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景帝正在为立谁为皇后伤透脑筋。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因为没有生儿子被废,因为太子的缘故,景帝本想立栗姬为皇后。可是,偏偏栗姬这个人妒忌心强,心胸狭窄。有一次景帝身体不舒服,想到自己将来死后一大群姬妾为自己所生的儿女需要人照顾,于是便对栗姬说:“朕百年之后,你要替朕好好照顾这些子女!”谁知栗姬听了此话,立刻想起了这些姬妾平常和她争宠的事,于是,醋意大发,不但没有答应景帝的嘱托,反而出言不逊,冷嘲热讽,这让景帝非常失望。她的这种态度让景帝猛然想起了当年的吕后,由于吕后妒忌诸姬受宠,高祖一死,诸姬母子都惨遭杀害,瞧栗姬这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不知道她在自己死后会干出什么可怕的勾当来。于是,决定不再立栗姬为皇后。
可是,景帝还是放心不下,因为即使不立栗姬为后,可她的儿子刘荣是太子,将来刘荣即位,栗姬仍会得势。想到这些,景帝非常害怕。为了铲除祸根,保住一大群子女,避免骨肉相残,景帝蒙生了废掉刘荣太子地位的念头。
就在景帝考虑是否废掉太子刘荣的这段时间里,长公主又经常在他面前夸奖刘彻是多么聪明仁厚。景帝自己也觉得刘彻的才智远在刘荣之上,况且当年王美人还做了一个让他至今难以忘记的梦,于是决定废掉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不过,废立太子是件大事,虽然景帝已经打定了主意,但他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见景帝已经打定主意,长公主便趁机教唆栗姬的哥哥栗卿主动向景帝启奏册封栗姬为皇后,并说母以子贵,这是理所当然。栗卿果然上奏景帝,景帝大怒,说哪有哥哥奏请立自己的妹妹为皇后的,将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与此同时,长公主又让王美人暗中派人去说通与栗卿交好的几位大臣也纷纷上奏,说“母以子贵”,既然刘荣已被立为太子,那么栗姬自然应该被立为皇后,以统领后宫。这让景帝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没想到栗姬在朝中居然有这么多的支持者,要是真让她做了皇后,那还不把朝政搅得天翻地覆?吕后干政的一幕绝不能重演,他认为,这是栗姬在幕后指使,是栗卿在前台上蹿下跳,结党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景帝下旨:“御史大夫栗卿,藐视朕躬,竟敢强迫朕就范,欲遂他一己之私,送刑部大牢待斩,所有从者一律免官,逐出长安,永不叙用。”
栗姬气得像发了疯,跑到景帝那里大哭大闹,景帝让人把她轰了出去。于是她又逼迫太子刘荣出面为栗卿求情,但刘荣知道事情很复杂,此时去向景帝求情,只能让景帝更加敏感,把事情搞得更糟。于是在与景帝见面时,并没有开口向景帝求情。
栗姬得知太子未向景帝求情,把他大骂了一通,并私自闯进天牢,与栗卿合谋策划弒杀景帝,让太子早登帝位,自己就可做皇太后,确立在后宫中的地位。
不过,栗姬身边有不少人早就被长公主收买,他们把栗姬的谋反计划告诉了长公主,长公主立即转告景帝。景帝开始并不相信,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是加强了警备。
不久,果然抓到了一名刺客。长公主让景帝召来栗姬、栗卿和太子。栗姬见到刺客,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栗卿则低头不语,太子不明就里,茫然不知所措。
长公主此时则叫出狱吏对质,栗卿无话可说。
于是,栗卿被判处死刑;太子刘荣被废,改封临江王,即日离京赴任,无旨不得入京;栗姬被打入冷宫。
在赴任临江王的路上,刘荣不堪旅途之苦,自缢而死。栗姬得到刘荣自缢身亡的消息,精神失常,病饿交加而死。
就这样,在长公主的帮助下,刘彻看到了做太子的希望。
【点评】
刘彻之所以能以庶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固然有些偶然,似乎这是长公主为了报复栗姬母子所致,但仔细一想,也是必然。因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大禹那样受世人尊敬的人,他不仅要做国家的栋梁,而且要做君临天下的皇帝。正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有远大的追求,所以,他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新颖,眼光比较高远,这使他的聪明睿智在景帝诸子中显得更加突出,再加上王美人教子有方,他的举止言谈非常得体,这一切都颇为吸引景帝的眼球,所以,景帝格外喜欢他。而长公主在栗姬母子那里碰壁后,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刘彻,小小的刘彻即以“金屋藏娇”之说赢得了长公主的喜欢,于是长公主便把女儿的前途“押”在了刘彻身上,想方设法为他谋取太子之位。假如刘彻和其他某些皇子那样,从小胸无大志,苟且过日,汉景帝不喜欢他,长公主看不上他,他还有机会获得太子之位吗?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
【链接】
一个人一生是否能够有所作为,与其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密切相关。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不一定能够大有作为,但是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有做企业家的理想。如果经营者仅仅是为了想赚点钱,抱着投机的心理去经营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因为,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经营者,不可能给企业做出长远规划,一个缺乏长远规划的企业又怎么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呢?
有两个美国人,一个叫史蒂文?乔伯,一个叫马图烈,两人最先都是小企业主。但是,由于他们的理想不一样,两人最终的发展也不一样。几十年后,马图烈还是一个小老板,而史蒂文?乔伯却成了一家大企业的股东,资产是马图烈的几十倍。
1940年,马图烈在其家乡已是位小有名气的杂货商,他在达斯莫伊那贩卖商品、杂货,生意非常不错。虽然,他说不出“顾客是上帝”的道理,但是他在生意中总是自觉地贯彻这一理念,他把相邻的一些家庭主妇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为此,他常常乐此不疲地走进排队购买杂货店面包的人群中,和他们相互交换新闻和趣事。马图烈的生意一直比较好,但遗憾的是他没有趁机将自己的杂货店做成连锁商店。终其一生,马图烈连个投资银行家都不认识,更谈不上雇用经纪人大动作地投资了。他每天关心的事是蔬菜新不新鲜和房租支票何时到期等一些琐碎的问题,其经商的惟一动机就是求得家庭温饱、让顾客快乐和确定杂货供应商每天准时将货品送达,而主管汇报、财产评估和反抗充满对立型态的企业接收等等,从未分散过马图烈的事业经营。到了20世纪80年代,杂货店开不下去了,于是马图烈又将这家杂货店变成了一家珠宝店。
与马图烈同时创业的史蒂文?乔伯却与他迥然不同,史蒂文?乔伯具有远大的理想,早在创业之初,史蒂文?乔伯就为自己的公司未来做了详细的经营计划,包括何时推出新产品,怎样聘到髙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业界顶尖高手,怎样让他们积极参与制定公司的策略和规划,怎样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尽量创造佳绩等等。
由于马图烈和乔伯的目标不一样,所以,两人最终所取得的业绩也大不一样。虽然,马图烈每天都忙忙碌碌,但还只是一家小珠宝店的老板。而乔伯却充分利用与广告商开会的空当期间,与研究发展的部门人员开会,与投资银行家联系,与合伙资本家协商,逐渐成为了一家大企业的股东,其个人资产是马图烈的几十倍,而且他的工作远不像马图烈那样繁琐,远不像马图烈那样劳累。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是立志于做个赚钱的小老板,还是立志于做一个干一番事业的企业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最终发展走势,决定着企业能否做大做强。一个经营者只有立志于做企业家,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计划,组建具有远大理想和共同使命感的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刘彻从小具有做皇帝、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这正是其日后经略天下的动力源泉之一。假设他从小仅仅满足于做胶东王,不思进取,不求长进,自然不会赢得景帝和长公主的另眼相看,也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更不可能成为后来影响中外的汉武大帝。刘彻的梦想成真对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经营者要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成为一流企业家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提升,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前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你的团队才会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团队,才会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企业当然有希望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