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53

第53章 钓鱼城奇迹

钓鱼城是一个神话。

当年,蒙古铁骑挟战神成吉思汗死后余威,东征西讨,几无对手。因而,产生一句谚语——蒙古兵上一万,天下无敌。他们击西夏,破金军,走花辣子模,征俄罗斯:长剑所指,天下惊心;号角声声,历史震动。

可是,在一座小小的城下,蒙古铁骑所创造的神话,灰飞烟灭。

蒙哥汗即位后第七年,在自己亲自率领下,元军分兵三路,直下江南,兵锋甚锐,一时无两。这次出兵,蒙哥汗可以说是势在必得,国中精兵,抽调一空,军中名将,无论哪一个站出来,都是历史天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将星。

蒙哥汗也发下誓言,不下江南,誓不挥军。

蒙古军采用的战略是,占领四川,然后取高屋建瓴之势,沿长江上游,顺流直下,直取偏安一隔的南宋都城——杭州。

蒙古前锋著名勇将汪德臣,谋勇兼略,一路战胜攻取,直下成都、绵州等处,沿途宋军不是战死,就是败走。一时,四川全省岌岌可危。

四川一下,江南再无险可守。

然而,一个弹丸小城,终于挡住了蒙古军的铁蹄,让草原健儿们的吼声变得暗哑无声,让马背上的勇士黯然失色。蒙古人,遭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金鼓不鸣,刀枪无色,士气不振,三军无语。

这个城,就是宋朝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钓鱼城。

面对这座挡在铁军洪流前的小城,蒙哥汗用尽了当时攻城所能用的各种办法。首先采用劝降的方法,可是守城将军王坚不吃这一套,将劝降的叛徒杀掉,且明明白白告诉蒙古军,这儿只有守城的将军,绝没有投降的将军。

蒙哥汗呵呵一笑道:“好吧,那就让合州在蒙古勇士的面前战栗吧。”

蒙哥汗采取了围点打援的办法,把赶来援助钓鱼城的宋军一支一支吃掉,然后十万大军围住钓鱼城,日夜攻打。

此时的蒙古军,通过数十年的征战,战争技术高超,无论步战、马战,还是攻城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可是,半年过去,钓鱼城岿然不动。

此时,又遭流行病,蒙古军更是死伤无数。

蒙古军前锋汪德臣大怒,驰马上前,挥剑闯阵,亲自当了敢死队员,向城头扑去。结果,被城上飞下的巨石击中,被救回营,不久呕血而死。

蒙哥汗面对良将毙命,士兵殉身,又是气愤又是忧伤,竟抑郁成疾,不久病死军中,用驴车驮回。元军南征,堂堂皇皇而出,垂头丧气而归。

此一战,毙大蒙古名将多名,且致死其一代国君,更伤亡壮士数万,被蒙古军视为奇耻大辱。

钓鱼城,更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延续了其二十余年命运。

而且,不止如此。以后,钓鱼城成为四川锁匙,元人断了由川灭宋想法,从襄阳渡江,灭掉南宋。宋亡后年余,钓鱼城仍据险抵抗,奉宋正朔。

这在军事史上,属于一个天大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实现,不是当时的守将王坚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防守四川的数任官员辛苦创造。

原来,从1243年始,钓鱼城的修筑,已被提到记事日程上。

当时,蒙古军已占领江淮以北,更是派兵连年攻占四川郡县。守川,就是守宋,本看这个念头,宋廷任命当时的名将余玠任四川最高政府首脑。余玠到了四川,鉴于四川及国家形势,准备将州府所在地迁移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可是,一时又无处可迁。

这时,蜀中有兄弟二人,都是白衣之身,极具文武才,一个叫冉琏,一个叫冉璞,被余玠请来,请他们给以具体规划。

冉琏与冉璞接受任务后,关门闭户,坐于房内,以土堆山,以白粉画地,长达几个月,终于拿出一份建城规划图,放在余玠面前。余玠见了大喜,并以冉琏兄弟为总设计师,即日动工,开始州府新城的建造。

这个计划刚开始实行,所有州府官员极力反对,余玠愤怒地道:“此城若成,国家得安,大家不同意,那么责任就让我一人负好了。”

钓鱼城,修筑于嘉陵江边,位于重庆上游仅几十公里,是重庆城的北方屏障,因城池依钓鱼山而建,因此得名“钓鱼城”。它依山面水,有险峻高固的内城、外城,有八座堡垒式城门,“炮石不可近”,“梯冲不可接”,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钓鱼山四周,高山险峻,数十山峰拱卫,当时,冉氏兄弟在每个峰顶上面修治城堡,沿山以石为墙,将这些城堡连贯为城。山中泉水丰沛,筑坝成堰,蓄水为塘,和平时节,种稻养鱼;作战之时,供给水源。

钓鱼城建好不久,冉氏兄弟因劳累过度而死。

余玠不久也病死。

余玠死后,王坚继任。此时,国势一日日衰败,蒙古一日日强盛。为防蒙古入侵,王坚在城墙以内,广开土地,鼓励耕耘,百姓们忙时耕种,闲时练兵。钓鱼城防守几乎做到了何人守何处用何器械这般细致规划。

钓鱼城,建造于1243年,到1278年,由于宋朝已经灭亡,城内军民才投降元朝。在元军进攻下,钓鱼城屹立不倒达三十六年,可谓铁关,也可谓创造了战争奇迹。

当然,奇迹,绝非产生于幸运。如果说它是花朵,那么,催开它的甘露,就是汗水。钓鱼城奇迹,就是几代人汗水浇灌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