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20150000000014

第14章 百年空战(1)

西班牙空中大会战1936年7月17日,西班才1日势力发动了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战争爆发时,由于叛军得到了德、意飞机的援助,使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的飞机损失惨重。共和国政府请求各国给予援助。

法国政府首先援助西班牙政府50架波特兹-54轰炸机,苏联也陆续提供了650余架当时苏联最先进的CB-2轰炸机、P-5侦察轰炸机和伊-15、伊-16歼击机。在西班牙南部上空,德、意、苏、法等国最先进的飞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会战。

反法西斯阵容的扩大,使德、意当局十分惊慌。德国组建了主要由空军力量组成的所谓“兀鹰军团”前往西班牙。“兀鹰军团”还不断将其新近研制生产出来的He-111轰炸机、Do-17侦察机及Me-109战斗机迅速运抵西班牙。意大利也将几个歼击、强击、轰炸、侦察航空兵中队交给叛军指挥。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多,质量的提高,空中作战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1938年7月的一天,苏联空军顾问普图欣得知叛军在加拉皮尼廖斯机场集中了上百架飞机,准备第二天对政府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空袭。

普图欣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他命令分散在3个机场的5个大队近80架伊-15、伊-16歼击机,在敌空袭前对敌实施反空袭。航空兵部队利用夜暗掩护,飞向敌方机场。

当飞机抵达加拉皮尼廖斯机场时,已是拂晓时分,开始对机场进行空袭。

机场上火光一片,半小时后,停在机场上的飞机大部分被击毁,叛军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再对政府军采取大规模空袭行动。

西班牙内战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各军事强国纷纷借此机会检验自己的航空武器装备,制定新的空战战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使用的容克系列轰炸机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肯定下来的;而Do-172、He-177、Me-109等机型则是通过这次战争的检验进行了改进。苏联空军也在此次战争中检验了自己的飞机,改进了战术,肯定了航空兵在支援地面作战和夺取制空权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兵力的原则。

“8·14”笕桥上空的搏杀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舰艇和部队连连遭到中国空军的攻击,日本海军急令驻扎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队立即出击。

1937年8月14日,鹿屋航空队组成18架96式陆上攻击机从台北起飞后,越过台湾海峡,飞过温州,直飞杭州笕桥上空。

机场上响起了空袭警报,尽管天空滂沱大雨不停,地面已成了“水上机场”,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毅然率领第4大队21、22和23三个中队的飞机一架接—架箭一般地冲上天空。

高志航和他的战友们驾机升空后,爬到3000米云层上仔细搜索,由于没有发现敌机,便随即找个云隙下降。不久,他发现了1架身涂迷彩的轰炸机。这架飞机双尾翼、双发动机,机翼和机身上印着太阳旗机徽。后边双翼间的大圆包里,坐着个日本鬼子,显然他也同时发现了高志航,正操纵着炮塔慌乱地转动着。高志航沉着操纵飞机,加快速度,占好了位置,向日机后炮塔机枪手扣动了扳机,几十发复仇的子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掀开了小鬼子的天灵盖。狡猾的鬼子企图钻人浓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再次按下了机枪的按钮,两道火舌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霎时间,日机像个火球摇晃着翻了下去。飞机坠地,所载炸弹轰然爆炸,烈焰上冲100多米。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的第—架日机。与此同时,中队长李桂丹率领两架僚机在另—个空域也发现了敌机,李桂丹与两架僚机相互配合,轮番发起攻击,尽管日机后座机枪手拼命还击,但瞬间便中弹坠毁。

钱塘江畔上空,留在空中巡逻的两个中队也在追歼逃敌,几阵枪声过后,3架日机拖着浓烟坠地。离首开纪录不到5分钟,又一架96式轰炸机被高志航击落。

“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以6:0的战绩首战告捷,大大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必胜信心。为了庆贺这空前的胜利,后来国民政府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正当战斗进行到紧要关头,李桂丹驾驶的霍克III的余油警告灯亮了,但李桂丹不顾个人安危继续追击日机,终于耗尽最后一滴油,飞机猛地一震,螺旋桨桨叶逐渐停止转动,李桂丹不得不退出战斗,利用高度向机场滑去。

血洒武汉上空1937年8月21日,苏联开始援助中国空军,到1938年2月,共援助作战飞机390架。其中,战斗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1938年2月18日,武汉地区晴空少云,日军开始了对武汉的大规模空中袭击。中午12时许,日军的26架战斗机和l 2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

日军用于这次空袭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都是刚刚装备部队的。

汉口机场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李桂丹急令第4大队所属的第21、22和23三个中队的10架伊-16和24架伊-15战斗机全部起飞,迎战日机。

集合在汉口上空的第4大队尚未编好队,大批日机已逼近武汉上空。顷刻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打响了。

第21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刘宗武组成的4机编队首先咬住一架日本96式战斗机。4个人驾机互相掩护,一阵穷追猛打将其击落。柳哲生随即又发现多架日机正在跟踪中国空军的飞机编队,他毫不犹豫地—个急转弯,调转机头,加大油门,咬住其中一架日机,一阵猛射,把这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这时,他的另外3名战友也各击落—架日机。

在第21中队与日机缠斗的同时,第22中队的伊-15机群也与12架日军飞机遭遇,日机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在战术位置匕也居主动地位。

面对不利形势,大队长李桂丹沉着冷静,指挥第22中队与日机周旋,一两个回合后,就形成了单机混战的态势。中队长刘志汉首先击落一架日机,其他飞行员也英勇作战,或智取或强攻,相继击落日机4架。

从孝感机场起飞的第23中队的8架伊一15战斗机编队在搜索敌机时,发现多架日机正向第22中队的飞机进行攻击,中队长吕基淳当即率机群向日机猛扑过去。一番混战后,第23中队也击落两架日机。

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双方几十架飞机混战在武汉上空。从高度几百米到5000米,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枪炮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整个空战历时12分钟,第4大队击落日机正好是12架,而第4大队大队长李桂丹等4人血洒长空。

哈勒欣河上空的拼杀1939年6月初,已霸占中国东北的日本调遣第6集团军对蒙古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并且动用了日军在伪满洲国境内的大部分飞机,很快夺取了哈勒欣河作战地区的制空权。苏联空军紧急动员,与日本航空兵为争夺制空权展开了较量。

6月12日,日军派出强大的机群对蒙军和苏军的阵地进行突击,苏军立即出动了60架伊-15战斗机截击,并很快击落了数架日军轰炸机。20分钟后,日军约50架战斗机加入战斗,并从高空向苏军编队发起攻击,冲乱了苏机的编队,双方开始单机格斗。空战规模越来越大,交战飞机达230余架。这次空中交战持续了整整8小时,苏军损失了34架飞机,击落击伤日机50余架。

从6月20日开始,苏军又抽调了8个大队200余架最先进的伊一16战斗机参战。装备了新式火箭弹的伊-16战斗机,参加战斗后不久便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6月26日,苏军出动了—个歼击航空兵团,共50架伊-16飞机对距中蒙边境60千米的日军干珠尔机场实施强击,在接近机场时遭到60架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伊-16战斗机在远距离发射火箭弹,日军飞行员毫无戒备,短短几分钟便有6架日机被击中。这次交战苏军以损失两架飞机的微小代价换取了击落19架敌机的胜利,夺回了哈勒欣河地区上空的制空权。

7月2日夜,日军1万余人偷偷渡过哈勒欣河,拂晓时偷袭了哈勒欣河西岸的苏军阵地。7月3日7时,苏军出动了200余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对日军夺占的阵地进行密集突击,突击强度远远超过了苏军的地面炮火,摧毁了大量日军临时构筑的工事,到5日凌晨3时,渡河日军已彻底被粉碎。

8月21日凌晨,日军出动了临时拼凑起来的40余架轻型轰炸机和少量重型轰炸机,在20余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苏军后方集结的重兵集团,苏军立即迎战,日军机群慌忙扔下炸弹返航,苏军航空兵在追击战中击落敌轰炸机10余架,战斗机6架。在哈勒欣河战役中,日军损失飞机660架,苏军损失飞机207架。

空爆炸弹炸日机1938年,中国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日本随即把重庆作为首要轰炸的目标。

1939年9月14日,“零”式舰载战斗机通过了日本海军验收,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对中国腹地进行轰炸的日本轰炸机机队护航的远程战斗机。

由于中国方面的飞机在性能上难敌日机,“零”式飞机的参战,使中国空军面临极大困难。

1940年9月14日,中国空军第4大队的19架伊-15和9架伊-16以及第3大队的6架伊-16,在重庆上空遇到了日本‘零”式战斗机机队的偷袭,尽管中国空军战士拼尽全力,但日军“零”式战斗机凭借其绝对的速度优势、火力和机动灵活性,很陕占了上风。这一战下来,中空军共计阵亡飞行员10名、受伤8名,飞机坠毁13架、受伤11架,损失之惨重可谓空前绝后。

空战后,有的中国飞行员采用过“撞机”式的自杀性攻击,然而并未成功,因为我机的速度、高度和机动性与日机差距太大,甭说相撞,就是“相遇”都很困难。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云南昆明空军军官学校的—位年轻学员阎雷提出—套空爆炸弹法:攻击队全部携带装有定时引信的炸弹,在敌人机群的上空实施投弹,形成一个既深且宽的空中爆炸网,使被笼罩住的日本机群无处藏身。空投的炸弹都附有一张降落伞,用以保持滞空高度,使自己的飞机尽早脱离爆炸区域。

—个星期之后,当一群日本飞机抵达万县上空时,6架经改装的伊-15立即起飞迎敌,所有飞机猛力爬高,尽力达到飞机的高度极限。

密集编队的日本机群黑压压地出现了,伊-15分为左右两个攻击小队,向日本机群靠过去,日机以猛烈火力射击,但中国飞行员沉着冷静地保持着航向。当到达200米的前置投弹点时,各机一起拉起投弹拉柄,满天的挂着炸弹的白伞从天而降,日本机队的上方顿时一片白光,紧接着四面响起不断的爆炸声,日本机群受到强大的冲击而东倒西歪,队形瞬间被打乱。早已等候在空中的另一中国空军机队立即冲上前去,对乱作一团的日本机群展开猛攻,击落了多架日机。

首次空爆攻击旗开得胜,此后,中国空军又多次使用空爆攻击法,打得日机闻风丧胆,在—个多月的时间里,只敢在重庆的外围地区骚扰而不敢空袭市区。

名垂青史的“飞虎队”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空军可供作战使用的飞机仅有90余架,能够作战的飞行员更是寥寥无几,国民党政府向国际社会请求空军支援,特别希望能得到美国的支援,并由中国航空委员会主席宋美龄亲自出面聘请了刚刚退休的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来华担任中国空军顾问。

陈纳德来到中国,一边参加宁、沪对日空战的指挥工作,一边负责中国空军的作战训练和发展建设工作。

1941年,美国同意出售给中国100架P-40战斗机,陈纳德立即从美空军后备役人员中招募赴华参战的志愿人员,于8月1日成立了志愿航空队,这就是后来使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

12月20日,日本10架轰炸机袭击昆明。只经过不到3个月训练的“飞虎队”起飞24架P一40迎击,尽管队员们初次参战精神有些紧张,但作战极为勇敢,一举击落9架日机,取得了首战9:O的辉煌战绩。

12月23日,日军以20架战斗机和54架轰炸机向仰光发动空袭,“飞虎队”升空后击落6架敌机,自己损失两架。

12月25日圣诞节,日军又出动了60架轰炸机和30架战斗机对仰光进行空袭。“飞虎队”起飞12架战斗机冲入敌机群,一连击落敌方15架轰炸机和9架战斗机,自己损失仅两架。在两个多月的仰光保卫战中,“飞虎队”参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而自己损失仅14架。

1942年5月初,“飞虎队”在中国空军的配合下,对怒江以西30千米长公路线上的准备渡江的日军地面部队进行了轮番猛烈轰炸和扫射,炸毁浮桥和架桥设备,击毁大量的坦克、摩托车、卡车和步兵,终于迫使日军向中国边境撤退。

缅甸失陷后,罗斯福总统决定将“飞虎队”并入美国现役空军。1942年7月4日“飞虎队”正式宣布解散,但是“飞虎队”的名字被永远地载人了中国抗战的史册。他们在7个月的浴血奋战中作战50余次,击毁日机299架,歼灭大量日军地面部队,“飞虎队”也付出了损失飞机73架、牺牲了22名驾驶员、被俘3名的血的代价。

此后,被编入美国驻华空军的“飞虎队”的大部分人马,继续为保护“驼峰”空中运输线而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