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往事
20153100000034

第34章 雾都·桥都

“雾”的美·“污”的痛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一般是早晨或黄昏出现,到了上午艳阳高照后便消散殆尽。有时还因浓淡分布不均或阳光折射而呈现美丽的雾景。重庆的雾却不分白天黑夜始终陪伴着你,让你感觉四周总是迷迷茫茫,混沌一片。有时还从雾中飘落些毛毛细雨,让你分不清是雨还是雾。

山水之间的重庆,由于地处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易于凝结成雾。重庆雾日之多不仅冠于全国,就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雾都也望尘莫及。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副其实的“雾都”,而重庆壁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抗战期间,日本出动大批飞机对重庆这个战时首都实施长时间战略性的大轰炸,市内一切活动陷于停顿。人们盼望雾季到来,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重庆的雾季,雾季里大雾弥漫,浓雾给山城笼罩着一层天然的防空网,日机无法空袭肆虐。到了雾季城里各行各业又活跃起来,人们不再呆在防空洞里,重庆城又恢复了生机。陪都文艺界利用雾季争相轮番在各大戏院上映电影、戏剧,称之为“雾季公映”。雾季公映时,盛况空前。

山城雾季大雾之日,半岛为浓雾笼罩,遮天蔽日,两江轮船停驶,渡口封渡。雾虽给山城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但雾也给山城增添迷人的雾景。大雾之日,山城重庆可以说是“雾中城,城中雾”,一片雾海茫茫。“雾都”的雾景,别有一番情趣。

雾雨连连的重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景色随处可见。雾雨如山城娇柔的面纱,雾中的山城,如含羞滴翠、婀娜多姿的处子少女。登上了鹅岭公园,公园内草木繁茂,亭台幽洁,空气中说不清是雨还是雾。是雨,湖面上见不到雨点溅起的涟漪。是雾,又能感受到浓密的水珠颗粒。湖畔边钓鱼的人,一身微雨一身雾气。置身瞰胜楼(两江亭)仿佛置身云端,只能看到山下几处时隐时现的楼顶公园。一阵微风吹来,瞬间嘉陵江、长江显出了它们不同的神韵:嘉陵江上江轮鸣着长笛,穿过桥洞,对岸高楼林立,水雾中好似海市蜃楼。北面长江朦朦胧胧,大气蒸腾,把原本静态的江北,渲染成美丽的动画。

登南山,徐徐逶迤而行,山城的楼宇,山城的山,都隐约浮现在流动的雾岚之中,林木青翠,雨滴晶莹飘拂,雾气氤氲。雾都的美景,就这样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造物主所赐的天然雾气,让重庆赢得了“雾都”的美名,然而,人类自身制造的污气,让“雾都”变成了又“污都”。

抗战时期,重庆接收了许多从广州、上海等地迁来的重工业。1960年代,北京许多能源高耗工厂也迁到重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化工企业分布于主城区长江、嘉陵江沿线,有些原本处于郊区的污染企业如今也都处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带。直辖带来了重庆的飞速发展,但一个个翠绿色的小山头被削平,混凝土建筑物拔地而起;道路翻修,呛鼻的烟尘在飞扬。

清晨,市民们用抹布清洗暴露在空气中的锅碗瓢盆上积着的隔夜灰尘,仿佛擦去一层积攒多年的灰尘。阳光透过灰蒙蒙天空洒在窗台上,有阳光也看不见太阳。眺望远山,高楼缝隙之间,山只剩一丝灰色的剪影。雾都经济增长的同时,蓝天碧水却也远去了。

雾都的雾景,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会到他的神韵和朦胧之美。污都的雾景,阴霾的天空下是这座城市挥之不去的刺痛。

桥都怪话

雾都重庆,到处弥漫着雾气一样的欲望,充满污气一样的黑色幽默,让人抓不住中心。蛛网般密集的斜拉桥、吊桥、连续梁桥、拱桥、T形刚构桥型等都市高架桥,让人眼神迷茫,不知去往何处……

重庆,有巍峨的群山环抱,欢腾的江水萦绕,悠久的巴渝文化滋润,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与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四面环山,江水回绕,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独特的依山傍水地理环境让重庆拥有让外人惊叹的立体城市景观,但也给重庆的交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修路就开山,修路就筑桥。于是,重庆就有了陈家桥、童家桥、一心桥、新桥等等许多与桥相关的地名。

然而这些只是小溪沟壑上的小桥而已,宽阔的江面上只有轮渡索道相连。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庆才有了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石门嘉陵江大桥。于是,重庆人接待外地朋友,除了游览朝天门、解放碑,看山城夜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行程就是踏桥看江景了。

如今,随着重庆交通的巨变,桥梁如雨后春笋般飞架大江南北,基本上每段江水有每段江水的桥。在重庆长江、嘉陵江、乌江上前后正在修建与已修建好的大桥就有6000座以上,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于是,重庆又有一个新的别称——桥都。以往与重庆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码头轮渡、两江索道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感受重庆历史的旅游景点。

如今的重庆的桥和江南小桥的清新与婉约不同,重庆的大桥有“铁桥飞架气

如虹,天堑从此变通途”的豪情。重庆人的粗犷、豪迈也融入了桥的磅礴气势中。如果说山是重庆的形象,水是重庆的血脉,桥应该是重庆的骨架了。城市的变迁记载着这座城市人的开拓与精神历程,重庆的每座桥几乎都承载

着一段历史或见证了重庆的发展。

1965年建成的嘉陵江牛角沱大桥堪称重庆大桥中最“古老”的。嘉陵江牛角沱大桥架在缓流的江面上,四面的山壁给人一种陡峭、嶙峋的感觉。对面,与澳门合作建成的簇新高大的渝澳大桥,桥下水流倒映着都市的灯火,那是桥都新的标志。

“最古老”的嘉陵江牛角沱大桥和“最年轻”的渝澳大桥,似乎将一座城市桥的古今从头至尾联系了起来。

从石桥——木桥——索桥——钢筋混凝土桥,重庆前后修筑了很多座桥。如今,过去的新桥已垂垂老矣,以至于踪迹全无。在重庆人的记忆中,只留下一个个令人怀念的与桥相关的地名。

早期修桥是大事,人们把桥看得相当神圣,往往都用诗的语言描述:卢沟晓月,虹桥卧波……体现出世人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来作征服自然的事。但随着结构力学、钢材、混凝土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新型施工机械的应用,修桥技术日益娴熟,人们没了对自然的敬畏,修桥成了一种单纯的工程,大、长、宽、高才是追求的目标。

重庆的桥点缀着美丽的山水城,创造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之最:

嘉华大桥在全国同类桥梁中首创了薄壁箱型桥礅;

巫山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中承式钢管拱桥;

北碚嘉陵江朝阳大桥是中国唯一的双链式悬索桥;

丰都县九溪沟大桥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云阳县汤溪河斜拉桥开创了中国建造斜拉桥的历史;

万州长江二桥是中国跨度最大的桁架式加劲梁悬索桥;

大佛寺长江大桥的主跨跨径为同类型桥中亚洲第一;

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的连续钢构长度居世界第一;

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330米钢横跨度为同类平桥中世界之最;

……

但就是这些创造全国乃至世界之最的众多大桥中,还没有哪一座大桥能代表重庆的形象,配称一座城市的符号,构成城市之魂,能在历史的风云中,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朽。这些桥梁美则美矣,却缺少人文的诗意,与大自然的融合。虽方便、提速了都市人的生活节奏,但却加速着都市人内心的躁动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