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20163900000015

第15章 自己怎样主动抗衰老(1)

寿命60%取决于自己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培养“B型”性格融入社会之中·坚持运动让动脉年轻合理营养限食延寿宽心、谣(赵朴初先生92岁时作)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1日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已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的全身性、进行性、退行性功能衰退过程的综合表现。同样是老年人,为什么有的年逾古稀仍思维敏捷,行动自如,有的则刚过半百就眼花背驼呢?除遗传等因素外,与后天的自我保健,主动抗衰老意识密切相关。如近1/2巴马长寿老人就没有家族长寿史。

我们曾分析了人类衰老的直接原因,其中60%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疾病所引起,两者彼此关联,互为因果。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使危害人类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减少一半以上。

心理平衡是第一关心理平衡的三大支柱心理平衡应包括乐观的情绪、良好的个性和性格类型,这是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是一个需要品德修养和生活实践长期磨练、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心理一旦达到基本健康或平衡的境界,便可摆脱许多烦恼,战胜疾病,延年益寿。

乐观者寿,悲观者夭我们对长寿老人的多年追踪研究中,发现百岁老人最可贵的经验是:坚持活动和情绪乐观。特别是“情绪”,在关键时刻常起着决定作用。

情绪是人体对内外界事物的变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反映。情绪的表露是心理健康的试金石,它明显地分为乐观与悲观。乐观愉快、健康稳定的情绪,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使人精力充沛、食欲良好、睡眠安适。

人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会使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内分泌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的分泌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因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更有效地适应环境,促进健康长寿。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德国老年病学家弗兰克(Franke)总结了575名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归纳为:所有的老人都不畏惧死亡而有乐观的情绪。日本学者总结长寿秘诀的第一条便是:遇事想得开。

我们在分析我国2000名百岁老人中,发现有93.2%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我们又用情绪量表对600名长寿老人和老年人进行调查检测,结果发现,长寿老人得分优良者占67.1%,与60~69岁组测定结果接近,说明年逾九旬尚具有60岁阶段的良好情绪。可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长寿。

相反,一切悲观消极的情绪对人体的长期刺激,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早衰的发生。长时间焦虑、紧张、愤怒、抑郁、一时性情绪激动,导使血压突然升高等致猝死(脑溢血等)。癌症患者中66.9%有负性生活事件,其中忧郁者占70.7%,焦虑者占92.3%。祖国医学把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作为致病的原因,都说明了不良的情绪是健康和长寿的大敌。因此,老年人应当重视修养,积极陶冶情操,坚定意志,稳定情绪。

“B型”多寿,“A型”多疾性格类型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美国的弗雷德曼(Friedman)等人在研究心脏病与人的个性关系时,曾将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

“A型”性格者动作迅速、急躁、节奏快,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过分的竞争性和敌意,缺乏耐心,好争斗、易激动,争强好胜,不知满足。

“B型”性格则完全相反,动作从容,平和安逸,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易于满足。

国内外很多研究资料表明,“A型”性格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两种性格类型与长寿的关系,目前尚缺少数据统计研究。我们参照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制订的“A型”性格问卷,在同一时间、用相同方法对344名90~109岁长寿老人及256名60~69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A型性格长寿组只占32.3%,60~69岁组占53.1%;B型性格长寿组占48.8%,60~69岁组只占28.5%。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表明长寿组具有“B型”性格多、“A型”性格少的特点。这一特点使他们减少或推迟罹患心脑血管等疾病,从而有益于长寿。

外向型开朗,内向型沉寂个性是人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个性的形成是由遗传、家庭、教育、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一个人心理的结果。因此,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外心理学家荣赫(CG.Jung)把人的个性分为内向、外向两型。内向型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知占优势的性格类型,其注意与兴趣指向其自身及主观世界,谨慎、沉静、自甘寂寞,富于想像,顾虑多,不愿与社会人群交往,待人处事多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缺乏自信与勇气,外表冷漠;外向型则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感情流露于外,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待人友好、坦率,爱社交,适应能力强,待人处事多依据客观的估计。

我们将个性类型用于上述两组人群进行个性调查表明,60~69岁组中,内向型个性占51.6%,外向型个性占48.4%,即内向型略多于外向型,这与一般人认为“老年人日益倾向于自我中心,热衷于满足个人需要”的看法相一致。在长寿老人中,外向型占63.7%,内向型只占36.3%,外向型明显多于内向型,也明显多于60~69岁组。说明他们个性外向,开朗乐观,坦荡无忧,从而获得长寿。

综上所述,情绪乐观、“B型”性格和外向型个性构成了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也是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学者们提出了不少标准,这些标准多大同小异。下述两个标准较有代表性。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七项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可以能动地适应、改善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老年人心理健康十项标准心理学家曾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检测、归纳总结为十项标准:1.感觉和知觉尚好,稍衰退者,也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弥补,如戴眼镜、使用助听器等,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表达思想不罗嗦;2.逻辑思维清晰,说话不颠三倒四,考虑问题、回答问题时有一定条理;3.想像力丰富,不拘泥现有的框架,能够将现实生活与过去的经历结合起来,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贡献;4.情感反映适度,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不会事事感到紧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想得开,不至于产生过多的计较;5.意志坚强,做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不常常抑郁,能承受各种悲痛和欢乐。遇到事情,能“既来之,则安之”;6.态度和蔼可亲,能常乐、能制怒;7.人际关系良好,乐于帮助他人,也受他人欢迎;8.学习能力基本不衰,始终坚持学习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9.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平常总有一至几项业余爱好在忙碌,不致于无聊;10.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保持一致,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在社会上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