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82

第82章 向上司借一个枕头

陈潢,是康熙朝人,白衣书生。

陈潢没考上学,但是,他知道自己很有才能,想露一手,青史留名。他最擅长的,是治水。他这人,不同于当时的读书人,坐在书房中,八股文背的哇哇的。他重视实际,爱读课外书,尤其是有关水利学的,而且,还自费出去考察,去了河套,去了黄河上游。

可惜,这些,考学时不考。

陈潢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出来,结果都很十悲催。

他摇摇头,想出了一个办法。

当时,黄河屡次决口,洪水泛滥,康熙很不爽,不爽的后果,就是派出治水大臣,去治理黄河。这人,名叫靳辅。

靳辅,可是当时有名的水利专家,一流治水高手。

靳辅上任,一路沿着黄河朝下游走去。当然,古代官员,出去的时候,有时捎带着看看山,赏赏水,吟吟诗。靳辅嘛,也不能免俗。那天,他来到邯郸,邯郸有个著名景点,叫吕祖洞,唐传奇《枕中记》,就是以这为背景诞生的。故事中道,有一个卢生,上京赶考,在邯郸邸舍,遇见一吕姓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他枕着枕头睡去,在梦里当官做宦,出将入相,得以实现生平抱负,醒来之后,竟然是一个梦。

靳辅也是读书人,当然也知道这个故事,就去看看吕祖洞。

在道观的墙上,他看到一首诗,写道:富贵荣华五十秋,纵使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要与先生借枕头。诗歌结尾,署名诗人姓名——陈潢。

诗中意思,不言自明:我有满腹才能,可以经国济世,可是,而今落拓不遇,别人嘲笑卢生,我还羡慕他呢,如果哪位先生能借我枕头,我也会施展自己的抱负的。

靳辅觉得,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人是个人才。

墙上墨迹淋漓,想来那人没走远,靳辅忙让手下人去寻找,不一会儿,一个落拓书生出现,正是陈潢。

靳辅当即邀请他,和自己一块儿去驿站聊天。

面对当时一品大员的靳辅,白衣陈潢,毫无拘束,侃侃而谈。他故意问道:“不知大人出京,所为何事?”

靳辅告诉他,自己此次出京,专门为治理黄河而来,只是一路忧愁,不知该如何着手才好。陈潢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马滔滔不绝,拿出自己治水想法,包括“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方法,包括“彻首彻尾”的治理方法,甚至提出“统行规划、源流并治”的方法。这些,都被后世所用。

靳辅听后,大喜过望,站起来拍着他的肩道:“先生不是要枕头吗?我借给你!”

于是,陈潢正式受到聘请,成为靳辅治水幕僚,他不只是摇着羽毛扇,出出主意,而是亲自下去,考察,规划,提出建议。对于陈潢的意见,靳辅言听计从,“凡辅所建白,多自潢发之。潢佐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之,有所患必推其致患之由”。千年泛滥的黄河,第一次听从了人的意志,温顺如处女一般,以至于“海口大辟,下流畅通”。

康熙听说黄河治理成效显著,十分高兴,巡视后问靳辅:“孰为汝佐?”

靳辅赶忙回答,治河成功,都是因为陈潢的作用,并详细讲叙了陈潢在治河过程中,是如何的身体力行,如何废寝忘食。康熙即日下令,授予陈潢佥事道衔。

历史,记住了陈潢的名字,也记住了陈潢的功勋。

历史,更记住了靳辅的名字,还有靳辅的品德。

陈潢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才,还得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会借来上司的枕头。

靳辅的事例告诉我们,做为上司,发现人才,要大肚能容,能借给他们枕头,让他们凸显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