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见人见己见如来
2015400000015

第15章 因缘际会当随心(2)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中学毕业进入了大学哲学文学系。那时,她便常常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学习冰岛文。像年轻人的约会一样,他们常常在一家名叫“三桅船”的咖啡馆里相聚。他带着原版书,她则抱着一本语法书,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学习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语言。博尔赫斯告诉她,学习外语,要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不能死抠语法。作家往往引导他的学生像玩七巧板那样拆卸或组装单词。这一时期,博尔赫斯心情特别愉快舒畅,甚至连眼睛也比以前明亮了。他曾不止一次深情地望着儿玉,认真地说:“玛丽亚,我看到你的轮廓了,真的!”

博尔赫斯的母亲去世后,儿玉接替了她的任务——为博尔赫斯读书、念报、记录及整理文稿,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他们养着一只黑猫,把它当孩子一样看待。儿玉抱住它时,博尔赫斯的轻抚几乎让他相信见到了传说中的永恒。

/禅悟/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如果我们不把永恒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而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永恒的关键,在于彻底地活在当下,计较得失和变化都是在否定这样的永恒。

爱情,尤其如此。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哭泣,对于博尔赫斯和儿玉来说,都是值得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永恒。

幸福的真相是无常

经典原文

如是类推,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名无常。

——《楞严经》

【智慧解读】

(像这样的情况)岂止是一年一个变化,每个月也有变化;岂止是每个月有变化,每一天都在变化。静下心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这世上的一切事物,无不是一个刹那接着一个刹那地在变化着。一个意念和下一个意念之间,一点停顿的空隙都没有。这样的情形,就叫作无常。

案例

李银河的爱情

“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话曾让李银河的心中充满无限柔情。

时至今日,作为中国第一位性学专家和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爱侣,李银河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通常,她被人称为“先锋女权主义知识分子”。但这样一位女子,也曾沐浴在爱河里不能自拔。

“其实,我们恋爱的时候就觉得他不好看,心理有障碍,为这事儿我们俩差点儿不行了。后来他不服气地说:‘那我到动物园爬行馆去比一比。’他又说:‘你也不太好看嘛,这样我们俩就扯平了。’”有时回忆起来,李银河觉得这场恋爱几乎是自己全部的过去。婚后,她甚至为了王小波主动挑起所有的家务,仅仅是为了保护他那颗非比寻常的睿智头脑。

在王小波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她痛苦不已:“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最幸福的人;失去他,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然而,她明白,时间是治疗伤口的最佳良药。

如今,她更喜欢呆在自己的书房里,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字,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李银河说:“也许最终发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观察四季轮回。梭罗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攀折一支花朵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呢?’”

事实上,这是一种令她满意的状态。王小波在世时,她愿意为了爱情而忘我地付出。如今,在这个浮生若梦的尘世,她孤独前进,又能活得旁若无人。

“如果有人想问我会不会像封建时代的妇女那样守寡到老,我的回答是绝对不会。如果说生活中有新的遭遇,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对她而言,王小波已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生活依然要继续。

“你好哇,李银河……”这是王小波每篇情书的开头。如果有一天她在天堂里遇见他,她或许会这样回答:“是的,我很好,一切都好。”

/禅悟/

世上的因缘随命运之河的水流而动,个人的愿心也不过是顺应这命运之流的一种法相罢了。真正的珍惜,其实并非去占据自己意愿所指的生活,而是认真把握现在,准备接受一切可能出现的无常。而带着这样的心态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李银河是非常爱王小波的。她知道,反复陷入失去王小波的痛苦之中,不过是执著于过去的私心罢了。因此,她淡定自若地继续生活。

恋爱中的得失不是爱情的真相

经典原文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智慧解读】

一切恩爱中都可能生出忧愁和伤害,如果能在相爱时离开,那就没有忧愁和伤害了。

案例

张爱玲和胡兰成

张爱玲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一位贡献巨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文风生动,凄美沧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倾城之恋》、《小团圆》把情感生活剥开又黏合,让人在脱俗与世俗之间获得平衡。

众所周知,张爱玲本人也有一段极为凄美的爱情故事。她与汪伪政府的要员胡兰成在乱世中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分手。这一段爱情的长跑也是张爱玲最为珍贵的人生财富。尽管,它的结局令人惋惜。

1944年初春,张爱玲结识了英俊浪漫的中年男子胡兰成,他们谈文学,聊生活,非常投机。那一年,张爱玲只有24岁。“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他们很快便坠入了爱河。张爱玲全然不顾胡兰成的“汉奸身份”,也不顾胡兰成早已为人夫,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打算同胡兰成谱写爱情的诗章。

1944年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张爱玲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胡兰成。新婚的生活对于张爱玲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但这快乐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自然要受到牵连。这让张爱玲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更令她感到悲伤的是,在1944年11月,胡兰成要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刚刚新婚的两人就这样分别了。

没有胡兰成的日子,张爱玲非常忧郁。她整日茶不思,饭不想,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然而,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情的胡兰成到湖北后不久,就爱上了17岁的护士周训德,且信誓旦旦地说要娶周为妻。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还不断地给胡兰成写信,向他诉说生活中的一切琐碎小事。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湖北回到上海,并把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痛苦地听着丈夫诉说着另一个女人的一切。她的爱是那般坚贞不移,她以为她会和胡兰成厮守到老。可结婚没到一年,怎会冒出一个周来?但是,张爱玲无法阻止自己对胡兰成深刻的爱,终于在这样的尴尬面前低头了:她决定默默忍受直至胡兰成意识到自己对他的爱。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的末日也即将到来,他化名张嘉仪逃到了温州,住在诸暨斯家。当胡兰成结识了斯家的庶母范秀美时,又被范秀美的美貌和气质所倾倒。在胡兰成与他的新欢二人缠绵耳语的时候,张爱玲依旧在上海日日思念着自己的丈夫。

经受了半年的思念之苦后,张爱玲终于忍不住一路寻到了温州。当她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旁边还站着另一个女人时,她尴尬而又痛苦。她从胡兰成与范秀美之间的只言片语中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她知道,胡兰成再次走向了另一个女人。

在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煎熬中,张爱玲忽然觉得释然了:如此爱的一个男人,他终归还是要走,那还不如我先走。

张爱玲离开温州的那天,天下着小雨,雨水冲刷着大地,也冲刷着张爱玲心中的“倾城之恋”。她知道,这或许是她一生中最美的爱情,但是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何必再苦苦挽回呢?

张爱玲走了,她离开了她一生最爱的男子,去了遥远的北美。

或许,爱情中的舍与得是无法计算的,但是在张爱玲心里,“舍”与“得”之间其实并没有分别——携带着爱意来与去,这才是最美好的爱情。

/禅悟/

世人之恋,总是要纠缠分合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显现出爱情的真相。就算在《十八春》、《金锁记》里面把情感这件事情说得淋漓尽致的张爱玲,在这样的事情上也无法例外。

然而,她终究放下了个人的得失,保留了回忆中的美好。在她提起旅行箱的那一刻,所有曾经的尴尬、煎熬、嫉妒……都随风消逝,于是她看到:一直被这些东西遮掩住的爱情本身,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