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慧缘佛医学
20150700000059

第59章 肛肠疾病治疗法(2)

二、肛裂

肛裂是肛管部因肠燥血热便秘或肛道有慢性炎症等引起纵形创伤,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常见病的4.52%。患者常在大便时出现肛门剧痛、出血、便秘等症,要求专科诊治。

【诊查要点】

1.大便时肛门有刀割疼痛,便后常有小量鲜血流出,病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2.检查时常在肛管后中线上发生裂创,新鲜创面浅而细,鲜红色;陈旧性肛裂,创面较大较深,边缘发硬,多伴发外痔,创面呈暗红色。

3.诊断标准:

一度肛裂:创面边缘整齐、新鲜。

二度肛裂:创面较大,边缘增厚变硬欠整齐,有形成外痔的增生组织。

三度肛裂:创面较深较大,创缘组织增厚潜行,伴发哨兵痔或乳头肥大。

【治疗方法】

一、对症治疗

肛裂主要是便秘引起,因此通导大便,是肛裂对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便秘的治疗,是一项富有研究专题,这里仅举通导大便的几个方药:黄连上清丸5克,每日2次;麻仁丸5克,每日2次;五仁汤剂加味内服。

处方:郁李仁10克,甜杏仁10克,火麻仁10克,桃仁10克,炒枣仁10克,枳实10克,生川军5克,煎服。

秘结时间较长,积粪较多,可用盐水灌肠,开塞露注射肛内,挖除积粪等方法处理。局部以清创、消炎、止血,生肌药外敷,黄连膏20克或黄芩膏20克,生肌散5克,混合外涂。中成药如马云龙痔疮膏、洗必泰痔栓等也有一定效果。

二、切除、扩肛手术

适应证:三度肛裂,二度肛裂,肛门有狭窄,外痔已形成,对症治疗未能治愈时,均宜手术治疗。

禁忌症:与痔疮结扎疗法同。

手术前准备亦与痔疮切除结扎术同。局部或骶管麻醉。手术可分两种形式:(1)

病灶部切除,括约肌部分切开,使肛管扩大;(2)肛门左侧,截石位5点处,切断部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纤维,使肛管扩大三至四个指头,对肛裂病灶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切除部分纤维性变的组织和外痔。术后处理与痔疮切除术同。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5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每日礼拜心佛三次,念大悲咒三遍。

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名为“肛门痈”。由大肠湿毒凝结而成。本病化脓后或切开或自溃,均会形成肛门瘘。

【诊查要点】

1.皮下脓肿。发生在肛门附近皮下,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受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行走或下坐时疼痛更甚,全身症状轻微。脓肿自肛门周围皮肤溃破,可形成低位肛瘘。

2.直肠黏膜下脓肿。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尤为严重,虽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而肛门外尚无明显的红肿的现象,指诊时肛内触痛难忍,能触到明显的肿块。

3.坐骨直肠窝脓肿。有恶寒发热、头痛、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肛门胀痛严重,持续多天,彻夜不得安眠,伴有尿频尿涩、大便秘结等症,脓肿块往往由肛门后伸向对侧破溃后则常形成马蹄形高位复杂性肛瘘。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肛痈有红、热、肿痛、大便秘、小便涩,形寒发热,舌苔燥黄,脉洪数。可予清火解毒通腑,仙方活命饮合泻心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2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陈皮6克,穿山甲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皂角刺10克,浙贝母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节5克。如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小便涩热短赤加车前草、泽泻等。

二、局部处理

当病灶部尚未溃脓,可按外科疮疡同法处理。如外敷金黄膏,覆盖于病灶部,每日2次;局部热水坐浴,每日2~3次。本病一旦溃脓,应及时切开。由于肛门痈都有形成肛瘘的可能,因此脓肿的切开可分一次性手术和分次手术两种:(1)一次性切开,适用于肛门皮下脓肿和位置较低脓腔较小的直肠周围脓肿,可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在红肿的中心点切开排脓,病灶部分完全清除,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2)如果位置高,范围宽,不可能一次治愈,那么可以先切开排脓,待局部和全身症状解除,肛瘘形成以后,再行手术。

(3)无论一次手术还是分两次手术,切开后的创口,每日均需观察、换药。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5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四、肛瘘

肛瘘,是肛门痈的继发病,由于瘘道内有炎症性肉芽组织,肛窦部有原始感染病灶,因此它经常发炎化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必须进行切开、挂线等有效治治疗【诊查要点】

望诊:可见肛周有瘘口,一个或多个;指诊应检查瘘道的长短、粗细、行径及其内口部位,同时做肛门指检、银针探查,看是否能够贯通内口,亚甲蓝染色探侧内口是否存在,也可做手术前的病灶染色,必要时可做碘油造影和活检。

1.低位单纯瘘: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即肛门直肠环下方),内口在肛窦部位(齿状线附近)的单支瘘管。

2.低位复杂瘘:管道在外括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部位,外口和管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3.高位单纯瘘:仅有一个支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瘘管穿越肛门直肠环上方),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高位复杂瘘: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治疗方法】

一、瘘管切除术

适应于低位单纯性或低位复杂性肛瘘,以及高位瘘的低位部分。

手术方法:局部常规准备,1%普鲁卡因液局麻,而后用银针仔细探查瘘道,贯通瘘道的内外口,用剪刀沿银针将肛瘘剖开,并将管壁剪平成V型。

另一手术方式,将银针二端提起,沿瘘道两侧底部全部剥离。瘘道手术成功关键,不在于管壁清除得彻底与否,而在于有否残存支道和内口是否彻底清除。手术后创面,应仔细止血,外敷生肌散加油布加压固定。

二、肛瘘挂线疗法

挂线,对各种类型的肛瘘都有效,但由于挂线后的疼痛较切开为重,疗程较切开为长,因而适应证仅限于高位肛瘘的高位部分。

挂线技术操作,取银针在探孔上系丝线,而后自瘘孔慢慢探入瘘道,仔细寻找原始内口,拉出探针,丝线已由内口或外口进入瘘道,而后丝线的另一端嵌入另端的双股中,握紧前端丝线,用力由瘘口内拉出,这样丝线成圈,收紧,打上结即成。2~3天紧线一次。另一法是在丝线一端,系上一根橡皮筋,由另端瘘口拉出,而后将橡皮筋用力拉紧、扎住,橡皮筋可将瘘道慢慢剖开。

术后处理:挂线后,照常大便,便后温开水坐浴,伤口消毒,生肌散加油布固定。

术后要仔细观察创口,预防创面粘连,造成假愈合。如果挂线处疼痛难忍,应给予适量止痛剂,缓解疼痛。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5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每日礼拜心佛三次,念大明咒三十遍。

五、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多由于小儿先天不足,或急慢性腹泻,病后气虚;老年人长期便秘、慢性咳嗽、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因引起。发病率约占肛肠常见病总发病率的0.18%。

【诊查要点】

直肠脱垂,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直肠完全脱垂。其诊断标准,共分三度:一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约在1~2公分左右。

二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约4~5公分左右。

三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下脱,长度约在8~15公分左右。

在诊断直肠脱垂时,均需注明脱出长度。

【治疗方法】

首先必须杜绝各种发病原因,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咳喘等增高腹压的疾病,同时还要避免久坐久蹲厕所的习惯;儿童时期,尤需注意。在直肠脱出后,必须迅速复位,以防绞窄坏死。复位时用敷料托住直肠,用力向内加压,脱出的直肠,即能回位。小儿不肯合作,医者用手紧握二侧臀尖,向内加压,亦能复回,然后用绷带固定。

一、辨证论治

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炙升麻5克,柴胡5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大枣4枚。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气虚者,黄芪改用30克;如脱出的直肠有红肿疼痛,分泌物较多者,加黄连3克,泽泻10克。

二、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4克,每日3次。

十全大补丸4克,每日3次。

三、慧缘效验方

黄芪50克,津红枣500克,同煮,待枣子烂熟后,取枣子和药汤服,治小儿脱肛,有显效。

四、针灸疗法

体针取穴:长强、承山、百会。

耳针:直肠下段、臀区。

五、注射疗法

适应证:三度直肠脱垂,二度直肠脱垂,经中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者。

禁忌症:同内痔结扎疗法。

1.5%明矾液注射疗法:对一度、二度直肠脱垂,要采用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硬化剂的方法。术前清洁灌肠,黏膜面充分消毒,而后在直肠的左右前后四条纵行线上,分点注射5%明矾液,每个点注入1毫升左右,各点在平行线上,应有一定交叉和间距,点与点之间距离要在3厘米以上,直肠前方是前列腺、阴道隔相邻近之处,故对进针的深度和注药量的多少,要高度谨慎。

对三度直肠脱垂,可采用5%明矾液直肠周围注射。肛门外碘酒酒精消毒,局部麻醉,直肠内新洁尔灭液消毒,在距肛门左、右、后各2公分处,分别用封闭长针向直肠壁外方向刺入,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以明确和引导针头的方向部位。当针头进入遇到阻力时,已抵达盆隔肌,左右侧的针头,应偏向后半方向,用劲刺人,抵达骨盆直肠间隙,手指触及针头,在直肠壁外无误,掀动针头可移动自如,表示未误入腹膜,确定在骨盆直肠间隙内,回吸无血,即可将5%明矾液缓缓扇形状均匀注入,每点用量3~5毫升。

术后肛门直肠部可能有坠胀感,严密观察体温和血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中药清热消炎、西医抗感染等。如病情较重,注射药量较多,应卧床休息1周,给半流饮食4天。

2.50%葡萄糖注射疗法:高浓度的葡萄糖对肠黏膜有致炎结瘢的作用,适用于二、三度直肠脱垂。禁忌症:同内痔结扎疗法。待直肠脱出后,仰卧或侧卧,黏膜消毒,取.50%葡萄糖液,分别在直肠粘膜下层内左右前后均匀注入,总量视脱垂程度而定,最多可注入100~120毫升。注射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与注射5%明矾液相同。

六、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每日礼拜心佛三次,念大悲咒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