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孕、胎教、育儿大全
20151800000081

第81章 “1~2”岁宝宝科学养育(6)

宝宝看图书讲故事在照顾宝宝饮食时,要细心讲解或提问各种食物的名称、颜色、烹调方法,使宝宝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书讲故事

找一本适合宝宝看的图书或画报,和他一起看,给他讲故事。宝宝对故事百听不厌,当宝宝对故事熟悉后,可以就书中的情节,提出问题让宝宝回答。

长期这样做能训练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问答

平时应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谈。1岁半以后,宝宝逐渐由说单一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宝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宝宝用短句回答,如“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上哪儿去了”等,如果宝宝答不出,或回答的不完整时,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宝宝的记忆力。

学数数

在日常生活中,教宝宝进行数数儿练习,理解简单的数的含义。如给宝宝吃水果时,先让宝宝数几个苹果。有几口人,一人吃一个够不够分。吃饭时让宝宝数数碗、筷子、椅子、人数,看看够不够。类似练习很多,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对这类问题给予注意。

理解对应关系

找一些图片(如鞋、图书、眼镜、摩托车、帽子、饮料、皮包、童车、玩具等),看看哪些是宝宝用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用的?类似的还可以用一些相关物体的图片,如眼镜、书(报纸)、碗、勺子、扫帚、簸箕等,放乱后让宝宝理出对应关系。

目的:初步理解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

复述句子

可选内容简单、但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或儿歌等,作为复述内容。先给宝宝讲几遍故事或儿歌内容,然后再教宝宝复述句子。复述时,你说出一句(3~5个字),让宝宝模仿一句。渐渐地让宝宝自己能把句子复述出来。

目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

找一些宝宝画报,给宝宝讲故事用,并提出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让宝宝回答,以便宝宝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

目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做尿宝宝

宝宝又尿床了。这多难为情呀!咦?小猫、小狗、小兔,还有小鸡,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它们也尿尿了,正在晒屁股。于是,宝宝自己去晒枕头,自己去晒被子。后来,尿宝宝不再尿床了。

要让宝宝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让宝宝学会自理

妈妈必须十分了解自己的宝宝,否则,无法发挥宝宝的创造性。必须鼓励宝宝自己排便、吃饭、穿脱衣服。鼓励宝宝,常采取当众表扬的办法,但也不要流于形式。妈妈和宝宝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妈妈须以自己内心里喜欢宝宝成长的情感来感动宝宝。宝宝的自理能力虽然因季节和个人的灵敏程度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但是,到2岁时,他们都想自己能用勺子、筷子吃饭,独自用杯子喝水了。

只要宝宝满1岁半,尽可能把副食放在副食餐具里。总吃杂烩面条和什锦饭并不好。

对于不能自己吃饭的宝宝,一方面要经常鼓励,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否则,忙不过来时,宝宝会用手抓着吃,但一定要让宝宝饭前洗手。

在5~10月期间,满2岁的宝宝,应尽量培养排便习惯。开始让他小便和便完时,都要说“唏,要尿吗”、“唏,尿完了吗”,以加深宝宝把撒尿说成“唏”的印象。如果在小便过程中宝宝也开始会说“唏”(开始撒尿会说唏就不用说了,这里主要指便完后也会说唏)时,就要给予鼓励。只要宝宝在大、小便前后确实会告诉“唏”,就可以不再用尿布。估计要到大、小便时间,让他自己坐便盆。便盆不能是宝宝一坐就掉进去的,最合适的尺寸是宝宝的屁股既掉不进去,自己又站不起来的壶型便盆,尿完后把他抱起来。

发挥宝宝的创造性

1岁半到2岁的宝宝还不能自己组织起来玩。独自玩的过程,也是考验自己创造能力的过程。这时,让宝宝以自由游戏为主,尽可能给他们各种玩具,以使他们体会到玩的快乐。

1岁半后,并不是就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玩土、玩沙子、玩石头和水了,而是要给他们创造条件。给宝宝以挖沙子和土的小铁铲、小铁桶和筛子等,就会开始玩起来。如果再有装载挖出土的玩具翻斗车,就会不断地挖土玩。只要有塑料小水槽、喷壶、小水桶和水枪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想玩水了。

为增强宝宝的创造性,必须给他们便于发挥创造性的玩具,像软材料制成的动物,狗、猫、马之类,娃娃、木制卡车、电车和小轿车等,这些都是需要的。紧接着不久,宝宝为了要玩过家家,就需要给他成套的玩具式的小家具、小餐具。通过玩,使宝宝学会使用的方法。还需要准备一些积木和组装木块,这有利于发挥宝宝建筑方面的天资;另外也要给他一些蜡笔和纸,以培养画画的兴趣。

宝宝到了这个年龄,也要组织些愉快的创造性运动。带宝宝上公园荡秋千、玩拱桥小积木之类的游戏器械。像在土堆上架上20厘米宽的板子,让宝宝感到有玩过桥的意思。而投球和滚球是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玩的游戏。

这时,宝宝们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断增长。可以在宝宝玩时用木琴和响板增加游玩的节奏,或是一边弹风琴让小孩听,一边教他唱能理解歌词意思的歌曲,以培养他对音乐的爱好。

画册也是培养创造性不可缺少的玩具。宝宝在画册上学到熊、狗、老爷爷、老奶奶、花等,就能较好地理解不久前看的动画片的剧情内容。玩这类玩具时,应当把宝宝引入有趣的对话中。宝宝的创造性应该作为人与人的联系加以培养,仅看电视是不行的。必须把看电视当作加强宝宝间、宝宝和大人间的联系的一种手段。例如,大家都在看电视剧《布娃娃》,如果布娃娃正在“啊、啊地打哈欠”,大人就可以问“布娃娃现在在干什么”,宝宝大概也会模仿“啊、啊”地打哈欠。这样,通过看电视,就逐渐形成宝宝和大人的感情关系。

培养人与人的关系

让宝宝学说话学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宝宝具有什么程度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是通过语言来相互了解的,通过语言人与人建立起了相互间的紧密联系。总是开着收音机,宝宝学不会说话。应该说,在学说话以前,就应当具有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绝不是说,宝宝快长到2岁,就自然而然地会叫出小朋友和大人的名字。大人必须先给宝宝创造好人与人联系所需要的语言,再让他们说。

为了学说话,宝宝们十分专心观看对方的口形(多数妈妈之所以不能发现2岁宝宝的耳聋,就是因为宝宝只根据妈妈嘴唇动作来完成她们的命令的)。宝宝为了学说话,必须保持能看清对方嘴动的距离。教宝宝说话,应当组织需要说话的共同游戏的小组。

教宝宝说话,重要的不是让宝宝记住某些名词,而是让他把自己想的事情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家里抚养的宝宝对妈妈亳不拘束,自己的什么想法都能表达出来。因为对待妈妈,什么都是可以信赖的。

宝宝只要信任大人,就会提出种种要求。为了让宝宝能把自己的要求通过语言说出来,大人必须随时能回答宝宝的这种要求。宝宝不管提什么要求,如果大人总是常说“等等呀”、“呆会儿再说”。宝宝便认为通过言语提出要求对这样的大人是没有用的,就不再喜欢说话了。

教这个年龄的宝宝说话,有一种游戏方法,就是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宝宝说出它的名称。但是,即使知道很多名词,也不能表达自己要求的宝宝,不能算是会说话。因为,人的创造和联系的行动,没有语言是不行的。

大人和宝宝,宝宝和宝宝,他们之间的生活,如果能用语言联系在一起,才算发挥了语言的作用。

不需要设专门课程来教说话。宝宝也好表现自己的兴奋感情。大人必需给宝宝创造表现这种兴奋感情的场面,找话同宝宝说,让他们很好地接受。宝宝说出同自己的感情相适应的新鲜词语,也是一种模仿性的创造。

所谓观察大自然,不能把大自然当作毫无感受的复制画给宝宝们讲解。宝宝第一次面对大自然时,妈妈必须留意经常可以使之激励的地方。人生不是对大自然的临摹,而是改造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