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见人见己见如来
2015400000016

第16章 孰重孰轻源本心

事物本没有价值高低之分,黄金有其贱,而粪土有其贵,它们的价值定位来自人对于“自我”的定位。

放弃应该放弃的,才能得到想要的

经典原文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圆觉经》

【智慧解读】

假如有人连自己的脑袋都不惜砍掉,就没用什么可以再砍断了。就好比消灭了心中的障碍,就再没有什么障碍了。

案例

为了梦想而跳槽的林俊明

林俊明并不是一开始就才华横溢,招人嫉羡。至少他的上司不这样认为。

进入香港麦肯广告公司之前,林俊明的命运显得颇为周折。还没踏进广告行业时,林俊明和许多青年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机缘巧合,他考进了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前身)。毕业时,他想应聘到广告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当AE(客户代理),结果都没有被录取。后来,总算有机会到香港堂煌广告公司(现为FCB)应征时,他一口不及格的中文口语把当时的创作总监气得半死。即使他再有心,也没有公司愿意聘请他。

后来,林俊明转到香港新英华广告公司(现为DDB)工作。在两位英国创意总监的带领下,他才开始领略到广告技巧的道理,以及在创意化做广告的过程中需要永不低头的不妥协态度和对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的精神。

后来,在香港麦肯公司,林俊明像大多数实习生一样,工作勤勤恳恳,不敢有半点懈怠。不久,他就被提升为当时麦肯集团内最年轻的创意总监,管理一个五十多人的创作部。那个时候,负责麦肯几位主要客户的他,就好似客户肚子里的蛔虫,每次提案一击必中,而公司管理层也已把林俊明视为创作管理层的未来接班人。正是此时,在他把一次重要的策划案交与老外上司后,上司对他说出了这样的话:“你属于创意平平但精于管理的人。”

老实说,林俊明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他时常羡慕那些富有才华和创造性的工作人员。同他们比起来,他觉得自己显得捉襟见肘。上司的一句话正中要害,可林俊明不但没有就此泄气,反而更加坚信自我的价值,并信奉这样的理念:“三分靠天分,三分靠运气,其余靠努力!”之前的挫折就暂时当作是生活的一次演习,他如黑暗中一头蠢蠢欲动的野兽,在等待适当的时机,来一次咸鱼大翻身。

林俊明毅然辞职,由全港第五大广告公司转战到一家一直希望他跳槽的只排名第十四的小公司。他希望就此磨炼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他不断修炼创意和表达技巧。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短短两年内他成为能“点石成金的创意人”。

“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当时没有聘请我的老板与主管。”或许林俊明在感谢名单后面还得加上老外上司的名字,正是因为他,林俊明更加明了生活的重心。别人的评价或许不是最中肯的,但一定是有迹可循。林俊明,就是把这种评价转化为对自我的认知,从而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禅悟/

事有缓急,物有轻重。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某些东西,只有放弃其中一些,才能得到另一些。所以,人生才会面临那么多的选择。你放弃什么,追求什么,都在于你内心的衡量,哪一个才是你更想要的。

如果林俊明当初没有跳槽,那么他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却实现不了他的创意梦想。他虽然放弃了很多,但在他心里,他得到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心有向往,才能成功

经典原文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地藏菩萨本愿经》

【智慧解读】

如果人们想要了解一切佛法,就应当看清楚佛性。能否得成正果都是由你自己的心来决定的,只有你的心中向着佛,才能得成正果。

案例

WPS之父——求伯君

在金山电脑公司董事长求伯君的奋斗史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事,就是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的开发。在枯燥、封闭的编程生活中,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WPS的研发上。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求伯君的奋斗力量却并不是来自于对金钱的渴望。他常常说:“如果从一开始我就想着怎样赚钱,那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事业与金钱无关。”

1986年,几次辗转之后,求伯君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深圳四通公司做软件开发项目。他的目标很明确:做一张汉卡装字库,写一个文字处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求伯君把自己关在宾馆的房间里,日以继夜地写程序,困了就躺一会儿,饿了就吃方便面。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零四个月。在这一年零四个月的编程过程中,求伯君三次病倒在电脑前。在医院休养时,他还把电脑搬到了病房继续工作。

求伯君的努力没有白费,WPS终于开发成功了。WPS凭借着良好的口碑,每年以3万多套的速度迅速发行到全国各地,为四通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WPS的开发者,求伯君却并没有奢望过多的经济回报。他憨厚地说:“虽然WPS开发成功了,但这也是公司赚钱,而我只是一个打工的。开发WPS之初,我既没有想到和公司谈提成,也没想到和公司谈股份。但是老板对我很好,WPS面向市场后,给我发了一点奖金。”

很多人觉得求伯君太傻,没有向公司提出更多对自己有利的要求。可求伯君却不这么看:“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开发项目的时候,就算不给你钱,你也想继续干下去。开发时根本没有心思考虑报酬,只有先成就了事业,才有资格谈报酬。”

1993年,WPS正一路高唱凯歌,却遇到了Word已经全面升级的挑战。求伯君接受了挑战,准备做一个类似于Office套件的产品,这就是盘古组件。

盘古组件是香港金山被方正合并后开发的第一个软件。而盘古组件由于没有完全发挥WPS的优势以及本身不够完善等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对求伯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除了要承受失败的痛苦,他还赔掉了之前公司发给他的奖金。这也让他的事业首次进入了瓶颈阶段。

盘古失败的时候,很多好友都劝求伯君利用已有的名气,搞系统集成,放弃WPS。微软公司也向求伯君敞开了大门。可是求伯君一一拒绝了。他坚持认为,WPS绝不能就这么放弃掉,Word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做到。当然,这样的决定未免有点感情用事,可求伯君却有另一种看法:“WPS里面有我的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不放弃它,自然是不理智的。但是,过于理智的人也创造不出什么奇迹的。”

求伯君的孤注一掷得到了上苍的眷顾。WPS97和WPS2000的相继问世,他们强大的性能和兼容性,足以抗衡Office系列产品,求伯君开发的软件走向了国际化。

对于求伯君来说,相比金钱方面的收益,他更看重的是开发软件这种行为本身的意义——开发软件就是他证明自己存在的行为方式,是他所有的生活,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作为顺带结果出现的金钱收益。

/禅悟/

古语有云: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其中“工”、“良”皆是结果,关键还在一个“痴”字。但凡变“痴”,还是因为当事人自己对“书”、“艺”心有向往。这种向往可以让一个人具备看起来令人吃惊的超脱,往往物质意义上的诱惑对这种人是没有效果的,而成功往往会降临在这种人身上。

所谓“成功”,只不过是在“心有向往”的强大推动力下的必然局面。求伯君所从事的正是他所热爱的全部,那么所有的利益往来,都无法束缚住他。

听从心的选择,处处都是天堂

经典原文

我心广大无涯无底,圆裹十方三世一切虚空微尘刹土,一切众生色身妄念。欲求一法在于心外,了不可得。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智慧解读】

我真心之量广大到周边无有涯岸、无有边际,圆满含裹十方三世的一切虚空和如微尘数之刹土,以及一切众生的四大色身、缘影妄念。想要求取任何一种存在于真心之外的法门,实在是不可得的事情。所以,若想要在本真心性之外求取任意一法,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案例

酒吧音乐家汤姆·怀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洛杉矶某个烟雾缭绕的小酒吧里,形形色色的人在充满大麻味道的吧台边、舞池里游荡。或许谁也不会注意到在舞台上演奏的那位年轻人,他忘情地歌唱、演奏,流畅优美的旋律和伤感的歌词,回荡在整个酒吧。

这位年轻人就是汤姆·怀特。他从小就热爱音乐,并以鲍伯·迪伦为偶像,还把他认为优美的歌词配上相框挂起来。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让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学校。汤姆·怀特开始在洛杉矶各种各样的夜总会里演奏,从此开始了颠倒黑白的生活。

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选择是极其不明智的。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到处都是诱惑的娱乐场所是非常危险也非常容易使人堕落的地方。然而汤姆·怀特深知,他自己想要的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找到。汤姆·怀特到这种场合来演奏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让自己有一个舞台,可以完全地投入音乐的怀抱。

与酒吧结下不解之缘的汤姆·怀特一生从不沾毒品,但是每天他都会喝点酒,抽点烟。这让他能够更加忘情地演奏。他知道,抽烟喝酒只是他的一种爱好,尽管这种爱好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身体,但是不会像毒品那样让人出卖自己的灵魂。在他的心里,音乐才是他的最终归属。他的歌词里描述的大都是颓废、混乱的主题和下层社会人们漂泊的景象。

一家不起眼的小小酒吧,一个头发凌乱、穿黑衣的中年男子站起身,走到一架钢琴旁,伸手拿起放在钢琴上的一瓶威士忌——音乐声响起,一个沙哑、粗犷的声音从酒吧窗口传出:“钢琴一直在狂饮,不是我,不是我……”

/禅悟/

锦衣玉食真的是幸福的吗?游荡流离真的是苦难的吗?大概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看来基于截然不同价值观的选择,其实都是随心选择产生的结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汤姆·怀特的生活在他人看来或者是够不上“成功”的标准的。但在他,只要有音乐,哪里都是天堂;若是没有音乐,住在黄金屋里也只能郁郁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