经济宏观面的变化、管理层的态度等对股票市场的决定作用。

(3)技术指标的滥用,本身就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对技术指标的分析还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为好。

(4)出现异常的技术指标时,投资者可以多一些预防性措施,但不要完全根据这些指标倾巢而动,而是给以留有余地的操作,虽然不能够满载而归,但至少可以避免更大的风险。

第九节其他几种常见陷阱

在股票市场,其他几种常见陷阱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在此书其他地方也都有一些相关阐述,但是,我们仍然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避开这些陷阱,保证自己投资的安全和收益水平的提高。这些陷阱包括:

一、高位陷阱

这种陷阱最具有杀伤力。当股票价格处于高价位时,庄家为了顺利地派发手中的股票,通过多种手段造成这只股票还会大幅上涨的假象,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炒作,以便顺利地把那些已经长期上涨的股票抛售给其他追涨的投资者,自己满载而归。中小投资者忌讳的就是高位套牢。一旦跳下这种陷阱,一年甚至几年不能解套是常有的事,2001年至2004年,以及2007年“5·30”之后,许多散户投资者亏损达70%以上。

二、低位陷阱

低位陷阱指股票价格在低价位或经过大幅上涨后深幅回调到相对低价位时,庄家因未能及时出局,而采取的一种自救措施。尽管股票价格经过长期调整而处于低位,庄家为了腾出资金购买其他更具有上涨前景的股票也会在相对低价位上构筑陷阱。他们通常采取的手段是把这些股票价格拉升一个台阶,然后表现出平台整理的态势。很多投资者认为出现平台整理之后,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纷纷抢入购买这种股票。殊不知庄家的目的已经达到、趁机大肆卖出股票,股票价格立刻大幅下跌,并且从此一蹶不振。

这种低位陷阱之所以可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很多投资者认为这只股票处于低位,即使有风险也不会太大。这种惯性思维方式正好成为构筑低位陷阱的基础。

在股票市场上,任何一种股票都包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高价股、低价股或者中价股都不例外。这种风险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和市场价格的波动,还来自人为的操纵市场。通常人们对高价位上的风险比较敏感,对低价位上的风险却认识不足。

投资者对低位陷阱也要提高警惕,一些股票即使价位很低,也并不见得绝对安全。投资者应当认真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了解股票的历史高位和现行价格的差距,尤其是要研究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另外一种低位陷阱是主力为了在低位收集到大量的廉价筹码,而放量朝下对倒,形成恐慌性抛售,主力趁机将散户在低价位抛出的廉价筹码全部纳入囊中。

三、专家陷阱

这是一些所谓的“股市专家”对投资者进行误导而形成的一种陷阱。这些“股市专家”大多受雇于庄家,为庄家的投机活动“吹喇叭,抬轿子”,或者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进行构筑陷阱的活动。这些人往往利用中小投资者对他们的信任,对股票发展趋势或者个股进行“反向宣传”,使中小投资者的操作出现错误,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市场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时,大多数投资者能够根据股票市场的各项指标作出自己的判断,专家意见只是作为参考,影响力相对减弱。

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误导的“专家陷阱”通常出现在股票市场长期高涨或低迷,而又即将出现转折的时期。这时候股票市场发展变得扑朔迷离,很多投资者极度兴奋或者极度的悲观,“股市专家”的言行对投资者最具有影响能力。这时候的“专家陷阱”也最具有杀伤力,凡是听信这些专家意见的投资者,无疑会自动跳入陷阱。

投资者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专家意见”,在本书的其他地方有详细的阐述,投资者可以自行参考。

四、自设陷阱

自设陷阱主要是指投资者因为自身原因或心理弱点而出现的判断、操作上的错误。其实,所有的陷阱都必须和投资者自身的因素相结合才会起作用。投资者如果充分了解信息、基本能够按照股票市场的规律冷静操作,严格自律,根本不会去追涨杀跌,也不会轻易听信“专家意见”。简单一句话就是:不犯错误去跳那些陷阱,恐怕所有构筑陷阱的人都会是“白辛苦”一场。股票市场的陷阱,就是针对投资者的弱点,专门等待投资者犯错误而设计的。可悲的就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构筑陷阱的人总是收获丰厚。

自设陷阱主要表现在投资者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急于求成,频繁地进行追涨杀跌,看见别人赚钱自己眼红,不顾一切地投入资金,追高买入。如果操作有所盈利,又不知道适可而止;一旦亏本之后,往往又心急火燎,不愿耐心等待,或者处于极度悲观之中。多次遭受挫折之后,这些投资者变得极度胆小,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把手中的股票抛售一空。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投资者实际上是自设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