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20157900000094

第94章 心理平衡益寿(2)

八、心理减压十八法

1.做点家务。每天花点时间处理家中事务,转移心境。 2.学会说“不”。当你认为自己不想接受其他工作或邀请时,不要勉强答应。

3.把你的烦恼、忧虑、感受反复写在纸上,你会感到前景光明。

4.每天早晨提前15分钟起床外出散步。

5.学会自我放松。如在眼t敷一块温润的毛巾或手绢静躺15分钟。

6.伸出你的双手。如参加一些群体的义务工作,你会从助人中寻得乐趣。

7.做任何事都不要过于考虑成败得失,要尽力而为。

8.保证充足睡眠。好的睡眠,可令你精力充沛,精神振奋。

9,欢笑和呼喊。当你认为想发泄时,不妨在人少的地方对天大笑,大声呼喊。

10.做深呼吸。紧张焦虑时,慢慢地呼气和吸气,能令你身心放松。

11.把心中郁结、牢骚对亲朋好友说出来,获得安慰和支持。

12.在家中放一些芳香剂。如薰衣草、香草、艾叶。

13.做瑜伽。瑜伽可协助人的身心得到平衡。平时你不妨上些这种课程,需要时在家做。

14.勿酗酒。酒精会刺激大脑神经,令你先兴奋后疲劳。使你愁更愁。

15.多参加运动。如打篮球、游泳、骑单车、跳健身舞、慢跑等。

16.听音乐。欣赏你喜欢的乐曲会令你达到忘我境界而忘了烦恼。

17.定时吃饭,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18。把自己打扮一下,令你充满自信,精神焕发。

九、心理平衡要诀

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些人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心理平衡要诀,不妨一试。

1.不苛求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明智地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的成就,心情自然会舒畅。

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望夫贵、父母望子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何必非得要别人迎合自己的需求呢?

3.偶尔也需要屈服。明智的有识之士只要大原则上不受影响,在小处常常妥协让步,同时还可减少自己的烦恼。

4.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以人作为竞争对象,迫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只要在心理上不把别人都看成对手,别人也不一定以你为敌。

十、古人益寿心境

养生须养心。养心,是人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古人养生,非常重视培养以下六种心境:

1.正心。正心就是道德之心,仁义之心。《论语·雍也》“仁者寿”,就是说明仁德者高寿长命。

2i静心。就是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

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3.清心。就是真诚、专注、持久,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刺激伤害的情绪。诗人白居易有一妙句:“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碳逼心神。”

4.宽心。心胸宽广,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宽广。《礼记·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其中的“胖”即指安详舒泰之意。

5.忍心。百心需要忍心,即忍受和排除一切败坏心境的因素。古代中医认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诗人陆游也是“忍字常须,作座右铭”、“扫尽世间闲忿欲”,忍过后,脉冲疏导,心胸畅然,妙味无穷。

6.操心。人不能一味地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明养生家吕坤的《呻吟语》:“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明,身愈劳愈健,但自不可过耳。”操心不过分,对身体大有裨益。这和华佗所言“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耳”是一样的道理。

十一、益寿心态有“五然”

1.处人荡然:与人相处,要诚恳谦和,襟怀宽广,坦然为人,使人有亲切之感。既听顺言,又听逆言。

2.自处超然:一人独处,要有“宁静致远”的境界。

3.得意淡然:老子日:“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满时,骄傲自大尤不可,仍需心谦身乎。不狂妄,不忘乎所以。大喜也会伤身。做人如此,养心健康也是如此。

4.失意泰然:人生一世,往往失多于得。失意逆境之时,切忌自暴自弃,那样极有损身心健康。失意之时,可想不如我之人,想能怨尤自消之事。最好是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心境通明,坦坦荡荡,正确对待失意。

5.无事悠然:无事可干又想干之时,可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雅心情。如此神情自旷。

第二节调整心理

一、人老心理应调整

人老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颓废消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常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衰老与疾病。人到老年,机体将发生变化,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动作缓慢,反应迟钝,与外界交往受限,因而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如抑郁、多疑、焦虑等。此外,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各种疾病明显增多,这些对老年人的心理均有重要影响。

2.离退休综合征。目前,我国离退休人员日益增加,老年人离退休后,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会产生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有的还伴有血压波动大、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

3.个人与家庭关系。调查表明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婚姻美满,两代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这些都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相反,家庭不和睦往往是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孤独和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的重要原因。

4.活动与交往。老年人离退休后,适当为子女操持家务,会感到“老有所为”,心情愉快,有益于健康。但家务事不宜过重,否则会影响健康。老年人不能在离退休后,不参加任何活动,终日无所事事,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这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应随时调适,或多参加文体活动,或没事找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找老友谈话拉家常,及时从消极心理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二、防心生厌烦

厌烦是腐蚀心灵的蛀虫,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厌烦的情绪中,就会感到无生气、精神疲倦、兴趣索然、精疲力竭,最终会导致生命力的丧失,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一个人如果处于厌烦的情绪中,但对某方面还有兴趣,要调整治疗并不太难;如果对什么都厌烦时,必须及早请心理医生给予开导。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要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心理疾患,采取有效的预防、调整、治疗措施。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有:看问题持客观的态度;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有自我调整的能力;善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人格结构稳定;热爱生活。

过分厌烦决非健康心理,宜及早干预、治疗。

三、老人需求心理

1.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家庭应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

2.工作需求。已离退休的老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予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机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依存需求。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自己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人就怕过双休日,双休日儿孙都来了,乱嚷嚷闹哄哄让人受不了,他们把这两天叫做“苦恼的双休日”。

6.支配需求。进入老年以后,社会经济地位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敬需求。有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经历由官到民、由有权到无权的变化,情绪低落,有自卑感,甚至产生“人走茶凉”、“官去命转”的悲观情绪,遇朋友叹息,甚至不愿出门,不愿到单位去,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长此以往,会引起精神抑郁和消沉,为疾病播下种子。

8.直爽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及求稳怕乱、爱唠叨。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们的意见,愿出谋献策。我们对老年人的这些心理特点,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

9.求偶需求。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且也难代替老伴的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四、心理放松学“三三”

工作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致使许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想做到心理完全健康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学会放松,没有事情要放松,有了事情更要放松。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放松下来呢?介绍“三三”自我放松术。

1.学做三件事

(1)学会“关门”。即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今天过得好,就是一辈子过得好。

(2)学会“计算”。即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和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计算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越计算对自己越有信心。

(3)学会“放弃”。特别推荐汉语中一个非常好的词,这就是“舍得”。记住,是“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

2.学说三句话

(1)“算了!”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2)“不要紧!”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3)“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3.学会“三乐”“三不要”

(1)三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和自得其乐。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好的时候要多助人为乐,在自己过得一般的时候要知足常乐,而当自己处于逆境中时则要学会自得其乐。

(2)三不要。一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担子压不垮他,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曲、冤枉。其实,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错误,你没犯错误;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瞳了这个道理,再遇到这种情况,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当一回事。

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三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谓好人?我们认为,如果交给他(她)做10件事,他(她)能做对7~8件,就是好人。显然,这句话潜藏着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好人也会做错事,一点都不要紧,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要紧,只要认真地找出原因,认真地吸取教训,改了就好。

五、心理调节可制怒

发怒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不仅使发怒者痛苦万分,也使周围的人少了许多欢乐。这种负面情绪可引起下丘脑、垂体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肾上腺等腺体功能失调,导致血压升高,可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负面情绪还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性功能紊乱、女性月经不调等疾病。

导致一个人发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个人愿望与客观现实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掌握两点:一是人生路途漫漫,矛盾无处不在,遇到矛盾要理智地对待和克服,发怒是无济于事的。二是坚信发怒可以控制的,绝不可任其发展。

如何制怒,介绍几种简便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转移法。当“火”上来的时候,对那些看不惯的人或事往往是越想越生气,此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迅速离开令你发怒的场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欣赏一下花香鸟语,听一段美妙的音乐,这会使你逐渐安静下来。

2.能量宣泄法。“怒”是一种很强的心理能量,强行压制、积累,有时可酿成更大的怒气,对事情更为不利,这时可通过较重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来发泄,但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可盲目进行。

3.推迟评价法。发怒来自对外界刺激的评价。外界刺激有时是一个不满的腔调、一句讽刺的话语、一个藐视的眼神,甚至来自自己的一种误解。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作任何评价,而是等一小时、一周或一个月之后再作评价,这时与当时的反应是绝对不同的。

4.价值否定法。有人把发怒视为“英雄气概”,与“自尊”、“强大”画等号,若不发怒则自认为是“软弱”、“无能”。只有转变这种观念,把发怒视为无计可施、无能的表现,同时也是缺乏修养、不潇洒的表现,这样才能为理智地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5.肌肉放松法。人在愤怒时肌肉组织处于紧张状态,表现为瞪大双眼、咬牙切齿、双拳紧握等,可谓“一触即发”,在这时如果能深呼吸,放松双手及其他部位肌肉,可以缓解愤怒情绪。

6.挫折超越法。挫折永远是愤怒的刺激源,所谓超越挫折,就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的艺术。有了这种艺术,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你都不会暴跳如雷、怒不可遏,也不会自暴自弃,而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