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舜根捧给李秉哲数年来的账本,和丝毫不差的3亿元全部的盈余款时,李秉哲大吃一惊:当初只要他看守摊子,没想到他还费尽心机地维持了“朝鲜酿造”的运转,这么些年,这要多重的付出啊,心中一阵热,感到眼中一阵潮湿。——这是商界罕见的相知相诚的真实佳话。也是对李秉哲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馈赠。后来李秉哲带着这3亿元赶到釜山,挂出“三星物产株式会社”的牌子,拼搏一年3亿元变成了60亿元,其后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创业开发,成就了一个个的成功。也有人感叹,为什么机会总留给李秉哲?
李秉哲对机会有过一段精采说道:
如果上天没有送给你机会,你就自己创造机会。实际上李秉哲的每一个机会,都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别人认为没有机会的时候,他创造了一个个机会,也带来了一次次成功。
心有多大,人生圈子有多大,事业才有多大
李秉哲1910年2月12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宁群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人,他在祖父的书院度过幼年,聪明又贪玩。父亲把他送到较远的新式学校,学到点新东西。进汉城读中学,到初三时按乡俗娶了亲,不久还当了父亲。
李秉哲开了眼界,心也大了。他不想过平淡的富裕农民的日子,吵着去日本留学。家里人起初都反对,他反复争论,理由就是人生的圈子要大,做的事业才大。最后他成功了,进了日本早稻田大学财经科。他学习如饥似渴,把他的人生圈子开始撑得大大的。
学成回家开始的一段时间,李秉哲还有点无所事事。一天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看着三个孩子睡熟的脸,他突然恍然有悟,觉得要赶紧做事,才能承载起做父亲的责任。
他先从小的做起,同人合伙办粮食加工厂,贷款购进日本新式磨米机械,正式挂出“协同精米所”的牌子,后来因日本侵华战争冻结贷款米厂关门。他又在大邱开设“三星商会”做东北的边贸生意,接着又开设面粉厂,收购改造“朝鲜酿造”,刚挖到第一桶金又因太平洋战争而难以为继。日本战败,李秉哲加快他的商业开发,开发了“月桂”新酒,在汉城成立了“三星物产公司”经营进出口生意的动作也越来越大,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他的奋斗又付之东流。可是他并没气馁,因为他那颗做番大事业的心始终没有放松过。
他想实业报国,在别人一股劲扑向来钱快的进出口贸易时,他反而选择了办实业。他认为实业才能充实一个国家的实力。他先开办糖厂,让韩国成为一个糖业制造和出口大国。他办纺织,建成了韩国第一家毛纺厂,产品出口到毛纺品王国——英国。他建肥料厂,建成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新、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的“韩国肥料”厂,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创下了出口肥料的历史,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公认。他要发展韩国电子业,让韩国步入电子工业强国之列。最初虽然只是为三洋公司打工,制造12寸黑白电视,后来为国际著名品牌制造芯片,再后来投入巨资,搞尖端开发,引进技术、搞强强联合,终于成为继美、日后第三个独立开发半导体的国家。
李秉哲有着实业报国的雄心,有着包容世界的人生圈子,他的事业自然大到让世界瞩目。
第一精神和人才第一
有人评论,在某种程度上,三星发展的历史就是现代韩国经济的发展史。李秉哲敏锐的眼光捕捉国内外经济发展动向。他认为现代社会特征是每一个人都在竞争第一,他反复强调和标榜三星的第一主义。明确指出:第一精神的基础就是人才第一。
“我一生80%的时间都用在育人选贤上了”——此言不虚。
他亲自为新员工培训指定必读书目,事后还要亲自检查学习效果,不满意的话连总经理一级也要遭训斥。他一年要找几百名新员工面谈。在三星训练中心,他亲自书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悬于上方。这里训练起来象个兵营,新学员上课24天,课程是三星原则与协作精神。每天学员早5∶50起床,从唱歌跑步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树立的信念是“我是三星,三星是我”。在中心还有语言学校,学习英、日、中文。三星每年的培训费用是2000万美金。新学员学成,就发给两件三星产品,将他们用汽车送到乡下,推销了再回来,检验学员推销和社会活动能力。
李秉哲曾经深情的说:“当我看到我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崭露头角,创造出优异成绩时,我的感谢、兴奋的心情油然而生,世人常说三星是人才宝库,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求贤如渴,到育贤如渴,这才是高人眼光。
一个跟随李秉哲30年的三星高管曾对此评议:“李会长的用兵术是非常高明,其实秘诀就是完全信赖。如果完全信赖你,全权委托你,全力支持你,你就产生责任感,产生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意志。”
1987年11月19日这位企业伟人去世,悲痛的人们进入他卧室,见到墙上的条幅是“空手来空手去”。
他走了,他留给人们是婉惜和敬重,还有那渗透着东方儒学色彩的兴业之道。
(魏东)
赚钱如光速的彭小峰
抓住太阳能发电的先机
29岁时,他已成功创立亚洲规模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身家过亿。
然而,30岁这一年,他却舍弃了从事已久的传统制造业,改行从事在外人看来是高科技的太阳能发电行业。
抓住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的机遇,舍命一搏,彭小峰赚钱如光速,短短两年,身价便超过400亿,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四,成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首富。
生产反光背心发家
1993年,当18岁的彭小峰成为吉安外贸进出口公司一名业务员时,中国正酝酿着惊人的巨变。由上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引发的市场经济改革热潮正在升腾。
在那个急剧的时代变迁中,彭小峰开始了他的商业学徒生涯。他一开始对商业不是很懂,性格也比较内向,除了业务之外,与人交流不多。但他非常勤奋好学,参加工作第二年,彭小峰就有了到欧美等国考察市场的机会。每次出国之前,他都找来一大堆书籍,从语言、国情到经济文化无所不包,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恶补几个星期。他每天都会工作12—16小时,夜里12点之前从不睡觉。这些迅速增长的能力让他在1995年就被提拔为业务科长。
在一次次实战锻炼中,彭小峰逐渐娴熟地掌握了与外商沟通、谈判和产品报价的技巧。1997年,彭小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扔掉铁饭碗,选择自己创业。苏州吸引了他。彭小峰选择他熟悉的劳保用品生意开始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初,他依靠手中的老客户获得订单,后来,彭在香港注册了流星实业有限公司,转而以港资身份在苏州投资成立流星手套厂。他把父母也接到了苏州,帮他管理工厂。
他拼命利用一切生意机会。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善于抓住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进行生产。他办了手套厂、服装厂、眼镜厂、电动工具、安全鞋厂,还有反光材料厂。当他在2002年出差欧洲时,得知欧洲当时正酝酿修改交通安全法,将反光背心列为汽车随车标准配备,以保障驾驶人夜间下车巡视车辆或更换备胎时的安全。敏感的彭小峰一听说这消息,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求下面的工厂立即做好设计和生产准备。
2004年,这一立法首先在意大利、西班牙实施,最初订购量就达几千万件,国内其他企业还没来得及反应,彭小峰的工厂就已经把产品做了出来,市场份额一下子占据了70%。2004年,创业7年后,彭小峰旗下企业出口额超过10亿元,员工膨胀到近万人,完成了从2万到上亿元的资金积累,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
瞄准太阳能发电行业
2004年前后`,彭小峰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从传统劳保制造业改行高科技太阳能发电行业,这与反光背心的经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刚做反光背心时,彭小峰一直关心欧洲的立法,了解到欧洲正对太阳能发电方面进行立法,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展到无限大的机会,也是可以做一辈子的项目。2004年前后,尚未到30岁而立之年的彭小峰,年轻无畏,把苏州工厂交给父母打理,一个人开始为期两年的对太阳能行业的市场调研。
2005年,彭小峰启动资金5个亿,开建太阳能产业——江西赛维LDK公司,早在建厂之前彭就已经确定了高管的名单。到2007年6月上市之前,佟兴雪、朱良保、邵永刚等一批当时各自行业里的顶尖人物先后被他挖来。
人才有了,资金问题成为关键。2005年春节刚过,在江西吉安老家过完年的彭小峰赶回苏州参加商业谈判,但在新余境内因雪天路滑,开的宝马车与一辆大卡车刮蹭。有一面之缘的新余市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吴建华帮其找车,彭小峰赶回苏州谈判。新余政府官员的亲商、高效给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个月后,彭小峰扩大劳保产品规模,做出了到新余投资的决策,成立了目前与赛维LDK一墙之隔的柳新工业园。而他正筹划的太阳能产业准备放到苏州。不过,新余市领导知道这个打算后,时任新余市市长的汪德和与彭小峰进行了半小时会谈,汪德和期望彭能把太阳能产业放在新余。
彭小峰果断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新余没有人才,政府必须要帮助解决招聘人才的问题;第二,苏州附近融资渠道多,到江西投资启动资金还差两个亿,政府要帮助解决;第三就是电,不仅要保证24小时双回路供电,而且电价要在0.4元/度。
2亿元,对新余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2004年全年,该市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风险极大。为此,汪德和亲自带队找到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新余市财政作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则由省市财政“七拼八凑”而成。
新余市的决策速度让彭小峰喜出望外。2005年7月,新余市同意了彭小峰的三个条件,各种政府文件的起草和审批都顺利通过。当月,彭小峰投入3亿多元资金并通过苏州自有企业借款2亿多元,加上2亿元政府借款和银行贷款等在新余市注册成立了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注册资金1.1亿美元。
赚钱速度超越光速
公司成立之前,彭小峰明确提出了产能目标。第一阶段,产能迅速达到200兆瓦;第二阶段,在2010年实现1000兆瓦以上产能。像所有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彭勤奋异常,整个2005年,他都在欧洲和美国等地飞来飞去,忙着订设备、订硅料、挖人才和预销售。
那时,彭小峰到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国考察,从这些地方低价购入数百吨半导体级硅片的边角料;与此同时,他还辗转于欧洲和美国之间,一次性订购了多晶硅加工设备生产行业70%以上的年产能,并且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注定当时任何希望新进入这一行业的其他人,都不得不面临没有充足生产设备可买的窘境。
2005年底,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的东边,原来大片的丘陵与山地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夷为平地,数个白色的厂房拔地而起,设备在陆续安装,多晶硅原料则被运入仓库;新余市政府从300多个硕士中选拔的7名人才也已到位并接受培训。
2006年4月,赛维的工厂正式投产。短短一年时间,彭小峰一手打造的多晶硅片生产基地不可思议地在江西新余竖立了起来,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8.48亿元。当年赛维净利润超过3000万美元,随后,获得资金支持的赛维飞速发展,国内外主要的下游厂商成为赛维客户。
2007年6月1日,在Natixis投资赛维一年不到的时间,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摩根士丹利和瑞银担任IPO主承销商。赛维LDK共发行1738.4万股ADS,每股售价27美元,为指导价区间上限,IPO总融资4.69368亿美元。因此,赛维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
美国金融危机也并没能阻挡江西赛维的发展脚步。今年9月底,江西赛维在美国成功增发48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如今,赛维的订单却排到了2018年,成为世界在手订单最多的多晶硅片供应商。赛维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
彭小峰,依然在继续着他的赚钱神话。
(李晚成)
中国“炊具大王”苏增福
永远跑在市场前面
1992年的苏增福,面临着一个生死决断:是继续做全国炊具老大“双喜”的配件生产商和贴牌生产商,还是开创自己的品牌“苏泊尔”?
为“双喜”生产配件,一年1至2个亿的销售额,苏增福依然可以做到衣食无忧;开创新品牌“苏泊尔”,意味着将与龙头老大“双喜”直接对抗。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苏增福毅然选择了走自己的路,开创“苏泊尔”。而这注定是一条风雨飘摇的路。
不能永远只做“配角”
苏增福是浙江玉环人。就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19岁那年,他参军当了兵。当兵8年后,回到农村,他起初在陈屿一家农机厂当供销员,而后被推选为厂长,开始涉足压力锅行业;他的企业也成了玉环压力锅配件厂,不久升格为玉环压力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