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20149200000010

第10章 音乐艺术(9)

15.西贝柳斯:芬兰音乐之父

西贝柳斯(1855~1957),芬兰著名音乐家,出生于芬兰的塔伐斯特胡斯。

西贝柳斯9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并经常在钢琴上创作一些小小的旋律与和声,渐渐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0岁时,他写出一首供小提琴和大提琴拨弦演奏的乐曲,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首乐曲。

1885年,西贝柳斯进入音乐学院。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89年至1891年,赴柏林和维也纳深造。1893年学成回国,担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教授。

西贝柳斯的作品具有十分强烈的芬兰民族气息。他从芬兰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提取素材,并广泛运用芬兰民族旋律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西贝柳斯作品中大自然的气息十分浓郁,听后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他的旋律迷人、流畅,人们。

听着他的音乐,就仿佛看到那冰雪弥漫的北欧风光。他的音乐使人仿佛置身在那苍茫无际的大森林和恬静清澈的湖泊之中,如诗如画,诱人神往。

西贝柳斯一生,对芬兰民族音乐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对于世界音乐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浪漫主义交响音乐的杰出继承者和捍卫者,他在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中,把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浪漫主义的丰富情感和强烈浓重的民族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独具一格,达到极其高超的艺术境界。

西贝柳斯留下的作品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7部交响曲:交响诗《芬兰颂》、《图奥涅拉的天鹅》、《冰川古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等。在世界乐坛上,只要提到芬兰音乐,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西贝柳斯的名字和它联系在一起。是他用出色的音乐“画笔”,描绘了芬兰的历史、传奇故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启发人民的觉悟,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西贝柳斯受到芬兰人民的崇敬。世界人民通过西贝柳斯的这些音乐,加深了对芬兰的了解。

16.理查·施特劳斯:交响指挥之王

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出生于慕尼黑。

理查.施特劳斯年仅4岁就学钢琴,还作了首圣诞歌曲。8岁又学小提琴。13岁,他就掌握了一些作曲技巧,先后写出了管弦乐《节日进行曲》、《小夜曲》和《管乐小夜曲》等。

1886年和1888年,他的两部交响诗《马克白斯》和《唐璜》先后问世,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此后,他又写了《死与净化》、《蒂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唐.吉诃德》、《英雄的生涯》等交响诗,两部标题交响曲:《家庭》和《阿尔卑斯山》,独幕歌剧《莎乐美》,三幕歌剧《玫瑰骑士》等。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在迈宁根乐队、慕尼黑宫廷剧院乐队、魏玛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歌剧院担任指挥或音乐总监,直到20世纪20年代。1933年,德国纳粹政府任命理查·施特劳斯为国家音乐总监。

理查·施特劳斯一生写有歌剧15部、芭蕾音乐三部、管弦乐数十首、室内乐及其它各种器乐曲几十首、歌曲上百首。施特劳斯早期创作18作品都具有较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但后来他在与指挥家彪罗和俄罗斯音乐家里特结识后,受他们的影响而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他开始向李斯特、柏辽兹和瓦格纳所倡导的“新音乐”学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在创作上进行了努力而大胆的探索和追求,试图以音乐手段去表现文学故事的内容和许多抽象的事物。他采用象征性的主题和变奏手法,对事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他的这种创作手法与柏辽兹交响曲中的“固定乐思”和瓦格纳歌剧中18“主导动机,相类似,但却比他们的手法更为新颖和细致入微。

17.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

尼科洛·帕格尼尼(1782~1840),继塔尔蒂尼之后意大利最著名18的小提琴家,出生于意大利。

帕格尼尼刚满5岁的时候,弹曼陀林。两年以后,又改学小提琴。与此同时,他还学习和声。他先后师从赛威多、柯斯塔的巴埃尔,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1797年,他开始在欧洲旅行演奏,足迹遍及奥、德、法等多国。人们为他那出神人化的、如同魔法般的演奏技巧所惊叹、佩服。他的演奏技巧大大超过了当时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围。由他首创的飞断弓、双泛音和大量复杂的双音及和弦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小提琴音乐的表现力,而他那火一样浪漫的热情和强烈持久的精力,更是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听众。

帕格尼尼不仅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大师,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早在8岁时,他就能创作乐曲,成为令人惊叹的神童。以后,他在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首小提琴协奏曲,24首小提琴随想曲,还有小提琴协奏曲《威尼斯狂想曲》、《摩西》以及《女巫之舞》、《无穷动》和多首小提琴鸣奏曲等等。此外,帕格尼尼还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吉他曲。

帕格尼尼对小提琴演奏艺术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大大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他的演奏艺术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柏辽兹、舒曼和李斯特等人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他之后,柏辽兹和李斯特对交响乐和钢琴演奏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些作法都与帕格尼尼的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

帕格尼尼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和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毕生刻苦努力,将小提琴演奏技术发展到了惊人的高度,而他也因此获得了“小提琴之王”。

18.亨德尔:管风琴演奏大师

亨德尔(1685~1759),德国著名作曲家,出生于德国的哈勒。

亨德尔从小就喜爱音乐。7岁时,他已弹得一手极为出色的风琴,后在察豪的精心教育下,亨德尔的音乐才华逐渐地成熟。他努力学习管风琴演奏技术的音乐理论课程,并写下了初期的大量作品。

亨德尔17时,开始担任哈勒一个教堂的风琴师。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一个学院里教授音乐课程。这时的享德尔已写下了几百部清唱剧了。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担任了当地一家歌剧院的小提琴手。此时他的第一部歌剧完成并上演了。1706年他在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1711年和1712年,他便成为英国音乐界的领袖人物。后来成为德裔英国作曲家。

亨德尔比较偏重于主调音乐。他喜欢创作戏剧音乐,曾创作了50余部歌剧。

后来他舍弃了歌剧创作而研究神剧,写下了大量神剧和清唱剧作品。这些神剧和清唱剧的剧情大多取材于《圣经》故事,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等等。亨德尔是一个具有顽强意志、正直而高尚的艺术大师。他的清唱剧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他的清唱剧借着英国人民熟悉的圣经故事,来歌颂英国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因而深受英国人民的欢迎,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明朗的色彩和整体的和谐,清新质朴而又非常简洁,尤其在多声部的运用中,摆脱了往昔的束缚,使复杂的多声部变得柔和温婉。他预示了另一个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