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秘密最有趣
20151700000023

第23章 有脊椎动物(9)

绿蟒 绿蟒蛇的生命时光大多是在树上度过的,它们把亮绿色的身体缠绕在树枝上,静候鸟和其他动物靠近。一旦发动袭击,绿蟒不得不想尽办法对付猎物。它们常悬在空中,尾巴缠在树枝上。当它们把猎物缢杀,吞下后,就向树上退去。来自澳大利亚树蟒也是亮绿色的,以同样的方式捕食。

亚马孙树蟒

亚马孙树蟒是一种体形比较修长的树蟒,颜色各不相同,有棕色的、黄色的、橘黄色和灰色的。一些蟒蛇背上还有颜色较深的斑纹,但其他的蟒蛇是单一颜色的。幼蟒蛇比成年蟒蛇的颜色要鲜艳得多。体长约1.6米,以蜥蜴、青蛙、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流域。属胎生,每胎生10~20条幼蟒蛇。

血蟒

血蟒因其伪装花纹的色彩像血一样而得名。又由于它们的尾巴比其他蛇种短得多,因此也称为短蟒。它们居住在马来半岛中南部及其邻近岛屿的潮湿地带。

11、眼镜蛇科

眼镜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跟非洲的曼巴、美洲的银环蛇和澳洲的虎蛇都有着亲缘关系。它们大多居住在热带地区,靠吃鸟类、小动物和其他爬虫为生。虽然眼镜蛇是肉食动物,嘴的前部有一对固定的有毒锯齿,但却不能将食物撕开,只能先把猎物杀死,再整个吞下去。

眼镜蛇

眼镜蛇科包括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有毒蛇,这一科的成员将近250类。尽管它们在大小、形状和习性方面各不相同,这一蛇科的蛇在它们的嘴前部全都有一对固定的有毒锯齿,毒液是眼镜蛇用来毒晕猎物和保护自己不被敌人袭击的工具。

西部珊瑚蛇

西部珊瑚蛇是一种纤细的圆筒形蛇,长着光滑的鳞片,一个小小的脑袋,脑袋和脖子几乎都分不清楚,还有一双小小的眼睛。它的身体由红、白和黑相同的条纹所覆盖,红色的条纹两端总是与白色的条纹相邻。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是最著名的眼镜蛇之一。栖息在南亚的一些河流附近,体长4~6米。根据记载,最大的一条眼镜王蛇,曾保存在英国伦敦动物园里,长达5.7米。眼镜王蛇能产生大量毒液,并完全以其他蛇为食。它们一般活动隐秘,通常白天出来摄食,有时也会袭击人类,而且没有任何攻击前的挑畔。在蛇的世界里,眼镜王蛇与众不同,因为它们用棍棒和树叶筑窝。雌蛇最多能产40枚卵,然后待在窝里,直到幼蛇慢慢地从蛋壳中滑出。

海蛇

全世界各大洋中大约有50多种海蛇,我国近海产大约20余种。海蛇是现生爬行动物的一种,与龟鳖目的各种海龟等一起,成为古老的爬行类延续至今的生物。

海蛇与陆地上的蛇原本是一家,由于环境的变迁而转移到大海里去“安家落户”。海蛇的尾巴为了适应海里的生活,变成扁平的桨状,它柔软细长的身躯波浪似弯曲前进,在水中游动自如。海蛇的头很小,游动时常把头伸出水面呼吸。它的鼻孔内有瓣膜,能自动关闭,潜水时关闭瓣膜就可以防止海水涌进鼻腔。海蛇还长有尖利的牙齿,随时准备“出击”。

海蛇都是毒蛇,它尖利的牙齿与毒液能将对方麻醉,然后吞下去。海蛇的毒牙令它在海里所向披靡,横行霸道。

海蛇是一种卵胎生的动物。繁殖期时,海蛇孕育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小蛇,所以小蛇一出世就能自由活动。

海蛇的潜水能力很强。科学家们对它的这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蛇停留水面的时间很短,每次下潜深度有几十米,下潜时间长达数十分钟。是什么原因令海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贮存大量氧气来进行下潜的呢?众说纷坛。有人认为,海蛇有一个容量极大的肺,而且下潜过程中它能调节体内各种重要器官,尽量降低体内耗氧量。还有人认为,它的皮肤能帮助呼吸,并能将所获得的氧气迅速转化,在下潜时,维持身体需要。海蛇下潜之谜还有待确认。

印度眼镜蛇

自上世纪以来,印度眼镜蛇是印度要蛇人的“法宝”。遭到打扰时,它向后跃起,伸出肋骨,形成一种准备反击的阵势。它们听不见任何声音,因此它响应的是要蛇人的动作,而不是他们演奏的音乐。在眼镜蛇能产下20~30枚卵,雌蛇会一直看护它们,直到孵化出来。全长约2米的印度眼镜蛇们白天躲在丛林中,一到晚上才出来活动。

12、响尾蛇科

响尾蛇是人人皆知的一种毒蛇。这类蛇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在其尾部末端长着一个响环,它是由若干个特殊的环状鳞片组成的,每秒钟能摆动40~60次,发出的声音,最响时30米以外也能听见。它们体长1~1.5米,最长可达2米,呈绿黄色,背面有菱形的黑褐色的斑纹。响尾蛇喜欢吃鼠类和野兔,也吃小鸟、蜥蜴和其他蛇类。

角响尾蛇

角响尾蛇是一种沙漠响尾蛇,生活在沙漠地区,那里松散的地表使它们很难移动。但它们不是爬行,而是侧着身体在沙地中横向穿梭,留下一串平行的“J”形轨迹。这种行进方式叫做侧进,侧进所消耗的能量比爬行要少,而且也有助于蛇自身保持凉爽。角响尾蛇还有一种适应沙漠生活的形式:眼睛上长着一对角,像遮阳伞一样,保护眼睛不被太阳直晒。

西部菱斑响尾蛇

响尾蛇有35个属种,西部菱斑响尾蛇是其中最大最危险的。这类蛇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尾尖处有一内置的音响器官。这一音响器官包括12节松散的骨质环铃,当尾巴颤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和格格声。响尾蛇就是用它们的音响器官来警告敌人走开,不过,当蛇准备进攻时,音响器官也可能有助于分散小动物的注意力。西部菱斑响尾蛇生活在干燥地区和林区,吃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蜥蜴。和所有响尾蛇一样,它们直接产下幼蛇。

矛头蛇

矛头蛇是一种大而危险的蛇,属响尾蛇科。响尾蛇通过眼睛和鼻孔之间的势敏点,寻找温血动物。这一点十分有用,可以使它们在漆黑的环境中准确出击。矛头蛇是最大的响尾蛇之一,在北美洲热带地区,比起其他蛇来,它们致人死亡的例子最多。它们生活在低地地区,常在农田和糖料种植物场里摄取。

13、无毒蛇科

无毒科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蛇科,包括全世界2500种蛇中的1500种,这一蛇科包括着许多十分常见并且分布很广的蛇类,同时也有一些十分特殊稀有的蛇类。大多数无毒蛇的长度在50厘米~2米之间。这些蛇在形状、颜色和斑纹上也各不相同,从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无毒蛇有坚固的牙齿,但不是真正的毒牙。无毒蛇头部是椭圆形,尾部逐渐变细。无毒蛇杀死猎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大多数蛇采用的缠绕猎物的方法,使其窒息;另一种是将猎物制服后吞下。它们主要靠伪装或快速逃跑进行自卫。

鼠蛇

鼠蛇有的是无图案的,也有的是有条纹的,而且颜色可以是黑色、黄色、灰色或褐色,但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特征:腹部完全扁平,并沿侧腹的尖角处向上弯曲。鼠蛇善于攀爬,吃鼠类,这使它们成为农场上受欢迎的宾客。如果一条鼠蛇陷入危险境地,它会向后跃起,发出嘶嘶声。

灰鼠蛇

这是美洲鼠蛇的一种,这种鼠蛇的成蛇和幼蛇全是灰色的,并带有不规则的深色鞍形斑纹,在背部的鳞片有不突出的脊,但在腹侧的鳞片很光滑。常见于林区、山坡、农场等。擅长攀爬,白天或夜间都出来活动。属卵生繁殖,每次产卵20枚或更多。

灰条纹王蛇

灰条纹王蛇是一种中等粗细的蛇,长着光滑的鳞片。这种蛇有各种各样的斑纹:在浅灰色或深灰色的底色上有宽宽的红色条纹,或者在浅灰色的底色上饰有狭窄的黑色条纹,些条纹通常有细细的白边。

普韦布拉乳蛇

普韦布拉乳蛇是一种纤细的蛇,尽管它比其他一些乳蛇要粗壮得多。红色、乳白色和黑色的环状条纹十分均匀地分布在这种蛇的身体上,但在头部后面的那条乳白色的环纹除外,这条环纹经比其它的条纹宽一些。分布在墨西哥中部,主要在普韦布拉州。常见于多石的峡谷。以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乳蛇

乳蛇是王蛇中的一种,有17个以上的亚种。乳蛇这个名字源于一个十分普遍但又完全错误的传说,即认为它们能从母牛身上吃奶。

食蛋蛇

根据常规,蛇一般吃能够动的东西,但食蛋蛇是极少的一个例外。它们吃鸟蛋,而且已经习惯了这种与众不同的食物,以至于它们很少吃其他东西。和其他蛇一样,它们不能咀嚼,因此只好将蛋整个吞下。随着蛋沿着脖子向下移动,蛇拱起身体,用脊椎上的向下倾斜的脊突,把蛋壳击碎。蛋中的成分就陆续流出,来到蛇的胃里,而蛋壳碎片会被呕吐出来。食蛋蛇有六个属种,它们都生活在非洲。

海南闪鳞蛇

有鳞目闪鳞蛇科,头小而扁,背面蓝褐色,具金属光泽。体侧近腹面有1~2条白色纵纹。腹面灰白色,尾腹面蓝褐色。顶鳞4枚,其间围1顶间鳞。背鳞略呈六角形,通身15行,由正背向体侧,鳞片逐渐增大。尾短,圆锥形。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等地。

海南闪鳞蛇无毒,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住宅附近的庭院或田野中。过隐匿穴居生活,晚间出来活动,白天常在草堆下发现。捕食蛙和小型啮齿动物等。

棕脊蛇

有鳞目游蛇科,头部狭而长,眼小。背面棕褐色,有1条深棕色脊线,占脊鳞及两侧各半片鳞。腹面米黄色。尾纤细。背鳞通身23行,起棱明显,腹鳞136~153行。分由于我国山西、贵州、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

棕脊蛇无毒。生活于高山和平原地区,性喜穴居,以蚯蚓等为食。

14、蝰蛇

蝰蛇代表着蛇类进化的最高层次,并且具有一些在其他蛇类动物身上找不到的特征。在它们小小的有铰链的骨骼上连着长长的锯齿,这样锯齿就能够在不用时折叠起来,蝰蛇能够自如地控制其毒牙的运动——它们甚至能有选择地每次只竖起一只毒牙。蝰蛇有巨大的毒腺,这些巨大的毒腺使得它们的头部呈现出宽阔的三角形。蝰蛇的毒液包含好几种成分,通常作用于血液和血管,并引起大出血和细胞组织损伤。

鼓腹巨蝰

鼓腹巨蝰是一种粗壮的大蛇,长着一个既宽又扁的三角形脑袋,并且尾巴很短。这种蛇是棕色或黄色的,沿着背部有山形斑纹。鼓腹巨蝰既会爬行又会游泳,生活在除非洲撒哈拉沙漠之外的各种环境中。它们能捕食很多种动物,而且和其他各种蝰蛇一样,喜欢躺卧在地上等待猎物上门。鼓腹巨蝰的毒液具有很高的毒性。

咝蝰

咝蝰是非洲最危险的蛇之一。因为天黑之后,它们常常静静地等在马路边和铁轨边,虽然一动不动,但完全处于警觉状态,人们很容易踩在它们身上。

咝蝰的居住范围很广,从林区到半沙漠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咝蝰以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为食。当它们受到威胁后,总是使自己膨胀起来,并发现咝咝声,因此得名“咝蝰”。一条完全长大的咝蝰的身体比人的一只胳膊还要粗。

铜头蛇

铜头蛇是一种肥壮的蛇,脑袋是三角形的。这种蛇身上有黄褐色、淡黄色或者粉色的条纹,这些条纹与深红色票子棕色条纹相同。这些深色和浅色的条纹宽度基本相同,但深色的条纹在腹侧的地方变得稍宽一些。尾巴的顶端可能是黄色的,特别是那些幼蛇。

地毯纹蝰蛇

地毯纹蝰蛇是一种很细的蛇,身上带有各种各样的斑纹。这种蛇通常是灰色或者棕色的,沿着背部中央有一个颜色较深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有一些白色的斑点。在腹侧,这种蛇有一种特殊的鳞片,当蛇摩擦这些鳞片时就会发出刺耳的响声。成年地毯纹蝰蛇的体长可达75厘米。栖息地在沙漠灌木林和干燥的草原,食物为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胎生繁殖,总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蛇,曾引发多起死亡事件。

角龙纹蝰

有角龙纹蝰蛇长着一个扁扁的身体和短短的尾巴。每只眼睛上有一个小角。这种蛇的颜色根据它生活场所土壤的颜色而各不相同,它们可能是灰色、黄褐色、红色或者是棕色的,沿着背部有一系列颜色较深的大斑点,并自在两腹侧也有交错的大斑点。成年有角龙纹蝰的体长可达40厘米。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南部。

龙纹蝰栖息在灌木丛、半沙漠和沙漠地区。食物为小蜥蜴、啮齿动物和青蛙。胎生繁殖,每胎产下4~15条幼蛇,或者更多。在这一地区还有其他几种小沙漠龙纹蝰。这种蛇唯一的角是一个很好的特征,其他的同类蛇或者有一小簇小角,或者根本就没有。

15、龟鳖目

爬行动物中的龟鳖目由乌龟、甲鱼和水龟组成。它们的体形明显的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躯干宽短而扁,背部有一个骨质的甲壳,上面覆盖着角质鳞片。大多数龟的头、颈、四肢和尾都可不同程度地缩进坚固的甲内。龟鳖目既吃植物也吃小动物,大多水栖,少数陆栖。一般寿命较长,可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龟长寿的秘密

龟应该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了。科学家认为这与它性情懒惰、行动缓慢、新陈代谢率低有关,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龟的细胞繁殖代数可能是动物中最多的,龟的心脏机能也很特别,从活的龟体内取出的心脏有的竟可以连续跳动两天,龟类长寿无疑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但确切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乌龟和海龟

龟壳保护住它们的柔软的身体,使它们不受捕食动物和恶劣天气的伤害,同时,龟壳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大多数乌龟没有牙齿,它们靠长着尖角的上下颚来撕开食物。乌龟通常生活在陆地上,海龟生活在海洋中,鳖则生活在淡水里。它们均通过产蛋生育下一代,地点往往在沙地或别的动物的洞穴中。乌龟可以活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