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20149100000050

第50章 抓住一切机遇经营市场

【历史追踪】

汉武帝在经营南越、东越、北部边疆、遺使出使西域的同时,也加紧了对西南地区的征服与开发。

秦汉时期,在今四川西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广西西部地区,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由于他们在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上与中原地区差别较大,所以,被称为“西南夷”。

西南夷中,较大的部族联盟有夜郎、滇、邛都、徙、莋都、冉、白马等,其中,夜郎最大。

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从南越王那里得知有个夜郎国,并进而了解到夜郎地处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直抵南越的都邑——番禹(今广州),夜郎国还拥有精兵10余万人。于是唐蒙向汉武帝建议:“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牁,出不意”。

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并任命他为中郎将,带领一千多人出使夜郎国,说服夜郎国王及周围的部族首领归附汉王朝,在夜郎国设置犍为郡。唐蒙组织巴蜀民众修治道路,修筑了一条长达两千余里、宽丈余的山道,自僰道直通牂牁江。这是汉武帝正式开发大西南的开始。

当时的西南夷相当闭塞,根本不了解汉王朝的强大。当唐蒙来到夜郎国时,夜郎国王竟然问他:“汉与我孰大?”唐蒙对夜郎王说,夜郎只不过比汉朝的一个县大一点而已,而汉朝的县有数百个。经唐蒙这么一说,夜郎王才觉得汉朝实力强大,同意归附汉朝。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并派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为副使,率领使团前往西南夷。司马相如到邛都后,宣扬大汉皇帝的恩泽,抚慰修筑通往夜郎道路的巴蜀百姓,指责唐蒙等人对老百姓过于苛酷。

司马相如上奏汉武帝说:“在西夷设置郡县要比在南夷便利得多,因为西夷离蜀郡较近,并可以开通道路。”

随后,司马相如按照武帝的旨意,在那里设置了一个都尉、十几个县,隶属蜀郡。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之后,再次在西南地区设郡,设置了牂牁、越嶲、沈黎、汶山、武都王郡,加强对西南夷的有效统治。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又令巴蜀一带的军队讨伐滇国,滇王投降,并请求入朝。汉武帝将其国土划归益州郡。

从此,云贵地区正式成为汉王朝的郡县,西南地区全部纳入了大汉王朝的版图。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了,整个西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点评】

汉武帝经营西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天赐良机。在当时,西南各国势力都比较弱小,经济相当落后,是无法与汉朝抗衡的。汉武帝先派唐蒙、司马相如等人出使西南夷,让西南各国认识到了汉王朝的强大和富裕,并对他们恩威并施,促使他们归附汉朝。尤其是汉武帝消灭了南越和东越这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后,西南夷更是受到了震动,认为大汉王朝的天威不可冒犯,而汉武帝则趁胜利余威在西南地区设置了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派官吏治理这些地方。由此可见,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善于抓机会并利用机会的人。

【链接】

汉武帝先声夺人,而后又趁胜利余威,顺势把西南夷纳入汉朝版图的成功经略,对于今天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很有启示意义。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抢占市场份额。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能否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与它能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直接相关。市场份额越大,市场维护得越好,企业就越容易做大做强,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非常有限,或者说正在不断萎缩,那么这样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是非常困难的。

俗话说,市场如战场。在买方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今天,一个企业的产品再好、销售团队再强大,如果不主动去与其他企业争抢市场,市场也不会主动找上门来。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主动出击,抓住时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有了市场,企业就有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就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那些在短时间里做大做强的知名企业,无一不是善于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的能手。

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对微型电脑不屑一顾的IBM决心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可是,IBM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于是,IBM决定暂时先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此时,微软公司立刻意识到,IBM微型电脑有可能击败苹果电脑,占据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对微软来说,同祥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比尔·盖茨认为,在市场开拓的初期,一时的技术水平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市场份额,然后在此基础上凭借核心竞争力建立市场标准。于是,微软在与IBM合作初期,向IBM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PC—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费不到50美元。双方一拍即合,结果IBM成为替微软开拓市场的“分销商”。在比尔·盖茨的一再坚持下,微软不但幸运地保留了PC—DOS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他硬件厂商使用将PC—DOS略为修改而成的MS—DOS。毫无疑问,比尔·盖茨免费搭售、灵活自主、左右逢源的营销策略,不仅为自己节省了大笔开支,而且很快让全世界的电脑用户认识了微软。

1981年,蓝色巨人IBM正式推出个人电脑。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依靠自己的电脑巨人的威名和营销网络,IBM个人电脑一经推出,便畅销全世界,全球的电脑厂家纷纷争先恐后地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这便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成为了软件产业的行业标准,这使更多的人再次认识了微软。而此前最具竞争实力的苹果公司的Macintosh操作系统因与DOS标准不兼容,并且在开拓市场的初期出于技术保护的考虑,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因而失去了占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的大好时机,成了微软的手下败将。

微软能够占领软件市场,主要得益于比尔·盖茨抢占市场的意识。他看准IBM的潜力,以优惠的条件与其合作,结果借IBM的东风抢占了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很快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霸主。

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家具有抢占市场的意识,那么,即使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也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做大做强;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抢占市场的意识,那么往往会错失良机,把大片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从而使自己的对手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把自己置于竞争的不利位置,苹果公司的教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失去市场就等于失去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对于经营者来说,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一定要抓住机会,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有了市场份额就有了财源,只要能巩固和开拓更多的财源,企业也就一步一步做大做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