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20149200000021

第21章 绘画艺术(10)

托马斯·科尔(1801~1848)被认为是哈得逊河画派的创始人。重要作品有《卡茨基尔山中的日落》等。

杜兰德(1796~1886)也被认为是美国主要的风景画家,代表作品有《潺潺溪流》等。

乔治·英尼斯(1825~1894),他的风景画亲切感人,充满诗意。他在晚年被称为美国的“印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有《夏天的榆树》等。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界线,标志着美国艺术开始走向全面成熟的时期。

温斯洛·霍麦(1836~1910)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值夜——平安无事》、《海流》等。

艾伯特·赖德(1847~1917)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画家。赖德留下的重要作品有《阿登的森林》、《海上月光》、《白马上的死神》等。

19.十九世纪俄罗斯的绘画艺术

18世纪是俄罗斯历史的转折时期,在绘画中开始产生肖像体裁。

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

罗柯托夫(1736~1808)的作品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进入新的时期。他的《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等等许多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精神交往的要求。列维茨基(1735~1822)的创作是内心肖像进一步发展的体现。他为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的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是内心肖像风格成熟的标志,从而成为18世纪俄罗斯肖像绘画最杰出的代表。

俄国古典主义的形成比起欧洲整整迟了一个世纪。古典主义大师们大大丰富了俄罗斯造型艺术。他们巩固了素描基础,加深了对构图学的规律和理论的分析,发展了历史体裁。罗先柯(1737—1773)被认为是第一位著名的古典主义代表。他的名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选用古希腊史诗题材,通过作品内容宣扬古典主义所倡导的公民天职的社会思想。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

基普连斯基(1782~1836)是俄罗斯绘画中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他的优秀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使他获得院士称号。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绘画在革命民主主义者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大的、进步的艺术潮流。

巡回展览画派,简称巡回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

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错夫、谢洛夫都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他的作品《荒野中的基督》表达出巡回画派的启蒙主义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风景体裁发展迅速,并出现所谓“情绪风景”的作品。列维坦(1860~1900)就是确立“情绪风景”画的画家。他的《伏尔加河上的傍晚》、《金色的普辽斯》等作品都能表达画家特有的感觉。1892年他所作的《伏拉基米尔道路》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19世纪末20年代初俄国现实主义画派中最有成就的是谢洛夫(1865一1911)。他早期的肖像作品《少女与桃》和《阳光下的少女》立即引起人们的注视。在他创作的繁荣时期推出许多杰作,如:《叶尔玛洛娃像》、《彼得大帝》等等。

20.欧关的现代绘画艺术

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绘画,是指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的各种思潮和流派。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见于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以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被人们称作“野兽群”。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

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绘画与现代的分水岭。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思潮的总称。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主义思潮和流派。在苏联占主流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西欧和美国不少艺术家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写实的手法。

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1867~1945)是一位对无产阶段和人民大众寄以深厚同情的艺术家。他的一些作品描绘了法国无产者的斗争,如石版画《罢工》、《解放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美术界兴起“新现实主义”运动。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是现代文艺思潮的两大派别。它们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推进世界绘画取得更大的繁荣。

21.前苏联的现代绘画艺术

1922年,建立了“革命俄罗斯画家联合会”,画家们认为过去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符合一定的历史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新型的现实主义,他们倡导了“英雄现实主义”风格。这个联合会的成员有:布洛茨基、切普错夫、格列柯夫、格拉西莫夫、约干松等人。1923年巡回画派决定与革命俄罗斯画家联合会合并。

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年代,油画创作著名的有:普拉斯托夫的《法西斯飞机飞过之后》、尤恩的《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典礼》、赛·格拉西莫夫的《游击队的母亲》等。

战后年代艺术家们更多倾向于风格、体裁的发掘。如涅普林采夫的《战后休息》已逐渐把军事体裁转向风俗体裁。普拉斯托夫的《割草》、《拖拉机手的晚餐》《春日》等,反映了朴实、生动的农村生活。另一位别具一格的风俗画家丘依柯夫描绘吉尔吉斯故乡的《苏联吉尔吉斯姑娘》、《早晨》等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22.波斯和印度的绘画艺术

波斯人很早就生活在伊朗高原,他们有较高的文明层次,经过历史的陶冶和孕育,形成了有鲜明的独立特色的波斯文明。波斯美术对东方各国的古代绘画有较大影响。

从公元前3000~前2000年间,在伊朗高原曾有过许多王朝的兴衰。摩崖碑成为这些时期的重要美术遗物。这些摩崖碑的构图大多是胜利之王将敌人踏于脚下,由女神或男神给以祝福的画面。

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人居鲁士大王(前559~前530)开创了阿赫美尼德王朝。据现代考古发掘阿赫美尼德王朝的绘画作品,也具有相当水平,这里有涂上彩釉的克里芬瓦当、有翼母牛、武士行列图等。

公元226年,创立了萨珊王朝。在绘画方面,萨珊文化曾给予了东方各国绘画以不小的影响,不过存留作品甚少。曾在比夏尔尔宫殿遗迹发现了一件希腊风格的彩色镶嵌画,画中描绘了二十多个男女姿态。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古典艺术与佛教溶为一体。作品主要以雕塑为主,绘画方面,现今发现最早的是阿育王时代的石窟壁画。笈多王朝的石窟更为发达,阿旃陀石窟寺院的壁画群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阿旃陀共有30个石窟,其中只有一部分留存着壁画或装饰。早期的石窟壁画剥落,褪色十分严重;后期石窟(公元5世纪~6世纪)的壁面虽有不少剥落、残破,然而窟内侧壁、藻井、柱壁等都还有不少豪华艳丽的壁画。

阿旃陀石窟壁画的内容除了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以外,佛、菩萨尊像、供养人行列、散花飞天等都有许多精彩的作品。此外更有描绘后宫生活、祝福舞蹈、异邦人饮酒等世俗场面。对人物、动植物、几何纹样等的构成和色彩装饰手法都充满了天才的想象力。

23.日本的绘画艺术

公元385年佛教传入日本,在当时对日本文化艺术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法隆寺有一件叫做玉虫厨子的佛龛,佛龛侧壁面上的一幅漆画是《舍身饲虎图》。这幅画在黑漆的底面上,以朱、绿青、土黄三色制作,构图明朗,造型概括简练,对比鲜明,很好地显示了材料的特点,是日本早期绘画的杰作。

日本画家们将一些文学作品画成连续的故事性的长手卷,被称为绘卷物,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源氏物语绘卷》是绘卷物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多变的构图,巧妙地安排了各类人物和环境。人物、道具的勾勒和设色,显得华贵而真实,整个画面透露出装饰美。

公元15世纪,日本幕府尊崇中国宋、元文化,一时间,水墨画和禅宗文化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水墨画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画家和作品。如明兆、周文、如拙、三阿弥等等画家,留下了《柴门新月图》、《瓢鲇图》、《观瀑图》等传世精品。中国人民所熟知的日本画家雪舟等人在壮游我国名山大川之后,精进于水墨山水画,成为日本画史上一代宗师,被称为画圣。雪舟留下的主要作品有《长卷山水图》、《四季山水图》、《泼墨山水图》等。

公元18世纪后期,以京都为中心,日本的写生画派开始萌动和发展。开创这个流派的画家是圆山应举、松村吴春、伊藤若冲、长泽芦雪等。其重要作品有圆山应举的《雪松》,松树吴春的《柳鹭》等。

明治维新给日本近代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环境,在这前后,聘请欧美绘画教师和黑田清辉等日本画家赴欧美留学,开拓了日本西洋画园地。

锐意日本画改革的横山大川、下村观山、菱田春草等人开辟了日本画的新途。横山大观的《生生流转》、下村观山的《秋》、菱田春草的《黑猫》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本世纪初,从京都日本画传统和写生画派的摇篮里脱颖而出的桥本关雪、竹内栖凤、上村松园、川合玉堂、土田麦仙、神原紫峰等人的作品各具特点,优美的写实作风对近现代日本画有很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画家们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深刻教训表现出来,成为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作品。丸木位里、赤松俊子夫妇的《原子弹灾害图》深为我国人民所熟悉。

第五节 外国著名绘画艺术大师

1.达·芬奇:文艺复兴最高成就代表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大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在绘画方面,他把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绘画的表现水平,如他发展了“解剖学”这门学科,创造了“空气透视法”(也就是绘画中的“明暗晕染法”),这些都有助于写实绘画的发展。作为彻底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他是文艺复兴最高成就的代表,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早年从雕刻家、画家委罗基奥学艺,不久就青出于蓝。现有达·芬奇最早的作品是《受胎告知》(1472~1473)和标志着达·芬奇艺术风格成熟的作品《博士来拜》(1481)。《岩问圣母》标志着达·芬奇盛期创作的开始。1495至1497年在米兰为圣马利亚修道院饭厅所作壁画《最后的晚餐》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他成功地描绘了戏剧性冲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彻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蒙娜丽莎》(肖像画,1503~1506)是他另一具有代表性的名作,卓越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达·芬奇在美术理论方面也有卓越贡献,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理论,重要著作有《绘画论》,对西方美术的发展影响巨大。

2.拉斐尔:罗马画派最卓越的大师

拉斐尔·圣齐奥(1483~1520),出生于意大利的乌尔宾诺,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家、建筑师。罗马画派最卓越的大师,与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齐名,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他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那样深湛、含蓄和富于理智,也不同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那样雄伟、充满力量和激情,但却以甜蜜、秀美、宏大和完善的绘画技巧闻名于世,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画家。

拉斐尔早年从翁布利亚画派画家佩鲁吉诺学画,从老师那里吸收了敏感和抒情的因素,画面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早期代表有《圣母的婚礼》。在佛罗伦萨时期,他博采众长,尤其是吸收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使他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与佛罗伦萨画派的庄严、完整性融合一体,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使他的艺术日趋成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他画了一系列圣母像,并用世俗化的方法处理宗教题材,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完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著名作品有《金丝雀圣母》、《花园中的圣母》和《草地上的圣母》等。罗马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为梵蒂冈教皇宫绘制的三幅壁画:《教义的争论》(神学和法律)、《雅典学院》(哲学)、《帕那索斯山》(文学)等。除壁画外还画了许多独幅圣母像和肖像画。罗马时期的圣母像由早期平民母亲式的圣母转化为女王式贵族气派的圣母。代表作《西斯廷圣母》是他所有圣母像中最出色的作品,他把两种类型的圣母特征结合起来,创造了他理想中最完美的圣母形象,同时也是拉斐尔典范风格的完美代表。其肖像画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代表作有《教皇利奥十世像》、《自画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