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20149100000022

第22章 诚信是最宝贵的资源(1)

【历史追踪】

赵王被俘后,公子嘉带领数百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自立为代王。

秦军在追逐公子嘉时,到达燕国的西南边境,兵临易水,燕国大为震动。燕国的太子丹曾为质子入秦,刚从咸阳逃出回国,对秦国恨之入骨。他认为用燕军去攻击秦?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而与诸侯联合,合纵抗秦,也为时已晚。因为韩国已经灭亡,赵国基本不存在,其余各国都已成了惊弓之鸟,难于联兵。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搞恐怖行动,派人刺杀秦王,以延缓秦国的进兵,然后再联合诸侯自保。于是,他不惜任何代价,到处访求刺客,导演了一幕“荆轲刺秦王”的惊险悲剧。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壮士荆轲以燕国使者的身份前往秦国行刺秦王政。秦王政在咸阳宫接见了荆轲,荆轲献上秦国叛将樊无期的人头和裹藏着匕首的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秦王政在大殿上展开地图的轴卷,“图穷而匕首现”,就在匕首出现的瞬间,荆轲左手抓住秦王政的衣袖,右手紧握锋利的匕首向秦王政刺去。秦王政挣脱衣袖,急拔身上的长剑,无奈剑身太长,慌忙之中却拔不出来,只好绕着殿中的柱子躲避荆轲。由于事发突然,群臣都被惊呆了。按照秦法规定,群臣不能带武器上殿,而执兵器的卫士都在殿外的阶下,一时来不及召呼。幸亏一位名叫夏无且的侍医提起药囊砸向荆轲,延缓了荆轲的行动,同时有人高呼“大王把剑竖着背起拔出来”,秦王政赶紧依言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残废倒地,秦王政又追加了七剑,随后,左右上前杀了荆轲。

脱险后的秦王非常震怒。秦王政二十年,秦王政命将军王翦、裨将辛胜和骑兵都尉李信率军大举进攻燕国,声明务必要拿燕太子丹的人头来见。燕国则联合代王公子嘉的力量抵抗秦军。

燕代联军5万人背靠易水列阵,准备与秦军决战。

王翦望着燕代联军的阵容,对辛胜和李信说:“虽然敌军人数不多,但因为是背水列阵,无退路可言,我军贸然攻击,敌人一定会拼死抵抗,如此一来,即使我们能够取胜,也会付出惨重的伤亡。请问二位将军有何看法?我们这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是要擒杀燕太子丹。”

辛胜说:“依小人看,燕代联军的作战构想是以少数兵力背靠易水列阵,以此为桥头堡,而大部兵力则部署在易水以东的上谷至蓟城一线。假若我军攻击失败或是伤亡过重,燕代联军就会乘胜渡河追击;假若我军能够歼灭背水列阵的这部分敌军,但我军也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而他们则可以乘我半渡而攻之,对我军实施打击后,安全退人蓟城。所以,这一仗要速战速决。”

王翦点了点头,又问李信有什么看法。

此时的李信已身经大小数十战,成熟多了,颇有大将风范。在秦王眼里,他是王翦最理想的接班人。

李信说:“辛将军的话非常有理,但我的看法稍有不同。”

“李将军有何高见?”辛胜见李信年轻职卑,却要跟他唱反调,有点不高兴地问。

“说来听听!”王翦知道李信常有独到的见解。

“依我看,代军(赵国残余力量)大约10余万,燕军在20万以上,双方兵力总计在30万以上。他们以易水为屏障,以逸待劳,假若同心协力和我军进行决战,我军兵力不到30万,难以有百分百战胜的把握。”

“别忘了秦军一向是以一胜三!”辛胜更为不悦地说。

“料敌从宽,凡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秦军的确一向以一胜三,如今燕代联军5万人列背水阵,辛将军可否率2万人马前去击溃他们?”

辛胜为之语塞。

“因此,我们要双管齐下,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歼灭易水之西的5万人,造成震撼之势,再伺机挑拨燕代之间的合作,告诉代王我们要的只是燕太子丹,并不愿与他为敌。另外依我判断,燕王并没有固守蓟城的打算。他的作战构想是,胜则在易水决战,败则保住实力退守辽东,在那里既有辽水、大海作三面屏障,并且还可以联合东胡对付秦军。”

王翦沉思半晌说:“就按李将军说的办吧,辛将军听令,你率所部10万围歼正面之敌,待命进取蓟城!”

“李将军,你负责你所建议的任务,离间代王,捉拿燕太子丹,你需要多少人马?”

“3000骑兵就够了。”李信自信十足地说。

“3000骑兵?军中无戏言!”王翦摇摇头看着这位年轻勇将说。

“愿立军令状!”李信严肃起来。

第二天拂晓,秦军对燕代联军采取围歼攻击。燕代联军无处可退,奋力死战,两军接战,杀声震天,燕代军伤亡虽大,秦军也损失不轻,但还不能前进半步,两天下来,双方形成了僵持状态。

忽然,燕军中传出谣言,蓟城方面燕王和太子丹已率领精兵逃到了辽东。听到这个传言,燕代联军士气顿挫。

第三天早上,易水上游忽然漂下许多艘无人的空船,再加上东岸一些运补的船只抵达岸边,燕代联军不顾杀敌,纷纷夺船逃走,甚至为了夺船互相残杀。原来,李信趁辛胜率军和背水列阵的燕代联军激战之时,率领3000骑兵由上游水浅处渡河,并顺带消灭了代军的运粮楼船军,让空船顺着河水放到下游,以扰乱燕代联军的军心。

五天后,易水边的燕代联军被消灭殆尽,2万人死在易水中,河水变成了红色。

王翦乘胜渡河追击,包围了蓟城,并很快攻克了蓟城。燕王和太子丹率兵逃往辽东,李信率军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燕军)大破太子丹的军队。

李信派使者送信给代王说:“秦攻燕只为燕太子丹人头,君王何苦为他人替死?今燕代易水之西联军全部就歼,唯君王留意焉!”

代王嘉接到李信来书,和群臣商量以后,便派使者去见王翦,答应解除燕代联盟,但秦军本、须保证不再攻代。

得到王翦的承诺后,他又写信给燕王喜:“秦所以犹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得以血食。”

接信后,燕王喜随即与群臣商议。为了顾全大局,他先派使者前往秦军大营,得到王翦不再攻辽东的保证后,忍痛牺牲割爱,派人送信给太子丹说:“尔派荆轲刺秦,事先寡人不知,现秦王政急欲得儿首级,愿我儿善以自处!”

看完父王的信,太子丹泪流满面,整整衣冠,微坐于席案前,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王翦得到李信带回的太子丹首级,果然退兵蓟城,不再进逼,然后派专使将首级送回咸阳,报告秦王任务达成,并说这次功劳李信位居第一。

秦王政得到燕太子丹的头颅虽然非常高兴,但对王翦独断专行,向燕王和代王作出不再进攻的承诺,并退兵蓟城有些耿耿于怀,因为,在他看来,秦军应该乘胜攻击,灭掉燕国和代国。不过,他自己有言在先,交代给王翦的任务是取太子丹的头来见,并没有命他灭燕,如今王翦巳完成了任务,他当然无话可说。

于是,他下令召回王翦和李信,蓟城方面由辛胜负责防守,并对三人予以嘉奖。