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慧缘佛医学
20150700000044

第44章 骨关节脱位的治疗法(1)

三、佛禅疗法

5岁以上儿童可由长辈带领拜观音菩萨一次。

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或脱骱。为组成关节之骨骼失去其正常位置,引起局部畸形、肿痛和功能障碍等。

关节脱位绝大多数由外伤所致,少数系先天性中病理性脱位。本节重点介绍较常见的外伤性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外伤性关节脱位,合并有软组织的损伤,如果能够及时整复脱位,侧软组织损伤也能获得较快的恢复。如果拖延日期过长,超过两星期或更久,即成为陈旧性脱臼。

此时,血肿机化、粘连,肌肉挛缩,使整复大为困难。

中医对新鲜的外伤性脱位的治疗,具有操作简易、安全等特点,对于陈旧性的外伤性脱位,部分仍可用手法复位成功,可以减少病员痛苦和经济负担。但陈旧性外伤性脱位整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常较新鲜脱位及时整复者为差。因此,临床上应争取越早复位越好。

对合并有骨的脱位,在复位前后,同时要考虑骨折的治疗。

在复位成功以后,对于受伤的肢体,要给予一定时期的固定,并及时做适当的功能锻炼,以避免脱位的再发和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

复位后的药物治疗,可参考扭挫伤的药物治疗。骨折严重者,同时参考骨折的药物治疗。

一、下颌关节脱位

【诊查要点】

1.多见于老年人,中年人亦偶有发生。可因哈欠、喷嚏、大笔或进食时张口过大等引起。

2.下颌关节脱位可分双侧脱及侧脱两种。二者之共同症状为口半张,不能合、不能咀嚼,说话不清,部分病人因过于紧张,致口水不能咽下,而有流涎。

3.双侧脱者,整个下颌骨移向前下方;单侧脱者,下颌骨之一侧移向前下方,并稍向健侧歪斜。摸诊时可摸到双侧(或单侧)耳穴下较空虚,此系下颌骨之小头移向前下方所致。

【治疗方法】

一、患者坐低凳上,头颈稍向前屈,勿使后仰,可由助手扶住头部,或患者背部靠墙坐定,并嘱病员尽量松弛嚼肌。

二、口外复位法:术者站于病员面前,双手拇指按于下颌骨两侧下颌枝的后上,即髁状突的前部,其余手指托住下颌骨体部,二拇指先用力向下压,继用力推下颌骨向后下,双手第3、4指乘势上抬下颌骨的体部,即可获得复位。

三、口内复位法:术者用多层纱布包缠二拇指后,伸入病员口内,压住二侧臼齿的尽端,余指托住下颌骨体,术者二拇指用力向下向后压,用力要稳,余指顺势将下颌骨体端平,即可复位。在此同时,术者二拇指向两侧滑开,以防被咬伤。

四、复位后用四头带兜住下颌,在头顶及枕部结扎,固定1~2天,两天内禁食硬物,以防再脱。

五、单侧脱者,以一侧拇指用力为主。

六、病员患者反复发生下颌关节脱位,即习惯性脱位。可嘱患者用拇指的末节指腹部,在两侧嚼肌部位、下关穴、颊车穴周围,每日早晚自行按摩5分钟,可减少复发。

七、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礼拜心佛一次。

二、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由于肩盂平浅,活动范围大,因此,发生脱位的机会较髋关节、肘关节等为多见。多数因倾跌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间接暴力引起。脱位后的肱骨头,多移位于关节盂的前下方。

【诊查要点】

1.跌仆受伤后,患侧肩部肿胀、疼痛,如合并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时,肿痛程度更为严重。

2.由于肿痛及功能障碍,病员患肩常向下倾斜。

3.肿胀未甚时,肩部呈方形,肩峰下塌陷。肿胀严重时,仍可于肩峰下摸到空虚感,但“方肩”已难确认。

4.移位的肱骨头可在腋下或腋前摸到。

5.上臂轻度外展,肘部不能贴靠胸壁。

6.从肩峰至肱骨外踝的长度,患侧较健侧有增长。

7.肩部X片可以观察肱骨头移位的情况及有无合并骨折等。

【治疗方法】

一、外展索引整复法(卧位):患者仰卧手术床上,不需麻醉,第一助手位于病员健侧,用宽布带自患侧腋下兜过病员胸背部,由第一助手握住做反牵引。第二助手握住患侧手臂,对抗牵引下外展患肢至80度,并稍外旋,然后持续对抗牵引,用力需稳而够大。术者用手摸住肱骨头,注意肱骨头位置的移动,当对抗牵引之力够大,使肱骨头与关节盂已不相重叠时,术者即可将肱骨头推送人关节盂内,即可复位。

二、外展牵引整复法(坐位):患者坐于凳上进行,方法与卧位基本相同,唯第一助手不需宽布带,只需站于健侧,二臂分别绕过患者胸背部,二手在患侧腋下抱住病员躯干做对抗牵引即可。其余同(卧位)整复法。

三、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手术床上,患肩腋下垫以棉垫,术者立于患侧,用两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足抵于腋窝内(右侧脱位用右足,左侧脱位用左足),将患肢稍外展,术者手足起对抗牵引作用,通过持续有力的牵引,并以足根为支点,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

四、病员由于肩关节肿痛,周围肌群紧张,可导致整复困难,故在整复过程中,应引导病员尽量松弛肩部肌群,则整复易于成功。适当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也可使复位易于成功。

五、复位后,检查患肩,肩峰下最现丰满,可摸到肱骨头已处于正常位置,肘部亦可贴近胸壁。如做X线检查,证明已复位,同时可发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多数已获得对位。肩部外敷活血消肿药膏,患肢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固定一星期,然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六、脱位达两星期以上的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虽已显著消肿,疼痛亦已减轻,实则淤血机化,组织粘连,关节僵凝,整复困难。必须复位前做好反复多次的热敷和活筋动作,使关节活动度增大,粘连松解,软组织较松弛,然后在全麻下按卧位外展索引整复法复位,拔伸牵引的力量必须加强,并加做上举、前伸、回旋等动作,以充分拉开粘连,然后在充分有力的对抗牵引下,将肱骨头推人关节盂内。

七、由于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关节盂内充填有粘连物质,致有时在牵引下肱骨头已与关节盂不相重叠,仍不能用手推按复位,此时可加用“棍撬法”:用直径5公分的圆木棍,垫于腋窝下,将患肢在牵引下内由,可迫肱骨头复位。使用此棍橇法时,需注意两点:其一是首先要肱骨头与关节盂确已不相重叠;其二是圆木棍的着力点,必须在肱骨头部,不能在肱骨外科颈部,以免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

八、在整复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过程中,随时做x线透视观察,可增加安全性及成功率。

九、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患肢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四星期后,停止悬挂,并开始肩部功能锻炼。

十、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日六观想一次。

每日礼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