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反映为皮肤局部的改变,以及局部改变而产生痒痛、灼热、干燥、麻木等感觉。同时,由于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人的不同体质,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皮肤局部改变称为“皮损”,一般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皮损有: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节、风团、肿瘤等等。继发性皮损有:鳞屑、痂、糜烂、溃疡、瘢痕、苔癣样变等等。根据这些损害的表现和局部感觉,同时参考全身情况进行辨证,作出局部以及全身治疗,这就是皮肤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要点】
风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自觉症状是瘙痒,常为干性;皮疹游走不定;病位多在头面、上肢或泛发全身。日久风胜血燥,则皮肤干燥,抓破津血。如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之类。常用方如消风散,风胜血燥用四物消风饮。
寒寒凝气滞者皮疹多呈苍白色,如风寒型荨麻疹,常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
寒凝血淤者皮疹呈青紫色,如冻疮、雷诺氏病,常用方有桂枝加当归汤、当归四逆汤。
暑暑为阳邪属火;暑多夹湿,故具有火与湿的双重表现,常伴有口渴、困倦、发热等全身症状。如痱、疖、脓疱疮、日光性皮炎等。常用方如解暑汤。
湿皮损表现为水泡、糜烂、渗液、水肿。兼风则痒,痒而湿烂。兼热则皮疹红热。如急性湿疹、急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常用方如清热渗湿汤、除湿胃苓汤。
燥皮疹干燥、粗糙、脱屑、皲裂、毛发干枯;抓破津血,结有血痂。如干性皮脂溢出、神经性皮炎等。常用方如地黄饮、祛风换肌丸。
火皮疹欣红灼热;血热者则皮肤红紫,如丹毒、紫癜、各种急性皮炎,常用方如黄连解毒汤、化斑解毒汤。
疹皮疹多表现为皮色不变的结节或小囊肿,如皮肤纤维瘤、皮肤猪囊虫病、血管脂肪瘤之类。常用方如二陈汤(外科方有白芥子)、四海舒郁丸。
淤血斑疹、结节呈暗紫色,如结节性红斑、紫癜、癜痕疙瘩。常用方如桃红四物汤。
虫虫的概念比较广泛。如因虫直接引起的疥疮,因虫毒或过敏引起的如虫咬性皮炎、蛲虫引起的肛门湿疹之类。
禀性不耐指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可因饮食、药物、花粉、动物皮毛、肠寄生虫病等因素诱发。
临床上,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辨证论治。如荨麻疹有气虚不能固表症状时,则用生黄芪、党参以益气固表;多形性红斑有寒凝血淤症状时,则用桂枝、细辛以温经散寒等等。
皮肤病的皮疹及自觉症状,往往数种并存。因此,临床辨证时,常见风与湿相兼,或风湿热相兼等等,处方用药就要灵活配伍。
皮肤病症状不是固定不变的。早期表现为风与热的症状,后期可表现为风胜血燥的症状,治疗就要根据症状的转化而相应变化。
【局部药物治疗】
用药物直接进行局部治疗,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对许多皮肤病来说是很重要的。
不同药物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不同剂型也各有不同适应证。例如糜烂型湿疹,渗液甚多,如用黄连膏既不能吸收渗液,且阻滞热量蒸发,因而更加糜烂,如改用黄连水剂冷湿敷,皮疹就能很快干燥。
为了便于掌握外用药物的使用,这里将本手册中常用的各种处方,分别按剂型介绍如下:
(一)粉剂
制剂及用法: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掺布在皮疹上,一日数次。
作用:能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使皮肤干燥,增加皮肤的散热面积,而有清热消炎止痒作用;药粉掺在皮肤表面,可以使皮肤少受外界刺激,而起到保护作用;粉剂中常用药物多具有清热、收敛、止痒作用。
处方:止痒扑粉,鸡苏散(即六一散加薄荷、松花粉、枯矾散)等。
(二)水剂
制剂及用法:药物用水煎煮后,滤去药渣,待冷备用。一般做冷敷、冷浸用,亦可洗涤疮面用。
作用:1.用纱布湿敷能吸收渗液、脓液,并能软化和清洁痂皮,保护皮肤,减少束0激;
2.处方多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等作用;
3.冷用可吸收、蒸发局部热量,起到消炎作用。
适应证:各种急性皮肤炎症,有显著充血、红肿、糜烂渗液、感染化脓,或表面有痂皮覆盖者。
处方:皮炎洗剂、三黄汤。单味药可选用茶叶.蒲公英、虎杖、马齿苋、生大黄等。
(三)酊剂
制剂及用法:将药物放在酒精或白酒中浸泡一定时间后,过滤去渣,瓶装备用,涂擦局部。
作用:1.酒精或白酒具有清毒、止痒作用,并且渗透性较强;2.药物多具有杀虫、解毒、止痒作用。
适应证:1.瘙痒性皮肤病;2.癣病;3.各种慢性皮肤炎症。局部红肿糜烂者禁用。
处方:土槿皮酊、癣药水、蛇床子酊。
(四)油剂
制剂及用法:剂型的特点是一种流动的油液。一种是在麻油或菜子油中加入少量的药粉混合而成。一种是在菜油或麻油中加药煎熬后,滤去药渣而成。
作用:1.油可滋润皮肤、软化痂皮,并能促进溃疡、糜烂、皲裂的愈合;2.所有药物多具有清热、消炎、滋润皮肤等作用。
适应证:亚急性皮炎、湿疹及干燥、皲裂、鳞屑多的皮肤病。
处方:黄连油、紫归油。
(五)搽剂
制剂及用法:本剂是在水中加入适量药粉混合而成。因为药物多系不溶性,呈混悬状(故又称混悬剂),用时需加摇动,棉棒蘸药搽于局部。
作用:1.药搽在局部,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有清凉止痒作用,药粉附着在皮疹上有保护作用;
2.所用药物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作用。
适应证:各种急性皮炎,皮肤潮红或有丘疹及小疱的皮疹。糜烂、渗液、结痂者不适用。
处方:解毒搽剂,颠倒散搽剂,青黛散搽剂(即青黛3份,加冷开水7份)。
(六)浸剂
制剂及用法:用药物放在醋中浸泡,去药渣用醋,用时将患肢放在药醋中浸泡。
作用:1.醋有软化角质的作用;
2.所用药物多具有祛风、杀虫、止痒作用。
适应证:手癣、脚癣、甲癣。
处方:藿黄浸剂、鹅掌风药水。
(七)软膏
制剂及用法:中医所用的软膏,系用药物放在麻油内煎枯后,除去药渣,加蜂蜡溶化制成。或将药粉调在猪油中制成。现在多用凡士林调制。
作用:1.软膏作用持久,有保护和滋润皮肤、刺激肉芽生长,软化痂皮鳞屑等作用;
2.由于所含药物不同,作用也不同,如清热消炎、润燥生肌、杀虫止痒等。糜烂渗液多的皮损不宜使用。
适应证:溃疡,亚急性和慢性皮肤炎症,苔藓化的皮肤病。
处方:黄连膏、生肌玉红膏、疯油膏。
(八)硬膏
制剂及用法:将药物放在麻油内煎焦,除去药渣,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适量黄丹即成。将硬膏加热溶化后,摊在纸或布片上,贴在局部。
作用:黏着在皮肤上,使局部保持一定的温度,可使皮肤软化,促进慢性皮肤炎症的吸收。所用的药物多具有活血化淤、化痰软坚的作用。
适应证:慢性局部性皮肤炎症及囊肿、结节等。
入方:太乙膏、阳和解凝膏。
(九)糊剂
制剂和用法:将药粉用植物油调成糊状,涂于局部,如油少药多是与软膏类似。
作用:1.油能滋润皮肤,保护糜烂面,软化痂皮,药粉能吸收渗液;2.所含药多具有清热消炎、燥湿止痒作用。
适应证:皮肤糜烂但渗液不多的急性、亚急性炎症。
处方:青黛散、黄灵丹等加入麻油或菜油中调匀即成。
(十)药浴
制剂及用法:将药放在水中煎煮,除去药渣,乘热熏洗、浸泡局部或全身。
作用:1.热水浴可加强止痒效果,并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慢性炎症的吸收;2.祛风、杀虫、止痒;
3.清洁皮肤。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及荨麻疹,慢性的湿疹及皮炎,干性皮脂溢出,玫瑰糠疹等。急性炎症禁用。
处方:止痒洗剂、蛇床子汤、海艾散等。
(十一)烟熏剂
制剂及用法:将药物燃着,利用药烟熏烘局部。
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慢性炎症吸收;
2.杀虫止痒。
适应证:慢性局限性皮肤炎症。
处方:神经性皮炎烟熏药。
【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每日礼拜观音菩萨一次,上莲花檀香三支。
一、头癣
头癣系头皮和头发的霉菌感染,一般分为三种。白癣中医称“白秃疮”,黄癣中医称“肥疮”,黑癣无相应的病名,统称“秃疮”,俗称“瘌痢头”。
【诊查要点】
1.患者以儿童为主,有接触史。
2.白癣:头皮有灰白色圆形脱屑斑,斑上头发折断,参不齐,毛发根部有白色鞘围绕。于青春期多可自愈,秃发再生,不留疤痕。
3.黄癣:头皮有分散的碟形黄痂,中有头发贯穿,黄痂落后留有萎缩性疤痕,头发不再生长。边缘头发常不受损害。病变过程缓慢,常持续到成人。
4.黑点癣:头皮有散在的大小不等圆形脱屑斑,细薄的鳞屑不多,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故毛囊口的断发呈黑点状。
【治疗方法】
本病一般采用局部治疗,用一扫光、5%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涂局部。涂药前将头发剃光。用水洗净,再用淡明矾或淡盐水洗一次,揩干擦药,每日一次。约一周左右病损处的头发松动,用镊子拔除。以后每天换药时拔一次,拔得越彻底效果越好。
如病损面积大,拔发有困难时,可每周剃发一次,连续用药2~4周。
经常将毛巾、帽子、枕套煮沸消毒,防止再感染和传播。
二、手脚癣、甲癣
中医称手癣为“鹅掌风”,称脚癣为“脚湿气”,称甲癣为“灰指甲”。
【诊查要点】
1.损害位于足、趾间、手掌、指丫,呈慢性经过。
2.损害分为三种类型,各型可单独存在或并存。
糜烂型:好发于趾(指)间,皮肤湿润,表皮发白,痒甚。表皮搓去后,露出潮红皮面,渗出黄水。
水疱型:掌、趾发生小水疱,干燥后呈环形脱皮,可以融合成大片,境界清楚,痒感较轻。
角化型:掌、趾角质增生,皮肤干燥粗糙,附有鳞屑,冬季容易发生皲裂。
3.甲癣:多先患手足癣,继之指(趾)甲枯灰、增厚、变形。
4.足癣在夏秋季节,容易继发感染,起针头大至黄豆大的水泡或脓疱,脱皮,糜烂,渗液,皮肤红肿,瘙痒疼痛,可引起患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蜂窝组织等病。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水疱型搽土槿皮酊、癣药水。
角化型用藿黄浸剂、鹅掌风药水浸泡。甲癣亦用药水浸泡。宜在夏天治疗。冬天干燥、开裂、疼痛,涂雄黄膏、疯油膏、华佗膏。
糜烂型先用枯矾散、止痒扑粉扑撒指(趾)间及足趾,干燥后再按水疱型搽药。
继发感染用皮炎洗剂浸泡、湿敷,或用青黛散,黄灵丹麻油调搽。
为预防再感染,家人要同时治疗;注意集体卫生,不用公共拖鞋及毛巾;鞋、袜要经常清洗、煮沸或曝晒消毒。
二、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日六观想一次。
三、体癣
体癣中医称为“圆癣”或“体癣”,发生在臀股处的体癣,称为“阴癣”。由真菌感染引起。
【诊查要点】
1.损害为硬币形的红斑,边缘清楚,微高出皮面,在边缘上有针头大小丘疹、水泡、痂皮或鳞屑。有中心愈合向外扩张的倾向,形成环状。
2.在臀股部常呈大片,颜色暗红,因皮肤潮湿多汗,瘙痒较甚,并易摩擦发生糜烂。
3.多在夏季发作,冬季减轻或消失,着紧身不透气衣裤时,局部温暖潮湿尤易发生。
4.除头皮、掌趾外,全身均可发生。
【治疗方法】
一、局部治疗
搽土槿皮酊、癣药水,股癣可同时用枯矾散、止痒扑粉、止痒洗剂。如有糜烂先暂涂粉剂,后用酊剂。
二、慧缘效验方
谷树皮浆涂搽。浓醋涂搽。鲜土大黄根打汁涂搽,或用干根60克,白酒200毫克浸泡,用酒搽。
对贴身衣裤要经常换洗、曝晒、煮沸消毒,预防蔓延、传染。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日礼拜一次。
每日六观想一次。
四、花斑癣
花斑癣中医称“紫白癜风”,俗称“汗斑”。由汗衣经晒著体,或带汗行日中,暑湿浸滞毛窍所致。
【诊查要点】
1.多发于胸颈、肩、背等处。
2.皮疹为圆形斑点,略呈灰色或黄褐色,仅隐约可见,微微发亮,搔抓时有糠袱样细小鳞屑;亦有呈深棕色者。鳞屑脱去后,呈淡白色,因此皮疹颜色深浅相间,色同花斑。
3.无感觉或微痒。
4.夏季发作或加重。
【治疗方法】
土槿皮酊或癣药水搽患处,每日2~3次,持续两周。密陀僧散,醋调和,洗澡前用药搓擦患处。
贴身衣裤要勤换,并煮沸消毒,预防蔓延和传染。
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礼拜一次。
每日六观想一次。
五、脓疱疮
脓疱疮中医称为“天疱疮”,又因脓疱破后渗出黄水,又称为“黄水疮”。本病因感染夏秋季暑毒而生。通过接触可以传染。
【诊查要点】
1.夏、秋炎热季节发病,患者主要为儿童。
2.多生于颜面、颈项、四肢等暴露部位。
3.皮疹如黄豆大或更大,呈黄色或白色水疱,疱壁很薄易破;化脓后脓沉积在下半部呈半月形,周围有红晕,有不同程度痒感。疱破后黄水外流,结成黄痂,并引起接触传染。
4.附近淋巴肿大,严重者可引起全身发热。
【治疗方法】
一般只需局部处理。如有发热、口干、尿赤,或脓疱多、黄水淋漓、蔓延呈片者,须结合全身治疗。
治法:清暑,解毒,化湿。
方药:解暑汤加减。青蒿5克,银花、淡竹叶、黄芩、车前子各10克,连翘、碧玉散各15克,鲜荷叶1片。热毒重加黄连2克。
二、中成药
清暑解毒冲剂1包,一日3次。
银黄口服液1包,一日3次。
三、局部处理
皮炎洗剂煎水洗浴,清除脓痂,或用鲜马齿苋、鲜菊花叶、鲜丝瓜叶’鲜地丁’鲜蒲公英等,任选1~2种,不拘量,煎水洗澡。
黄灵丹、青黛散,用冷开水调成稀糊状,搽局部。
本病避免搔抓、摩擦,脓疱破后要及时把脓水清拭干净,以免传染。病儿接触过的衣服、玩具要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