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踪】
假公主嫁到匈奴以后,聂一便跑到了匈奴,在达鲁的引导之下,到单于那里领赏。
浑邪王说:“你在长安救护本王部下有功,早该来领赏,怎么到今日才来呀!”
“大王有所不知,”聂一说,“小人在金殿被打,臀部伤口化脓,不能骑马,难以出行,日前方得痊愈,所以未能早日得见大汗天颜。”
“本王听达鲁奏报,多亏你在长安相救,达鲁所许之事,本王一概应允。黄金千两业已备妥。”浑邪王挥挥手,那位曾假扮浑邪王的卫将手端着耀眼的黄金走了过来。
聂一双手接过:“谢王爷重赏。”
“本王还要封你为御帐都尉。”
“多谢大王﹗”
随后,聂一说:“小人在长安遭到毒打,一番忠心,反成了驴肝肺,小人恨死了汉朝皇帝。”
“都尉放心,待时机成熟,本王会亲自为你雪此仇恨。”
“大王,还等待什么时机,绝好的机会就在眼前。那汉朝将军王恢,一心一意要为朝廷出力,谁料反被刘彻贬官,现在蜗居雁门边地,每日愁肠百结。小人行前曾去过他那里,我二人曾共饮谈心,他说愿将雁门郡献与大王。”
“有这等事?”
“千真万确。”
“你该不是诈降吧?”
“在下被毒打和王将军遭贬斥,皆达鲁将军亲眼所见,望大王明察!”
达鲁对此深信不疑:“大王在上,聂都尉一片忠心,臣以为所言不差。”
聂一接下去说:“大王,我与王恢为内应,大军即可通过雁门长驱直人,那么汉土中州也唾手可得。”
浑邪王被说得动了心:“若真如都尉所说,本王求之不得。”
“常言道,食王之禄,忠王之事,臣与王恢为内应,管叫雁门一带汉土尽属大王所有。”
“都尉与王恢能成此大业,本王还当加封重赏。”
“大王既已下定决心,臣这就返回雁门,与王将军做好准备,十日后恭迎大王圣驾。”
“一言为定。”浑邪主特地在座位上起身,算是礼送聂一。
聂一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回长安,报告武帝。武帝闻报,心中大喜,当下传旨,命李广、公孙贺、韩安国、王恢4人为大将,在雁门关前的马邑城埋伏下30万大军,等浑邪王人马到达,即将匈奴人马一网打尽。
10月下旬,浑邪王统率10万人马,井然有序地向前进发。按约定,聂一、王恢在马邑相迎。雁门是匈奴进入中原的门户。在此之前,匈奴人要想进入中原,都要在雁门经过一番苦战,待到艰难取胜,匈奴一方已精疲力尽,而汉朝的增援人马却从各地赶来,匈奴不得已只好退兵,无功而返。因为有了雁门这个屏障,匈奴总是难以取得大胜。现在,雁门可以不战而取,然后长驱直人,对整个河东地区形成顺手牵羊之势,这怎不令人欣喜。
然而,浑邪王在欣喜之余突然发现,遍野牲畜却不见一个放牧的人,便起了疑心。
浑邪王说:“此处地处边境,我大军经常奔袭,以往原野中莫说是这成百上千的牛马牲畜,就连一只鸡都难得见到,今日却有如此众多的牲畜悠闲地吃草,岂不是太反常?”
于是,浑邪王传令:“原地休息。”他也下了战马,卫将为他铺上地毡,浑邪王席地而坐,静候探马回报。
马邑城里,大将军李广和王恢在焦急地等待着匈奴大军进人伏击区。马邑城外10里路程内,两侧都是崇山峻岭,中间有一条官道,汉军30万已经严阵以待,只要浑邪王率军进人,就会全军覆没。
匈奴都护将军达鲁到达马邑后,要求王恢和聂一与他一起去迎接浑邪王。王恢和聂一意识到此去危险甚大,都不愿意前去迎接浑邪王。最后,在达鲁的催促下,王恢便命聂一与达鲁一起去了。
浑邪王等得心急火燎,见达鲁归来,劈头便训斥道:“本王还以为你死在路上了,为何迟迟不归?”
“大王,下官不敢耽误,见到了王大人后,他就派聂都尉来迎。”
聂一上前拜见:“王大人让卑职禀告大王,一切按原计划准备就绪,恭迎大王圣驾进城,雁门全郡已是大王囊中之物。”
这番话说得浑邪王心花怒放:“好好,雁门这道难开的屏障已属我所有,且看我大军直捣中原。”
说罢,他就让聂一在前领路,匈奴大军由浑邪王统率又继续前进,向着汉朝30万大军布成的埋伏阵迈进。
接近谷口,地势异常险峻。奇峰耸立,怪石嶙峋,古树参天,遮荫蔽日。一阵阵凄风从谷口里涌出,吹得浑邪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且住!”浑邪王下令全军停止前进。
浑邪王望着前方的险峻山谷,又起了疑心,他要再查探一下虚实。
他看到,在前方谷口山坡处有一个烽火亭,心下顿时有了主意,叫过达鲁来:“你带100个精兵到那烽火亭中,务必抓一个活口来,我自有用处。”
达鲁当即挑点人马。
聂一听了这话,心说糟糕,要是抓了个活口来,自己岂不就要暴露。他意欲制止浑邪王的行动,就说:“大王,那烽火亭是以往为防敌人人侵报信用的,而今我与王恢俱已归顺,又何必要抓人来核实呢?”
浑邪王说:“此事无须你多言,本王自有道理。”
聂一见浑邪王下定了决心,情知难以阻止,伏击全歼的计划要泡汤,就顾不得别的了,自己逃命要紧。
于是,他主动请缨:“既然大王要活口,我与达鲁将军一同前去捉人,由我带路会方便许多。”
浑邪王说:“由达鲁率百人足矣,何劳聂都尉辛苦。”
“为大王效劳,乃理所当然。”聂一哪管他批准与否,就跟随着队伍纵马出发了,转眼即已去远。
不过一刻钟,达鲁即将烽火亭亭长捉来。经过一番逼问5亭长说出了山中埋伏有军队的实情。
开始,浑邪王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便准备找聂一问话,结果发现聂一早就跑了,才确信王恢是诈降,前面有大量汉军埋伏。
浑邪王当机立断,传令全军,后队改为前队,准备全速退回。
在马邑城中,王恢与李广在为是否采取军事行动正展开激烈争论。李广主张,匈奴迟迟不进,不能坐失战机,应当出战。王恢认为,匈奴大军进人伏击谷地,方能将其全歼,如果从埋伏地杀出,浑邪王势必退走不战,那么这数月的准备,岂不全都付诸东流?
等聂一回来时,王恢才下令追击匈奴,而此时匈奴早已退出好几里了。
王恢、李广等各位将领只好战战兢兢回长安向汉武帝请罪。
【点评】
马邑之战功败垂成,这令汉武帝非常沮丧。好不容易让浑邪王相信了汉武帝君臣合演的那出苦肉计,并引诱浑邪王率部倾巢出动,在即将进入汉军所设的包围圈时,却因为汉军忽略了设伏中的某些细节问题,让浑邪王看出了破绽,并逃过了这一劫。从此,汉匈之间正式撕破了脸皮,双方真刀真枪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消耗战。对于汉武帝来说,马邑伏击战的失败,败就败在细节。
【链接】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马邑伏击战的失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社会,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早已成为商海博弈者们的共识,现代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就是细节管理。
一个企业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人员增多,业务扩大,日常事务驳杂,经营者往往没有精力面面俱到,某些细节常常容易被忽视。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些被忽视的细节很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致命伤,导致企业在许多重大的举措上功败垂成。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就需要在管理中突出细节,并善于从细节之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细节决定成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整体上的竞争,而且也是细节上的竞争。细节的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创新的竞争,也是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的竞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海尔CEO张瑞敏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海尔集团在管理中能够注重细节、突出细节,是其成长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张瑞敏人主海尔之前,海尔的经营状况一塌糊涂。张瑞敏人主海尔后,在管理上很抓细节,突出细节。他组织人马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项技术标准,其中第一条居然是“不准随地大小便”。正因为他善于突出管理细节,经过一番细节方面的大手术后,海尔迅速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知名企业。
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企业在管理中突出了细节,往往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在当代,那些真正实现了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企业,往往都是非常注重细节的企业。因为注重细节,他们的产品几乎很少存在质量问题;因为注重细节,他们很好地树立了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因为注重细节,他们有效控制了成本,使他们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成为了质优价廉的产品;因为注重细节,他们与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之间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这样的企业自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做大做强。
汉武帝策划的马邑伏击战,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细节问题而让匈奴浑邪王看出了破绽,这一次失手,迫使他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与匈奴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马邑伏击战失败的教训是惨重的,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