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见人见己见如来
2015400000024

第24章 不动无关八风吹(2)

蔡良勇的幸运在于,他似乎不怎么在乎自己“喜欢什么”,他的固执只在于“永不放弃”。只要能够让他继续下去,做什么类型的生意,他没有特别的偏好。他始终执著的,只是“生意”。

不抱成见,坚持到底

经典原文

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一本于善恶果报,因缘诸法,为始终不易之正教也。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智慧解读】

释迦牟尼佛一代的圣教,最重要且是唯一的根本就在于善恶果报,以及由因缘所生的诸种法门。无论之后的时代出现过多少不同的接引、普度的法门,这是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的教义核心。

案例

坚持自己想法的“曹大胆”

曹燕拿到清华MBA进修班结业证书的那一天,正好是她29岁的生日。对于她来说,这一张结业证是再好不过的生日礼物。清华MBA进修班学杂费要5万元,这对于已经身为大庆市一家很有名气的美容院女老板的曹燕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曹燕知道,她不需要拿一张MBA的结业证来给自己撑场面,而是要通过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美容院。

她不愿回想往事,她不愿意再想起当初就为了省下几块钱的车费,要提着化妆品在雪地上步行10多里;也不愿再想起那次装货的三轮车因违规被执勤车拉走后,她独自把货物一个箱子一个箱子地倒出来,最后累得差点休克;更不愿想起最初在柜台卖化妆品时,夏天被热出一身痱子,冬天被冻得一手冻疮。她坚持下来了,她的生意在3年后初具规模,从最早的一个小专柜发展到有了自己的化妆品销售店铺。

到了1995年,曹燕除了做化妆品批发零售生意,还兼做一些美容项目。这时,她已经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了。可曹燕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连年迈的父亲都动了肝火:借款30万元,租一套200平方米的店铺。曹燕的家里闹开了锅。

父亲恼怒地训斥曹燕:“见过胆大的,但没见过像你这么胆大的!现在店铺生意已经不错了,非得穷折腾,万一赔了怎么办?”曹燕一声不吭。周遭的朋友也纷纷劝她,成本投入太多,很难收回来。曹燕依旧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定,她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再稳定的买卖,如果不发展、升级,迟早有一天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她还是咬着牙把店铺租了下来。

新店开了没多久,曹燕又在当地的美容业里率先施行了会员制度,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客户。而这个时候,大庆市涌现出了众多的美容院。曹燕此时深感危机,于是她又大胆地向前迈了一步:投资500万,将美容院扩大到了600平方米。500万,这绝不是个小数目,她的这一决定又引来了无数人的反对。曹燕顶着压力和风险让自己的美容院又走在了大庆市美容业的前沿。

此时的曹燕有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曹大胆。曹大胆从未停止过“折腾”。为了彰显美容店代理的法国某知名品牌的文化内涵,曹燕找工人硬是把当初花了几十万装修不到两年的大厅砸了个面目全非,重新设计了返璞归真的装修风格。父亲气得已不愿同她讲话,曹燕只好解释:“做生意要有创新,要尽可能给客户一些新的感觉……”她的坚持获得了回报,如今的她拥有一家600平方米的主店和8家连锁店,其名气在大庆市也越来越响亮。

曹燕的“大胆”给身边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她获取成功的重要秘诀。

/禅悟/

“传统”定下的规矩似乎对人的影响很大。面对时代,很多人都具备犀利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但只有很少的人会不受“传统”的影响,去坚持做自己想做的。

其实,所谓“传统”在昨天也可能是新出现的东西,正如在今天被发现的那些新规律。曹燕的成功来自她的自信,她的自信则源于对“传统”和“创新”不抱任何成见。她明白,只要对事情本身有益处,传统和创新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当其他尝试者因胆怯而退出的时候,她却可以因为坚持而获得成功。

有追求的人生是无畏的

经典原文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六祖坛经》

【智慧解读】

蒙昧的众生一心想着的就是念佛求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却不知自己的心性实在是通向本真自性的,感受不到一直存在于自身之中的清净佛土,还总是今天向佛祈愿,明天也向佛祈愿。而觉悟了的人却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离自己并不远,于清净境界无分别地观想着世上所有的幻化,一步一步地向着大圆满等觉境界前行。

案例

命运的导演——李安

这位在国际影坛呼风唤雨的华人导演李安,至今已经获得两次奥斯卡奖、两次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以及两次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不得不说李安的傲人成绩为东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他,拍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国文化的经典电影,例如《推手》《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等等,让全世界人民都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李安的电影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他在美国留学的日子极其穷困潦倒。曾经一手挖掘李安的制片人徐立功回忆,他第一次到李安的住处,看见他家连个餐桌都没有,李安不好意思地解释说都借去拍片子了。那一次,他们只能坐在客厅的椅子上,吃卤鸡翅。李安把徐立功对他的帮助都一直记在心里。但是由于当时实在没有什么钱,他就天天在身上带着卤鸡翅三明治。因为他请不起徐立功下馆子,只有用卤鸡翅三明治来招待这位恩人。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安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电影梦想,他的《推手》就是在他这样窘困的经济状况下拍摄出来的。徐立功有一次问李安,为何《推手》要找自己的小孩来客串,李安的回答很现实:“自家小孩不要钱,节约成本嘛。可我小孩一开始还不想演呢,我就一本正经地吓唬他:‘如果你不演,老板就把我开除啦。’吓得他后来演得十分卖力。”李安随口的回答让徐立功感到格外辛酸。在李安看来,电影注定是他的生活,这似乎就应了周星驰《喜剧之王》里的一句台词:“如果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呢?”

是的,李安受了太多的苦。在他的第二部作品《喜宴》一举摘下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后,新闻局副局长摆了一桌鱼翅宴为他庆功。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安望着那一整桌鱼翅,竟然失声大哭起来。这一突来的状况把所有在场的来宾都吓了一跳。徐立功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把李安拉到了卫生间。李安痛哭流涕地对徐立功说,当他看见这么丰盛的晚宴时,就不禁想起自己的妻儿陪他在纽约共同度过的穷困时光。

这位曾经失业六年,呆在家里等机会的李安,对艺术的执著与认真也是无人能改变的。每逢徐立功为了市场需要要改他的剧本时,那个外表温和的李安却显现出对艺术固执的一面,往往最后让步的还是徐立功。

拍完《卧虎藏龙》后,许多友人都劝李安趁热打铁拍《卧虎藏龙》的前传,但是他却一点都不着急,斩钉截铁地说:“宝剑出鞘就要见血,拍不出新的东西,那就干脆不要拍。”哪怕得罪了一堆可以为他投资的片商,他都不会为了利益而在艺术上作出让步。

十六年前,李安穿着弟弟结婚的西装站在了新闻局的颁奖仪式上;十六年后,李安身着一身名牌站在了台湾金马奖的领奖台上,为他的新片《色戒》领取最佳导演奖。贫困、富裕、屈辱乃至荣誉,从未能改变李安对电影本身的执著。

/禅悟/

俗语有云:变了黄鳝,就不怕泥糊眼。意思是说,人若确定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也可以面对任何评价。这样的人,除了其追求目标的本身,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无法改变他的——那是他整个人生的明证,是他存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