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巨天中说易经
20154900000016

第16章 易经之筹谋(3)

始卦泽地萃表示参与人数众多,荟萃之意,变卦水地比,为快乐、高兴、欢呼之意。

体卦为坤土,坤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之国度,代表北京;用卦为兑,兑金,代表西方国家,互卦分别为巽木与艮土,巽木克体,阻碍灾意;艮土可邦身,支持者众多,变卦变坎水,体坤之士可用之坎水,体占优势。夏季为火,火生体土,优势增加。体卦必胜无异。

从以上几种预测方法中可以看出:条条大道通北京,各种预测方法信息同步。

易学预测具有“三易”的特征,即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所谓简易,就是它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大千世界上自然、社会、人生等一切事物和问题都构筑进一种具有时空统一的象、数、理哲学模型中。

所谓变易,就是它的哲学符号语言,虽然有相对固定的内涵.即阴阳五行的属性,但它们却有着无限拓展的外延,它们涵盖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它们具有多义性、变易性。正因为如此,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模糊性。

所谓不易,就是所有易学预测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推理,这种辩证分析的法则是不易的,是不变的。

5.卦爻中的社稷之筹

上九,亢龙有悔(卦一乾)。

上九,龙飞到了最高的位置,必将会后悔。

《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事物发展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当初与吴王争天下,不听手下谋臣文仲、范蠡的建议,一意孤行攻打吴国,结果被吴王夫差打得一败涂地,险些灭国,他本人也被吴王夫差抓获下狱。后被重金赎出,回国后勾践向文仲、范蠡悔过,卧薪尝胆,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将吴王击败。

“亢龙”,就是高飞的龙。“亢龙有悔”,就是说高飞的龙从天上跌下来,明白自己有缺陷。

蒙卦:下卦是“坎”,象征水,险。上卦是“良”,象征山,止。内心恐惧,对外抗拒,象征幼稚愚昧,所以卦名为“蒙”。

蒙卦爻辞中包含着发蒙、包蒙、困蒙、童蒙、击蒙。发蒙,不用说就是启发、启动智慧的意思;包蒙,则是指一种教育的广泛性;困蒙,是针对没有条件的教育,而又渴望得到教育;童蒙,是系统正规的教育;击蒙,则是告诫我们任何一种教育都要有一个尺度,不可偏激过头,要按照比较适合的方式进行,不然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公元1644年,满清乘明末之乱入关,仅以区区30万之众,就入主中原,统治了四万万汉人。但当时满清贵族上层也是危机重重,顺治皇帝还很幼小,孝庄皇太后守寡,不得不求助于摄政王多尔衮。以小御大,就连满清贵族自己也没有在关内长期统治下去的自信和准备。

入关以后,顺治很年轻就死掉了。康熙以8岁的幼龄登基,到14岁,正式亲政。老实讲,那时候如果是平庸之辈,硬要用武力统治这样庞大的四万万人的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个14岁的康熙很厉害,他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同时又把其中的精神灌输给广大的臣民,使清朝的天下最终安定在他的手中。

从爻辞中我们也看到六三爻没有讲到蒙的概念,这是因为有一种人是不愿意接受教育的,是放弃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的,是无法教诲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教育是我们的一种本能的需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可以勉强的。

康熙就提倡孝道,编辑《圣谕》语录,在地方政治基层组织的祠堂中广为宣传。因为在当时的宗法社会中,祠堂里有族长、乡长,都是年高德劭、学问好、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定要把自己的族人集中在祠堂中,宣讲康熙提倡孝道的圣谕。

康熙深深懂得精神教育对江山稳定的力量。试想青年们训练得都成了听父母话的孝子,那么,又有哪一个老头子、老太太肯要儿子去做杀头造反的事呢?

康熙把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发挥到了极致。陕西的大学者李二曲,和江南的顾亭林一样,是不肯投降的知识分子。他讲学于关中,所以后来顾亭林这班人,经常往陕西跑,组织反清复明的地下工作。康熙反而征召李二曲做官,当然李二曲是不会去做的。后来康熙到五台山降香并巡察陕西的时候,又特别命令陕西的督抚,表示尊崇李二曲先生为当代大儒,是当代圣人,一定要亲自去拜访李二曲。当然,李二曲也知道这是康熙下的最后一招棋,所以李二曲称病,表示无法接驾。康熙说没有关系,还是到了李二曲讲学的那个邻境,甚至说要到李家去探病。这一下可逼住李二曲了,如果康熙到家中来,李二曲只要向他磕一个头,就算投降了,这就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节问题。所以李二曲只好表示有病,躺到床上,“病”得爬不起来。康熙临近李二曲的家乡时,陕西督抚以下的一大堆官员,都跟在皇帝的后面,准备去看李二曲的病。康熙先打听一下,说李二曲实在有病,同时,李二曲也只好打发自己的儿子去看一下康熙,敷衍一下。而康熙很高明,也不勉强去李家了。否则,他一定要到李家,李二曲骂他一顿的话,则非杀李二曲不可。杀了,引起民族的反感;不杀,又有失皇帝的尊严,下不了台,所以也就不去了。于是,康熙安慰李二曲的儿子一番,要他善为转达他的意思,又交代地方官,要妥为照顾李二曲,还对他们说,自己因为做了皇帝,不能不回京去处理朝政,地方官朝夕可向李二曲学习,实在是很有福气。

6.卦爻中的人际之筹

坤卦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日: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昆之巽役段:积极辅佐,无错无名。

括囊,等同于囊括,括,是束结之意,束结紧口袋,以喻人谨畏周密,无所招致咎、誉的嫌疑灾害。囊括就是一下子包揽了一切事物,做事自然容易发生错误。虽然也会有功绩出现,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地位,处在这一地位就要收敛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地跟从领导,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完成任务也要快速有力,不可沽名钓誉、自作主张,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虽然得不到奖赏,但却远离灾祸的发生。

在位之人,对上容易把嫌有咎,于下易于有功得誉,为危疑之象。

但此爻为阴,爻位为偶,为当位之爻,故有无咎、无誉的结局。而无咎誉的危疑,必以括囊为前提。所以,此爻《象传》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三国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本有济世之才,却装成一位只会讲好的好好先生。刘备就曾在他的指点下,得到伏龙、雏风扶助的。

司马德操眼见汉末战乱,他居住的荆州又在刘表的统治下。刘表为人人性阴暗、嫉贤妒能,为避其害,司马德操就假装成一个十足的好好先生。

有人问他:“张三如何?”他说:“好!”又有人问他:“李四怎样?”他还是回答:“好!”

后来人们不管问他什么,包括他的夫人对他的劝说,他都说:“好!”

刘表手下有位谋士,深知司马德操是位济世之才,就向刘表推荐,希望刘表能够重用他。

刘表听后,乔装去见司马德操。问了许多话,只得到一个字的答复:好。回来后,刘表气愤地对那位谋士讲:“司马德操只是个平庸的好好先生,有什么用!”就这样,司马德操免除了刘表对他的疑忌,无咎无誉地安隐于荆州。

从易经的运移生卦的角度来看,比卦是从地雷复的复卦演至地水师卦,再由师卦演至地山谦卦,最后演至水地比卦,而这五个阶段的演化都含有坤(地)卦的。

坤卦的本质是“万物资声,乃顺乘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因此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必须要有宽广的气度与胸襟,要能懂得并包客人的有限,如大海能容百川之污秽,人必承受地土,人与人人际行为要温柔。“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所以粗暴的行为,不论其出发点怎样,其期待与人际关系响应结果必会远离初衷。因而,除了胸襟以外,以柔顺的态度为大众之利益或是好的结果为主导,不能有个人的己私与偏见,如此,才能在人际的群我中让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能尽其用。

古云:“谦受益,满招损。”

人们喜欢跟随的是“恶盈而好谦”、“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人,并非是“刚愎自用”、“傲才恃物”的人,由此可知在师卦之后为什么出现谦卦了。

骄傲是大多数成功的腐蚀因子,所以想要能达比卦之乐,必须有谦卦的“劳谦君子,万民服也”的境界。

以六爻三极的角度来看,比卦的由来来自坤卦的柔顺,坤厚载物,德舍无疆。经过时间的演化而成现在的地山剥,剥卦如象日:“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以现代语来看剥卦本身是一个要付出的卦,必须将时间、财富、名利、健康、家庭生活、休息、睡眠等各方面的付出殆尽才能尽止。

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朋友甚而我们自己,为得到人际的自我肯定或是生意、俗事的追求,经常自我迷失并挥洒在人际的互动之间。如此未经过智慧的思考行动,往往获得的不是期望落空,就是拥有一群酒肉朋友环伺在后。等一切资源耗尽时就像树倒猢狲散一般,届时就会有南柯一梦的懊悔与感叹。

历史上不断有乱世出现,生活中常有嫉贤妒能的上司,这时,人的才干、名誉都往往给你带来灾祸。而此爻“括囊无咎”之义,正是给你开出了一个应付的处方。所以,明代学者何良俊在《语林》卷十五说:司马徽“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复议谈。”

李卓吾评点《三国演义》说:“世上只有好好先生不好,人何故定欲做好好先生也?然当此世界,却又不做好好先生不得,若不做好好先生,便不好了。好反不好,不好反好,奈何?”人能悟此,可以说才是真正明白“括囊无咎”对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