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23

第23章 赵普的失误

赵普是宋代开国宰相,老来曾经有言,平生只读一部《论语》,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助太宗致太平。话说得很谦虚,但更多的,则是一种自豪,一种功成名就的得意。

翻阅历史,做为一代名相,小处自不待言,大的贡献,赵普无外三件。

其一表现在陈桥兵变中,出谋划策,助成赵匡胤黄袍加身。其时,是公元960年,一代雄主周世宗刚刚离世,中原又成板荡:周朝少主以七岁小屁孩临朝;北方辽国虎视眈眈;国内军阀多怀观望;北汉政权,在辽的翼护下,没有一天忘记过夺取中原。此时,正所谓主少臣疑、四海汹汹之时,少有变动,世宗所开创的事业,又成泡影;中原,又会重新陷入战乱。立一有为之君,继承世宗统一大业,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实是当务之急。

谁能力挽狂澜,此时,很多人注目于赵匡胤。可仍有一些人心怀犹豫,难以定夺。此时,赵普站了出来,一番宏论,拔云见月,他说:“主少国疑,难以定众。点检威望素著,中外归心,一入汴京,即可正位。”一句话,给了众人一颗定心丸。抛开私心而言,赵普支持赵匡胤,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否则,中原统一,至少还得推迟一二十年。

其次,是杯酒释兵权,消除了军阀混战的隐患。节度使掌握兵权、财权,进而割据一方,自唐朝玄宗开其恶例之后,近二百年来,百姓受尽此害;国家,也因此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一个节度使,掌握一州或几州,甚至十几州军、政、财权,从而大权独握,生杀予奈,我行我素,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割裂山河。于是,分裂与统一的战争,一直成为唐中期到宋初的主要大事,处于战火频仍下的百姓,难以生产,生命无着,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有军阀就有战争,有一个节度使就曾堂而皇之地大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扫除一二百年来的军阀割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宋代就做到了。这和赵普的谋划有着紧密关系。建国之始,赵普就积极建议,并出谋划策,演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剧,即被后世史学家所积极称道的“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前一天,太祖和赵普在便殿乘凉时有一番对话。太祖道:“自唐季以来,八姓十二王,篡窃相继,变乱不休,朕欲与民休息,定一个长久计策,卿认为如何而可?”赵普回答:“以臣愚见,五季变乱,统由方镇太重,若将他兵权撤销,稍示裁制,何患天下不安?”一语中的,百年承平,由此奠基。赵普之功,可谓大矣。

其三是用人以才,直言敢谏。赵普有魏征风骨,能直言进谏。史载,赵普一日进谏太祖,奏章递上去,太祖不允,赵普就站在殿外不走,惹得太祖大怒,撕毁奏章,扔在地上。赵普弯腰拾起来,回家粘贴一番,第二天又送了上去。

太宗任用奸佞弭德超,误信并罢免了当时的名将曹彬,满朝没一个人敢为曹彬辩解。唯有赵普,奏章连上,替曹彬辩冤,方使太宗收回成命。

但是,做为一个国家宰相,赵普身上,又具有一个大臣所最不应当具有的缺点:贪财,受贿。

当时,国家禁止在秦陇一带贩运大木。做为一个国家法令的制定者,赵普知法犯法,私自让下属去采购大木,从中盈利。太祖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就准备罢免他的相位,由于别人劝阻,才隐忍下来。

如果说,这还不算严重的话,另一件,则简直可以称之为潜通他国了。

当时的吴越国,名为宋的藩属,实际是自成一国。为了本集团的利益,吴越王钱俶结好赵普,不但书信来往,而且屡次赠送东西。一次,太祖突然造访赵普府邸。赵普刚刚收到钱俶十瓶礼物,来不及收藏。太祖问是什么,赵普说是海鲜。太祖道:“海鲜必佳,何妨一尝。”打开,是黄灿灿的瓜子金。

太祖很不满,叹息:“他的来意,大概以为国家大事,统由你书生做主。”不久,就罢免了赵普。

后代的史学家评论这点,总认为是赵普读书太少,不通时务所致。这未免为迂阔之言。赵普不少见识,而且眼光独到,目光敏锐。他之所以受贿,倒不是读书太少,而在于私心太重。

宋代文官俸禄很优厚,一个宰相,更是不在少数。不知赵普要那么多东西,准备何用。更不知道他死后,可曾带走一文。但历史,却清清楚楚地记下了这两笔,让后世叹息不已。

人,无论怎样才能突出,一有私心,即落下品,即使能力如赵普者也概莫能外。后世公仆,实在应当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