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20151300000061

第61章 让中医药自主创新走向世界——国家宏观战略建议(4)

中围是中药生产的大国,中医药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奇功效,在我国流传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以哲学辩证的外壳,包着科学文化的内涵,因人而异的辨证施冶哲理,符合全球医药发展的需求,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当前,应当从大健康角度来认职中医与产业的未求发展,中医药市场大有可为。中医药历经多年的艰难,终于被国际市场接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消费观、医疗观、发展观的转变,对药品、保健品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当前,世界医药的发展,呈现出重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势头。医疗界面临着从冶疗到防治的转型,全球的医药制造又回到对植物分子重视的时期。两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人类个体差异,研究对疾病的防治方法与治疗效果,这与中医治病的哲理不谋而合。可见,中国古文明的文化有其超前性。前不久,我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首届国际中药会议。会上,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员,交流了对中药研究的成果,美国宫方人员和FDA成员也做了专题报告。一幕幕热烈的发言和讨论场面,一个个尖锐、深入的提问,一项项研究成果的发布,使我看到在21世纪的国际医药市场上,中医药要唱主角了!

本届会上,美国FDA发言人认为,生产保健品,以植物为目标是可行的。要承认草药混合物的作用,并准备以数据为基础,对草药进行试验,进行临床验证其结果。特别提出对中草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标准化的要求。目前,他们已采取了第一个步骤,颁发了关于草药指导大纲,要以长远的目标来开发草药,并希望中国的中医药精华,与世界同享。可见,中医药已逐步被美国官方和消费者所接受。

据了解,世界上80%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依靠草药来防治疾病和保健,美国国家食品皇品管理局发言人指出:中草药价格便宜,毒性小,副作用小,60%,抗癌药中有草药成分。为此,美国于1990年通过17营养标签和教育法的法律,1994年到2000年,营养补足品的市场销售额已从10亿美元增长到50亿美元。目前,美国人已有30%在吃草药与保健品,可是,市场上冠得缺少植物性药品和保健品。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医学院已开办了传统医学的专业课堂。

获悉,德国对草药的生产研究已有较完善的规则,并早已开始以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将草药制成的药品推向国际市场。据了解,仅以贯叶连翘为原料,生产出抗忧郁症的药品,市场销售额从1995年的几百万美元,1999年已达1.5亿美元。

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对中药拓展国际市场早已着手研究,他们从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顺应市场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俄罗斯一位科学家,以中药为基础,与现代化基因科学相结合开发出的产品,已在21个国家注册了专利;新加坡针灸协会负责人日前专程来京,聘请愎针创始人前去举办3期培训班进行讲课,并商谈长期合作事宜:马来西亚以10多种天然名贵植物配制的糖仙泰健康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十分畅销,中国的经销权,被…客商用1000万元购买后,产品在国内十分紧俏。据了解,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员,正以不同的方式,抓紧研究、开发和购买专利产品,向国际市场推出中药拳头产品;澳大利亚政府已将中医药行业列入合法经营之中,相应的政策已出台。国际医药市场的信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向,使许多国家都看到了中草药市场的前景,各自的具体行动,说明了中草药市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国的中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努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之中,共同培育中医药产业的成长。

二、国际市场上对中草药有了认识,激烈的竞争已开始,具有实力的国家介入了竞争。

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6%,这与中国中医药的潜在优势和几千年所形成的实力极不相称。分析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关键是行业发展不规范,无亭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产业的合力,亟待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与扶持,帮助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例如:

中医药的现状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较大,对药品中的有效成分缺少科学的依据;许多中药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化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标准、质量、标签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滞后,新药开发力度不足,引导市场和消费的产品奇缺;中药配方剂型没有按国际市场要求,传统的方剂国际市场难以接受。

中药科研与生产脱节,缺少有力合作,成果不能很快转化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尤其是中医药行业中,很少有人顾及专业与前沿学科的接口工作,复合型人才奇缺,影响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由此可见,中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只有用科学和临床的方法来证明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中国政府将中医药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把中草药融于大健康产业和保健系统之中,成为西方国家医疗制度的组成部分,:才能有利于进行全球化的市场销售,拓展国际市场。

三、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做法:1.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当从国家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纳入到国家“十五”规划…针对罔际中草药市场的发展与需求,结合中医药行业现状,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求得快速发展。

今年初,针对国际中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现状,出于社会的责任感,我们主动提出申请,由人民曰报社公关信息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承担单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相“中药现代化推进战略”研究。该项目在总体策划时,突出以“宏观着眼,微观人手”为宗旨,提出了中医药拓展国际市场的思路。

2.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规范管理,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日前,中草药行业规范化的标准较差,其中原由较多:(1)体制问题:政出多门导致管理无序,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了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脱节,许多行业发展的交叉问题难以解决,也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政策调控,支持和推动产业发展。(2)企业问题:许多企业对国际市场信息滞后,对标准化的认识不足,难以按国际市场的规范化要求,开发产品与拓展市场。有些企业有发展实力,但是,企业领导缺少前瞻目光与魄力,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有的企业领导具有超前实力,却无经济实力去求得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各方面都具备的企业,实在为数太少,造成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3)国家有关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科学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宏观与微观不能协调发展,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3.从长计议,循序渐进,快速发展。

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医带药,全面拓展国际市场。国家有关方面应当尽快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具体根据:中医药产业的宏观政策与微观发展:当前措施与未来发展:野生采集与种植培育;普及推广与科学研究;药源种植与科学研究;药品生产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结合中医药的传统性与国际性、历史性与科学性来制定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近期战略:

目标: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力求见实效。

措施:把中医药产业拓展国际市场与国家发展中两部地区结合起来;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中草药种植、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结合起来;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特色中药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将中医药采集、保护与基地培植结合起来,力求一举几得的效果。

与此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进行中药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体分工:将中两部地区作为国际市场的中草药药源基地和中草药中间体的提取基地;利用东部和部分中两部地区的原有药厂作为中药产品加工基地,减少重复投资建厂,进行中药产业发展中全面大合作;发挥香港信息快、渠道畅、资金雄厚的优势,将香港作为中药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以大陆作为香港发展中医药市场的腹地,相互配合,进行合理分工;将美国作为科研合作与国际市场拓展的集散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国际化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各国和各区域优势,共同为全球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平台,走出一条国际间的竞合之路。

中药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健康规范之道,切忌各地不讲求实际,不按市场规律.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只有以责权利的合理分工,也可用股份制的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当前,只有通过全面分析,看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才能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合力,有效地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应战WTO的到来。

中期战略:

目标:中医药拓展国际市场初见成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措施:(1)以团队作战的方式,以医带药的战术;以点带面的策略,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争取得到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具体的做法:将疗效显著、具有特色的名中医组织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的放矢地逐步建点为各国政府要员服务,以实际疗效求得各国政府的支持与认同,最终达到建立国际连锁治疗中心的目标。继而,广泛推动以医带药的具体动作,让更多国家的人民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通过运用中医药的特色与实效,快速拓展国际市场。(详细措施略)

(2)培育中药拳头产品、发展与组建具有实力的中药集团,以点带面,拓展国际市场,培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创新的观念形成新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人才培育、药源基地建设、产品生产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远期战略:

目标:中国成为中药种植、研究、生产、鉴定、市场推广等一条龙的世界中心,推进中医药拳头产业的决速发展。

措施:有的放矢地充分发挥中国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实施国际的分工与合作,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增强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力,使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前场竞争中成为拳头,逐步以实力形成国际中心。(详细措施略)

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郎崔秀芝

2001年元月2日

我与崔老师是老朋友。她是我们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的特聘顾问。在她身上,总是有那么一股子认真执著的劲儿,她认准了的事,非做成不可。中医药战略发展的策划就是一个例子。

她的策划,很有中医的味道。首先是“整体观”。她总是能在世界、国家、行业等诸多纵横交错的参数中找准项目的空间定位,又总能在历史、现在、未来的连线中找到项目的时间坐标,从而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关照。比如:一般人只看到了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一面,但很少能看到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最容易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谁接受了中医药就是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因此,中医药是中同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崔老师指出:“当前,以西方思想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与之抗衡。将要失去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还将失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机遇。”若非高瞻远瞩岂能看透?其次是“辨证论治”。

她很善于因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宏观着眼,微观人手,强调个体化,强调个性化。如在中医药如何作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整体策划中,她凭借作为新闻记者所特有的敏锐,洞察到当今中医药现代化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医药分离。即许多高精尖的现代化手段,研究的是“天然药”,而不是中药。

中药的使用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离开了就不是中药,就不是中国的日粹了。所以,她大声疾呼:必须以医带药!再次是“未病医学思想”。她的策划总是带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她之所以选择了中医药的策划,是基于她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战略分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决定一个行业前景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而在中国诸多行业中,真正能够称得起具有强大自主创新的行业实在不多,中医算是一个。它的先进的理念、它的几千年人体实践所获得的疗效、它的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与当今高端科学技术的融合,必然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自主创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看了崔老师的策划,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形式尚未明朗化,危机尚未出现时,她已经在着手在治理了。难怪业内的人多说她是大手笔。

点评人:仝小林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交门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与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