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20163900000007

第7章 人类的寿命

早在《周礼》、《左传》中就有“百二十为上寿;百岁为中寿;八十为下寿”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方法。可见,人类的“天年”应在百岁以上。

人类最高寿命最高寿命推算法最高寿命又称最高自然寿限,是指按照生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人类所能活到的最高年限。一般都在这个年限之内死亡,突破最高寿命者非常罕见。千百年来,科学家们提出过许多推算最高寿命的理论,常被引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巴丰(Buffon)系数由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丰提出,即“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类生长期的完成在20~25岁,所以,人类的最高寿命是100~175岁。

性成熟期推算法

有学者根据大量哺乳动物观察,发现“动物的寿命约相当于其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性成熟期在14~15岁,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

胚胎细胞传代次数推算法

由海弗利克提出,即以“动物肺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所分裂的次数乘以其分裂周期,略等于该动物的寿命”。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约分裂50次左右,其分裂周期为2.4年,故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20岁。

上述3项推算的最高寿命范围为100~175岁。大量长寿调查资料表明,人类最高寿限在百岁左右。自古至今,虽有不少突破最高寿命的报道,例如175岁、200岁……800岁,但都缺乏科学依据,不足为信。至今为止,科学界公认的人类最高寿命是100~120岁。

本世纪能否突破最高寿命2l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基因工程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掀起了突破最高寿命的研究高潮。英国有人预言:21世纪人的最高寿限可达200岁;美国新泽西州的未来学家也预言人寿可达180岁,甚至300岁或.500岁。的确,科学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的进展,给人寿的突破带来了希望。但是,根据遗传基因学说,人类一旦出生,他的最高寿命即已由其父、母的生殖细胞遗传决定,例如,2004年出生的婴儿只能是继承其父母的最高寿命(120岁),此时任何外部条件的改变,包括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都不可能逆转他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已安排好了的老化进程。就算基因工程设计能在10年内突破最高寿命(例如达到150岁),当受益的婴儿寿终正寝时也已经是2160年了。因此,12世纪人类最高寿命只能是100~120岁。

人类平均寿命平均寿命不是平均死亡年龄平均寿命又称平均期望寿命,是指在当前各年龄组死亡率水平上计算出来的刚出生的一代人预期可以活到的岁数。是反映人群寿命长短和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可以了解预期每人平均可活多少岁?活到某一年龄时还有多少人?这些人在今后若干年内死亡机会有多大?已经活到某年龄的人平均还可活多少年等等。常被误解为平均死亡年龄。后者是指某地某年所有死亡者的平均岁数,与平均寿命是两回事。

提高平均寿命有望平均寿命是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提高的:石器时代只有18岁,中世纪为33岁。其后由于生产力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迎来了人寿第一次飞跃,19世纪提高到45岁。

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问世首次征服了传染病,迎来人寿第二次飞跃,全球平均达到65岁。进入本世纪,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前沿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将高度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平均寿命已达为71.8岁。预期可迎来平均寿命的第三次飞跃,在全球范围内达到80岁左右。但是,平均寿命常受疾病、精神心理,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80岁后继续增长将非常缓慢,与最高寿命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民间对人寿问题的误区如何看待“命由天定”

“命由天定”是广为流传的对寿命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从正面理解是对的。这个“天”是指先天遗传因素。例如人的最高寿命由遗传基因决定,与生俱来;从疾病看,也存在单基因遗传病(早秃、全身白化病、原发性癫痫等)和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问题。另外一种观点的“命由天定”并不是指这些,而是说,一个人的寿命完全由“上帝”决定,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拖延到五更”。这种唯神论是反科学的。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如精神紧张、超重肥胖、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笔者通过对千名百岁老人和长寿老人的综合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长寿,是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一辈子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的结果。特别是当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进展,不久的将来,通过基因调控、基因治疗等手段,遗传性疾病将被逐渐征服。所以说“天”定不了“命”。

“祖辈长寿晚辈就会短寿”

这也是在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理由是“长寿祖辈侵占了晚辈寿命”。从遗传基因学说可知,每个人的最高寿限,出生前在母体受孕时就已确定下来,出生后能否活到最高寿限,因受后天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有很大差别。祖辈长寿说明他们有好的遗传素质,后代长寿的比例也会增加。作者曾分析我国1917名百岁老人,他们中50.3%~77.9%有家族长寿史。由此可见,所谓“祖辈长寿,后代就要短寿”的说法是反科学的。但是长寿老人的后代也不是个个都会长寿。有的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而不能尽终其天年,先长寿祖辈而辞世。

“看手相,观面相能测生死”

历史上曾广为流传“手相和面相决定一生的命运”,直到今天,无论偏僻的农村、繁华的都市角落,还常可碰到算命先生光顾。笔者曾择其判断寿命的主要内容,对90~109岁的长寿老人和60~69岁老年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手相面相与生死无关。

手相相术认为“手掌生命线线沟深而明显、不紊乱、不中断,向外包饶大鱼际甚至更长者为长寿相,否则为短命相”。

我们调查结果表明,长寿相在长寿组中占68.8%,60岁组为63.8%,差别不大,特别是百岁左右的人中竟有31.2%为短命相,手掌生命线灵不灵验也就不攻自破了。

眉毫、耳毫眉毫(眉中长出长毛)、耳毫(耳中长出长毛)被说成是长寿征兆。结果表明:长寿组中有眉毫的仅占27.3%,有耳毫的仅占9.3%;15名百岁老人中只有7人有眉毫,1人有耳毫。这怎么能算长寿征兆呢?眉毫和耳毫是毛发在老化过程中的一种异常生长现象,是生发细胞退行性病变的结果,与长寿无关。

耳长作者等曾对从20岁到9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的耳长进行测定,发现有随着衰老耳长略有增长的趋势,如长寿组男性(耳长7.13cm)较60岁组男性(6.93cm)长0.2cm。因为耳轮、耳垂由软骨、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老年人体内脂肪组织相对增加,结缔组织变得松弛,软骨失去弹性,故耳长略有增长,是老化的必然结果,而非寿征。面相、手相的诸多缪论都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