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20149200000019

第19章 绘画艺术(8)

25.《青蛙蝌蚪图》:朴素的劳动者本色

[作品简介]

《青蛙蝌蚪图》是中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名璜,字白石,号频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木工,后结交当地文人,学习诗、画、书、印。中年多次出游南北,最后定居北京,直到逝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艺术欣赏]

齐白石爱画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如虾、蟹、小鸡、青菜、萝卜、青蛙等,给人一种亲切的生活情味。他在一幅《白菜辣椒》上题云:“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齐白石生长于农家,又有10年木工生活经历,他将朴实的劳动者的感情倾注于绘画创作之中。他的作品,不仅为知识阶层所欣赏,也为广大农民、工人所理解和喜爱。

在画史上,蝌蚪是少有人画的,齐白石却将这稚气而可爱的小生物引入画幅。此画画于一折扇扇面上。画家将笔蘸墨后,先落笔一圆点,顺势一拖,再转折几下而将笔提起,那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小蝌蚪便诞生了。然后将笔在水盂中洗淡,划出几根略分粗细的淡墨曲线,水就流动起来了。小蝌蚪头部墨中含水较多,落纸会产生一种晕化的效果,画面上四尾小蝌蚪在清水中游动的自由自在的顽皮神情,便呈现出来。但仅仅是小蝌蚪与水,画面还嫌单调,情节也欠生动。于是在扇面右边空白处,画家又画了两头青蛙,一浓墨,一中墨。眼睛注视着小蝌蚪,前肢收拢,后肢略张,似乎随时准备前往护卫。

26.《开国大典》:民族油画的力作

[作品简介]

《开国大典》是中国现代画家董希文(1914~1973)的代表作,这幅画创作于1952~1953年间。这幅画出色地表现了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艺术欣赏]

《开国大典》从画面上选取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镜头,借鉴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和民间艺术细加描绘。毛泽东处于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等其他十余位国家领导人站立在毛泽东的背后,置于画面的左侧。由于画家栩栩如生的刻划,使人们能一睹开国领袖们当时的英姿、丰采,重新体验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时的自豪、激动的心绪。画面的大半部分,从上至下平行地展现飘浮着白云的辽阔的蓝天、红旗招展的密集的游行队伍、宽敞的大道、城楼上的汉白玉栏杆和红地毯,气氛恢宏壮阔,显示出人民的团结和力量,以及新中国前景的光明、美好。城楼上四盏大红宫灯、四根大红柱子和广场上数不清的红旗呼应,左上方的黄色灯穗和右下方的金灿灿的菊花呼应,更使画面充满热烈的节日气氛。这幅油画富有民族风格,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第四节 外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1.原始的绘画艺术

原始时期,是人类绘画艺术的萌芽期。最杰出的绘画作品是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的壁画。最突出的是法国拉斯科洞窟及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原始社会中后期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的主要对象,以拉文特岩画为代表,它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人物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古代两河流域的绘画艺术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旧周和各层之问用儿何形装饰,很象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根据考古发掘,巴比伦城门墙上分布着横向排列的萤包、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身兽爪的神化动物。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

3.古埃及的绘画艺术

古埃及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统一以后,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古王国(前3000~前2300)、中王国(前2150~前1700)、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其绘画作品主要就是壁画。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

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

新王国时期,壁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它的内容多表现主人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

4.古希腊的绘画艺术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时期主要的绘画作品是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瓶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5.古罗马的绘画艺术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平面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与装饰纹样相结合,在繁琐而逼真的景物中穿插着人物活动,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又被称为“庞贝的巴洛克”。

6.早期基督教绘画艺术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耐《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7.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而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的国都,史称拜占庭帝国。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圣维他尔教室的镶嵌画具有代表性意义。教堂的主要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皇室参拜的行列,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人物被不成比例地拉长了,但显得非常肃穆、庄严。另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在构图上略有变化,但也显得宁静端庄,在服饰上充分发挥了镶嵌画的长处,显示出珠光宝器、织绵彩缎的华丽,也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梦幻似的神秘感。

8.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

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终于建立起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藉,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由于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在宫廷罗织了文人学者整理古藉,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藉插图艺术的发展。《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约800—810年),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

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期在绘画上的代表人物是奇马布埃和杜乔。奇马布埃的作品以壁画为主,保存下来的不多,他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

这一时期的另一重要画家是乔托,他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躯之一。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乔托的主要作品是壁画,乔托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一般技法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马萨乔。在美术史中经常提到他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这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画的壁画。

马萨乔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来画宗教题材。在佛罗伦萨画派中的重要画家还有透视学创始者之一巴奥洛·乌切洛,他的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被认为是运用透视学作画的典范。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桑德罗·波提切利。他一生主要在佛罗伦萨渡过,他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和《春》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艺术的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

达·芬奇(1452~1519)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重要作品有《岩间圣母》和为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所作的不朽名作《最后的晚餐》。1503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名作《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1506年达·芬奇再度回到米兰,在以后的年代里他还画了《丽达》、《圣安娜》等作品。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段华丽的终曲。

乔万尼·贝利尼(约1430~1516)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在晚期作品《神的欢宴》、《湖的圣母》中,他开始大胆地采用外光,色彩变得明朗鲜艳起来,流畅的线条富于音乐性,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丁托列托(1518~1594)在威尼斯画派中别具一格,他的艺术理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他的画也是具有规模宏大的构图,复杂激烈的人物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如《圣马可的奇迹》和《发现圣马可尸体》等,而在《银河的起源》中,丁托列托又巧妙地运用人物动态与画面光线的对比创造出生动欢快的气氛。

10.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

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艺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罗伯特·康宾(约1375~1444)和扬·凡·埃克(约1390~1441)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著名作品有《受胎告知》、《耶稣诞生》等。

胡伯特·凡·埃克(?~1426)和扬·凡·埃克兄弟创作的《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

尼德兰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并且受到人们的喜爱。昆丁·马苏斯(约1465~1530)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生动表现了银行与交易所。他常常与风景画家帕提尼尔合作,由后者画风景,他画人物,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家合画作品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