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见人见己见如来
2015400000011

第11章 慈悲如镜成世界

心具大爱,是这个世界最核心的构成关系

用大爱引起情感的共鸣

经典原文

法藏闻已,即于佛前发四十八种大愿,愿成佛时,国中无有三途、三毒、八苦、八难、九恼、十缠等一切障碍。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智慧解读】

法藏比丘听闻之后,就在佛前,发起四十八种大愿,愿自己将来成佛之时,国土之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众生,并且人人没有贪嗔痴三毒,没有生老病死等八苦,没有八难、九恼、十缠烦恼等,没有任何一切的障碍。

案例

化悲痛为力量的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战争在年幼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年幼的时候,肖斯塔科维奇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钢琴。11岁时,他就开始独立创作音乐。十月革命时,还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喜欢在圣彼得堡街头徘徊。

有一次,他正走在街头,忽然听见一声枪响,转头就看见不远处一个沙皇警察手拿一把枪,而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一个孩子倒在了血泊中。惊慌中的肖斯塔科维奇赶紧躲了起来,他看见那孩子没有闭上的眼睛,心中无比的悲愤,而这悲愤又化作了音符,回响在他的脑海里。

后来,他把他当时的感情反映在了《十月献礼》的《第二交响曲》中。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

那段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思如泉涌,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在枪炮声中,他写出了《列宁格勒交响曲》。1941年,他完成了作品《第七交响曲》。

二战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1944年4月2日在美国首演。当时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九十九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许多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很高。

1945年,美国人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也演奏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为保卫和平反对战争而作的《第十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这些曲子在许多国家和人民中流传。

肖斯塔科维奇用音乐让世人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那宏大的交响乐,回荡在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的心里,让生者安慰,让逝者安息。

/禅悟/

有的情感是个人的情感,有的情感却是世界的情感。在每个人心底,对这个世界都是有感情的,当我们看见某些文字或者影像资料,听见某些音乐,欣赏到某些影视作品时,心底的情感就会被激起。即使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事,也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战争是整个世界的伤痛,肖斯塔科维奇亲历战争的悲痛深深烙在他的心底,他的音乐是他情感的宣泄。他让人们通过音符感受战争带来的伤痛,激起人们心中对和平的祈望。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经典原文

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亦即初地以上之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众生之苦为己苦,生起哀伤之心。

——《摩诃止观》

【智慧解读】

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自己,平等地对待他们的感受。就像菩萨一样,把众生的苦难当作是自己的苦难,对众生产生哀伤的感情。

案例

以仁爱成就“亚马逊”的贝索斯

请设想这样一家书店:它大到超出你的想象,其规模有几平方英里;有三百万种以上图书;顾客自然也有很多,大约五百万人,并且还不止这个数。

显然,这样的书店在现实中是见不到的,因为成本过高,任何一个商家都不愿为出风头而做这样的亏本生意。但在互联网中,的确有这样一家书店,它的名字叫“亚马逊网络书店”。

它的创立者有着过人的本事以及聪明绝顶的头脑。这个聪明绝顶的人叫杰夫·贝索斯。当然,光有智慧还不够,他必定还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事实就是如此。

人人都说“无商不奸”,杰夫·贝索斯或许没听过这个中国成语,但他一定知道它的意思。他不是奸商,奸商的唯利是图或许可以让杰夫·贝索斯获得更多的财富,尽管他已得到许多。他必定不会成为奸商,因为他的祖父早在他10岁那年,就给聪明过人的他敲过一次警钟。

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同祖父母外出郊游。郊游必然是让小孩子兴奋不已的事情,即使聪明如杰夫·贝索斯这样的小孩也不例外。只是他并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在路途中大声唱歌或不停地吃东西。他爱看沿路的风景,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想看清楚。

一次出游,祖母在车上一边抽烟,一边兴奋地说着这次旅途的行程。小杰夫习惯了祖母像小孩子一样的行为,并没有回应。车子路过一个大的广告牌,那是一条反对吸烟的公益广告,上面说,人每吸一口烟,寿命就缩短两分钟。杰夫闲来无事,便开始计算祖母的寿命会缩短多少。祖母有30年烟龄,一天大概抽……小杰夫数学很好,很快就得出结论:16年。

小孩不假思索的话有时往往会说中事情的要害,让成年人也感到震惊。杰夫的祖母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小杰夫马上向他的祖母宣布,她的寿命因为抽烟缩短了16年。祖母夹着香烟的手正要送到嘴边,一下僵在那里。沉默开始在车内迅速漫开。开车的祖父把一只手放在了祖母的手上——祖母一下放声大哭了起来。小杰夫有点不知所措,事实如此,抽烟的确要缩短寿命。他不知道他的话哪里有问题。

祖父把车停到路边,伤心的祖母还在车里抽泣。这次旅行变得非常糟糕。祖父下车,把小杰夫也叫了下来。祖父抿抿嘴,若有所思,沉默良久开口道:“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杰夫忽然明白了祖母的眼泪,他低下了头。

如今,杰夫·贝索斯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但他一直没有忘记祖母那天的眼泪,也很庆幸祖父很早就提醒了他:仁爱比成为世界巨富难多了。

/禅悟/

虽然诚实很重要,但有些真话却是很伤人的。知道的不一定要说出来,有时候你的自作聪明往往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所以,有一颗仁爱之心比你的聪明更重要。在说话做事之前要先考虑对方的感受,用仁爱之心去理解和包容他人。

杰夫从祖母的眼泪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也时时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他用仁爱之心经营着亚马逊,让这个网上书店开到了人们的心里。

不计较代价的人才会懂得爱

经典原文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圆觉经》

【智慧解读】

盼望着能够以您(如来本尊)无限且无诉无求的大慈悲心,为在座诸位菩萨开示秘密经藏,以便让末法时代的世间众生都能够听闻到这开启心智的究竟修持法门,进而能够祛除所有的疑虑,断掉所有的悔恨。

案例

浪漫的英雄——拜伦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他的诗歌中塑造了一批“拜伦式的英雄”,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他们大多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与社会的罪恶势不两立。他们为了追求自由,独自与命运抗争。

拜伦通过描写这些英雄的事迹,来表现对罪恶、谎言的极度不满。他是一位诗人,但同时,他也是为真理而战斗的勇士。他第一次以议员身份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就是为那些可怜的卢德派工人辩护。当时,他尖锐地抨击了政府当局的血腥镇压政策。他第二次在国会上发表演说,则是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和奴役政策。这两次演说,以及他那些矛头指向政府和罪恶势力的诗篇,使他和英国统治集团之间结下了仇恨。

拜伦于1815年1月和安娜·密尔班克小姐结了婚。但是由于拜伦夫人无法理解拜伦的事业,在婚后一年,她便带着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一时间,流言四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开始对拜伦进行疯狂的报复,企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他们为敌的诗人。这样的痛苦让拜伦写出了《普罗米修斯》一诗,向压迫者表达了他反抗到底的决心。坚决的态度和鲜明的立场,让他在1816年不得不永远地离开了英国。

离开英国后,拜伦来到了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北部处在奥地利帝国统治下,人民受着本国贵族阶级和奥地利独裁政权的双重压迫。拜伦到意大利不久,就和意大利独立的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有了接触,并积极参与烧炭党人反抗奥地利政府黑暗统治的革命活动。奥地利当局视拜伦为眼中钉,检查他的信件,禁止他的作品出版,甚至雇佣刺客准备暗杀他。但是拜伦并不畏惧,而且每天照常骑马外出。

但是意大利烧炭党的革命活动最终没有成功。之后,拜伦将注意力转向了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并要求加入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支援希腊独立委员会”,向该委员会表示愿意直接参与希腊的独立战争。1823年5月,委员会同意了拜伦的请求。于是,他又亲赴希腊战场,并把他变卖家族庄园所得的款项和稿费都拿出来支援希腊的独立事业。

当年7月中旬,他雇佣了英国大船赫拉克勒斯号,从意大利海岸出发,前往希腊。起程前,他收到歌德的来信,歌德向他表示祝贺与钦佩。8月3日,赫拉克勒斯号抵达希腊凯法利尼亚岛。拜伦的到来使希腊军民群情振奋。

/禅悟/

表明一种态度是容易的,譬如“我爱……”或者“我喜欢……”,但人们大都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为这样的态度可能会付出的代价。而其实真正明白持有这些态度将要失去什么的人,是不会在乎什么代价的。

拜伦的生活几乎不是他自己的。他总是站在他想要帮助的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然而他不顾自我的一生却拥有整个世界对他的爱——正如他对世界人民的爱一样。

敬畏自然即是关怀人类自身

经典原文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梵网经》

【智慧解读】

人类是生于自然的,自然就是人类的父母,破坏自然就是杀害人类的父母,就是杀害人类自身。

案例

关注自然的建筑师赖特

赖特受命为卡夫曼家族设计一栋建在瀑布上的别墅,赖特有理由相信,这是实现自己梦想之一——“方山之宅”的时候。

作为一名建筑师,赖特更像一名浪漫主义诗人。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是他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它们使人感到亲切且发人深省。赖特小时候生长在威斯康星州的峡谷地带,在农场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赖特试图了解大自然的一切: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潜在的生命流、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或者仅仅是那片土地。

每每想到这些,赖特心里就充满无限柔情。他热爱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大自然就是他看世界的方式,他喜欢源自东方的“天人合一”的说法。赖特希望用自己的手为人类和世界做最朴实的告白。

他把这栋瀑布之上的建筑取名为“流水别墅”。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他使它们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向周围延伸。所有的支柱,赖特都选择了粗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生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流水别墅已超越了本身,它具有活生生的、原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悬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禅悟/

人以“万物之灵”自居,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来自何方。而每一位以敬畏之心看待自然的人都曾被所谓的人本主义者们怀疑过。

就像建筑是人类的一种表达,人类自身也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表达。敬畏自然的人把关怀投向自然,实际上会让所有人在自然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只是短视的人们往往只关心眼睛看得见的好处。

流水别墅的历史意义恐怕在今天更甚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