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20157900000142

第142章 自我护理与急救(6)

2.体位性晕厥。主要因低血压引起。通常发生在体位改变,如从平卧状态突然变换成站立位时,由于动作过急、过猛,使脑部血液供应难以跟上需要,造成短暂脑缺血而致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多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和空腹时,晕厥突然发生,常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稍增快,脉搏细弱,平卧或晕厥倒地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一旦晕厥发生,应迅速让病人平卧并取头低足高位,以促进血压恢复。重者可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若因血容量低需注意补足血容量,必要时可给予适量升压药。

3.低血糖性晕厥。饥饿时或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重者可诱发晕厥。其早期症状主要为乏力、面色潮红、出冷汗、有饥饿感,进而出现意识不清和晕厥。这种晕厥起病缓慢,恢复亦缓慢,血糖低于正常。一旦发生低血糖性晕厥,应立即平卧,口服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4.心源性晕厥。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排血受阻,心肌缺血或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缺血而引起晕厥发生。此类晕厥常急骤起病,突然发作,伴紫绀、呼吸困难、心脏可有短暂停搏,脉率缓慢。一旦发生心源性晕厥,除让患者立即平卧外,还应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可降低死亡率。

5.精神性晕厥。多由过度焦虑或癔病发作引起过度换气、血氧降低而导致意识丧失。发作初期患者可有心前区压迫感、气闷、头晕、四肢麻木、发冷、手足抽搐、意识模糊等。精神性晕厥发作与体位无关,平卧也不能缓解,没有面色苍白。一旦发作可给予镇静剂,患者安静后晕厥即可缓解,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用针刺人中或涌泉穴,使患者苏醒。

三十八、自我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显然与工作忙、累、精神紧张以及饮食不合理有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药物自然疗法”,制订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坚持晨练,以步行为主,打打太极拳;中午小憩半小时;饮食荤素搭配,尽量清淡,睡前喝杯牛奶并戒掉吸烟、饮酒嗜好。为保持心情舒畅,听音乐、学唱京戏;少玩牌和参加过于激烈的争论性谈话。外出旅游,使全身心得以放松。

服用降压药也是因情况而异,做到个体化,以单药(硝苯地平片)小剂量一天一次为主,根据血压情况予以增减。另外,可每晚服用两片谷维素和阿司匹林。

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范围内。经验:一是不要怕,思想放松,维持血压于理想水平就很少发生意外;二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学会科学养生。

三十九、防体位、运动性血压变化

以下几种因生活行为导致的血压调控失常症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因为这些疾病对老人健康威胁大。

1.直立性低血压:又叫体位性低血压。健康成人从平卧位改成直立位时,可导致收缩压稍下降(1.33kPa)舒张压稍上升(约0.3kPa)。如果在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67kPa,舒张压下降超过1.33kPa时,就称为直立性低血压。由于老年人自律神经功能减退,血浆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也低,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以及正在服药等因素,直接影响保持血压内稳态机制,更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有统计发现,65岁老人约有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直立性低血压可引起老人晕厥、头昏、出汗、摔倒或脑缺血等,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

所以,老人从平卧位改成直立位时,动作要尽量轻缓,一旦出现严重不适,要马上送医院就诊。

2.饱餐后低血压:一般人在进餐两小时内血压可下降

2.67kPa。这是由于血液储积在内脏循环中或压力反射器功能稍差或其他疾病因素所致。如果病人有高血压,特别是老年人,则这种低血压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会稍长。此外,患有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系统萎缩或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病人,饱餐后往往会引起晕厥、头昏、心绞痛或跌倒。如果本身有心脑血管梗塞疾病的人,饱餐后低血压是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国外已有报道,老年人早、晚餐吃得过饱(尤其摄入高脂食物多),最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甚至导致死亡。

3.运动后高血压:有些人虽然平时血压正常,但当做稍剧烈运动后血压就猛升,这预示将来很有可能发生原发性高血压,而且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后收缩压过度上升(≥28kPa)时,往往与伴随的左心室肥大有关,而上升超过30.7kPa时,则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两倍。国外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年男子如果运动后血压中度升高,则预示未来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即使这个人平时基础血压并不高。有关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在进行运动锻炼后,出现任何不适感,应当进行血压监测,如出现上述情况,当减小运动量。

四十、高血压者关注七个危险时刻

1.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

2.贪烟嗜酒时: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极度兴奋时: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加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

4.清晨6~9时:体内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体内水分缺乏,致使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强,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中风。睡前和晨起后应适当地喝些开水、牛奶。

5.餐后1小时:进餐时不能暴饮暴食,饭后也不要立即做活动量大的事情,以免突发不幸。

6.屏气排便时:腹压加大,可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易导致脑溢血。

7.性生活时:由于情绪激亢、心跳加快而使血压骤升,注意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就应中止。

四十一、防治隐性脑动脉硬化症

由于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多数病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进展,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软化、坏死,脑细胞变性死亡,最后产生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性痴呆。病人可出现严重的脑中风(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危及生命,即使能活下来,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早认识和预防脑动脉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1.判断

由于脑动脉硬化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自己很难掌握病情。但任何疾病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征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

(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

(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

(5)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慷慨变吝啬、整洁变散漫。

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

(6)短暂的肢体麻木: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7)步态变化:步态慌张,小碎步,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精神症状,大多起病缓慢,多数先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继而出现记忆减退,尤以近事记忆障碍为明显。随着病情韵发展,患者思维联想发生困难,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均受到损害。病人情绪不稳定,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

另一方面也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来推断:

(1)血液生化检查常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血糖增高。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发现脑动脉主要分支的流速、流向改变,提示管腔狭窄。

(3)CT和核磁共振可见普通的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灶和脑白质变性。

2.防治

(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

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

(2)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三络喜、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

四十二、老人须防低血压

血压偏低,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力量减弱,就会影响血液供给,从而不能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特别是大脑、肺、肝、心、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时,易造成营养缺乏和缺氧,会引起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头晕、健忘。或出现心悸、失眠甚至晕厥或发展为脑血管障碍和心肌梗塞。

患有低血压的老人,首先要精神开朗乐观,莫忧心恐惧。睡眠时用枕头不宜太低,醒后稍等片刻,在床上活动一下手足再下床,并应避免长久站立或从坐位突然跃起。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都能增强体质,有利于心脏和内分泌功能改善,从而使症状减轻,血压恢复或接近正常。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证足够的睡眠与营养,多喝些开水,有助于低血压好转。有些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低血压就是贫血,因而盲目地服用补血药。

其实,贫血不一定血压低,而血压低也不一定贫血,一般不宜大量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铁质的食品,十分有益老年低血压的康复。

四十三、低血压的防治

低血压同高血压一样可以造成脑梗塞、痴呆等疾病,只是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罢了。

青年人的低血压往往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好发于青年女性,身体瘦弱者,特别在月经来潮期,血压多在80/50mmHg上下。老年人可因体弱或神经血管调节功能退化导致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对低血压征。

1.分类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低血压多为继发性,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风、腹泻、大出血等;剧烈疼痛或过度失水也可引起低血压甚至昏厥或休克,病情复杂急剧,需送医院诊治。

慢性低血压则是我们要谈的低血压征。据统计,慢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1)体质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这类患者的血管舒缩的调节功能差,多缺乏体育锻炼。

(2)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突然血压下降,不如视为血压调节不良。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肌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2.临床表现

低血压病人病情轻微时,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以及情绪自控能力差,反应迟钝或精神不振奋。严重时表现为站立性眩晕、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

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低,脑和各脏器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血液循环缓解,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化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影响生活质量。据国外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每当变换体位时,患者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3.治疗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类食品,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近年来推出仅受体激动剂,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淤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其他药物还有:麻黄素、双氢麦角氨、氟氢可的松等,中药金匮肾气、六味地黄等有治疗作用,甘草是被肯定的治疗低血压单味草药。人们出现低血压症状时最好去医院神经科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四十四、高脂血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