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0151700000030

第30章 有脊椎动物(16)

紫水鸡栖息于沼泽地及芦苇丛中,性机警,常在水城附近或农田中觅食,以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受惊时迅速钻入芦苇丛中,并向上攀爬,以逃避敌害的危险,有时也可见其停息在芦苇上端。

黑水鸡

鹤形目秧鸡科,通体黑色,额板红色,腹部中央及两侧和尾下覆到白色,胁部有白色纵纹。营巢于芦苇丛、草丛的地面或灌木丛中,巢以干草、芦苇叶筑成。每次产卵5~10枚,卵土黄色或乳白色。我国除甘肃、宁夏和青海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黑水鸡因其额板红色,故别名“红骨顶”。它常栖息于沼泽地或近水的灌木丛中,也经常到农田中觅食,常以植物嫩芽、根茎和水生昆虫、蠕虫等为食。性机警,奔跑迅速,受惊时即钻入芦苇丛中,然后攀爬到芦苇的中上部或隐藏起来。

普通秧鸡

鹤形目秧鸡科,头和颈黑色,上体大部分橄榄褐色,缀以黑色纵纹,眉纹灰白,胁、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横斑。营巢于水草或芦苇丛中,用水草、苇叶等作为巢材。每次产卵5~7枚,卵褐色或淡黄褐色,并具红褐色斑点。我国除西藏、山西、宁夏和海南岛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普通秧鸡生活在稻田或近水的灌木丛中,多单独或成对活动,脚健善走,常隐藏在灌木丛中,很难发现。主要吃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小鱼等。

23、丹顶鹤

鹤形目鹤科,体羽以白色为主,头顶裸露,呈鲜红色,似肉状冠。额和眼先具稀疏的黑色羽毛,喉、颊及颈大部分为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形长而弯曲成弓状,覆于白色的尾羽上。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营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或深草丛中,巢用枯草和干芦苇筑成浅皿状。每次产卵2枚,卵苍白色。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江苏和江西等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丹顶鹤别名“仙鹤”,常于水浅滩觅食。主要以鱼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以及水草的嫩芽等为食。性格温柔,体态优美,常伸翅引颈,翩翩起舞,鸣声嘹亮高亢,逗人喜爱。由于其寿命长达50~60年,因此历代人常把丹顶鹤与松树放在一起,吟诗作画,称为“松鹤延年”,以比做长寿的象征。丹顶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禽。

仙鹤

丹顶鹤属于鹤形目鹤科,是我国稀有珍禽。古时候,人们常把丹顶鹤当作神仙的伴侣或神仙的坐骑“仙鹤”之名便由此而来。丹顶鹤身体高大,直立时1.3米有余,素以“三长”而著称,即腿长、脖子长、嘴巴长。全身几乎都是雪白的,头顶裸出部分为朱红色,看起来好像是一顶红帽子,所以才有“丹顶鹤”之称。喉、颊、颈部呈暗褐色,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都是黑色的,整个盖在尾羽上,因而常被人们误认为丹顶鹤的有一个黑色的尾巴。

丹顶鹤飞行时,头向前探,脚往后伸直,鼓翼缓慢。当鹤群长距离飞行时,常常排成“V”或“Y”等形。远远望去飘飘然呈现出一副轻逸而潇洒的风姿。

忠情鸟

丹顶鹤在繁殖期间,雌雄成双,亲密相处,一同觅食,或成对地站立在浅滩上。它们的“爱情专一,很守贞洁”,从不乱配。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不再择偶配对。站立时总是高高立起身体,伸长脖子四下张望,常常站立许久。在此期间雌雄常常对鸣,此唱彼和,经久不息,鸣声高亮响亮。因为它们的鸣管很长,并在胸部弯曲着,像喇叭一样。它们的鸣叫声,可以传到一公里以外。

吉祥鸟

丹顶鹤举止温顺而高雅,为人们所欣赏。因而我国自古以来多喜欢饲养它。幼鹤容易饲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丹顶鹤长大,成熟后便能和主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习性

丹顶鹤每年4~5月间迁至我国东北,生活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每当朝夕,丹顶鹤常成对出来觅食,以鱼类、乌拉草、三楞草及芦苇等的幼芽为食,有时也到农田去食种子,有时也食软体动物。夏季常在草丛中捕食蝗虫等。

丹顶鹤巢多营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密布着高约1米的枯草丛中。产卵后即孵,雌雄鸟轮孵,雄鸟主要在白天,雌鸟则在夜间。孵化期为一个月左右。

幼雏大多于5月下旬孵出,出壳后即能蹒跚步行。如不惊动,它们很少离巢远去,经4~5天后,即能随亲鸟离巢漫游于浅滩或浅水中,觅食鱼类、蝌蚪、昆虫和各种嫩芽等。幼鹤发育很快,至9月下旬,体型即可接近成鸟。此时,幼鸟已能独立取食;但在一般的情况,仍不远离亲鸟。

丹顶鹤分布在我国东北中部,黑龙江西部,如泰康、龙江、甘南、泰来等地繁殖。部分种群秋季飞往日本过冬。

24、鸮形目——鸮

世界上有200多种鸮类。它们绝大多数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猎食。有时它们也人在黄昏前出来寻找猎物,那时天还有点亮。鸮的大眼睛面向前方,耳朵的听觉功能进化完善,天生一副有着锋利爪子的强有力的脚,鸮的许多品种在翅膀的边上生有许多柔软的羽毛,飞行时几乎不发出声音,这样有助于它们听到地面上的叽喳声和沙沙声。有些鸮类,如仓鸮,甚至可以在漆黑的、没有一点月光的夜里面,靠敏锐的听觉捕获食,仅有少数种类,如北极的雪鸮,经常在“光天化日”下猎食,和别的猛禽一样,鸮有着钩状喙和锋利的爪,它们经常在晚上悄无声息地飞着猛扑向没有任何警戒的猎物。

仓鸮

鸮形目草鸮科,脸盘白色,羽缘棕褐色,上体灰色,具黑色和白色斑点。初级飞羽鲜红色,具黑色斑点和条纹。尾淡红色,具4条黑色横纹。下体黄白色,具黑色圆斑。仅分布于我国云南。数量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仓鸮常活动于低山或平原的高大乔木上,多在晚间外出觅食,主要以鼠类为食,是鼠类的天敌。

长耳鸮

鸮形目鸱鸮科,上体棕黄色,杂以黑褐色,具白色眉纹,耳羽较长,黑褐色。下体淡黄褐色,杂以黑褐色纵纹。脚趾均被羽。营巢于杂草丛中或沙丘上。每次产卵4~5枚,卵白色。分布于我国境内,夏季在北部繁殖,冬季迁至南方各地越冬。数量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耳鸮别名“长耳猫头鹰”。生活于山地森林和平原树林中,白天多伏于树枝上,黄昏飞出觅食鼠类、昆虫等,是灭鼠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

雪鸮

雪鸮栖息在北极苔原,那儿的夏天全是白昼。雪鸮从头部到脚趾都被覆以厚厚的白色羽毛,用以抵御寒冷,并在雪中形成保护色。它们在北极冰原生活和筑巢,白天和夜间都可以捕食,以旅鼠为主食,偶尔捕食野兔、鸥和鸭等大型猎物。雪鸮在地面上筑巢,每次繁殖最多能产8枚卵。冬天,如果旅鼠稀少,雪鸮有时也会雪险到北极边缘去觅食。在巢域咆哮时会发出“咯咯”的单音叫声。雌雪鸮的白色羽毛有一些黑点,雄雪鸮几乎周身为白色。

穴居鸮

穴居鸮大多栖息于开阔多草平原上,小腿长,宽扁的面盘和低矮的前额形成永远皱着眉头的模样。它们在开阔的平地生儿育女时毫无遮盖。穴居鸮只好用它纤细的腿脚和喙来挖洞以避风雨,或强占其他动物的洞穴。它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地洞中,夜间捕食,白天仅在洞穴附近活动,一受到惊扰便钻进洞中。它们在低空呈波浪式飞翔,从树枝或空中猝然扑下捕猎,或先盘旋几圈,然后扑向猎物。以草蜢和甲虫等昆虫为食,有时捕食蜥蜴、蛇、老鼠、田鼠和鸟类。会发出“咕咕”的叫声和示警的“咯咯”声。

灰林鸮

头大而圆,适应性很强的灰林鸮通常栖息在森林中,潜伏在树丛或洞中。它们在公园的树上和枝繁叶茂的花园里同样能自如地生活。它们有两种叫声;一种是一长一短的尖锐“科屋科”声,用于炫耀或彼此间联系;另一种则是模仿其他鸮类的“兔护特护”声。夜间借着听觉来确定猎物的方位并捕食,灰林鸮主要吃小哺乳动物,它们也喜欢吃蚯蚓。灰林鸮的听觉很敏锐,因此可以黑暗中捕捉到猎物。

鱼鸮

世界上有几种鸮吃青蛙和鱼。鱼鸮腿部裸露、脚趾上长有尖锐的鳞片,爪长而弯曲,适于从水中捕抓鱼类。与众不同之处是,有一层光滑柔软的羽毛能消除飞行时的声音,所以在拍翅飞翔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但并不影响其捕鱼,但并不影响在河边的树林中,夜间捕食时,先站在光秃的树枝上找寻猎物,一发现鱼类便迅速飞到水面捕抓。也捕食蟹、小龙虾、两栖动物、爬虫类、鸟类和大型昆虫。

25、鸥形目——燕鸥

燕鸥属鸥形目鸥科,夏羽头、颈两侧和下体灰白色,背肩灰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翎先端黑褐色,内翎深灰色。腰、尾上覆羽及尾羽白色。冬羽额白色。营巢于水域岸边的沙坑中。每次卵2~3枚,卵淡灰色或淡黄色。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燕鸥通常成小群栖息于海岸和内陆河流、湖泊等处,常集群活动。以小型鱼类、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它常在空中飞翔,若发现水中的食物,立即俯冲而下,捕食猎物。

大贼鸥

鸥形目贼鸥科,喙先端钩曲,头至颈部,胸部以下皆为暗灰褐色,背暗褐色,飞行时,翼宽阔,初级飞羽基本白色,中央尾羽略长而尖。分布于北半球的冰岛,法罗群岛等岛屿,我国仅见于台湾。

大贼鸥大部分时间是在开阔的海面上飞翔,是真正的海洋鸟类。它的生活习性独特,主要靠掠夺其他海鸟的食物为食。或巢时,大贼鸥往往掠夺其他鸟类的巢,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盗贼。

银鸥

鸥形目鸥科,体形较大,夏羽头至颈部、胸以下白色,背部深灰色。初级飞羽外侧末端黑色,有白斑。尾上覆羽、尾羽白色。冬羽颊、颈有褐色细斑。在岛屿、岩礁等处成群营巢。每次产卵2~3枚,卵淡褐色,具赤褐色斑纹。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和东北等地繁殖,冬季在我国东部沿南地区越冬。

银鸥的体态矫健,善于游泳,有极强的飞翔能力。大都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港湾、孤岛,少数见于湖泊、江河等处。银鸥不仅平时集群,就是在繁殖期也集群。繁殖期间,“夫妻”形影不离,共间担负生儿育女的任务。

旅行冠军

菩鸥的脚上有蹼,其体形较瘦,腿部较短,翅膀较长。多数种类羽毛黑白两色;喙尖为黑、红或黄色,足为红或黑色。尾巴呈叉状。菩鸥中最有名的是北极菩鸥,北极菩鸥在北极的南部地区繁殖,在南极地区越冬。大部分时间在海上及大的湖面上飞行,常盘旋在水面上,然后潜入水中捕食鱼和甲壳动物。在所有鸟类中,北极菩鸥的迁徒旅途最长;它们沿着挟带食物的海流,飞到南非最高端,然后再横过海大西洋。有些飞得更远,到达南美洲巴塔离尼亚高地和南极洲。春天又回到北极地区繁殖,来回游路程长达4万千米。用迁徒旅途来算,北极燕鸥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繁殖

在求婚时,燕鸥不像别的雄鸟那样炫耀自己的羽毛色,而是带一些小鱼,作为礼物送给雌鸟,它们在沙里筑巢,巢通常很简陋,随便挖个小坑就行了,有时也铺一些树枝和草叶。夏天来临之时,它们就会在这里产卵。燕鸥的蛋上有许多斑纹,看起来和周围砂砾非常相唯,所以伪装得十分逼真,不易被发现,产卵后,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任务,大约20天后,小燕鸥就出世了。

印加燕鸥

印加燕鸥体色深灰,体长40厘米左右,白色卷由触须突出在外。常在靠近岸边的海面上飞翔,动作灵活。捕食水面上的小鱼,有时也捕食被海狮、鲸和鸬鹚惊起的鱼群。常集成大群。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厄瓜多尔、智利等沿岸地带,在岩缝中的平坦处筑巢,或占用潜鸟、企鹅等海鸟的旧巢穴。

白燕鸥

燕鸥生活在热带海洋中,外形高雅纤细,性情极温驯,可让人类接近。具有叉状尾,翅膀较宽圆,长喙略向上倾斜,是唯一一种纯白羽色的燕鸥。常在深海或海域海岸附近的海面上飞行,就像浮在空中一样灵巧地做出各种动作。觅食时先飞上高空,然后降至水面捕食鱼和小鱿鱼,也能在鱼跳上水面时抓住它们,常在天黑后到水面捕食,大眼睛可能是为适应夜间觅食而进化。

26、鸽形目——鸽子

鸽子经常出现在花园中和公共建筑的附近,它们在城市和乡村都受到广泛的欢迎,家鸽和野鸽大多为素食者,它们吃种子、水果或叶子。除了最大的品种,它们都是强有力的飞行家,一发现危险,它们就飞向空中,快速拍打翅膀,加速飞逃,在幼雏孵出的头几天,它们会像哺乳动物一样,用一种“浮汁”喂养幼雏。这种“乳汁”是鸽子的嗉囊中分泌的一种乳白色的物质,富含蛋白质。它们饮水的方式在鸟类中也不同寻常;它们把喙伸入水中,不需仰头即可饮水。而其他绝大多数鸟必须仰起头才能咽下来。家鸽是由野鸽驯化而成的,人类驯鸽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

家鸽

鸽形目鸠鸽科,喙短,基部被以蜡膜。体呈纺锤形,毛色复杂,以青灰色较为普遍,也有纯白、茶褐、黑白色交杂等。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可繁殖10次,孵化期18天,雌雄性交替孵卵。家鸽的蜡膜能分泌乳糜、用于哺雏。

家鸽是由原鸽驯化而成,品种很多,按用途可分信鸽、肉用鸽和观赏鸽3大类。信鸽的飞行时速可达70千米。因为鸽子有强烈的归巢习性,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鸽子具有归家的本领,让鸽子在航海、探险以及书信的传递等活动中帮助人类传播信息。鸽子的肉质鲜类,有些品系的鸽子外形奇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蓝凤冠鸠

鸽形目鸠鸽科,体形较大,全身羽毛大都蓝灰色,头部有显著而华丽的扇状冠羽;肩、背部具宽阔的暗栗色带状斑。每次产卵2枚,孵化期28天。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