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20150000000020

第20章 百年空战(7)

电子进攻是指通过电子侦察和其他手段获取敌方的雷达通信设施的位置与信号频率等参数,采用反辐射导弹或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攻击,将其摧毁;或采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发射干扰信号和欺骗信号,使雷达或通信设施无法工作或找不到目标。更新的手段是用石墨炸弹破坏敌方的电网,或用微波武器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破坏敌方的电子设备。

战斗机上安装的电子自卫系统也是一种进攻性电子设备,它采用雷达告警接收机探测敌机的雷达信号,并用干扰机或施放箔条等方法进行干扰。

电子防御是指己方的雷达和通信等电子设备设计得尽可能不受电子进攻的影响,如雷达和通信设备采用频率跳变、提高电子设备的抗电磁脉冲能力等。

防不胜防的超视距导弹1987年,南斯拉夫空军向苏联购买了14架米格29B单座战斗机以及两架米格29UB双座战斗教练机,组成了在科索沃冲突中唯一与北约直接交战的第127战机中队。

1999年3月24日19时,一架巡逻战机的雷达发现了一批北约战机,并对最先看到的第一个目标发射了一枚导弹,但不久,这架米格29B的机尾就被北约的一枚导弹击中,飞行员弹射逃生。另一架朝向同一个机群准备攻击的米格29B,在还没有发现美军飞机时,机载雷达警报器就响起了受到导弹攻击的警报,但飞行员还没来得及采取规避措施就被导弹击中,连座舱罩都被震碎,而飞行员发现飞机居然还能控制,于是飞回机场迫降。

原来这些飞机都是被美国的F-15C和荷兰的F-16AM分别从10千米、18千米和30千米以外发射的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 AAM)击中的。

这种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性能,也就是发射后不需要战机对它继续加以导引,完全依赖导弹自身的惯性导引以及主动雷达导引,自行跟踪目标,载机发射后可立即脱离战场。加上AMRAAM发动机的冲量大,飞行速度快,缩短了被攻击的可利用的反应时间。

这样,虽然一般战机上都配备有雷达警报器,但雷达警报器只负责探测雷达波,去很难辨出这些雷达波是属于哪种威胁,战机收到警报后还需要花一定时间从上千万个脉冲中确定受到的是哪类攻击,而从在科索沃上空接连被击落米格-29来看,飞行员或者找不到目标,或者发现了目标,但不是时间太短,就是信号混杂无法分辨,无法及时采取对应措施。面对AMR_AAM导弹的投入使用,许多国家的空军飞行员被告知,只要对方飞机有发射AM-RAAM的可能,不管对方有没有发射,都要进行俯冲急转的闪躲动作。由此可以看出,AMRAAM之类的主动导引导弹对空战飞行员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垂直起降战斗机初露锋芒11982年4月2日,500名阿根廷军人登陆马岛。5月1日拂晓前,英军1架“火神”远程轰炸机从距马岛数千千米外的位于英国阿森松岛的基地起飞,对斯坦利港机场进行了轰炸,标志着马岛战争的正式开始。

清晨,10架载有炸弹和机炮的“鹞”式战斗机对古斯·格林和斯坦利港机场分别进行了低空轰炸,之后两艘英国战舰加入了对斯坦利港基础设施的轰击,它们从距马岛海岸约9.6千米处进行了炮击。

阿军在1982年5月1日几乎出动了其所有攻击力量。前两批战斗机在中空飞行,未能发现英军部队,在航油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不得不返回基地。第三批执行截击“鹞”式战斗机的4架“幻影”战斗机发现了目标,两架执行cAP任务的“鹞”式战斗机在空中机动能力上胜过了“幻影”,并很陕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两架“幻影”,第三架“幻影”由于耗油过多,不得不在返回斯坦利港机场时进行紧急迫降。阿防空力量误认“幻影”为1架进攻的英军战斗机,对其进行了有效锁定并将其击落,1名飞行员丧生。

当天较晚时候,两架部署于特里鲁机场的阿军“堪培拉”轰炸机试图对轰击斯坦利港的英舰进行攻击,被英军雷达探测到后,遭到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鹞”式战斗机的攻击,其中l架被“鹞”式战斗机发射的“响尾蛇”导弹击落,另l架则被“海标枪”导弹严重击伤,狼狈地返回机场。

阿军开始分波次派遣由截击战斗机掩护的攻击机袭击英国舰队,但是他的攻击机无法对英国防空力量形成优势。

在整个战役的绝大部分时间内,“鹞”式战斗机成为英军最主要的攻击和防御武器。“鹞”式战斗机虽然航程较短,但它可以在舰队上空进行40~60分钟的巡逻。阿军派往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在目标上空的停留时间最多只有5分钟,而“鹞”式战斗机的留空时间可达1小时并可在航母上进行快速加油。更重要的是,虽然阿军的“幻影”和“短剑”护航战斗机的时速可达2倍声速,但由于要消耗副油箱中的航油,因此在与只有亚声速飞行能力的“鹞”式战斗机进行对抗时,无法形成速度优势。

马岛战争中,可以直接在舰上起降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海岛作战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所以一直以来被美俄两国所仿效。

苏-27大战米格-2920世纪90年代,埃厄战争爆发,埃塞俄比亚向俄罗斯订购了8架苏-27战斗机,厄立特里亚也向俄罗斯订购了10架米格-29“支点”战斗机,两国还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网罗退役飞行员为其效力,梅津就是其中—位。

2000年5月16日,厄立特里亚空军两架米格-29高速逼近埃塞俄比亚,梅津驾驶苏-27带着僚机起飞迎战。

在巴德梅以西的空域,正当梅津睁大眼睛搜索着,试图发现任何可能出现的目标时,头盔耳机中传来了地面指挥员急促的声音: “目标在10点钟位置突然跃升,距离你机160千米!”

几乎同时,在梅津的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了两个高速向他移近的亮点。

“小心导弹!”耳机中僚机飞行员的喊声未落,一枚空空导弹就从梅津的右翼下一掠而过,但另一架米格-29发射的导弹却在僚机的右发轴线处爆炸,导弹的碎片使这架苏-27遭到重创被迫退出战斗,先行返回了基地。

很快,两架米格-29一左一右地向梅津的苏-27围了过来,并接连发射了两枚红外制导AA-8“蚜虫”空空导弹。

就在这时,急中生智的梅津向地面一处正冒着滚滚浓烟的废墟俯冲下去,两枚空空导弹在硝烟中迷失了方向,相继撞在了地面上,两架米格-29也尾随俯冲而来。

梅津又发现苏-27发动机由于大量吞烟已不能正常工作,并进入了极危险的失速尾旋,飞机高速向下翻滚着,离地面越来越近。

幸好,梅津在距地面只有400米处成功改出了尾旋,很快向上爬升,而两架米格-29却因发动机吞烟丧失了50%以上的动力,梅津迅速占据了有利攻击位置,毫不犹豫地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一枚AA-10c导弹呼啸着扑向了—架还在爬升中的厄立特里亚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立刻做出各种规避动作,但AA-10c像猎犬一样死死咬住了目标,最后在距该机的右发动机进气道约5米远的地方爆炸,飞行员跳伞逃生。另一架米格-29拼命逃回了厄立特里亚境内。结果这场在赤道上空发生的“兄弟”之间的空中搏杀,以苏-27击落米格-29而告终。

“沙漠风暴”的开路先锋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国开始实施进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作战行动计划。

凌晨1时,由美军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MH-53J特种作战直升机组成的直升机小分队从伊科边境的基地起飞,拉开了空袭行动的帷幕。直升机小分队的任务是要在伊军严密的防空网上撕开一个口子,保证空袭编队顺利突防。

直升机编队以222千米/时的速度,在15米的高度上超低空突防,航行灯全部关闭,无线电保持静默,所以伊军完全没有察觉。

在距伊军雷达阵地13千米处,“阿帕奇”直升机编队发现了目标,一枚枚“海尔法”导弹直奔伊军雷达阵地,其他直升机的机枪也一齐开火。仅仅4分钟,伊军的两个雷达站就不复存在了。

当直升机分队超低空返航时,数百架空军混合攻击机群从它们头顶越过,顺着他们撕开的口子,向伊拉克纵深阵地扑去。

首先,1架F-117A“黑色幽灵”隐身战斗轰炸机突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把1枚900千克的精确制导炸弹投到闹市区电话电报公司大楼屋顶的正中。此时时针正好指向凌晨3时整。

3时10分,紧跟在后面的由理查德·特里尼上尉指挥的8架F-15C,根据E-3的指引,用AIM-7M击落了第一架伊拉克的米格-29。

14分钟后第二编队的队长罗伯特·格雷特上尉驾驶的F-15C又用AIM-7M击落了两架伊拉克的“幻影”F1EQ,开创了海湾战争击落“幻影”机的先例。

17日下午,8架F-15c发起第二波攻击。在途中得到E-3预警机发出的警报“有两架敌机前来截击”,F-15C很快用雷达捕捉到了这两架伊拉克飞机,并在两架伊拉克飞机飞入AIM-7M的射程内时,用AIM-7M将它们击落。

这样在“沙漠风暴”作战的第一天有6架伊拉克战斗机丧生在F-15C之下,而且都是被远距离发射的AIM-7M击中的。

F-117A折戟沉沙之谜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第三轮轰炸中首次出动了F-117A,而在第四轮轰炸中一架F-117A就折戟沉沙,打破了隐身飞机不会被击落的神话。

此前F-117A飞机有着出动1300架次而未被击落的纪录,原因是经常改变活动规律,用其他飞机实施电子干扰为其开道。而在这次轰炸中,F-117A采用了基本相同的航线,而电子干扰机EA-6B和预警机EC-130H支援不到位,没能侦察到南联盟地空导弹的新位置,因此埋下了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由于南联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针对性措沲。

首先,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的夜袭是通过电子战手段捕获伊的雷达站、电子通信指挥中心等各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目标,而南联盟几乎不采用无线电通信方式,采用了隐蔽『生彳艮好的有线电通信方式。为避免暴露自身,南联盟轻易不开启地空导弹固定发射站,主要以火炮作为防空手段,辅之以机动性很强的移动式地空导弹。这样就使北约希望通过电子战把目标“逼”出来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迫使其把夜间空袭转到了白天,通过飞机自身的探测手段来寻找和摧毁目标,又增加了空袭的风险。

正是F-117A失去了夜幕的掩护加上没有电子战环境,它的隐身特性形同虚设,很容易被地面观察哨发现。

另外,南联盟把原本是固定式发射装置的萨姆-3(装在几辆卡车上)变成活动发射台,在F-117A活动航线排开等待时机,在转移阵地后又采用雷达不开机调试,使北约无法发现导弹的新阵地,同时沿F-117A活动航线布设了无源的人工观察哨和光电跟踪控制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地空导弹射击手通过雷达跟踪网发现目标后发射导弹,很容易遭到北约反雷达攻击机的袭击,而且F-117A也易于规避,但是这次F-117A正是被通往塞尔维亚沿途的目视和光学观察哨发现的,跟踪信息被迅速汇集后,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个导弹部队发射了装有60千克烈性炸药的导弹,正巧这架F-117A飞进了这枚导弹7米范围内杀伤区时,弹头被引爆、将其击落。

低技术的战术、快捷的反应能力加即兴发挥的综合结果就是击落这架F-117A的主要原因。

纵横沙场25载的F-117A“夜鹰”已老,美国总统布什于2007年提出,将52架现役F-117分两年全部退役。

在2007年10月29日的“夜鹰”25周年纪念日上,美国空军向“夜鹰”作了最后的致敬。

铺天盖地的空地一体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高技术武器和先进作战理论的现代化战争。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从1月17日至30日为战略空袭阶段,在这13天中,多国部队的飞机不分昼夜,轮番上阵,包括用B-52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在多国部队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伊拉克的军队已无还手之力。

1月31日,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为尔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

在这阶段,美国空军的A-10攻击机和陆军航空兵的AH-64攻击直升机成为对地空袭的主要武器。由于这两种飞机都是为专门对付坦克而设计的,因此被称为“坦克的克星”。

B-52轰炸机与A-10攻击机和AH-64攻击直升机联手作战,再加上F-15、F-16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和AH-1攻击直升机的助战,使伊拉克的地面设施和部队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

在长达38天的空袭中,多国部队动用了2790架固定翼机,其中战斗机和攻击机约占50%(直接载弹攻击的飞机占30%,空中优势和防空压制的飞机占20%),运输、加油、电子战和侦察等飞机占50%。

摧毁了伊拉克50%的一线部队、25%的二线和三线部队、1600辆坦克及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