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血压
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效果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所不同,呈现典型的时间效应性节律变化。多数B一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在日间的降压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夜间的降压效果却并不理想,比如吲哚洛尔在排除剂量与服药次数的情况下,对深夜至早晨血压的控制较差。仅、B一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拉贝洛尔,对高血压峰发作在8:00一12:00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好,但对睡眠期间血压控制较寐后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高血压药恩钠普利,在7:00用药其降压效果可持续12小时,峰效在早晨。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血压,而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十五、维生素E的副作用
人们对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指每日服用量大于100~200毫克)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认识不够,似乎维生素E是有益无害的“抗衰老”药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罗伯特医师在《美国医学学会》发表文章说,根据他的经验和文献报道,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以引起各种疾患,其中较严重的主要有血栓性静脉炎及肺栓塞,或两病同时发生。作者在临床观察该类患者80余例中,平均年龄为62岁。
维生素E过多症可引发高血压(但病人停药后血压常即降低或恢复正常)、极度疲乏、乳腺肥大(两性均可发生),还可以引起阴道出血、头痛、腹痛、腹泻、肌肉衰弱及视力障碍(大剂量维生素E可对抗维生素A的作用)等症状,并可使糖尿病和心绞痛明显增加。
文献报道,维生素E过多症还可以引起多种实验室检查项目异常,如激素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免疫功能减退、血小板增加与活力增强等。营养学家认为,一般饮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内维生素E的需要量。
如果已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2~4周以上,并出现有关症状,特别是血栓性静脉炎、高血压、严重疲劳等情况时,服药者应立即停药进行检查,并向医生说明服药情况,最好能检查维生素E血浓度,为合理治疗指明方向。
十六、两类药哮喘者禁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约有10%可因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而诱发发作,并有可能引起致死性反应。此种反应不仅发生在注射和口服给药时,而且外用药也同样能引起发作。使用p一受体阻断剂也可引起致死性哮喘大发作。因此,哮喘患者对此两类药要高度警惕。
1.哮喘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由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引起哮喘的患者多数为后天性,常并发鼻息肉、慢性副鼻窦炎、慢性鼻炎和嗅觉障碍。过去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目前提倡称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性哮喘,以利哮喘患者慎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此类患者大部分病情较重,约半数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对酸性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反应剧烈,服药1小时之内即可出现鼻塞、流鼻涕,继而哮喘发作。发作多数极为严重,甚至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引起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哮喘的原因,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除阿司匹林外,几乎所有酸性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都可引起发作,发作强度与药物对环氧化酶(C0x)阻碍作用强弱有关。以酸性较强的阿司匹林、普拉洛芬、舒洛芬、萘普酮等多见。因此,哮喘患者决不能使用此类药物。如因治疗需要必须使用镇痛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碱性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灵(炎痛静)、依匹唑和镇痛新等。总之,哮喘患者没有医生指导自己不能随意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另外,重症患者常使用皮质激素,其中琥珀酸酯类皮质激素有可能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患者过敏,因此,要使用磷酸酯类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以策安全。
2.哮喘与B一受体阻滞剂
交感神经存在仅、p,和p:等3种受体。p: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刺激此受体,则支气管平滑肌弛缓,因此p一受体激动(兴奋)剂可扩张支气管,是哮喘发作时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与此相反,B一受体阻滞剂(洛尔类药物)可影响内因性儿茶酚胺与p一受体结合,从而能引起哮喘大发作。因此,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忌使用B一受体阻滞药,包括点眼药。p一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青光眼,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近年屡有报道,因哮喘患者使用B一受体阻滞药而丧命,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另外,虽非B一受体阻滞剂,但常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其副作用之一,可通过肺内产生大量缓激肽而诱发咳嗽,进而导致哮喘发作。因此,哮喘患者也不宜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
十七、眼药分类
1.消炎抗生素类:如氯霉素、利福平、诺氟沙星、润舒、红霉素等眼药水或眼药膏等,主要适用于眼睑、泪道、结膜、角膜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或手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2.抗病毒类:如病毒唑、羟苄唑、环胞苷等眼药水,适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或流行性出血性角膜炎等病症。
3.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如可的松、氟美松、典必舒等眼药水,主要适用于过敏性炎症、内因性非感染性炎症以及外伤、手术后反应性炎症,也可以用于近视眼手术后。
4.抗青光眼类:如匹罗卡品、噻吗心安、贝特舒等眼药水或眼药膏,这类药品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青光眼类型和眼压控制情况选择使用,必须听从医嘱。
5.散瞳类:如阿托品、后马托品、美多利等眼药水或眼药膏。
主要用于验光、眼底等散瞳检查,也可用于严重的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手术前后。
6.非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消炎药:如欧可芬、加贝、双氯灭痛等眼药水,与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炎症。
7.白内障防治类:如法可林(治瘴宁)、卡他灵(白内停)、卡林、珍珠明目等眼药水。目前这类药物的疗效尚未肯定,抑或有延缓白内障发展的作用。
8.其他:硫酸锌、人工泪液、色甘酸钠等眼药水,主要用于减轻视力疲劳、湿润眼球、抗过敏等。
十八、中药如何服用
1.服药时间。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因此一般中药方剂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还有一些药物可在特定时间服。如治疟药物宜在发作前两小时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而急病则不拘时间。
2.服药温度。汤剂应温服(约40℃),特别是有些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如苦寒药、辛温药等,如冷服易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服则对胃及小肠吸收有效成分有所助益。但清热药宜冷服,以上还须根据病情灵活处理。
3.服用剂量。一般年轻力壮,病势较轻的病人,胃气尚强,每帖药可分两次煎煮,共煎得药液200~250毫升(约一碗半左右的量)服用,若是老弱体衰,久病及幼童,由于胃气较虚弱,药汁宜少,每帖药合煎液量应控制在100~150毫升左右。
4.服药禁忌。某些食物与药物存在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未经医生许可,最好不要在中药汤剂中加糖调味,因为把白糖加入温热药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冷药中,都会缓解药性,阻碍药物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5.服药妙招。服中药出现恶心呕吐时,可先服少许姜汁,或在药汁中再添加一匙姜汁,混合后,稍冷再分次服用,止呕效果颇佳。
十九、贮备药三防
家庭或多或少地贮藏一些药物,以便应急。但是,如果保管不当或贮存过久,药物就可能失效。当我们使用这些药物时,轻则疗效下降或不起作用,重则影响健康加重病情。因此,为了保证大家的健康,在药物的贮存保管过程中,必须做到“三防”:1.防温度过高。温度是引起药物变质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度就增加2~4倍。较高的气温容易使药物发生霉烂和虫蛀而变质失效。如各种疫苗、生物制剂、酶制剂须在较低温度下贮藏;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酊剂和含挥发油的中药(如薄荷、丁香、桂皮、细辛等)都要在低温下保存;各种胶丸、糖衣片也要低温保存,否则药物容易发生变形或粘连。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宜于低温贮存,如镁剂、鱼肝油乳剂等在低温下容易分层。
2.防湿度太大。许多药物都要求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保存。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药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导致药物霉变和分解。例如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比较稳定,当它接触水分后就渐渐分解成醋酸和水杨酸,后者对胃有较大的刺激。
吸潮后糖衣片的糖衣会变色;糖浆剂易发霉、生虫;固体药物常黏结成块;浓厚的药物可变稀。潮湿的空气还能使维生素A、维生素D、肾上腺素、苯酚等许多药物氧化变质,所以这些药物均应根据规定条件进行密闭或严封。
3.防光线照射。有些药物要在暗处贮存,这是因为光线特别是紫外线常常会使药物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如维生素Dz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产生有毒物质。还有许多药物被光线照射后会产生颜色变化。凡是对光敏感的药物,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可用深色容器贮藏,或者在无色玻璃容器外包上不透明的黑、蓝色纸。
二十、中西药合用六忌
1.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忌服麻黄、止咳定喘丸、麻杏石甘汤、川贝精片等中成药。
2.糖尿病患者在服用D一860、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脑灵素等中药。
3.消化道溃疡病人忌服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或将甘草、鹿茸等与阿司匹林混用。
4.忌将溴化物钠、钾、巴氏合剂与朱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紫雪膏、救急散等}昆用。
5.忌将维生素B,与含有大量鞣酸的地榆、石榴皮、五味子等混用。
6.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忌与石膏、寒水石等中药混用。
二十一、夏季备用中成药
夏季要重点加备以下药品:
1.仁丹。主治头晕脑涨、晕车晕船、消化不良。成人每次2~5粒吞服或1~2粒含于舌下即可。
2.清凉油。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和桂皮等。在印堂、太阳穴涂抹可治头痛、头晕。遇有皮肤瘙痒、蚊叮虫咬或轻度烫伤时,可将清凉油涂抹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
3.风油精。主要成分为薄荷脑、丁香酚、桉叶油、叶绿素、香精油、樟脑等。洒数滴于手帕掩鼻吸入可提神醒脑、解暑,外搽内服可治疗和预防伤风感冒、头痛、牙痛、风湿骨痛、小儿肚痛、晕舟车及蚊虫叮咬。内服成人4~6滴,小儿2~3滴,外用于穴位部位涂搽效果更好。
4.痱子粉。主要防治痱子。小儿、成人均可于洗澡后擦于皮肤,用该粉撒扑在颈部前后、腋下等处。但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用,以免刺激皮肤发生皮疹。
5.十滴水。又名急救水,是由樟脑、大黄、薄荷油、辣椒、桂皮、水茴香、姜和70%酒精配制而成。主治夏季气候闷热引起的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胃肠不适和轻度中暑。成人每次服10~40滴,小儿10~20滴。原因不明的腹痛不能用,此药对子宫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流产或早产,孕妇禁用。
6.藿香正气丸。有芳香化湿和胃的功能。凡夏季受暑湿、四肢酸懒、全身无力、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时都可服用。
二十二、不宜与避孕药同服的药
避孕药与许多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凡是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应避免使用以下药物,非用药不可时,应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1.抗生素类药物:一些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长期应用可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体内雌激素的肝肠循环,可以使避孕药的浓度降低,减弱避孕效果。因此,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一般不宜使用抗生素,倘若病情需要较长时问使用抗生素时,最好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2.抗结核药利福平:利福平对药酶有诱导作用,会加速避孕药的代谢,减少避孕药在血浆中的有效浓度,可以导致避孕失败。
所以,在服用利福平防治结核病时,应采用其他避孕方法避孕或避孕药的使用剂量加倍。
3.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病人,不宜口服避孕药,否则会引起体液潴留,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危险。
4.安眠药眠尔通等:眠尔通、苯巴比妥钠、速可眠等安眠药具有酶促作用,会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力。因此,需要使用安眠药时,可选用安定。
5.抗风湿药保泰松: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倘若因患风湿病而需要服用保泰松时,可能会导致避孕失败。因为保泰松具有酶促作用,可以加速药物代谢,使其药效降低而导致避孕失败。所以,当治疗风湿病上升为主要地位时,应停止或加量口服避孕药,或采取其他避孕方法。
6.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避孕药能增加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的功效,延缓其代谢,使其作用和副作用均有所增强。因此,两者同时服用时,必须减少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7.降压药利血平: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具有增强利血平、甲基多巴刺激生乳素分泌的作用,可引起乳腺增生和泌乳。此外,氯丙嗪、丙咪嗪等抗精神病药物,也能发生类似的作用。因此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8.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是三环类抗抑郁药,若与口服避孕药同时服用,可在肝脏中竞争共同的代谢,而使抗抑郁药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同时服用时,应减少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使用剂量。
9.抗凝血药: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类)可抑制体内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合成,而避孕药却能使其增加,从而降低双香豆素类药物的效果,故不宜在治疗期间服用避孕药。
10.胰岛素:避孕药能促进糖尿病的恶化,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每天增加8~20单位),并可能会提高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药物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